吴镇
2022-01-04经典散文
[db:简介]
吴镇
上海南边,杭州西边,是嘉善县。不是大县,却有国家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梅花庵、吴镇墓、吴镇纪念馆。吴镇,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他不同于另三家,没有背景做靠山,没有实力,不与权贵来往,不卖画作,不会推销自己,所以“命途多舛”,教私塾和卖卜算命谋生,安于市井,甘于草根。惟笔耕不辍,绘画、书法、诗词文字,流传甚广。海内外博物馆及私人多有收藏,后人輯录有《梅道人遗墨》二卷行世。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他不同处在对名利的淡漠。黄公望曾执意于功名,大失意后,才专意于绘事;王蒙也曾恋恋官场,还依赵孟頫,攀附社会高层;倪瓒则是家乡富户,实力雄厚。吴“家”另有“价值观”他说:“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一土丘。”这就是他的三观。
清初孙作的《沧螺集》,说吴镇“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号梅花道人。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他的画作自画自题,不找他人,不蹭名,不借光与“四家”中的三家亦无交往。
吴镇不当官,不卖画,到嘉兴、武林给人算卦谋生。他忠实艺术的心,视笔耕为快乐之源,不改变画风以媚世俗 。暮年近佛,住魏塘镇常去佛寺与僧人探讨佛教经典,吟诗唱和,交往甚密。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吴镇辞世,自题墓碑:“梅花和尚之塔”。
明朝泰昌年间,地方官员地主豪绅凑钱给他修墓,董其昌给写的匾:梅花庵,有人写文章纪念他;他最爱梅花,住处周围,种满梅花;还自称梅花道人、梅沙弥。作为元朝文人山水画的标志性画家,他的才能长处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各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成绩。就绘画而言,无论山水、梅竹、人物,“尽皆佳妙”;他能名列“元四家”,是他的山水画作。他和黄、倪、王等山水画大家,创作了特色突出的文人山水画,元朝画坛才异彩纷呈。
吴镇的“渔父情结”不容忽略。鱼父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是清高孤傲,睥睨江湖的智者,魏晋以来不断在山水诗中现身,唐宋期间成为诗词中时隐时现的人物,元朝的民族歧视,迫使文人不与统治者合作,渔父的逍遥避世,成为“范本”。成为文人们情感寄托,渔父形象广为流行。吴镇更情有独钟,他丰富的题画诗写出了渔家的诗样的生活: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洞庭渔隐图》、“山突兀,月婵娟,一曲渔歌山月边”(临荆浩《渔父图》)、“渔童鼓觯忘西东,放歌荡漾芦花风”(1342年《渔父图》),写出了渔父不图名利、与世无争、放怀高歌的乐观;“孤舟小,去无涯,哪个汀洲不是家”、“酒瓶倒,岸花悬,抛却渔竿和月眠”,写出了渔父一身轻松、四海为家的逍遥;“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鸥如有约,相伴钓船归”(《秋江渔隐图》) 。从题诗看画面,一种独与天地往来,看破红尘,“身外求身,梦中索梦”的超然物外的感受,油然而生。吴镇的渔父与元代某些文学作品和某些画家的渔父不同;黄公望、王蒙绘画作品中的渔父伤感、消沉,与黄、王的生活经历相关。黄、王均数度入仕,每次又都受排挤,这样的经历,反映在渔父身上是自然的。吴镇从未入仕,也从未想入仕,自然没有官场排挤之忧,对渔父就有一种向往之情。吴镇的许多渔父诗中虽也略微透露出些凄苦,更多的是渔父自在逍遥、悠然乐观,快乐开怀。吴镇生活里没有忧伤,因为对名和利不关心,不算计;知道自己是“无用的”;平淡,是追求的目标。 一生比较贫寒,世俗的乐事和他离得太远,他能如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其内心精神世界完善无缺,有的是无人夺去的内心快乐。
爱梅花,以梅花道人自居,喜欢竹子,给人们留下《墨竹谱》。
他在《墨竹谱》自题诗中说:“抱道之无心,凌云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众木摇落时,此君特苍然。节直心愈空,抱独全其天”。
画画、写文字,是自己的事,自己快乐。老想流传后世和讨好他人,肩上担了分量,有压力,不轻松,自己的快乐就难说了。欲望的得失使人乐或忧,得失,时间短,变化快;平淡,经久不变。吴镇一生平淡。 我们也该体会平淡的快活,快乐,快感!向吴镇看齐,活得明白,自在,平淡,简单,丰富,深远!
“”
上海南边,杭州西边,是嘉善县。不是大县,却有国家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梅花庵、吴镇墓、吴镇纪念馆。吴镇,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他不同于另三家,没有背景做靠山,没有实力,不与权贵来往,不卖画作,不会推销自己,所以“命途多舛”,教私塾和卖卜算命谋生,安于市井,甘于草根。惟笔耕不辍,绘画、书法、诗词文字,流传甚广。海内外博物馆及私人多有收藏,后人輯录有《梅道人遗墨》二卷行世。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他不同处在对名利的淡漠。黄公望曾执意于功名,大失意后,才专意于绘事;王蒙也曾恋恋官场,还依赵孟頫,攀附社会高层;倪瓒则是家乡富户,实力雄厚。吴“家”另有“价值观”他说:“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一土丘。”这就是他的三观。
清初孙作的《沧螺集》,说吴镇“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号梅花道人。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他的画作自画自题,不找他人,不蹭名,不借光与“四家”中的三家亦无交往。
吴镇不当官,不卖画,到嘉兴、武林给人算卦谋生。他忠实艺术的心,视笔耕为快乐之源,不改变画风以媚世俗 。暮年近佛,住魏塘镇常去佛寺与僧人探讨佛教经典,吟诗唱和,交往甚密。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吴镇辞世,自题墓碑:“梅花和尚之塔”。
明朝泰昌年间,地方官员地主豪绅凑钱给他修墓,董其昌给写的匾:梅花庵,有人写文章纪念他;他最爱梅花,住处周围,种满梅花;还自称梅花道人、梅沙弥。作为元朝文人山水画的标志性画家,他的才能长处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各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成绩。就绘画而言,无论山水、梅竹、人物,“尽皆佳妙”;他能名列“元四家”,是他的山水画作。他和黄、倪、王等山水画大家,创作了特色突出的文人山水画,元朝画坛才异彩纷呈。
吴镇的“渔父情结”不容忽略。鱼父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是清高孤傲,睥睨江湖的智者,魏晋以来不断在山水诗中现身,唐宋期间成为诗词中时隐时现的人物,元朝的民族歧视,迫使文人不与统治者合作,渔父的逍遥避世,成为“范本”。成为文人们情感寄托,渔父形象广为流行。吴镇更情有独钟,他丰富的题画诗写出了渔家的诗样的生活: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洞庭渔隐图》、“山突兀,月婵娟,一曲渔歌山月边”(临荆浩《渔父图》)、“渔童鼓觯忘西东,放歌荡漾芦花风”(1342年《渔父图》),写出了渔父不图名利、与世无争、放怀高歌的乐观;“孤舟小,去无涯,哪个汀洲不是家”、“酒瓶倒,岸花悬,抛却渔竿和月眠”,写出了渔父一身轻松、四海为家的逍遥;“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鸥如有约,相伴钓船归”(《秋江渔隐图》) 。从题诗看画面,一种独与天地往来,看破红尘,“身外求身,梦中索梦”的超然物外的感受,油然而生。吴镇的渔父与元代某些文学作品和某些画家的渔父不同;黄公望、王蒙绘画作品中的渔父伤感、消沉,与黄、王的生活经历相关。黄、王均数度入仕,每次又都受排挤,这样的经历,反映在渔父身上是自然的。吴镇从未入仕,也从未想入仕,自然没有官场排挤之忧,对渔父就有一种向往之情。吴镇的许多渔父诗中虽也略微透露出些凄苦,更多的是渔父自在逍遥、悠然乐观,快乐开怀。吴镇生活里没有忧伤,因为对名和利不关心,不算计;知道自己是“无用的”;平淡,是追求的目标。 一生比较贫寒,世俗的乐事和他离得太远,他能如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其内心精神世界完善无缺,有的是无人夺去的内心快乐。
爱梅花,以梅花道人自居,喜欢竹子,给人们留下《墨竹谱》。
他在《墨竹谱》自题诗中说:“抱道之无心,凌云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众木摇落时,此君特苍然。节直心愈空,抱独全其天”。
画画、写文字,是自己的事,自己快乐。老想流传后世和讨好他人,肩上担了分量,有压力,不轻松,自己的快乐就难说了。欲望的得失使人乐或忧,得失,时间短,变化快;平淡,经久不变。吴镇一生平淡。 我们也该体会平淡的快活,快乐,快感!向吴镇看齐,活得明白,自在,平淡,简单,丰富,深远!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