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随笔两则

2022-01-05叙事散文木门长子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18 07:16 编辑

红尘不过流云影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昔,离梦杳如关塞长。——(唐)薛涛写这首《送友人》的时候,薛涛的眼神是……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18 07:16 编辑 <br /><br /> 红尘不过流云影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昔,离梦杳如关塞长。
   ——(唐)薛涛
  写这首《送友人》的时候,薛涛的眼神是淡定的。虽然,有一丝微澜在心底轻起,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无关痛痒。这首诗走入诗坛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有人试图猜测这诗里的“友人”究竟是谁。但这一切都与薛涛无关。她只是淡若清风地写着,用山间的月色苍茫,水国的蒹葭有霜描述那个远行的人。
  有人言说“谁言千里自今昔”这句话里有些伤痛,因为离别匆匆,也因为自此之后的不能相见,但薛涛是没有言明的。所以,所有的“言说”也只是言说而已。
  薛涛是一名乐妓,自幼堕入乐籍,供官员们消遣娱乐。她同时也是一位女诗人,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骄人的美貌。她性情孤傲,高洁到可以对每一个来访的人说“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却不动一点真情。
  她的身边有一个人。这个人养护她,欣赏她,同时给了她一个与一般乐妓不一样的人生。但这个人也是专横跋扈的,听不得她与人说笑,见不得她有任何不端的举止。他就是当时的剑南节度使——韦皋。韦皋比她大22岁,曾推荐她到朝廷做“女校书”。唐代大诗人王建曾在《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也算是对她极大的赞赏了。
  生活在韦皋身边的薛涛是寂寞的,虽然薛涛反抗过这种寂寞,但她反抗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在得罪了韦皋之后,她饱尝了边塞之苦。万般无奈的境况下,她给韦皋写下《十离诗》。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来比喻自己,用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形容韦皋,用言巧妙,用意颇深。于是,她的命运又有了改观,定格在韦皋的眼眉之下,用自己的才情赢得一份属于他人的光耀。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两句诗是她小时候写的。这两句诗曾让她的父亲薛勋愀然久之,仿佛已预知到她的将来会生活在迎来送往的地方。父亲病故后,她坠入红尘,凭借“容姿既丽”“通音律、善辨慧、工诗赋”成为娱乐场所里的佼佼者,但她却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她桀骜不驯,独立自傲,正如《蝉》那首诗里所描写的那样:“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意思就是,她表象与他人一样,内质却是截然不同的。
  晚年的薛涛生活平淡,一身灰色长袍,“退隐于西郊浣花溪,种琵琶花满门”,恬淡地过着退隐山林的日子。红尘诸事如流云飞过,爱恨情仇也早已化成粉红色的“薛涛笺”,随岁月悠远。
  其实,这首《送友人》最深的含义不在于真正送哪位友人离开,而在于表达她苍凉的心情和有着无限希冀、无数曲折的命运,如清空一气,在秋风中绵延。
  “红尘不过流云影。”这才是薛涛最想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在这首诗里勾勒出来的意境:喧嚣散尽,奢华不在,情意再深的友人也不过是要远走的过客,行色匆匆……
   相思。天涯
  自古文人多相思,寄语朋友,寄语爱人,当然也有留给风尘中人的。“相思”两个字就像醉人的酒,融情于心,伤脾裂肺,带着愁,带着怨,带着期盼与不解走入写作者的诗词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书写者来说,起文时心中的那个他或她在不在都是一样的。他只管书写,驻步于芭蕉树前,徘徊于廊前雨中,思念远方的一种存在。
  人定格在思念里,所有的情绪也都裹在里边,痴痴地想,呆呆地望,盼那个离去的人儿带着香气而来,温柔地靠在窗前,用世间最美妙的嗓音说话,而相遇的场景更是写作者的用心之处。苏东坡就曾经在《江城子》中这样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仿佛一回家他就看到了妻子,正一脸微笑,身穿霞衣,坐于菱花镜前轻绾秀发。
  对于相思中的人来说,他或她总是最美的,她的一颦一笑,他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令人陶醉,以至于梦中的他或她如罩了层层光环一般,眼睛是明亮,举止是潇洒的,神态是千娇百媚的。所以,相思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相思中的爱也是不会随日月消失的美丽。有他的地方就会有她来,有爱的地方就会有心跳,虽握不见彼此的手,却依然能感觉到他关爱的温度,触摸到她如雪的肌肤。
  所有的景色,在相思面前都是梨花带泪的,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句子也便成就了睹物伤情中的离别之美。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便将“水”和“花”两种物象呈现在“思”里,表达得轻巧精致,仿佛一位穿素衣的女子站于莲前,轻举纸伞,观河水东流。风吹起了她的乌黑长发,身边时有鸥鹭飞起,蓦然间他的声音、他的目光、他腾云驾雾而来的身影就出现在眼前。于是,低眉浅笑;于是,伏首轻吻。惬意之中的温暖,伴倩影成双。
  但,梦中的他或她终究是不存在的,而思念的情绪也会在他(她)的倏然不见中惶然醒来。于是,记忆便向更深处走去,想他在时的好,想她的娇羞与温柔,想他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想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心不由得痛起来,泪不自觉地奔涌而出。恨的感觉如刀子一样划过心头,诅咒自身边向四周漫延。她怨鸿雁不曾传书,他叹离别的人儿不懂得珍惜。唐代诗人盖嘉运在《伊州歌》写道:“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便将一种心如绞痛,无处搁放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
  相思来时,听不到他的呼吸,看不到他的身影。风打门环,却不是他的手指轻叩。青灯摇曳,只有形影相吊。于是,她的指尖伸向门环所在的地方,将身子更近地贴向青灯,在清冷孤寂中感觉绵绵秋雨无归期、枯叶飘落无人怜的愁惨。那种想拥他入怀,听他呢喃细语的情景仿佛梦里的图画。柳永在《浪淘沙慢》中说:“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便很传神地将一个陡然自梦中醒来,凄寒难耐,门外雨声门内独影的人儿刻画得感人心魂。
  人何处?相思无归路。天涯相思,终是一场不能圆满的梦。
  然而,思情的事不是细水绵长,是渐渐融化的冰;爱也不是愁怨,是秋后枝头上摇动的红叶。相思时,他虽不是他,却是一处美丽的韵致。寂寥也罢,忧伤也罢,爱就裹在那一瞬的停留里,藏在刻骨铭心的思念里,在一颦一笑间,独立。佛曰:相由心生,命由己造。想必,梦如此,相思也如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