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小说笔记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2022-01-05叙事散文李灿
二十七《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赵母的女儿出嫁,老人家对女儿说:“千万不要过分地做好事。”女儿觉得很奇怪:“不能做好事,难道可以做坏事吗?”母亲说:“好事都不能做,还能做坏事吗?”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一篇《春秋责备贤者》,引用了这个……

  二十七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赵母的女儿出嫁,老人家对女儿说:“千万不要过分地做好事。”女儿觉得很奇怪:“不能做好事,难道可以做坏事吗?”母亲说:“好事都不能做,还能做坏事吗?”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一篇《春秋责备贤者》,引用了这个故事,分析得很透彻。因为,在中国越是大好人越是活得痛苦,这个母亲讲出这样的话当然是无可奈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你怎么德才兼备,总有人能挑出你的毛病,让你无地自容。存心坏到底的人反而没有多少人去批评,因为一来,批评了不起作用,白费口舌;二来,他是流氓地痞,你惹不起,批评他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乎,越是好人越是挨骂多。李敖就说:“好人做一件坏事会被人骂,坏人做一件好事会被人捧。”好人有时候待遇还不如坏人。
  放眼我们身边,有很多事情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们看到一个小伙子很优秀,会对他的父母说:“你老人家有这样的孩子应该感到自豪。”老人家却说:“我的儿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看到他就烦。我真后悔,怎么生了这样的儿子啊!”听这话,好像两代人之间有深仇大恨。我们为小伙子不平,老人家还会说:“是我的孩子我才这样对他,换了别人的孩子,请我打,请我骂,我还不答应呢!”还比如,有的地区受灾了。有的人很有钱一分也不捐,反而很少有人批评他没有爱心,甚至还有人替他袒护:“捐不捐是别人的自由,你有什么权利强迫别人捐款呢?”相反,捐了钱的,反而会挨骂。骂他的人还振振有词:“你那么有钱,怎么才捐这么点呢?分明是作秀,没有诚心啊!”
  可见,当好人确实有时候很委屈,可是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沉浸在这种痛苦中而不能自拔呢?那也不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我们只要大方向没错,即使有一些缺点又有何妨呢?我们身边战士少了,苍蝇多了,可是苍蝇掩盖不了战士的崇高和伟大。
  二十八
  苏联的冈察尔写过一篇小说《永不掉队》,往年的初中语文字读课本有这篇文章。小说用了倒叙的手法,讲了双目失明的副教授葛洛巴给学生讲化学,学生里面有一个叫高罗沃依的。两个人握手时想到了战争期间的事情。那个时候,高罗沃依是中尉,葛洛巴是他的部下。一次执行任务,由于是秘密行动,葛洛巴睡过去了,没有人叫醒他,他掉队了,受到了高罗沃依的严肃批评,批评他不要掉队。战后,高罗沃依感觉老师讲的东西记不住,想打退堂鼓,葛洛巴就鼓励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也不能掉队。
  这里的“永不掉队”有两层意思。战争年代,不迟到,永远服从指挥,就是不掉队;和平年代,克服困难,认真学习,这也是不掉队。这篇小说就充满了正能量,告诉我们年轻人用不掉队,争取不断进步。
  二十九
  小时候读过沈石溪先生的《脸色苍白的伙伴》,那也曾是初中语文自读课本上的一篇。
  沈石溪先生是写动物小说的行家,这篇反映校园生活的作品依然很好。里面的主人公史潜文就是我们年轻人心中的标杆,他学习用功、富有正义感,看似柔弱实则坚强。文中的“我”刚开始想把他变成像自己一样的好汉,结果竟然被他感化。
  反观今天,像史潜文这样的好青年太少了,这恐怕也是我们怀旧的原因。
  三十
  我曾经在黄冈的《问鼎》杂志上读过肖琴的小说《魂不守舍》。讲的是一对老夫妻本来住在小县城。儿子和儿媳在远方工作、生活,就让奶奶去照顾孙子。后来,母亲听说自己长期不在家,老头子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经常在一起跳舞。最后,两位老人感情破裂,母亲跳楼身亡。儿子和儿媳非常惋惜,原来他们忽视了老人的情感。
  这篇小说很有警示意义。作为年轻人,我们千万不能把父母当作自己带小孩的工具,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老人心疼孙子只能算是他们的精神安慰,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有带孙子的义务。如果忽视了老人的感受,最终只会伤了老人的心,到最后悔之晚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