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之路:探索与求证

2022-01-05抒情散文剑鸿
剑鸿当下散文创作的诸相,或许不像某些人所描绘的“一派萧条,全无亮点”那样悲观;也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欣欣向荣,百家争鸣”那样乐观。至于一些批评人士说中国没有文学,或者没有真正的文学。其所据立场和初衷固在表达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也未免有高调迂阔……
  
   剑鸿
  当下散文创作的诸相,或许不像某些人所描绘的“一派萧条,全无亮点”那样悲观;也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欣欣向荣,百家争鸣”那样乐观。至于一些批评人士说中国没有文学,或者没有真正的文学。其所据立场和初衷固在表达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也未免有高调迂阔之谈的痕迹。究根结底,这样的论断,可以看做是创作者和批评者对于散文的一种自觉追求和期许。而问题的解决,在期许和自觉之外,仰赖得是万千作者孜孜不倦的实践和努力。笔者不揣浅薄和粗陋,拟对散文创作中的若干问题作一点不成熟地探索和求证,以就教于方家。
  一、外顾与内求
  散文文体列为文学形式之一种,其根本的源泉仍基于丰富真切的现实生活。换句话说,奔涌不息的生活才是文学的根底和源泉。就这点而言,以抒情达意为主要功能的散文,现实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对于散文创作者来说,似乎应然地面对着向外环顾世相和向内证悟自我的双重要求。外顾,考证的是作者审视世界、社会、人生万象的视角和胸怀。当今世界,世相种种,纷繁杂呈,可供书写的创作空间不可谓不广,可供挖掘的创作尺度不可谓不深。问题是,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个人生活原本逼仄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人的作者,往往囿于视野,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主体局限,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获取便捷的创作之源和表达路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怀着一颗敏锐之心,携带一双慧眼,观察和体悟天下万物,即成为创作主体的一种本质而内在的要求。内求,考验的是作者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尤其是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表达欲望的个体所具备的内视能力,以及由此生成的心灵发见。于是,结论当然就是,散文创作者除了应该具备扫视世界的目力,更应具有审视内心的自觉。如此,源源不断的生活才能成为笔尖素材,谱写出独到的心灵之章。此种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谓之创作,凸显的是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与精神。这是一道隐微的精神内化之桥,亦是独一无二的灵魂刺绣之旅。
  二、积累与沉淀
  艺术地再现世界、生活,表达和抒发性灵,固然不排除偶然灵感的触碰和辅助。但是,灵感乃是内在精神能量的一时喷发现象,与创作主体平素的积累和沉淀密切关连。这种积累和沉淀是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有意或无意的一种潜在文化修养,是藉以构建文字建筑的材料准备和意识底蕴。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的一切,都是积累。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对于社会和时代动向的体察,其中,自然包括主体的阅读功底、知识结构、生活体验、人情世故、情感流变,也当然包括一些表达方式、意象接收、和心灵外露的习惯形成。在积累的过程中,源于个体的选择性记忆和情感筛选,会自然蓄积成个性的抒发潜力和重量。这些潜力和重量凝聚于我们心头,拨散不开,缭绕不尽。当它们日积月累,压迫神经,令我们为之兴奋,为之痛苦,最终冲破心灵藩篱,就成了文学艺术的岩浆。岩浆一旦冲出地表,自然凝结成鲜活具体的表达文本。这样的文本,才能呈现心灵释放的奇观,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时下,散文创作之所以受人诟病,遭遇批评的漠视和不公正,很大程度上在于很多作者不注重积累和沉淀,仅是发一念之感,对月吟空的多,接地高歌的少,虽有百花齐放之相,却无流播影响之实,我们不能排除其中的真诚和良好的艺术表现,但是以一己之偶然感触,欲求感染动人之效,确是很难达到的。
  三、小我与大我
  文学离不开主体精神的映射。创作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这种个体化的劳动,诱发于一些内在的精神冲撞,诱发于个体的感悟和体验,经由作者选择、吸收、整合、塑型,最后以作品的形式输出。在这一过程中,无论作者主观上愿意或不愿意,自觉或不自觉,其生产出来的作品,必然打上主体的个性印记。细心的读者也一定可以在这样的输出中,窥测到作者植入的主观情感、对于事物的立场判断、以及传递出来的主体温度。这些都是散文精神价值的重要构成,是作家创作行为价值的重要体现。如果创作只是满足于表现极端的小我,叙一己之事、表一己之情,仅仅追求“我就是我”,不愿或不能附带任何自我之外的东西,那么,这种意义上的创作就不是作品,充其量只是个性日记,自娱自乐而已。然而,一旦当表达从自我的私密空间突破出来,进入公共空间,文字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公共精神产品,无可逃脱地要承担一些公共性的使命。这样的话,就要求作者能够在作品中自觉地追求一种更为“大我”的表达,传递出一些更加具有公约性意义的共同经验,让潜在的接受者能够在作品中看到作者的行动,体验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从中感受到凭一己之力难以全面触及的社会历史内涵,从而引发阅读中的二次感应,形成认同和共鸣,激发阅读的冲动。只有这样,接受行为才能产生,作为作品的文字才能在读者的认同和接受中流传,实现其精神产品的固有价值。
  四、形式与内容
  在目前的散文创作格局中,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无疑成为一种焦点式的争论和探讨。这既是时代变化在文学领域所滋生的一种需求,也是文化消费潮流所裹挟的不可逆挽的趋势。日益快捷的生活节奏,极大地挤占了人们的时间。时间成为稀缺的资源。很难寄希望于人们在忙碌喧嚣中静下来,真正倾听一颗心灵的独白和呐喊,更多地只能依靠眼球和注意力的吸引。于是,有人提出,散文在抒情达意的同时,应该突破原有的形式,寻求更加新颖可读的方式,给读者更加愉悦的阅读享受。可以说,从热抒情到冷叙事的转变,从传统散文观点的诞生到新散文概念的提出,从千字小散文到长篇叙事散文的流行,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探究,再到各种散文主义和流派的林立,都印证了这种努力。说到底,在“写什么”这样复杂的问题难以扯清楚的情况下,“怎么写’的问题似乎更容易达成一致,获得比较统一的意见。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写。怎么写?这个问题本身还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在“怎么写”之后,能够更加凸显主体的个性,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在纷纭的世务中赢得那一点点可怜的阅读空间,给作者之外的其他心灵造成一点小小的摇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每个作者也会有自己写作参照的选择。

时代变化虽然迅疾,散文之路虽然漫长,读者口味虽然多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作家们自觉探索的勇气,并付诸不断的实践努力,散文领域一定会呈现出更加繁荣活跃的气象。我们也同样期待,在散文的操场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矫健身姿,或温婉细腻、或大气豪放、或隐微神秘,或扎实硬朗如硬气功、轻灵飘逸似太极剑、稳打稳扎若少林拳,甚至杂糅参差犹百花错拳。所有这些,都将有益于文心。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3-1-5 08:2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