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满目秋色又葱茏

2022-01-05叙事散文范廷伟
叶落满院黄,草丛秋菊香。这是我在枣庄市五座窑村见到的一幅秋日盛景。因为远道而来参加外甥女的婚礼,所以对鲁南一带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充满了无尽的新奇。不仅千峰依空碧,万嶂碍于云的山景令人陶醉,就连青砖红瓦,辘轳石磨的山村景色,也令人感到了源……
叶落满院黄,草丛秋菊香。这是我在枣庄市五座窑村见到的一幅秋日盛景。因为远道而来参加外甥女的婚礼,所以对鲁南一带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充满了无尽的新奇。不仅千峰依空碧,万嶂碍于云的山景令人陶醉,就连青砖红瓦,辘轳石磨的山村景色,也令人感到了源自于心底的自然亲近。 那天早晨,我们在从山亭区的驻地随了婚车队伍赶赴五座窑村的路途上,便见沿途的山坡上,山洼处,到处是悬挂了小灯笼般的柿子树,满目都是一山山的松树,一行行的白杨,一片片的麦田,一畦畦的白菜、一墩墩的地瓜,一垄垄的萝卜……就连蜿蜒山路旁的沟沟渠渠里,也有金黄的山菊花在自由自在地摇曳,山路两侧的石碾、石磨等古老的物件,更彰显着山村的原汁原味原生态。在这片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土地上,在这个山水秋韵万滤忘的小山村,寒石古径,苍苔露冷,我们这些生活在红尘凡世中的普通人,又见到了秋日里的葱郁与繁茂,也享受到了平时难得享受到的心灵的片刻随性、朴实和阗寂。 五座窑村坐落于山城之东,峄山之阳,虽是深秋时节,可小村的四周依旧青黛环绕,树影婆娑,尤其是全石到顶的房屋,那片石干垒的院墙,那狭小热闹的天井,那门口丛生的簇簇山菊,加之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门楣上张贴着的喜联,老槐树枝上炸响的鞭炮,还有被鞭炮声惊得扑愣愣乱飞的小鸟……热腾腾、红火火的喜庆之气,仿佛将这小小的山村裹了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来自于鲁北平原上的我们,对山村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目光。因为婚礼仪式安排在了中午,上午的这段时间便成了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招待我们的亲戚笑着对我们说,村外的瓜果柿子随便采摘,都是自家人的。 其实,我真真切切关注的就是山野里那些含清露泠,满目郁绿的萝卜了。沿途我所见到的这些农特产品,都是我童年时期经常接触与食用的。因为萝卜食用的广泛性而引起我的好感,则是童年时代它是农家腌制咸菜的主要原料,此外,人们可将萝卜切片后用开水沏熟沥尽水分,放花椒面腌制味美醇香的五香萝卜片;可将萝卜夹了各种馅料炸制金黄剔透的萝卜盒;可用精肉、葱花、佐料炒制各种细软可口的萝卜丝、萝卜条;可晒制萝卜干贮存起来,在年关临近的时候或辣炒萝卜干、或包萝卜干大包子;因为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人们喜欢在寒冷的冬天炒萝卜菜,熬萝卜汤……苦涩的岁月里,水分大、产量高的萝卜是百姓的救命粮。 参加工作以后,我对萝卜的了解日渐增多起来,得知萝卜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在古代又称雹突、紫花菘、莱菔、萝菔等,其根称支罗服或萝菔根,其子称之为萝菔子。萝卜,原产于临地中海的西亚及东南欧诸国,因此,它的名字很多,如莱菔、芦菔、芦葩等,都是外来语的音译,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第一批萝卜就叫“莱菔”,也有人称其为“土人参。” 我们平时所说的萝卜,是指最常见到的水萝卜品种,记得有则小品叫《打工奇遇》,巩汉林忽悠人说什么“群英荟萃”,而赵丽蓉说“就是一盘大萝卜”指的也是这种水萝卜。这种水萝卜水分大,产量高,吃起来特别脆生,故而非常受老百姓及都市市民的广泛青睐。 萝卜在我国一直素有“小人参”之美称,民间也有诸如“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萝卜一味,气煞太医”之说,还有一个俗语这样说萝卜的益处:“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当然这些说法有很多夸张成份在里面。但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对萝卜极力地推崇,他主张每餐必食,所以他在其《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元代诗人为了赞美萝卜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即使老百姓不懂得萝卜的多种药用功效,他们却因常年劳动健身和食用萝卜,健康长寿者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 对于五座窑村成片的萝卜地,并不是我少见多怪,而是参加工作以后的多年间,实在不再多见。这样,在五座窑村的外面,这些在泠泠清露中依然绿格莹莹的萝卜缨子,实在是有些令我喜爱不已了;红彤彤的萝卜特仿佛沾上了许多的喜气,整个的萝卜身子几乎全部裸露在垄脊上面,好似只有一条猪尾巴似的萝卜根长在地里,汲取着生命的最大力量。父母亲经常告诉我:“冰块响,萝卜长。”意思就是这样说,越是寒风凛冽,劲风刺骨,萝卜长得越快乐;越是冰天雪地,霜重露浓,萝卜长得越欢腾;它们与季节抢速度、赶时间,奉献出了生命的精彩。人们将收获后的萝卜埋在土坑里随吃随扒,尽可能在春天到来之前吃净,否则萝卜发芽后,就会糠心。民谚说,春天的萝卜秋后的瓜,死了媳妇走的丈人家——不是那个味。百姓的智慧更是由此可见一斑。 小的时候,经常听人们说“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从这句谚语就不难看出潍坊萝卜的名气。十多年前,我首次见到潍坊萝卜时,发现它缨叶翠绿,外皮黑绿色,尾部白色,内瓤青绿,绝无白糠花,用清水洗净后,将细长的萝卜咯吱一口咬下,感觉清香微辛,汁多且甜,甚是可口。与潍坊的客商打交道多了以后,他们介绍说,潍坊萝卜可做菜,可生食,做菜炒、拌、炖、腌均可,为当地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当地人喜爱生吃,家中来客常以烟、茶、萝卜招待。因为经常食用萝卜既能去痰、清热解毒,又能健脾理气、帮助消化,潍坊萝卜才得以遐尔闻名。民间早有“吃萝卜喝茶,不用把药拿”的谚语,又因萝卜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确有保健作用,二零零三年非典时期,再普通不过的萝卜在首都的大型商场、超市成了抢手货。 萝卜的地方品种很多,比较有名气的除了山东潍坊萝卜以外,还有东北绿星红萝卜、天津青萝卜、江苏如皋萝卜等;平时我们经常见到的品种有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水萝卜和心里美等。萝卜所含的纤维木质素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萝卜浑身都是宝,我们食用较多的部分是萝卜,但胡萝卜缨也经常被老百姓掺了面粉用来制作黏糕,或将水萝卜缨掺了豆腐渣制作菜品食用。那种红皮白馕的萝卜,多被人们叫做“案萝卜”,或被人们切成片,在开水里沏熟后,再放上花椒面和盐,腌制萝卜皮子,家境殷实些的人家,多夹了肉馅用来油煎萝卜盒;那种上青下白、脆辣相间的水萝卜用途最广泛。西邻伯父在中原油田工作时,每年秋收季节,他总是带着油田上的大卡车来老家购买,价格跌到每斤两分钱。那年临近春节,仍然没有人来购买,萝卜多得送人都不要,房前屋后,水沟路边,到处是扔弃的水萝卜。 说到萝卜,不得不提到萝卜大家族中的小兄弟——胡萝卜。这种人见人爱的人间尤物,根实上粗下细,颜色鲜艳,朔风中的萝卜缨更是水灵旺鲜,嫩嫩的、或者说绿绿的,看上去着实惹人怜爱,纤弱得恰似少女着黄戴紫般地娇柔喜人。记得那时有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几种颜色。孩子们经常将那些个头甚小的胡萝卜晒成“小人参”食用,它甜润,有咬劲。我们在田野里割草时,口渴后便从萝卜地里扒胡萝卜吃。所谓的“萝卜吃梢,地瓜吃腰”,指得就是胡萝卜,尾梢部分比较好吃。童谣有“红萝卜红,一包脓;黄萝卜黄,一包糖;紫萝卜紫,一包屎”之说,除了颜色不同外,各色胡萝卜的味道毫无二致,可紫色胡萝卜还是几乎无人问津。胡萝卜的吃法诸如有:水煮胡萝卜、做胡萝卜粥、腌胡萝卜咸菜、绿豆芽拌菠菜、清调老虎菜等。 二八月,狗肉香,狗肉上不得大宴席。萝卜虽地位低贱,却与海参、鲍鱼、猴头、燕窝一样上得了席面,连那些肥头大耳的“人民公仆”们,也喜欢宴席前的序曲——开口味的小菜——既酸、又甜,既咸、又脆的清调萝卜皮,令人爽口的同时也爽脑、爽心。萝卜除了肉质脆嫩多汁,形美色艳,可随时食用外,还可以被技艺高超的大厨们制作成养眼悦心的各种动、植物雕花、造型,或刺激食欲,或美化生活。我的一位担任幼儿园领导的女同学,告诉我幼儿多怕辣,他们经常给其选择色绿、水分多、辣味轻、甜味重的萝卜,而那些习惯于挑食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萝卜骨头煲了。我们文友间的聚会,多以糖拌皮绿心红的“心里美”萝卜为压轴节目。那次,在大家的热情鼓动下,我酒后即兴为“心里美”萝卜赋诗一首:“植根泥土中,半裸沐雨风,甜从涩中来,美在其心中”,还赢得诸多掌声呢! 每年正月,青岛市的市北区都要同时举办规模盛大的萝卜会和元宵山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二届,该节会民俗韵味浓郁,特色鲜明,以酣畅欢快的节庆主题,丰富多彩的文化商贸活动,赢得了青岛市民的喜爱,逐步形成了“岛城新春第一节”的文化品牌。他们不仅在多条街道设置摊点,展示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名优萝卜,还相继举办诸如“萝卜会精彩瞬间”摄影展览、全国萝卜达人烹饪大赛等与萝卜有关的多项活动,使以萝卜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产品展示与民俗文化、商贸活动中得到完美结合。在依山傍水的五座窑,在绿意盎然的萝卜地,在秋风萧瑟的鲁南大地上,在山水秋韵的“武陵源”中,我听流水潺潺过庭前,看落叶寂寂飘阶下,已真切感受到了“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滤忘”的几分禅机。 春来绿意已过眼,满目秋色又葱茏。从朴实无华的萝卜家族成员身上,从醉如霜叶不是春的鲁南秋色中,我早已经发现,那些朴素至极的山里人遥知静者忘声色,那些酒酣意畅的山里人满屋清风未觉贫,虽不是消极的遁世者,却像极了那些靠天吃饭的萝卜家族,最懂得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透的道理,一直在品悟着大美的人生。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2-2-4 17:0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