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州城市印象
2022-01-05叙事散文逸飞
在没有树木的街道上打“够级”外地人来到德州,都会说一句:这是一个缺少树木的城市。
曾几何时,她急匆匆地砍掉了城市街道边参天的大树,忙着扩充道路。在迈向大城市慌慌张张的脚步声中,她做了一些违背自己真实性情的事情。现在,突然没有了树,路是宽了,……
曾几何时,她急匆匆地砍掉了城市街道边参天的大树,忙着扩充道路。在迈向大城市慌慌张张的脚步声中,她做了一些违背自己真实性情的事情。现在,突然没有了树,路是宽了,……
在没有树木的街道上打“够级”
外地人来到德州,都会说一句:这是一个缺少树木的城市。
曾几何时,她急匆匆地砍掉了城市街道边参天的大树,忙着扩充道路。在迈向大城市慌慌张张的脚步声中,她做了一些违背自己真实性情的事情。现在,突然没有了树,路是宽了,道也直了,街道两边“豁然开朗”起来。
于是,一切都无遮无拦,一切都直截了当——夏天是毒辣的烈日,冬天是刺骨的寒风……
如今,城市的天空和街道彻底地融为一体,行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没有一点压抑和局促的感觉。正是这样的街道,是这座城市永远打开的窗口和永不谢幕的舞台,变幻的人流载着流行或不流行的东西就像竞相盛放的鲜花将她的性格与风格、保守与开放、怪异与老土、自由与自闭展示得淋漓尽致。
虽然历史悠久,但德州摆脱了不了多年来州、府、县的处境,它像大城市的小弟弟一样,稳重厚道里带着一点中庸,始终不温不火,无形中造就了一种不急不躁、好像认命了似的小城市文化,这种文化曾经让德州人津津乐道。
很少有哪座城市像德州那样,没有山也没有水,一切都是人工的。山是假山,水是人工湖,德州人在报怨之余,已经习惯了这种波澜不惊。
德州自古以来就知道利用自己的交通优势,如今,城市身边的运河早已失去了通航的功能,但早年的京沪铁路、德石铁路和数年前修建的京福高速路怡然横穿德州的身体,交通四通八达,这让德州人以 “九达天衢”而自豪。可城市却永远也跟不上时尚,永远那么土里土气的,它开始有点暗自着急。
走在德州宽阔、正南正北的街道上,享受着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你的心胸会变得十分开阔,绝对感受不到大城市带给人们的那种压迫感。此时你体会到的是安详、宁静和怡然自得,不会产生任何不适的感觉。街道上永远是充满闲适大度的人们,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感觉这种洒脱和从容里,透露出一中生命的真趣味。
人们随时可以看到年轻人走上街头,玩乐,交际,消费,悠游岁月,这何尝不是一种城市的开放指标呢?台北的西门町,东京的新宿,听说经常有时装设计师蹲在那里从街头时装中捕捉设计灵感的。但在德州炎热的夏天,我们所见过的最令人唏嘘的是夜晚的街道两侧,大热天的,一群群光着膀子的汉子和小孩子围坐在地上,闷着头,不管不顾地打“够级”,这样的景观让人回味无穷。 城市想象力的缺失 机械的模仿,一种小城市的惰性,深深地携刻在德州人的潜意识里。
不用刻意寻找,你放眼望去,人们的穿着打扮无法保持或拥有自己的个性。你可以在10秒钟内立即知道今年的流行趋势是什么。
当年不知从哪个旮旯里冒出一个“馋嘴鸭”来,于是,仿佛一夜之间,德州街头立即克隆出了无数个“馋嘴鸭”专卖店。来得快也去得快,如今,那黄色的店面、煽情的招牌已经杳无踪迹。
德州的街道没有任何本土特色,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城市建筑你都能在别的城市找到它的蓝本。和别人一样的路灯,一样的广告牌,一样的玻璃幕墙,不一样的只有其他城市早就淘汰掉的机动“三马子”。在貌似平静的街道上,外来的游客会隐隐地感觉到一丝无奈和不安。
德州没有立交桥,也没有层层叠叠的高楼,没有上海的风情万种,也没有江南景色的清丽柔美。但德州人已经习惯了一起床就见到阳光没有遮掩的射在床头,不用担心被高楼挡住只剩下的阴霾。
夜幕降临,人们习惯了每天吃过晚饭溜达着去城市的中心广场享受人生最平静最真实的瞬间。老人和孩童在草地上坐着,一对对情侣拉着的手,不松也不紧,中年夫妇一前一后地漫步,没有话语却是形影不离……有外地客人这样评价:再也没有哪个城市的傍晚像德州的广场这么多人了。
德州人对此心知肚明,在这个城市的大客厅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你想见但平时见不到的人,也可看见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情。
除了中心广场,德州人似乎无处可去。
在新湖的怀抱里慢慢老去 目前,德州城区已有三大板块,尤其是河东经济开发区,你感受到的是所谓现代气息,我想要是谁真想了解德州,应到这个地方来看,在这里,德州的文化是活的。
古代德州人修运河,现代德州人建新区和工业园区。不被老城区的那些简单表象迷惑,才能了解德州文化的精髓。
“德州是一座适合安静生活的城市。”一位在济南生活的自由撰稿人这样说。她认为,德州的城市氛围很适合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小城市自有她独有的妙处,以后退休了,她将到德州养老。
城市应该有水,好比人应该有眼睛,否则就没有了灵性。德州的灵魂是新湖,她使德州顿时婀娜多姿,叫人流连忘返。
许多普通德州人的情结就是新湖,每时每刻,割舍不断,就好像上海人的城隍庙,苏州人的盘门。人们似乎无法回避它,因为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婴儿在新湖边的人民医院出生,孩子们在新湖边戏水,年轻人在新湖边谈恋爱,中年人在新湖边慢慢老去……
我顺着湖的南岸,越往里走,身上越感到一阵阵清爽的凉意。周围越来越静,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更确切地说是老人多了起来,有拄着拐杖立在湖边的,有坐在树阴下纳凉的,有三五个人一起聊天打牌的,占据着这儿的大多半“江山”。间或这里也会有几位中年人,有些羞羞答答谈情说爱的年轻人,在树丛里卿卿我我。
“谁送您来这里的?”我问一位在新湖边看风景的老人。“我儿子。他到假山底下看人打牌去了。那里热闹。”
此时,对岸的新湖公园假山脚下已经变得人声鼎沸、意乱情迷。
曾几何时,她急匆匆地砍掉了城市街道边参天的大树,忙着扩充道路。在迈向大城市慌慌张张的脚步声中,她做了一些违背自己真实性情的事情。现在,突然没有了树,路是宽了,道也直了,街道两边“豁然开朗”起来。
于是,一切都无遮无拦,一切都直截了当——夏天是毒辣的烈日,冬天是刺骨的寒风……
如今,城市的天空和街道彻底地融为一体,行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没有一点压抑和局促的感觉。正是这样的街道,是这座城市永远打开的窗口和永不谢幕的舞台,变幻的人流载着流行或不流行的东西就像竞相盛放的鲜花将她的性格与风格、保守与开放、怪异与老土、自由与自闭展示得淋漓尽致。
虽然历史悠久,但德州摆脱了不了多年来州、府、县的处境,它像大城市的小弟弟一样,稳重厚道里带着一点中庸,始终不温不火,无形中造就了一种不急不躁、好像认命了似的小城市文化,这种文化曾经让德州人津津乐道。
很少有哪座城市像德州那样,没有山也没有水,一切都是人工的。山是假山,水是人工湖,德州人在报怨之余,已经习惯了这种波澜不惊。
德州自古以来就知道利用自己的交通优势,如今,城市身边的运河早已失去了通航的功能,但早年的京沪铁路、德石铁路和数年前修建的京福高速路怡然横穿德州的身体,交通四通八达,这让德州人以 “九达天衢”而自豪。可城市却永远也跟不上时尚,永远那么土里土气的,它开始有点暗自着急。
走在德州宽阔、正南正北的街道上,享受着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你的心胸会变得十分开阔,绝对感受不到大城市带给人们的那种压迫感。此时你体会到的是安详、宁静和怡然自得,不会产生任何不适的感觉。街道上永远是充满闲适大度的人们,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感觉这种洒脱和从容里,透露出一中生命的真趣味。
人们随时可以看到年轻人走上街头,玩乐,交际,消费,悠游岁月,这何尝不是一种城市的开放指标呢?台北的西门町,东京的新宿,听说经常有时装设计师蹲在那里从街头时装中捕捉设计灵感的。但在德州炎热的夏天,我们所见过的最令人唏嘘的是夜晚的街道两侧,大热天的,一群群光着膀子的汉子和小孩子围坐在地上,闷着头,不管不顾地打“够级”,这样的景观让人回味无穷。 城市想象力的缺失 机械的模仿,一种小城市的惰性,深深地携刻在德州人的潜意识里。
不用刻意寻找,你放眼望去,人们的穿着打扮无法保持或拥有自己的个性。你可以在10秒钟内立即知道今年的流行趋势是什么。
当年不知从哪个旮旯里冒出一个“馋嘴鸭”来,于是,仿佛一夜之间,德州街头立即克隆出了无数个“馋嘴鸭”专卖店。来得快也去得快,如今,那黄色的店面、煽情的招牌已经杳无踪迹。
德州的街道没有任何本土特色,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城市建筑你都能在别的城市找到它的蓝本。和别人一样的路灯,一样的广告牌,一样的玻璃幕墙,不一样的只有其他城市早就淘汰掉的机动“三马子”。在貌似平静的街道上,外来的游客会隐隐地感觉到一丝无奈和不安。
德州没有立交桥,也没有层层叠叠的高楼,没有上海的风情万种,也没有江南景色的清丽柔美。但德州人已经习惯了一起床就见到阳光没有遮掩的射在床头,不用担心被高楼挡住只剩下的阴霾。
夜幕降临,人们习惯了每天吃过晚饭溜达着去城市的中心广场享受人生最平静最真实的瞬间。老人和孩童在草地上坐着,一对对情侣拉着的手,不松也不紧,中年夫妇一前一后地漫步,没有话语却是形影不离……有外地客人这样评价:再也没有哪个城市的傍晚像德州的广场这么多人了。
德州人对此心知肚明,在这个城市的大客厅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你想见但平时见不到的人,也可看见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情。
除了中心广场,德州人似乎无处可去。
在新湖的怀抱里慢慢老去 目前,德州城区已有三大板块,尤其是河东经济开发区,你感受到的是所谓现代气息,我想要是谁真想了解德州,应到这个地方来看,在这里,德州的文化是活的。
古代德州人修运河,现代德州人建新区和工业园区。不被老城区的那些简单表象迷惑,才能了解德州文化的精髓。
“德州是一座适合安静生活的城市。”一位在济南生活的自由撰稿人这样说。她认为,德州的城市氛围很适合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小城市自有她独有的妙处,以后退休了,她将到德州养老。
城市应该有水,好比人应该有眼睛,否则就没有了灵性。德州的灵魂是新湖,她使德州顿时婀娜多姿,叫人流连忘返。
许多普通德州人的情结就是新湖,每时每刻,割舍不断,就好像上海人的城隍庙,苏州人的盘门。人们似乎无法回避它,因为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婴儿在新湖边的人民医院出生,孩子们在新湖边戏水,年轻人在新湖边谈恋爱,中年人在新湖边慢慢老去……
我顺着湖的南岸,越往里走,身上越感到一阵阵清爽的凉意。周围越来越静,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更确切地说是老人多了起来,有拄着拐杖立在湖边的,有坐在树阴下纳凉的,有三五个人一起聊天打牌的,占据着这儿的大多半“江山”。间或这里也会有几位中年人,有些羞羞答答谈情说爱的年轻人,在树丛里卿卿我我。
“谁送您来这里的?”我问一位在新湖边看风景的老人。“我儿子。他到假山底下看人打牌去了。那里热闹。”
此时,对岸的新湖公园假山脚下已经变得人声鼎沸、意乱情迷。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