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今又腊八
2022-01-05抒情散文风中的芦苇
今又腊八早晨上班,习惯性地打开QQ,看见界面上是两碗粥,忽然想起,今天就是腊八节。其实,在小城,过年过节的气氛还是很浓很重的,但是我却常常忽略,在那些传统的节日里我仍然在匆匆下班后做家常的饭菜,常常想,等女儿大一些,再大一些,等我没有带小孩……
今又腊八
早晨上班,习惯性地打开QQ,看见界面上是两碗粥,忽然想起,今天就是腊八节。 其实,在小城,过年过节的气氛还是很浓很重的,但是我却常常忽略,在那些传统的节日里我仍然在匆匆下班后做家常的饭菜,常常想,等女儿大一些,再大一些,等我没有带小孩子这么累的时候我就给她过每一个传统的节日,一样一样地学做那些传统节日里有着特殊意义的饭菜,让她也明白,妈妈童年的节日是怎么过的,奶奶童年的节日是怎么过的,让她感受伴着那些节日气氛扑面而来的温馨。 从内心里,我是很在乎腊八的, 尤其是童年的时候。腊八是一个分水岭,这边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那边是热热闹闹的年,腊八一过,家家就开始办年货了,杀猪宰羊,蒸馍擀面,晚上的时候就结着伴儿轮流去各家捏栀子,那些擀好了切成小方块的面在手中一转就变成一个好看的栀子花瓣,一瓣一瓣,开在乡村热洞洞的嘻嘻哈哈说笑着的炕头上,晾在清冷的风刮着的夜里,一瓣一瓣地记载着乡村的味道。
在故乡,腊八粥又叫“糊涂饭”。上小学里,有一同学答混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说:“糊涂饭都还没吃呢,你怎么就糊涂了?”所以从心底对糊涂饭有一种敬畏,似乎那饭吃了真的会糊涂,有一次问妈妈,妈妈哈哈笑着,说:“吃完了糊涂饭,各家的人不就是糊涂了吗?又是杀猪又是宰羊,面柜里的面也一升一升地往外挖”。我眨眨眼睛,原来,奥妙在这里,于是,再也不怕期末考试前吃糊涂饭了。 故乡的糊涂饭又叫“麦仁饭”,是用小麦做的。 每年的腊月初二三开始,村头的那只大石臼边就热闹起来了。姑娘媳妇们都端着自家的麦子去舂,我很心焦,跑出跑进地不肯安稳。奶奶被我催烦了就放下手中的活,从粮仓里挖出一升麦子,放在水里淘干净了,沥干水,用簸箕盛着,晾在背阳处,十几分钟之后麦子的表皮有了一层薄薄的冰花,这时候只要将麦子那层厚厚的表皮去掉又能保证每个颗粒依然圆润饱满就好了,我端着簸箕一溜小跑,快乐的脚步踩着大地,村头是同样快乐的伙伴。 我加入了舂小麦的队伍。那么多人围在石臼边,每人都有一只手握着石杵的把子,随着石杵的起落脚步也开始围着石臼转,转着转着就有歌声一圈一圈地飘了出去,起先只有一两个细小的声音,没多久大家都开始响应,那歌声也越飘越远。在飘荡的歌声中,石臼中的小麦变得毛茸茸的,舂好的小麦被放在簸箕里簸着而石臼中又有了另一家的小麦。这是姑娘们节日般欢乐的劳动,说是劳动,但不需要太多的力气,只要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一份互相帮助的爱心就够了,一年中能有多少可以这样放声歌唱的心情与时间呢?常常有人做完了自家的活却不回家,直到夜色浸透村庄的每个角落,那歌声才会停止,村庄便渐渐地安静下来了。 因为村里人口多,这样的歌声便要持续到初七日晚上,所以常常在我还沉浸在那种快乐中时,奶奶已经开始煮麦子了。奶奶坐在灶台前慢悠悠地拉着风箱,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因为是晚上,我就在堂屋里做作业,但那种香气还是将我吸引了过去。 “奶奶,锅里煮的是啥?” “当然是麦子”。 “还有啥?”我闻见了肉味。 “还有石头,和石头一起煮麦子才会烂的快,还香。”奶奶一本正经地说。 后来我知道那是奶奶怕我早早地要啃骨头而哄我的话,与麦子一同煮的是骨头,石头怎么能煮?可在当时对于小孩子是一种不错的解释,我相信了,回堂屋坐在炕上等明天早上的腊八饭。腊八饭要赶在别人前面吃,越早越好,奶奶说,腊八饭吃得早,来年家里所有的事都会赶在别人前面,庄稼也熟得早,所以我很在乎那个早,没准因为赶了早我的成绩也会排在前面。那一夜,我看着奶奶指挥妈妈煮粥,听着灶房里奶奶拉风箱的声音,心中有一种什么会赶在别人前面的兴奋。睡不着觉我就和妹妹就在炕上过家家,火炉上的茶壶里飘着的老砖茶的香味飘荡在屋子的每个角落里,爷爷盘着腿坐在炕头一杯一杯地喝着茶,爷爷总是把一杯茶喝得那么香,好象天底下再也没有比喝茶更好的事情了,可是我觉得很吵。我和妹妹就给坐在炕上的爷爷顶上我的红头巾,爷爷的脸在煤油灯的光影里看上去有点长,古铜色的皮肤被红头巾一衬,显得黑了许多,那样子很怪,我和妹妹笑得前俯后仰,爷爷并不发火但也没表情,任凭我和妹妹怎么摆布他,他都不恼,依然有滋有味地喝着他的茶,任凭我和妹妹笑痛了肚皮。 这时候锅里的麦子已经露出白白的肚皮了,肉也切成麦粒大小的疙瘩了,剩余的工作就是将肉好了加入煮烂了的麦粥,再洒上面,一锅香喷喷的麦仁饭就做好了,因为时间太早,奶奶就招呼大家先睡一会儿再做后面的工作。等我再次被奶奶叫醒的时候,香喷喷的腊八粥已经端上桌了,朦胧的睡意常常被那碗粥的香气冲得越来越淡,那时候我觉得麦仁饭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饭。 吃过饭时天还没大亮,我再睡一会儿,奶奶的第二锅就做好了。故乡人都很敬重老人,过年过节或非年非节的日子哪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给那些高寿的老人送一些过去以示尊敬和祝福,第一锅饭太早,不能送,第二锅才合适。所以常常在晨曦里,我端着奶奶放在我手上的碗往别人家跑,腊月的清晨天气干冷干冷的,可是我的手却被碗焐得热乎乎的。现在想来故乡那些风俗其实总是让长辈们有意无意地将爱心接力棒传给孩子,并且就这么一辈一辈地传下去。 而现在,在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了,腊八节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可是我想,明年的今天,或者是后年的今天开始,我就要给我女儿过腊八了,一年一年,那些传统的节日我一样一样地过地我的女儿,那些我奶奶传给我的爱心接力棒也要传下去才好。
早晨上班,习惯性地打开QQ,看见界面上是两碗粥,忽然想起,今天就是腊八节。 其实,在小城,过年过节的气氛还是很浓很重的,但是我却常常忽略,在那些传统的节日里我仍然在匆匆下班后做家常的饭菜,常常想,等女儿大一些,再大一些,等我没有带小孩子这么累的时候我就给她过每一个传统的节日,一样一样地学做那些传统节日里有着特殊意义的饭菜,让她也明白,妈妈童年的节日是怎么过的,奶奶童年的节日是怎么过的,让她感受伴着那些节日气氛扑面而来的温馨。 从内心里,我是很在乎腊八的, 尤其是童年的时候。腊八是一个分水岭,这边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那边是热热闹闹的年,腊八一过,家家就开始办年货了,杀猪宰羊,蒸馍擀面,晚上的时候就结着伴儿轮流去各家捏栀子,那些擀好了切成小方块的面在手中一转就变成一个好看的栀子花瓣,一瓣一瓣,开在乡村热洞洞的嘻嘻哈哈说笑着的炕头上,晾在清冷的风刮着的夜里,一瓣一瓣地记载着乡村的味道。
在故乡,腊八粥又叫“糊涂饭”。上小学里,有一同学答混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说:“糊涂饭都还没吃呢,你怎么就糊涂了?”所以从心底对糊涂饭有一种敬畏,似乎那饭吃了真的会糊涂,有一次问妈妈,妈妈哈哈笑着,说:“吃完了糊涂饭,各家的人不就是糊涂了吗?又是杀猪又是宰羊,面柜里的面也一升一升地往外挖”。我眨眨眼睛,原来,奥妙在这里,于是,再也不怕期末考试前吃糊涂饭了。 故乡的糊涂饭又叫“麦仁饭”,是用小麦做的。 每年的腊月初二三开始,村头的那只大石臼边就热闹起来了。姑娘媳妇们都端着自家的麦子去舂,我很心焦,跑出跑进地不肯安稳。奶奶被我催烦了就放下手中的活,从粮仓里挖出一升麦子,放在水里淘干净了,沥干水,用簸箕盛着,晾在背阳处,十几分钟之后麦子的表皮有了一层薄薄的冰花,这时候只要将麦子那层厚厚的表皮去掉又能保证每个颗粒依然圆润饱满就好了,我端着簸箕一溜小跑,快乐的脚步踩着大地,村头是同样快乐的伙伴。 我加入了舂小麦的队伍。那么多人围在石臼边,每人都有一只手握着石杵的把子,随着石杵的起落脚步也开始围着石臼转,转着转着就有歌声一圈一圈地飘了出去,起先只有一两个细小的声音,没多久大家都开始响应,那歌声也越飘越远。在飘荡的歌声中,石臼中的小麦变得毛茸茸的,舂好的小麦被放在簸箕里簸着而石臼中又有了另一家的小麦。这是姑娘们节日般欢乐的劳动,说是劳动,但不需要太多的力气,只要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一份互相帮助的爱心就够了,一年中能有多少可以这样放声歌唱的心情与时间呢?常常有人做完了自家的活却不回家,直到夜色浸透村庄的每个角落,那歌声才会停止,村庄便渐渐地安静下来了。 因为村里人口多,这样的歌声便要持续到初七日晚上,所以常常在我还沉浸在那种快乐中时,奶奶已经开始煮麦子了。奶奶坐在灶台前慢悠悠地拉着风箱,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因为是晚上,我就在堂屋里做作业,但那种香气还是将我吸引了过去。 “奶奶,锅里煮的是啥?” “当然是麦子”。 “还有啥?”我闻见了肉味。 “还有石头,和石头一起煮麦子才会烂的快,还香。”奶奶一本正经地说。 后来我知道那是奶奶怕我早早地要啃骨头而哄我的话,与麦子一同煮的是骨头,石头怎么能煮?可在当时对于小孩子是一种不错的解释,我相信了,回堂屋坐在炕上等明天早上的腊八饭。腊八饭要赶在别人前面吃,越早越好,奶奶说,腊八饭吃得早,来年家里所有的事都会赶在别人前面,庄稼也熟得早,所以我很在乎那个早,没准因为赶了早我的成绩也会排在前面。那一夜,我看着奶奶指挥妈妈煮粥,听着灶房里奶奶拉风箱的声音,心中有一种什么会赶在别人前面的兴奋。睡不着觉我就和妹妹就在炕上过家家,火炉上的茶壶里飘着的老砖茶的香味飘荡在屋子的每个角落里,爷爷盘着腿坐在炕头一杯一杯地喝着茶,爷爷总是把一杯茶喝得那么香,好象天底下再也没有比喝茶更好的事情了,可是我觉得很吵。我和妹妹就给坐在炕上的爷爷顶上我的红头巾,爷爷的脸在煤油灯的光影里看上去有点长,古铜色的皮肤被红头巾一衬,显得黑了许多,那样子很怪,我和妹妹笑得前俯后仰,爷爷并不发火但也没表情,任凭我和妹妹怎么摆布他,他都不恼,依然有滋有味地喝着他的茶,任凭我和妹妹笑痛了肚皮。 这时候锅里的麦子已经露出白白的肚皮了,肉也切成麦粒大小的疙瘩了,剩余的工作就是将肉好了加入煮烂了的麦粥,再洒上面,一锅香喷喷的麦仁饭就做好了,因为时间太早,奶奶就招呼大家先睡一会儿再做后面的工作。等我再次被奶奶叫醒的时候,香喷喷的腊八粥已经端上桌了,朦胧的睡意常常被那碗粥的香气冲得越来越淡,那时候我觉得麦仁饭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饭。 吃过饭时天还没大亮,我再睡一会儿,奶奶的第二锅就做好了。故乡人都很敬重老人,过年过节或非年非节的日子哪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给那些高寿的老人送一些过去以示尊敬和祝福,第一锅饭太早,不能送,第二锅才合适。所以常常在晨曦里,我端着奶奶放在我手上的碗往别人家跑,腊月的清晨天气干冷干冷的,可是我的手却被碗焐得热乎乎的。现在想来故乡那些风俗其实总是让长辈们有意无意地将爱心接力棒传给孩子,并且就这么一辈一辈地传下去。 而现在,在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了,腊八节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可是我想,明年的今天,或者是后年的今天开始,我就要给我女儿过腊八了,一年一年,那些传统的节日我一样一样地过地我的女儿,那些我奶奶传给我的爱心接力棒也要传下去才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