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2022-01-05叙事散文星期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一条江,静静地流淌,岸上层层翠竹绿到天边,江里的船停在岸边,船上的翠翠专注地看着翠竹林中的白塔。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给我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一幅画,它停留在脑海里,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退色。这幅画是活的,我可以呼吸……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一条江,静静地流淌,岸上层层翠竹绿到天边,江里的船停在岸边,船上的翠翠专注地看着翠竹林中的白塔。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给我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一幅画,它停留在脑海里,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退色。这幅画是活的,我可以呼吸里面的空气。这幅画是灵动的,心累时,它可以让心干净轻松起来。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读书,刚参加工作,还是单身汉,发了工资,翻山越岭,走进新华书店,买几本书回到山村小学,上完课,一个人躺着看,看完了,又发工资了,又去买书。在这个时期,我看了许多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当时觉得不过瘾,不精彩。看武侠小说可以通霄达旦,但看先生的作品没达到如饥似渴。看先生的作品,由于欣赏角度不同,鉴赏能力有限,我当时看先生的作品是丢一丢,又捡起来看,横竖看都觉得普通。只记得两个细节,一个是沈先生十多岁时,去看杀人,杀了的人丢在河滩上,沈先生用弹弓打去死人。当时觉得先生胆子真大。另一个细节是一个小伙子说晚上要来给翠翠唱山歌,翠翠说:“你个背时砍脑壳的”,这句话,当时不明白,翠翠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今天仍然不明白,翠翠的一句话,说得实在美,现在听了,心里还很安逸。 我跟着沈先生的笔,看到了:碉堡、河街、码头、木筏、船只、吊脚楼。看到了当时湘西日常生活及乡风习俗:漂滩、溯江、呼号、筛锣、放蛊、赛龙舟、供傩神等。在先生笔下,湘西灵气飞动,人物充满人性,连土妓也充满活生生的个性。今天,许多人蜂拥着去湘西凤凰旅游,去发现去体验。我想,先生的发现比现在我们的发现早了一百多年。我们是观光客,先生是深切地了解,对那片土地我们是欣赏,而先生是真情地赞美。先生说过:“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真正懂得他意义的人却很少。这些话,今天读了仍然鲜活。看过小说《潇潇》后再去看电影《湘女潇潇》,当时我评价道:这是吹一吹,就滴出血的素描。今天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先生笔下的湘西不是浓墨重彩,但这素色风景,稍稍一触动,那浓浓的深情,湘西特有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先生笔下的湘西产生的魅力会长久地存在下去,这魅力产生的冲击力不是轰轰烈烈的,它如一股清泉,清爽、永不停息。 作家沈从文先生已乘鹤西去,先生创造的世界给我们留下的美,会长久地活在读者心理。许多人不知道先生的高矮胖瘦,但先生朴素平淡、纯任自然的风格,深沉隽永、灵秀、柔美的笔调,会让湘西具体起来,美妙起来。这对生活在钢筋混泥土中的年轻人,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会越来越珍贵,因为世界上作家笔下的世界正在消失,先生笔下的世界正在变成人们心灵的栖园。 又记起先生和夫人蒋兆和浪漫的爱情来。当时沈先生追求蒋小姐,从上海追到蒋的家乡苏州,先生在信中说按乡下习俗,如女方同意婚烟,就请男方吃甜酒,先生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吃杯甜酒呢?后来,蒋兆和给先生发了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今天婚姻物制化严重,爱情已稀少!才觉得先生的爱亲切感人。 沈先生在“窄而霉小斋”开始写作时,文化水平不高,连标点符号也用不全,但他坚持写下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今天,这对写作者,先生精神让我们信心倍增,没有理由退让。沈先生写作时,他不随大流,坚持自己的风格创作,在当时完全是另类。这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启示作用是巨大的,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原创。时下为迎合口味而写,为发表而写,为某种利益而写,艺术的生命就在这样的人手里玩死了!先生在没什么资料的情况下,凭记忆写出《中国服装史》这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的学习马虎了事,我们为考试而学,为赶材料而翻书,为写论文而查资料,这些虚假浮躁的治学之风害了多少人啊!画家黄永玉在回忆表叔沈从文时说,当时沈先生在五七干校时还写信给黄,告诉黄永玉马如何可爱,猪又怎么样,一切变成美景,与当时被迫害的遭遇完全不一样。沈先生逆境中乐观向上,静心看世界的心态,也是我们的老师。 从十几岁读先生的作品,十几年过去了,仍想读,而且越读越有味,这是大师的作品。所以在毕业论文中,我说过一句话:说不完的沈从文。是的,昨天、今天、明天,我们都在读先生的作品,说与先生有关的话题。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一条江,静静地流淌,岸上层层翠竹绿到天边,江里的船停在岸边,船上的翠翠专注地看着翠竹林中的白塔。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给我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一幅画,它停留在脑海里,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退色。这幅画是活的,我可以呼吸里面的空气。这幅画是灵动的,心累时,它可以让心干净轻松起来。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读书,刚参加工作,还是单身汉,发了工资,翻山越岭,走进新华书店,买几本书回到山村小学,上完课,一个人躺着看,看完了,又发工资了,又去买书。在这个时期,我看了许多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当时觉得不过瘾,不精彩。看武侠小说可以通霄达旦,但看先生的作品没达到如饥似渴。看先生的作品,由于欣赏角度不同,鉴赏能力有限,我当时看先生的作品是丢一丢,又捡起来看,横竖看都觉得普通。只记得两个细节,一个是沈先生十多岁时,去看杀人,杀了的人丢在河滩上,沈先生用弹弓打去死人。当时觉得先生胆子真大。另一个细节是一个小伙子说晚上要来给翠翠唱山歌,翠翠说:“你个背时砍脑壳的”,这句话,当时不明白,翠翠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今天仍然不明白,翠翠的一句话,说得实在美,现在听了,心里还很安逸。 我跟着沈先生的笔,看到了:碉堡、河街、码头、木筏、船只、吊脚楼。看到了当时湘西日常生活及乡风习俗:漂滩、溯江、呼号、筛锣、放蛊、赛龙舟、供傩神等。在先生笔下,湘西灵气飞动,人物充满人性,连土妓也充满活生生的个性。今天,许多人蜂拥着去湘西凤凰旅游,去发现去体验。我想,先生的发现比现在我们的发现早了一百多年。我们是观光客,先生是深切地了解,对那片土地我们是欣赏,而先生是真情地赞美。先生说过:“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真正懂得他意义的人却很少。这些话,今天读了仍然鲜活。看过小说《潇潇》后再去看电影《湘女潇潇》,当时我评价道:这是吹一吹,就滴出血的素描。今天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先生笔下的湘西不是浓墨重彩,但这素色风景,稍稍一触动,那浓浓的深情,湘西特有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先生笔下的湘西产生的魅力会长久地存在下去,这魅力产生的冲击力不是轰轰烈烈的,它如一股清泉,清爽、永不停息。 作家沈从文先生已乘鹤西去,先生创造的世界给我们留下的美,会长久地活在读者心理。许多人不知道先生的高矮胖瘦,但先生朴素平淡、纯任自然的风格,深沉隽永、灵秀、柔美的笔调,会让湘西具体起来,美妙起来。这对生活在钢筋混泥土中的年轻人,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会越来越珍贵,因为世界上作家笔下的世界正在消失,先生笔下的世界正在变成人们心灵的栖园。 又记起先生和夫人蒋兆和浪漫的爱情来。当时沈先生追求蒋小姐,从上海追到蒋的家乡苏州,先生在信中说按乡下习俗,如女方同意婚烟,就请男方吃甜酒,先生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吃杯甜酒呢?后来,蒋兆和给先生发了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今天婚姻物制化严重,爱情已稀少!才觉得先生的爱亲切感人。 沈先生在“窄而霉小斋”开始写作时,文化水平不高,连标点符号也用不全,但他坚持写下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今天,这对写作者,先生精神让我们信心倍增,没有理由退让。沈先生写作时,他不随大流,坚持自己的风格创作,在当时完全是另类。这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启示作用是巨大的,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原创。时下为迎合口味而写,为发表而写,为某种利益而写,艺术的生命就在这样的人手里玩死了!先生在没什么资料的情况下,凭记忆写出《中国服装史》这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的学习马虎了事,我们为考试而学,为赶材料而翻书,为写论文而查资料,这些虚假浮躁的治学之风害了多少人啊!画家黄永玉在回忆表叔沈从文时说,当时沈先生在五七干校时还写信给黄,告诉黄永玉马如何可爱,猪又怎么样,一切变成美景,与当时被迫害的遭遇完全不一样。沈先生逆境中乐观向上,静心看世界的心态,也是我们的老师。 从十几岁读先生的作品,十几年过去了,仍想读,而且越读越有味,这是大师的作品。所以在毕业论文中,我说过一句话:说不完的沈从文。是的,昨天、今天、明天,我们都在读先生的作品,说与先生有关的话题。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