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北行列车

2022-01-05叙事散文郑远星

1夜半难眠,空落落的心里飘过丝丝怅惘。黑乎乎的空气湿漉漉的,秋雨滴滴答答打在楼下车棚上,落叶发出一声声叹息。谁家的猫“喵喵喵”叫着,声音像一个粗嗓门的女孩。北去南来的列车汽笛声清脆而昂扬,搅动我不安分的血液。我辗转反侧思绪翩跹……列车宛如……
1
  夜半难眠,空落落的心里飘过丝丝怅惘。黑乎乎的空气湿漉漉的,秋雨滴滴答答打在楼下车棚上,落叶发出一声声叹息。谁家的猫“喵喵喵”叫着,声音像一个粗嗓门的女孩。北去南来的列车汽笛声清脆而昂扬,搅动我不安分的血液。我辗转反侧思绪翩跹……列车宛如绿色的口琴,奏着一支欢快而抒情的歌,十八岁的我就是在这歌声中离开大山的摇篮,乘列车去省城读大学的。四年后列车又把我带回小城,那时的我意气风发,目光中燃烧着美妙的憧憬……然而这憧憬很快就被列车带走,在空旷的夜空留下悠远而苍凉的回声。那清脆昂扬的汽笛声激荡着我不安分的血液,于是我再一次乘列车出发。   我提着旅行箱旅行包,告别了站台上送别的亲友,踏上了进修深造的路途。我乘坐的是二十二点的夜车,卧铺包厢里温暖如春,上铺、中铺和下铺,有些旅客已经酣然入睡。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浮想联翩。车窗外黑蒙蒙一片,夜空闪烁着几点寒星。看不见田野、村庄和道路,听不见鸡鸣狗吠。   “你好呀!郑老师!”一个美女从中铺下来,看着我的眼睛问。她穿着粉红的羊毛衫,身材窈窕性感动人,霎时吸引来一道道目光,欲望或不欲望的。   “不好意思,你是?……”我感到她有些面熟。   “连我都不记得了!我是服装厂的白燕。”她不满地说。   “原来是白燕!……”我想起来了,她是服装厂的女诗人,几年前在文联开会时认识的,她写过一首诗《东方女性》,发表在省城文化报上,我还清楚地记得。   我们亲切地聊着,她说去年离婚了,觉得呆在小城没意思,辞职到北京做生意,这次是回乡看父母的。白燕说北京文化气氛浓,她又忙里偷闲写诗了。   后来列车员要求旅客们休息,我和白燕到各自的铺位入睡。壁灯多半熄了,车厢里昏暗下来,我的上铺与她的中铺只隔几米远,我能看到她优美的睡姿。她仍穿着粉红的羊毛衫,用白单被盖在身上,曲线分明楚楚动人。出于礼貌我背转身去,但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并非圣贤的我想入非非。   “发乎情而止乎礼,”我懂得文明的法则。多思善感的我觉得,卧铺包厢这样的设计令人尴尬,旅客们的隐私得不到保护。公交车上也是这样,男女老少挤在一处,给流氓和“非流氓”们提供了方便。医院的病房里也有类似情形……   一切都因为人太多。因为人太多,人的隐私空间便太小。
 
  中国的问题是人口问题。流动的中国发展大大提速,但太多的人口又带来太多的问题。 2
  北行列车上承载着许多怀揣梦想的人们。这是一个广义的打工时代,为政府或为企业或为自己打工。人们离开故土离开亲友外出打工,哪怕一分钱不挣,看看远处的风景也好。他们中的许多人改变了命运,用劳动的血汗获得了财富和爱情。   一个小伙子拥着他的女友,坐在我对面的座位上。女孩子脸蛋圆圆的,头上戴着好看的绒线小帽。小伙子的皮夹克敞开着,露出里面雪白的高领毛衣,白底花格裤子洋气而时尚。小伙子快活且直爽,我们闲聊起来。他说在北京干好几年了,现在一家公司当保安,每月工资一千多元。这次是请假回老家探亲,带女朋友给父母看。小伙子说,他有三个哥哥,自己是老四,要不出来闯,恐怕连媳妇也娶不上……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过道那边,几个农民模样的人热火地说笑,操着熟悉的安徽口音,我和他们聊了起来。他们是到北朝鲜搞建筑的,我问他们怎么过去的?其中一人说在上海搞建筑时,有人觉得他们活干的不错,为他们牵线搭桥联系。一会儿我们就拉近距离,他们对我说这是第二次去,说他们在北朝鲜的见闻,说那边也在搞改革开放——那边农村比较落后,还是“人民公社”时期,与我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差不多,小孩们连“火腿肠”都没见过。他们边和我说话,边互相开玩笑打趣,几个人向叫二柱子的小伙子“开火”:“你他妈老和那个寡妇眉来眼去,给她送花布,又给她小孩买火腿肠……”   “怎么?你们吃醋?又不是我先找她的!”二柱子回击道。   “二柱子,你要当心!那个干部对‘社员们’训话了,要他们和我们保持距离。”一个小伙子笑说。   “也不怕吵人!你们有完没完?”一个中年汉子开口了,他一直靠着椅背默默抽烟。二柱子告诉我,这是他们的“老大”,闯过内蒙、新疆、东北……在大半个中国打过工,什么世面都见过。我觉得像他们这样挺好的,有手艺有技术,能赚到钱,自由来去,见多识广。当然我能肯定,他们在各地也免不了吃许多苦头。   老乡们一个个兴高采烈,我被他们的快乐感染。临走前,他们赠我两张浅黄色的朝鲜币作纪念,一张是壹元、一张是拾元,上面有金正日头像。老乡们在天津下车了,从天津转车前往北朝鲜,“去赚外国人的钱”。   随着一次次北行,我见过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北京的大街上胡同里小区内,在建筑工地、小饭馆和菜场,在裁缝店干洗店理发店修车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随时可以听到他们的方言。据我所知,安徽在京打工的农民有一百多万,他们为首都的建设,为首都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农民工也给首都带来不少麻烦,如治安、市容、环保等。   “咚隆隆……咚隆隆……”车轮有节奏地敲击着铁轨一路北上,我的思绪在茫茫夜空中纵横驰骋——在历史上那些漫长的年代,人们的生存空间局限在一方水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到了民不聊生的战争时期,百姓们背井离乡颠沛流离逃难,主动或不主动加入军旅中,与官军为敌东征西战,像来自广茫旷野上那粗暴的风,扫荡阴霾密布乌鸦般黑暗的天空。三百多年前,李自成的农民军打败强大的官军攻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景山的一棵白皮树上……金碧辉煌的帝都遭遇了一次大浩劫,这是历史的悲哀文明的悲哀。 3
  北行列车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一次,我邂逅一位剧作家,约莫五十岁,乍看长得像名导演谢晋,他正与一位进京上访的农村老人交谈。老人面黄肌瘦,眼泪汪汪地说:因为村里乱收费,大儿子和村长讲理,被霸道的村长打残废,一气之下喝农药而死,媳妇跑走了,丢下两个小孩给老人……老人多次找上级领导讨“说法”都没结果,那村长至今仍逍遥法外!   “真是岂有此理!这个王八村长该枪毙!”剧作家气得把座位拍得啪啪响,气愤之余他给老人出主意,给他修改上访信。农村出身的我觉得剧作家很耿直,便与他闲聊起来。剧作家姓秦,来自安徽芜湖市,是安徽电影制片厂特约编辑。听我说曾在芜湖念过书,到北京来学习深造,他显得很高兴,说我们有缘分。我尊称他为秦老师,他说你不要客气,你就叫我老秦好了。老秦告诉我,他这次进京有两个目的:一是为打官司做准备,他写的一部剧本被几家影视和音像公司盗版,已在国内几家电视台放映,他要找侵权人讨个“说法”;二是到电影制片厂推销剧本——他创作了《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这在国内是较早的;另外,他花了十年时间呕心沥血创作了《大清第一相——李鸿章》——老秦把它比喻为一枚“导弹”,他兴奋地说:“我希望它能够爆炸!”   在闲谈中,老秦还告诉我他的经历,他说自己什么都赶上了——他父亲曾是芜湖十里长街有名的资本家,由于家庭出身,他遭受政治歧视,被别人冷眼相看。后来又赶上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中学没毕业就下放农村,到“广阔天地”去接受“再教育”。后来“知青”返城,他才又回到芜湖,在一家锅炉厂当工人——自幼酷爱文学和写作的他,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小说和剧本,抒写人生和命运的酸甜苦辣,表现历史与现实的风云变幻。
  列车“咣当咣当”到了北京站后,我和老秦紧紧握手依依而别。就在这一年的冬天,老秦因为脑溢血,在家乡芜湖不幸去世,才刚刚五十岁…… 4
  又一个不眠之夜,秋雨连绵黯黑阴冷,所有的浮躁和喧嚣都被雨声稀释。北行的列车汽笛声苍凉而激越,带着单调而坚定的节奏向北隆隆而去。然而在这样静谧的雨夜,我面对的却是一个人的车站。时光之河不可倒流,但有一些在车上邂逅的旅伴们,在我今夜回忆的屏幕上,其音容笑貌依然清晰生动。   有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从生到死的一次旅行。   我们一辈子都在旅行,结识了不计其数的旅伴,有可亲的男友也有可爱的女伴;有衣着光鲜的富者,也有服装朴素的穷人;有的在红尘人间,有的已在黄泉地下……你们都是我生命中的有缘人,在这孤寂无边的雨夜,你们今在何方,在你们的记忆里还有我的印痕吗?你们向远方放飞的梦想,在现实的树枝上已经结果了吗?也许你们会同样问我——对于我来说,远行的过程就是我的结果。   又一列北行火车隆隆而来,在这不眠之夜,远行的构想再次在我心中萌生。    Email:lmgk1102@sohu.com
   http://blog.sina.com.cn/u/126295397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