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2020-09-24叙事散文步枫羽
离家很久了,方言说的都有点生分,打电话时明显紧张了。最近一直都忙于处理自己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往家里打电话,感觉像孤零零的大雁,脱离了集体的生活,找不到家的方向。偶尔停下来,整顿四下的东西,还是忘记了一直牵在身上的线,自己像个风筝飘在空中
离家很久了,方言说的都有点生分,打电话时明显紧张了。
最近一直都忙于处理自己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往家里打电话,感觉像孤零零的大雁,脱离了集体的生活,找不到家的方向。偶尔停下来,整顿四下的东西,还是忘记了一直牵在身上的线,自己像个风筝飘在空中。
晚上,老时间照常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三次以后才拨通。我知道这是正常的。奶奶一直一个人在家,常常会因各种原因出去,串门走走,家里又没人在。接通时,或许是她人老了,时常的孤单一人,心态都显得落寞,带点小孩子的淘气,总有说不完的话。可我耐的住她的唠叨,耐的住她十几年含辛茹苦的把我养大的心酸,在记忆力奶奶跟爷爷才是我最真实的记忆,网成一格,融化不成点。
虽然拨通时,还是问答的形式述说着这星期发生的事,嘘寒问暖,繁复的有点不真切。可每每挂断时,心又忍不住咯嘣一下。亲情有时候剩下的只是对话,而对话却是世间最苍白的形式,永远表达不了一份情。我常常用这样的形式去跟奶奶交流,去用自己最不熟悉的方式敷衍一个老人,算上去我还是一个不孝的孙子!难道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仍不清楚,二十年的光阴对一个老人来说是怎样可以大书特书的时光。我,一个孙子,却占用了她老人家二十年的光阴,但最后打电话仍然不懂得老人的对我的爱,选择这种疏离的方式应对奶奶。
奶奶的孤单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爷爷是我高二那年走的,走的很匆忙,什么话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好像来时空手,离去也应该空手一样。这是三年前的事。就这样经历了人生中最亲的人离开,哭泣的眼泪换不回亲人最后几句道别的话,。回想起来,连让爷爷走的安详都是那么困难,可见我是一个多么不好的孩子。
对比现在。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抬头望望天空,脚下的土地扎实的让人感觉麻木,青灰色映入脑海总会勾起对土地深情的眷恋。我是在土地上长大的,玩的最多的无外乎这些寻常眼里的泥土,灰色单调却不单板,踏实却不慌张。因为是来自农村的,自然对于那些森然建筑的冷血无情感到莫大的恐慌,恐慌它对于我们这些走在城市边缘的人,给予一种格格不入的压力,便也越发倍增怀念小时候的事,怀念那些爷爷奶奶身边的开心往事。
奶奶待在农村自然是受不了城市的喧哗与快节奏,经常担心我的安危。对于一个八十老人,我是一个孩子,襁褓中才逐渐学会走路的孩子,人生才刚刚起步,有太多的惊涛骇浪还需要社会打磨、人世练达。她老人家耐不住一个人的孤单常走访邻家亲戚,聊聊家常数数里短,穿堂风一样过的过着自己的每一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土地再贫瘠也不需要她去照应,生活在拮据不需要她去打算,生活就像算盘上的珠子,每一颗计算时不会多余的让你夸张,自然也就平坦多了。
挂完电话,已是几分钟后的事,突兀的感觉家乡话说的不怎么利索了。稍好时,也是在带动下慢慢找回那种耳熟能详的亲切感。只是时间长了,有些东西刻录的最深还是会如同山涧的小溪,清脆的交响乐掩盖不了它分崩离析的流走他乡。
或许,我还是不够孝顺,学不会用怎么样的方式去逗老人开心,以至于每次的通话跟背剧本一样,来回总那么几句。发觉时除了问下怎么又是那么迟吃饭啊,怎么现在才接到电话?好像找不到其他可以聊的话题。
对于这个我不敢再问自己,也不想深究了。因为我知道,根本没有什么答案可以定义那种来自血脉深处的亲情。于我而言,我更愿意相信能做,还能做的是关心我的奶奶,别让她担心,努力活出她想要的样子。
而后,每次的约定时间别忘了多打几个电话回家,家里有一个担心你的人等你报平安。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6 22:06 编辑 ]
最近一直都忙于处理自己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往家里打电话,感觉像孤零零的大雁,脱离了集体的生活,找不到家的方向。偶尔停下来,整顿四下的东西,还是忘记了一直牵在身上的线,自己像个风筝飘在空中。
晚上,老时间照常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三次以后才拨通。我知道这是正常的。奶奶一直一个人在家,常常会因各种原因出去,串门走走,家里又没人在。接通时,或许是她人老了,时常的孤单一人,心态都显得落寞,带点小孩子的淘气,总有说不完的话。可我耐的住她的唠叨,耐的住她十几年含辛茹苦的把我养大的心酸,在记忆力奶奶跟爷爷才是我最真实的记忆,网成一格,融化不成点。
虽然拨通时,还是问答的形式述说着这星期发生的事,嘘寒问暖,繁复的有点不真切。可每每挂断时,心又忍不住咯嘣一下。亲情有时候剩下的只是对话,而对话却是世间最苍白的形式,永远表达不了一份情。我常常用这样的形式去跟奶奶交流,去用自己最不熟悉的方式敷衍一个老人,算上去我还是一个不孝的孙子!难道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仍不清楚,二十年的光阴对一个老人来说是怎样可以大书特书的时光。我,一个孙子,却占用了她老人家二十年的光阴,但最后打电话仍然不懂得老人的对我的爱,选择这种疏离的方式应对奶奶。
奶奶的孤单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爷爷是我高二那年走的,走的很匆忙,什么话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好像来时空手,离去也应该空手一样。这是三年前的事。就这样经历了人生中最亲的人离开,哭泣的眼泪换不回亲人最后几句道别的话,。回想起来,连让爷爷走的安详都是那么困难,可见我是一个多么不好的孩子。
对比现在。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抬头望望天空,脚下的土地扎实的让人感觉麻木,青灰色映入脑海总会勾起对土地深情的眷恋。我是在土地上长大的,玩的最多的无外乎这些寻常眼里的泥土,灰色单调却不单板,踏实却不慌张。因为是来自农村的,自然对于那些森然建筑的冷血无情感到莫大的恐慌,恐慌它对于我们这些走在城市边缘的人,给予一种格格不入的压力,便也越发倍增怀念小时候的事,怀念那些爷爷奶奶身边的开心往事。
奶奶待在农村自然是受不了城市的喧哗与快节奏,经常担心我的安危。对于一个八十老人,我是一个孩子,襁褓中才逐渐学会走路的孩子,人生才刚刚起步,有太多的惊涛骇浪还需要社会打磨、人世练达。她老人家耐不住一个人的孤单常走访邻家亲戚,聊聊家常数数里短,穿堂风一样过的过着自己的每一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土地再贫瘠也不需要她去照应,生活在拮据不需要她去打算,生活就像算盘上的珠子,每一颗计算时不会多余的让你夸张,自然也就平坦多了。
挂完电话,已是几分钟后的事,突兀的感觉家乡话说的不怎么利索了。稍好时,也是在带动下慢慢找回那种耳熟能详的亲切感。只是时间长了,有些东西刻录的最深还是会如同山涧的小溪,清脆的交响乐掩盖不了它分崩离析的流走他乡。
或许,我还是不够孝顺,学不会用怎么样的方式去逗老人开心,以至于每次的通话跟背剧本一样,来回总那么几句。发觉时除了问下怎么又是那么迟吃饭啊,怎么现在才接到电话?好像找不到其他可以聊的话题。
对于这个我不敢再问自己,也不想深究了。因为我知道,根本没有什么答案可以定义那种来自血脉深处的亲情。于我而言,我更愿意相信能做,还能做的是关心我的奶奶,别让她担心,努力活出她想要的样子。
而后,每次的约定时间别忘了多打几个电话回家,家里有一个担心你的人等你报平安。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6 22:0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