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贝 壳 随 想

2022-01-05叙事散文高迎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5 编辑

  几十枚形状奇特、色彩斑斓的贝壳,是我去过许多海滨城市后,或海边捡拾或摊边选购的集合。经水洗浴,它们会愈加晶莹美丽。初见浩瀚深邃的大海,内心涌动着莫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5 编辑 <br /><br />  几十枚形状奇特、色彩斑斓的贝壳,是我去过许多海滨城市后,或海边捡拾或摊边选购的集合。经水洗浴,它们会愈加晶莹美丽。
  初见浩瀚深邃的大海,内心涌动着莫明的兴奋与冲动。亿万年来,大海是地球所有生物的母亲。面对大海的一望无际,我相信这是真的。赤足跑在海岸边沙滩上,与忽涨忽落的海浪嬉戏,不留神就被浪花打湿了高高挽起的裤角,一枚形状如扇的贝壳,最先吸引了我的目光,拾在手中观赏,坚硬的壳上美丽着岁月雕刻的花纹。或许就在那一刻,酝酿了我对这些“宝贝”的收藏。
  对于我们远古的祖先来说,海岸线曾是他们的生命线。把美丽的贝壳进行打磨加工,做成项链、手饰、餐具,是熟视后智慧的创造。可别小瞧这些最简单的发明,我们的智人祖先正是凭借这些贝雕以及石器、骨制工具,交换到维持生存所必须的食物,以致能够占有最好的洞穴、最富饶的山谷。可以说是这些深含智慧的贝雕等“艺术品”,在生存最艰难的时刻帮助他们得以生息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便易带而又珍贵的贝壳,充任了交换物品的“钱币”角色。请看我们祖先所造的象形字吧:财、贡、贫、货、购、贺、赊、赈、赏……几乎所有与经济往来相关的文字,都有“贝”字在里边。古老而美丽的“贝壳”,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乘上想象的飞舟去远古探幽,美丽的贝壳珍贵在每个原始部落。简陋的洞穴、茅棚中,马蹄螺是盛饭饮水的餐具,大角螺是征战时的号角,鹦鹉螺、夜光贝、船蛸、唐冠螺是镇宅的“宝贝”,夜光贝、白蝶贝、七角贝串成的项链,是部落首领财富与权威的象征,白玉贝、虎斑贝,珍珠贝是用以交换物品的“钱币”……灿烂过史前文明的贝壳,最先给了人类先祖以美的启迪和发明创造的灵感。以现代乐器中大小不一的号来说,虽变化多端而无不是大角螺的放大与延伸。
  贝类细分有五大纲,但多数属于腹足纲和双壳纲。腹足纲围着一根假想的轴线盘绕长成螺旋形贝壳,双壳纲则由两枚铰合的贝壳构成。世界上的贝类有一百多万种,中国有四千多种。最小的贝壳仅有0.31毫米,需在高倍放大镜下才能一睹它的真面目。而最大的库氏砗磲,单片贝壳竟然重达三十三公斤。贝壳千差万别的形态,令人咂舌称奇。镶珠隐螺似浑身缠满珠宝人见人爱,玉米螺形态宛如玉米完美无瑕,笔螺头儿尖尖身体呈流线型,栉棘骨螺活似鱼类骨架,蜘蛛螺真的状如其名,左旋螺逆反地球旋转和生物生长规律让人莫不感到疑惑,船蛸则酷肖身着雪白百褶裙的含羞少女……不是因为大海有其博大的胸怀,才容忍贝类身着奇装异服,独特成千差万别的个性,而是另有缘由。坚硬的贝壳,是贝类得以安居的家。为适应海中由浅到深不同的压力环境下生存,贝类为自已设计了厚薄不同、形状各异带有保护色彩的外壳,以免柔软的身体受到伤害,是环境压力这把刻刀,把贝壳雕刻成不同的形状,这才是贝壳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在浅层水域生长的贝类,贝壳薄而模样也较丑陋,在深层水域生长的贝类,贝壳厚外表也非常艳丽。压力无形物有形,由此可知压力决定质地,质地决定坚实程度。生命的坚强,总是取决于他(它)能够承受的被压抑总量。所承受的压力愈大,这个生命就愈显其伟大。假如一个人能经受住别人经不起的波折磨难,他肯定最坚强,一个人若能在压力中干出常人干不了的事情,他肯定最优秀。躲避压力,虽然舒适,却极易在温柔中滑向平庸;适应压力虽然劳苦,却能脱颖为骏才。
  随着铜、银、金等贵重金属的发现,贝壳逐渐淡出其“钱币”角色,但却依然以自己的美丽吸引着大批收藏者。用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画屏、器具、挂件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精美华贵着人们的生活。
  闲暇清洗收藏的这些贝壳,心情也随之美丽。所思所感所悟,权作收藏之余的一份额外收获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