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应变的合肥

2022-01-05抒情散文沙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0 编辑

○散文
应变的合肥
沙封合肥属南方还是北方?对我这个安徽人来说,倒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长江进入安徽,转为东北流向,历史上皖江南岸不是有“江东”之称吗,合……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0 编辑 <br /><br />○散文
应变的合肥
沙封
  合肥属南方还是北方?对我这个安徽人来说,倒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长江进入安徽,转为东北流向,历史上皖江南岸不是有“江东”之称吗,合肥和马鞍山、南京在一条纬度线上,合肥比南京还更靠南些;而南京、马鞍山一向是以南方自居,这两个地方的女人还真是透着一股南方味:小家碧玉,粉面桃花样。南不南北不北的合肥女人呢,个头高挑,面容明朗,腰板直些,眼神少媚,是远离长江减少了些水湄,还是多吹些北风添了些硬朗?
  北接中原,南近江南,自秦置县,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淮河和长江对合肥的隔绝,后者大于前者,历史上合肥与北方的交往多于南方。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皖南“徽文化”,推举出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菜、徽州茶道等等,形成了独领风骚的徽州文化。可平心而论,合肥的徽文化特征较少,没有深刻的痕迹。
  文化之于人,是灵魂;文化之于国,是基石。从地理上看,位于南北文化的交汇处,合肥人既缺少皖北人的豪迈,也没有吸收徽州商人的缜密睿智。合肥的文化特点是“重思想、轻行为”,善于防守,习惯把玩自己的空间,文化的鲜明性不够,显得杂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和文化浪潮的不断无情撞击的今天,杂乱文化是不能担起重任的。
  省会造就了合肥人“合老大”的身份,而今,他们应该听出外地人如此相称中淡淡揶揄。行政区划经济的制衡力量越来越微弱,作为省中心城市,合肥对省内其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渐而不见,影响力相应萎缩。“苏锡常”、“宁镇扬”、“杭嘉湖”这些城市群已发展成为呼应上海的重要“侧翼”, 南京的势力范围已进入安徽腹地,在四周省份不断挤压、虎视眈眈的“抢掠”之下,合肥成了被孤立的边缘性城市。从马鞍山、芜湖、滁州入南京经济圈,到皖北、皖南诸城市贴身苏浙沪,这种游离,弱化了合肥“中心”论。
  似乎已走入闲置之境,从前台到幕后,光芒已让位给了沿江城市。难以领袖群伦,合肥有着难言的无奈?
  不,合肥是具有应变能力的。安徽选择了非省会核心增长极模式――发展八百里皖江城市群,积极实施对接长三角发展战略;揣着另一个雄心——把合肥建设成“科学城”和“大学城”。这样的角色定位与回归,乃是必然。
  一方水土一方人。除北京外,合肥是国家科技最密集的城市,是战略能源、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研究基地,如此独特、鲜明的科教城市形象,从长远看,正是合肥最大的优势。科技创新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能力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合肥的唯一选择就是在高起点上求发展,在“自选动作”上求突破,建设合肥科学城,可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培养和稳定一批科技人才,同时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深远。
  合肥人是热爱这座城市的。不管是不是移民,这种热爱都是发自内心的。随着科学城的发展,全新的多方位的高层文化交流,这份热爱是最佳的动力和凝聚力,改变老合肥人安逸的习惯,在开阔合肥人的视野的同时,开启对本土徽文化的记忆,造就一种全新的独立,实干的秉性,唤起合肥人超越自我与对手、发奋图强的源动力。(字数1264)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