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岩茶之嘉美也
2022-01-05叙事散文海怡
———大红袍茶的传说我们山东人嗜茶如命,我的祖父在世时几乎茶杯不离手,可他从来没有品尝过顶级的名茶佳茗。爷爷是个老私塾先生,他从孙樵的《送与焦刑部书》的信札中得知,出在丹山碧水间的岩茶唐朝时就被喻为“晚甘侯”。祖父曾深情的给我说起武夷山岩茶……
———大红袍茶的传说
我们山东人嗜茶如命,我的祖父在世时几乎茶杯不离手,可他从来没有品尝过顶级的名茶佳茗。爷爷是个老私塾先生,他从孙樵的《送与焦刑部书》的信札中得知,出在丹山碧水间的岩茶唐朝时就被喻为“晚甘侯”。祖父曾深情的给我说起武夷山岩茶大红袍,他说他这一辈子不敢说要呷上一口,就是目睹一眼大红袍的风姿神态此生足矣。眼福大红袍成了他人生不多的奢望。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天下名茶——大红袍。11月23日上午,在当地导游小罗的带领下,我去武夷山天心岩附近的九龙窠,看了大红袍茶树。 随着慕名而来的游人来到它的跟前时我傻了眼,真难相信这就是祖父心仪已久的大红袍?矮矮的茶树,高不过一米,外侧是石垒的土坛,似盆钵镶嵌在山崖上,默默然与浙南山区满山遍野的茶树几乎没有差异,更没有珍稀名茶的张扬和骄矜。如果不是茶树左侧摩崖上的朱红行楷石刻“大红袍”三个径尺大字,怎么也难以与名闻天下的稀世珍宝联系起来。 小罗操着南方普通话给我们介绍说,别看这茶树长相外观并不奇特,但采制而成的“大红袍”茶,却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其它名茶冲泡至七次,味即极淡,而大红袍冲至九次仍不脱茶之真味,这种茶不仅香高隽永,而且“岩韵”特强,久负盛名,驰誉中外。由于产量极微,每年春降大地,芽梢萌发之际,富贵之家争相抢购,均以先得为快。 “大红袍”母树只在春季采摘一次,年产量不过千余克。此茶现价为600万元一斤,2006年当地政府已禁止采摘,原国民党主席连占来武夷山时也只赠给他10克。 大红袍怎么会种在石罅岩间?是谁发现的?这种茶为何有“大红袍”这一美名呢?小罗面对群山给我讲起了这三棵茶树的美丽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北麓的慧婉村里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婆婆,丈夫早亡,无儿无女,孤身一人,靠砍柴种莱和帮助乡亲们缝缝补补为生,她人勤心好,乐于助人,是全村闻名的好人。人们不知她姓甚名谁,都亲热地叫她“勤婆婆”。 有一年,武夷山区遭到史无前例的大旱,山上的草木枯黄了,田里的庄稼旱死了,岩间的流泉也干竭了。人们只好越岭爬坡,剥树皮,剜草根,挖观音土等充饥,吃得肚子发胀,脸发黄。这天,勤婆婆从很远的山上采集野菜回来,又饥又渴又累,她放下篮子,随手取出刚从树上采下来的鲜嫩叶子,坐到灶前想熬一碗汤吃。她把嫩叶放入锅中,加上水就引火煮熬,边烧火边想:“这点点野菜来之不易,可得省着点吃。”水沸了,勤婆婆舀了一碗,正想喝下,忽听门外传来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勤婆婆忙放下汤碗,出门一看,只见石墩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气喘不止。她过去急忙把老人扶进屋里。老人张开的嘴唇上干裂出一道道口子,有的已流出血来,勤婆婆忙端起刚烧好的树叶汤,送到老人手里说:“大旱年头,没什么好吃的,这碗树叶汤您趁热喝了吧!”老翁感激地接过汤碗,咕咚咚几口就喝光了,只见他喘气平稳了,精神也好了许多,老翁递过碗来问:“还有吗,再给一碗。”勤婆婆毫不吝啬地又给他盛了一碗,老翁喝完笑呵呵地举起手中的龙头拐杖,对勤婆婆说:“好心的妇人呀,你救了我,老汉没什么可报答你,这根龙头拐杖就送给你吧!”说着把拐杖递给了勤婆婆,但见这拐杖油黄闪亮,龙头嘴里还含着颗珠子,勤婆婆心想不管珠子是真是假,看这般精细做工,也是贵重之物,给人家喝碗树叶汤,怎能收礼呢?于是推辞。老翁又从口袋里摸出两颗种子递给勤婆婆说:“念你心好,我再送给你两颗种子,你可用拐杖在地上挖个坑,把种子撒下去,盖好土,浇些水,以后把拐杖靠在树上,它会给你带来好运的。”说完,勤婆婆只觉身边刮起一阵香风,老人离地而起,飘然而去。勤婆婆看呆了,她想,莫非遇到神仙了?于是半信半疑地按照老人的吩咐,在院中挖了坑播下籽浇了水,不几天,果然见一棵绿油油的嫩苗出土了,一看是株茶树。说也奇怪,把拐杖靠在苗边,这棵茶树像从拐杖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似的,居然疯长起来,不多时已变成枝壮叶茂的茶丛了。树上新梢簇簇,春风吹来,缕缕清香,引来了村里的百鸟,引来了溪边的蝶蜂,也引来了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 勤婆婆高兴极了,张罗着采摘芽叶,并把茶叶熬了一大锅浓浓的茶汤,分送乡亲们。那茶汤喝起来清香沁脾,直觉得荡气回肠,身心轻快,心口痛的居然不痛了,肚子胀的逐渐消肿了,人们惊异地称这茶丛为“神茶”,再看那茶树新梢团团簇簇,越采越旺且边采边发。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久就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是个既贪又狠的人,在他眼里人间仙草琼花、奇珍异宝都得姓“皇”,神茶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他派出大臣兵卒,抢来了这丛神茶,植于御花园中,并召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盛会。在鼓乐声中,皇上挽起衣袖,伸出苍白的尖尖手指准备亲自采茶,谁知那茶树像有意作弄他,一个劲地忽啦啦往上长,任凭皇上跷起脚,站在凳上,爬上梯子……茶树还是往上长,惹得皇上大怒,下令砍掉茶树,连根铲除。 再说自神茶被抢以后,勤婆婆哭得泪人儿似的,她认为自己未能看管好神仙所赐的茶树,是有罪之人,因此天天向天神请罪,请求天神赐福于神茶,她愁白了头发,哭红了眼睛,最后病倒了。一天,她睡在床上,忽听喜鹊在窗口喳喳地叫个不停,就拄着拐杖出门看个究竟。只见几个男人正扛着一颗树根走来,她定睛细看,这不是神茶吗?原来好心人把皇宫丢弃的神茶根给送回来了,这一喜非同小可,勤婆婆愁也消了,眼也明了,病也没了,她跑过去抚摸着茶树枝干笑着说:“神茶啊神茶,我对不起你!我是个苦命人,没有这个福份得到你的恩赐,你还是走吧,留在这里他们还会来抢你的。”说罢把龙头拐杖靠在树干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丛神茶在院子上空打了三个圈,然后冉冉飞走,这片红云掠过慧婉岩,飘过流香涧,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天腰的山岩间。第二年当人们再去看时,那茶树已抽发新梢,绿油油的逗人喜爱,那岩壁上又有一股清泉涓涓流下,有人说那是白发仙翁龙头拐杖上夜明珠渗滴的仙水。白发老人所以要让茶树扎根在九龙窠的半天腰岩上,就是因为这是片“宝地”,而且当时没有上山的路,攀登这样的绝壁去采摘神茶,只有那些勇敢勤劳、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做到。
以后,茶树发芽,又长成了三丛,这就是最早的三棵“大红袍”的来历。 小罗讲的很动情,我们听的也很认真,此时看那三棵茶树不再觉得普通了,这是因为当地善良的人们给他们编出了美丽动人的故事,这故事装扮了它们,它们也给这大山带来了灵气给当地人带来了财运。可是它为什麽又叫“大红袍”呢?小罗又给我们讲了这名字的来历。 据说,宋朝有位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正遇天心庙老方丈下山化缘,就叫人把他抬回庙中。方丈见他脸色苍白,体瘦腹胀,就将九龙窠采制的茶叶,用沸水泡开,端给秀才说:“你喝上几碗,慢慢就会好的。”秀才又冷又渴,接过碗就喝,几口下肚,但觉涩中带甘,香沁心肺,消疲生津,再喝之后,腹胀减退,烦躁渐消,精神为之一爽,如此歇息几天后,基本康复,就拜别方丈说:“方丈见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修整庙宇,再塑金身!” 不久,秀才果然金榜题名,得中头名状元,并被皇上招为东床驸马。秀才虽春风得意,但仍未忘报恩之事。一天,皇上见他闷闷不乐,便问情由,秀才从实奏禀。皇上感其报恩心切,便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视察。 风和日丽的春天,状元骑着高头大马,随从前呼后拥,一路鸣锣开道,离开了京城。状元一到天心庙前立即下马,走到老方丈面前拱手作揖道,“老方丈别来无恙!本官特来报答老方丈大恩大德!”方丈又惊又喜,双手合掌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区区小事,状元公不必介意,阿弥陀佛!”寒暄之后,谈及当年治病之事,状元问是何仙药,方丈说这不是什么灵丹仙草,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听了,认为这是救命的神茶,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于是,老方丈陪同状元从天心岩南下,过象鼻岩到山脚,再向西行,走过一条幽深的峡谷,就登上了九龙窠。但见九座岩峰像九条龙盘绕在沟壑峭壁之间,谷里云雾弥漫,泉水淙淙,凉风习习,三棵茶树像三位老翁,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屹立在山腰上,吐着一簇簇嫩绿的芽梢,这天生地造的自然景色令状元流连忘返,直至夕阳西下,才在方丈催促下返回庙内。 状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带些回京,进贡皇上。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第二天老方丈就带领庙内大小和尚,披上袈裟,点起香烛,击鼓鸣钟,浩浩荡荡来到九龙窠。和尚们焚香点烛,钟钹齐鸣,合掌念经,唱起香赞,大家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然后让几人攀登采茶。采来茶叶,由最好茶师加工,并用特制小锡罐盛装,由状元带回京城。此后,状元差人把天心庙整修一新,又塑了菩萨金身,了却了心愿。 谁知状元回到朝中,正值皇后犯病,百医无效,上下慌乱。状元一问病情,乃肚疼鼓胀,食无味,寐不安。于是向皇上陈述神茶药效后取出那罐茶叶呈上。皇帝忙命人熬煮让皇后服下,皇后饮服以后,但觉回肠荡气,痛止胀消,精神渐爽,身体逐渐复原了。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专人看管茶树,年年岁岁采下茶叶,悉数进贡朝廷,不得私匿。 从此,武夷岩茶中的珍品——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了。
小罗说虽然历史不断前进,朝代累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也妄想霸占此树,幸未得逞。每年当地茶管办的技术员都要沿着搭起的木梯,攀爬上半山腰,用溪边打来的山泉水为生长在那里的大红袍母树进行人工浇水解“渴”。
山根下的茶亭是为守护大红袍而建的,如今成了问茶亭,游人云集。守茶人坐在我们面前,如数家珍地诉说着大红袍。 传说美丽动人,品尝着老乡斟上的热茶更为芳香动人。石桌上杯小如胡桃,老乡频频给我们斟茶,我轻轻地端起,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又徐徐咀嚼体味,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再试一二之后,令人解躁平矜,心旷神怡,若是大红袍其味也就可想而知了。难怪人们赞誉大红袍“臻山川精英香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真是天人合一的佳品。这时,我才突然明白了大红袍的身价,也明白了祖父对它向往的真情。与此同时,我也才有点读懂苏东坡在《叶嘉传》中以拟人的手法记述武夷山岩茶所倾注的情感:嘉木叶嘉,岩茶之嘉美也。
2006.12.14
我们山东人嗜茶如命,我的祖父在世时几乎茶杯不离手,可他从来没有品尝过顶级的名茶佳茗。爷爷是个老私塾先生,他从孙樵的《送与焦刑部书》的信札中得知,出在丹山碧水间的岩茶唐朝时就被喻为“晚甘侯”。祖父曾深情的给我说起武夷山岩茶大红袍,他说他这一辈子不敢说要呷上一口,就是目睹一眼大红袍的风姿神态此生足矣。眼福大红袍成了他人生不多的奢望。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天下名茶——大红袍。11月23日上午,在当地导游小罗的带领下,我去武夷山天心岩附近的九龙窠,看了大红袍茶树。 随着慕名而来的游人来到它的跟前时我傻了眼,真难相信这就是祖父心仪已久的大红袍?矮矮的茶树,高不过一米,外侧是石垒的土坛,似盆钵镶嵌在山崖上,默默然与浙南山区满山遍野的茶树几乎没有差异,更没有珍稀名茶的张扬和骄矜。如果不是茶树左侧摩崖上的朱红行楷石刻“大红袍”三个径尺大字,怎么也难以与名闻天下的稀世珍宝联系起来。 小罗操着南方普通话给我们介绍说,别看这茶树长相外观并不奇特,但采制而成的“大红袍”茶,却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其它名茶冲泡至七次,味即极淡,而大红袍冲至九次仍不脱茶之真味,这种茶不仅香高隽永,而且“岩韵”特强,久负盛名,驰誉中外。由于产量极微,每年春降大地,芽梢萌发之际,富贵之家争相抢购,均以先得为快。 “大红袍”母树只在春季采摘一次,年产量不过千余克。此茶现价为600万元一斤,2006年当地政府已禁止采摘,原国民党主席连占来武夷山时也只赠给他10克。 大红袍怎么会种在石罅岩间?是谁发现的?这种茶为何有“大红袍”这一美名呢?小罗面对群山给我讲起了这三棵茶树的美丽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北麓的慧婉村里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婆婆,丈夫早亡,无儿无女,孤身一人,靠砍柴种莱和帮助乡亲们缝缝补补为生,她人勤心好,乐于助人,是全村闻名的好人。人们不知她姓甚名谁,都亲热地叫她“勤婆婆”。 有一年,武夷山区遭到史无前例的大旱,山上的草木枯黄了,田里的庄稼旱死了,岩间的流泉也干竭了。人们只好越岭爬坡,剥树皮,剜草根,挖观音土等充饥,吃得肚子发胀,脸发黄。这天,勤婆婆从很远的山上采集野菜回来,又饥又渴又累,她放下篮子,随手取出刚从树上采下来的鲜嫩叶子,坐到灶前想熬一碗汤吃。她把嫩叶放入锅中,加上水就引火煮熬,边烧火边想:“这点点野菜来之不易,可得省着点吃。”水沸了,勤婆婆舀了一碗,正想喝下,忽听门外传来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勤婆婆忙放下汤碗,出门一看,只见石墩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气喘不止。她过去急忙把老人扶进屋里。老人张开的嘴唇上干裂出一道道口子,有的已流出血来,勤婆婆忙端起刚烧好的树叶汤,送到老人手里说:“大旱年头,没什么好吃的,这碗树叶汤您趁热喝了吧!”老翁感激地接过汤碗,咕咚咚几口就喝光了,只见他喘气平稳了,精神也好了许多,老翁递过碗来问:“还有吗,再给一碗。”勤婆婆毫不吝啬地又给他盛了一碗,老翁喝完笑呵呵地举起手中的龙头拐杖,对勤婆婆说:“好心的妇人呀,你救了我,老汉没什么可报答你,这根龙头拐杖就送给你吧!”说着把拐杖递给了勤婆婆,但见这拐杖油黄闪亮,龙头嘴里还含着颗珠子,勤婆婆心想不管珠子是真是假,看这般精细做工,也是贵重之物,给人家喝碗树叶汤,怎能收礼呢?于是推辞。老翁又从口袋里摸出两颗种子递给勤婆婆说:“念你心好,我再送给你两颗种子,你可用拐杖在地上挖个坑,把种子撒下去,盖好土,浇些水,以后把拐杖靠在树上,它会给你带来好运的。”说完,勤婆婆只觉身边刮起一阵香风,老人离地而起,飘然而去。勤婆婆看呆了,她想,莫非遇到神仙了?于是半信半疑地按照老人的吩咐,在院中挖了坑播下籽浇了水,不几天,果然见一棵绿油油的嫩苗出土了,一看是株茶树。说也奇怪,把拐杖靠在苗边,这棵茶树像从拐杖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似的,居然疯长起来,不多时已变成枝壮叶茂的茶丛了。树上新梢簇簇,春风吹来,缕缕清香,引来了村里的百鸟,引来了溪边的蝶蜂,也引来了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 勤婆婆高兴极了,张罗着采摘芽叶,并把茶叶熬了一大锅浓浓的茶汤,分送乡亲们。那茶汤喝起来清香沁脾,直觉得荡气回肠,身心轻快,心口痛的居然不痛了,肚子胀的逐渐消肿了,人们惊异地称这茶丛为“神茶”,再看那茶树新梢团团簇簇,越采越旺且边采边发。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久就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是个既贪又狠的人,在他眼里人间仙草琼花、奇珍异宝都得姓“皇”,神茶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他派出大臣兵卒,抢来了这丛神茶,植于御花园中,并召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盛会。在鼓乐声中,皇上挽起衣袖,伸出苍白的尖尖手指准备亲自采茶,谁知那茶树像有意作弄他,一个劲地忽啦啦往上长,任凭皇上跷起脚,站在凳上,爬上梯子……茶树还是往上长,惹得皇上大怒,下令砍掉茶树,连根铲除。 再说自神茶被抢以后,勤婆婆哭得泪人儿似的,她认为自己未能看管好神仙所赐的茶树,是有罪之人,因此天天向天神请罪,请求天神赐福于神茶,她愁白了头发,哭红了眼睛,最后病倒了。一天,她睡在床上,忽听喜鹊在窗口喳喳地叫个不停,就拄着拐杖出门看个究竟。只见几个男人正扛着一颗树根走来,她定睛细看,这不是神茶吗?原来好心人把皇宫丢弃的神茶根给送回来了,这一喜非同小可,勤婆婆愁也消了,眼也明了,病也没了,她跑过去抚摸着茶树枝干笑着说:“神茶啊神茶,我对不起你!我是个苦命人,没有这个福份得到你的恩赐,你还是走吧,留在这里他们还会来抢你的。”说罢把龙头拐杖靠在树干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丛神茶在院子上空打了三个圈,然后冉冉飞走,这片红云掠过慧婉岩,飘过流香涧,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天腰的山岩间。第二年当人们再去看时,那茶树已抽发新梢,绿油油的逗人喜爱,那岩壁上又有一股清泉涓涓流下,有人说那是白发仙翁龙头拐杖上夜明珠渗滴的仙水。白发老人所以要让茶树扎根在九龙窠的半天腰岩上,就是因为这是片“宝地”,而且当时没有上山的路,攀登这样的绝壁去采摘神茶,只有那些勇敢勤劳、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做到。
以后,茶树发芽,又长成了三丛,这就是最早的三棵“大红袍”的来历。 小罗讲的很动情,我们听的也很认真,此时看那三棵茶树不再觉得普通了,这是因为当地善良的人们给他们编出了美丽动人的故事,这故事装扮了它们,它们也给这大山带来了灵气给当地人带来了财运。可是它为什麽又叫“大红袍”呢?小罗又给我们讲了这名字的来历。 据说,宋朝有位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正遇天心庙老方丈下山化缘,就叫人把他抬回庙中。方丈见他脸色苍白,体瘦腹胀,就将九龙窠采制的茶叶,用沸水泡开,端给秀才说:“你喝上几碗,慢慢就会好的。”秀才又冷又渴,接过碗就喝,几口下肚,但觉涩中带甘,香沁心肺,消疲生津,再喝之后,腹胀减退,烦躁渐消,精神为之一爽,如此歇息几天后,基本康复,就拜别方丈说:“方丈见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修整庙宇,再塑金身!” 不久,秀才果然金榜题名,得中头名状元,并被皇上招为东床驸马。秀才虽春风得意,但仍未忘报恩之事。一天,皇上见他闷闷不乐,便问情由,秀才从实奏禀。皇上感其报恩心切,便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视察。 风和日丽的春天,状元骑着高头大马,随从前呼后拥,一路鸣锣开道,离开了京城。状元一到天心庙前立即下马,走到老方丈面前拱手作揖道,“老方丈别来无恙!本官特来报答老方丈大恩大德!”方丈又惊又喜,双手合掌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区区小事,状元公不必介意,阿弥陀佛!”寒暄之后,谈及当年治病之事,状元问是何仙药,方丈说这不是什么灵丹仙草,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听了,认为这是救命的神茶,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于是,老方丈陪同状元从天心岩南下,过象鼻岩到山脚,再向西行,走过一条幽深的峡谷,就登上了九龙窠。但见九座岩峰像九条龙盘绕在沟壑峭壁之间,谷里云雾弥漫,泉水淙淙,凉风习习,三棵茶树像三位老翁,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屹立在山腰上,吐着一簇簇嫩绿的芽梢,这天生地造的自然景色令状元流连忘返,直至夕阳西下,才在方丈催促下返回庙内。 状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带些回京,进贡皇上。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第二天老方丈就带领庙内大小和尚,披上袈裟,点起香烛,击鼓鸣钟,浩浩荡荡来到九龙窠。和尚们焚香点烛,钟钹齐鸣,合掌念经,唱起香赞,大家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然后让几人攀登采茶。采来茶叶,由最好茶师加工,并用特制小锡罐盛装,由状元带回京城。此后,状元差人把天心庙整修一新,又塑了菩萨金身,了却了心愿。 谁知状元回到朝中,正值皇后犯病,百医无效,上下慌乱。状元一问病情,乃肚疼鼓胀,食无味,寐不安。于是向皇上陈述神茶药效后取出那罐茶叶呈上。皇帝忙命人熬煮让皇后服下,皇后饮服以后,但觉回肠荡气,痛止胀消,精神渐爽,身体逐渐复原了。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专人看管茶树,年年岁岁采下茶叶,悉数进贡朝廷,不得私匿。 从此,武夷岩茶中的珍品——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了。
小罗说虽然历史不断前进,朝代累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也妄想霸占此树,幸未得逞。每年当地茶管办的技术员都要沿着搭起的木梯,攀爬上半山腰,用溪边打来的山泉水为生长在那里的大红袍母树进行人工浇水解“渴”。
山根下的茶亭是为守护大红袍而建的,如今成了问茶亭,游人云集。守茶人坐在我们面前,如数家珍地诉说着大红袍。 传说美丽动人,品尝着老乡斟上的热茶更为芳香动人。石桌上杯小如胡桃,老乡频频给我们斟茶,我轻轻地端起,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又徐徐咀嚼体味,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再试一二之后,令人解躁平矜,心旷神怡,若是大红袍其味也就可想而知了。难怪人们赞誉大红袍“臻山川精英香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真是天人合一的佳品。这时,我才突然明白了大红袍的身价,也明白了祖父对它向往的真情。与此同时,我也才有点读懂苏东坡在《叶嘉传》中以拟人的手法记述武夷山岩茶所倾注的情感:嘉木叶嘉,岩茶之嘉美也。
2006.12.14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