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又近年关
2022-01-05抒情散文清风拂面
又近年关一脚迈进腊月门,年就近了。记得小时侯,只要听到姥爷说,又是腊月初一喽,我就忍不住的心慌。知道一近腊月,年就不远了。腊八到了,家家都要吃腊八饭的吧。在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买过什么栗子或红枣的,只是象征性的在粥里放些豆粒,也并没有吃出……
又近年关
一脚迈进腊月门,年就近了。
记得小时侯,只要听到姥爷说,又是腊月初一喽,我就忍不住的心慌。知道一近腊月,年就不远了。
腊八到了,家家都要吃腊八饭的吧。在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买过什么栗子或红枣的,只是象征性的在粥里放些豆粒,也并没有吃出过什么特别的滋味来。我却依然盼着这一天快些来,好象这一天来了,年就有盼头了。
“吃了腊八饭,还有二十一天半”。这句谚语,牢牢地刻进了我的记忆,每年到了腊八这一天,我总是重复着念叨来念叨去,心情既有些焦急又有着欣喜。年是越来越近了,剩下的那段日子,数也数得过来了。
进了腊月,村里的集市越来越热闹了。尤其是卖布的和卖衣服的,生意特别好。忙碌了一年的父母们,忙着给自己和孩子们置办新衣服。要过年了,走亲访友的,总要体面些才好。
小孩子们可不管这些,手里举着一串糖葫芦,又挤到卖糖果的摊儿前,原来旁边还有卖糖炒栗子的,卖炒花生瓜子的,于是就急着去拽大人的衣襟。大人们也不会象平时那样训斥孩子馋猫,她们大方地掏出钱来,让摊主每样给称上一些,然后象征性的抓给我们一点点。大部分都被父母藏到了我们找不到的地方,留着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小客人了。
一过腊月二十,就闻见肉香了。人们用盆或纤维袋子把肉装回家。那时候,都是自家养大的肥猪,请屠户宰了,肥瘦搭配着,卖给街坊邻居们。头和骨头什么的是不卖的。等到了腊月二十九,满满的煮上一大锅,蘸着酱油蒜末吃,实在香得很。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巧舌儿”(猪的牙龈),却一直没能像母亲希望的那样心灵手巧。
到了腊月三十,就是正式过年了。这才是正戏开场了。之前所有的忙碌都不过是这部重头戏的序曲罢了。大人们一再嘱咐着我们,不许乱说话,不准碰坏东西。玩得疯野一点儿倒是没关系,谁也不会在过年这几天打骂孩子的。
除夕之夜各种炮声不绝于耳。远远近近的焰火映亮了夜的天幕。把星光月色都显得浅浅淡淡的了。
在此起彼伏的炮声的脆响里,我在梦中完成了一次辞旧迎新的交接式。
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忙着走亲戚,访朋友了。父母提了糕点和酒,出入于各个长辈的家门,崭新的一元两元的压岁钱,被断断续续装进我们的口袋里。攒够来年的学费,剩的钱就可以买些喜欢的小玩意儿了。比如一尊兔儿爷,尾巴上安了哨儿的泥公鸡,有趣极了。
初一过了盼十五,我们早早的用高粱的秫秸杆做成一个个小灯笼。从白天到晚上,一直提着。吃过元宵,拎起灯笼就出了家门,也不管里面的蜡头儿是否还亮着。反正天上有一个最大的灯笼为我们照着路,我们在她柔柔静静的清辉里走呀跑呀,把欢笑声洒满了村里的大街小巷。跑着跑着,一不留神,就披着那一身月华跑到梦里去了。
梦做醒了,年过完了。人们已经扛者锄头锹镐去田里锛稻茬了。我们也赶紧把书包收拾好,又要开学了。
大家攒足精神,奔个好年景儿,还有下一个年等着呢。
一脚迈进腊月门,年就近了。
记得小时侯,只要听到姥爷说,又是腊月初一喽,我就忍不住的心慌。知道一近腊月,年就不远了。
腊八到了,家家都要吃腊八饭的吧。在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买过什么栗子或红枣的,只是象征性的在粥里放些豆粒,也并没有吃出过什么特别的滋味来。我却依然盼着这一天快些来,好象这一天来了,年就有盼头了。
“吃了腊八饭,还有二十一天半”。这句谚语,牢牢地刻进了我的记忆,每年到了腊八这一天,我总是重复着念叨来念叨去,心情既有些焦急又有着欣喜。年是越来越近了,剩下的那段日子,数也数得过来了。
进了腊月,村里的集市越来越热闹了。尤其是卖布的和卖衣服的,生意特别好。忙碌了一年的父母们,忙着给自己和孩子们置办新衣服。要过年了,走亲访友的,总要体面些才好。
小孩子们可不管这些,手里举着一串糖葫芦,又挤到卖糖果的摊儿前,原来旁边还有卖糖炒栗子的,卖炒花生瓜子的,于是就急着去拽大人的衣襟。大人们也不会象平时那样训斥孩子馋猫,她们大方地掏出钱来,让摊主每样给称上一些,然后象征性的抓给我们一点点。大部分都被父母藏到了我们找不到的地方,留着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小客人了。
一过腊月二十,就闻见肉香了。人们用盆或纤维袋子把肉装回家。那时候,都是自家养大的肥猪,请屠户宰了,肥瘦搭配着,卖给街坊邻居们。头和骨头什么的是不卖的。等到了腊月二十九,满满的煮上一大锅,蘸着酱油蒜末吃,实在香得很。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巧舌儿”(猪的牙龈),却一直没能像母亲希望的那样心灵手巧。
到了腊月三十,就是正式过年了。这才是正戏开场了。之前所有的忙碌都不过是这部重头戏的序曲罢了。大人们一再嘱咐着我们,不许乱说话,不准碰坏东西。玩得疯野一点儿倒是没关系,谁也不会在过年这几天打骂孩子的。
除夕之夜各种炮声不绝于耳。远远近近的焰火映亮了夜的天幕。把星光月色都显得浅浅淡淡的了。
在此起彼伏的炮声的脆响里,我在梦中完成了一次辞旧迎新的交接式。
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忙着走亲戚,访朋友了。父母提了糕点和酒,出入于各个长辈的家门,崭新的一元两元的压岁钱,被断断续续装进我们的口袋里。攒够来年的学费,剩的钱就可以买些喜欢的小玩意儿了。比如一尊兔儿爷,尾巴上安了哨儿的泥公鸡,有趣极了。
初一过了盼十五,我们早早的用高粱的秫秸杆做成一个个小灯笼。从白天到晚上,一直提着。吃过元宵,拎起灯笼就出了家门,也不管里面的蜡头儿是否还亮着。反正天上有一个最大的灯笼为我们照着路,我们在她柔柔静静的清辉里走呀跑呀,把欢笑声洒满了村里的大街小巷。跑着跑着,一不留神,就披着那一身月华跑到梦里去了。
梦做醒了,年过完了。人们已经扛者锄头锹镐去田里锛稻茬了。我们也赶紧把书包收拾好,又要开学了。
大家攒足精神,奔个好年景儿,还有下一个年等着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