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源 影 寺 塔
2022-01-05抒情散文天山一笑
源 影 寺 塔碣石小城最能弹奏出古朴韵律的去处应该是城西北一座寺院,院中有一座古塔。如今,寺院早已失去旧有的风貌了,但古塔尤在。古塔建于何时?无考。有旧县志记载为夷狄所造,又说或五代或唐贞观所造,各据一词,不足为凭。
古塔的北面,是千古神岳……
古塔的北面,是千古神岳……
源 影 寺 塔
碣石小城最能弹奏出古朴韵律的去处应该是城西北一座寺院,院中有一座古塔。如今,寺院早已失去旧有的风貌了,但古塔尤在。古塔建于何时?无考。有旧县志记载为夷狄所造,又说或五代或唐贞观所造,各据一词,不足为凭。
古塔的北面,是千古神岳碣石山;古塔的东面,是淼淼茫茫的渤海。古塔能够在此间耸立,该说是一种大造化了。
古塔为十三层,实心密檐,砖砌,呈8面,高十二丈。每当暮蔼残霞,朱晖斑驳,遥望塔尖俨然如倒参彤管,咄咄书空。有诗赞道:
浮屠高耸笔凌空,
摇曳金铃道晚风。
霞影是朱天是纸,
淋漓倒写夕阳红。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万历年、清顺治年、乾隆年皆有过重修。而最大的一次重修当属明嘉靖二十年,即1541年的那一次,工程一直到嘉靖二十九年,也就是到1500年才得以竣工。历时十年,即便是建几座塔也够了,其间必有重大原因。后来,偶查古碑文,上面记载了大致经过,虽简单,也足够我们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了。
原来,古塔岁久渐圮,甓瓦脱落,到嘉靖辛丑年春三月间,已是一片破败凄凉景象。这时,有蓟州盘山僧李明贵来此度化云游,见到此番情景,心生不忍,又见此地山秀海碧,盘龙栖凤,确是不该让此塔坍塌,便“欲化募材货以新斯塔。”经过一番奔波辛劳,终将所需财资募化齐备。面对诱人的财物,总会有人安不得心猿意马,“光作只初,会有谓僧黩货自私,工或弗就,将以怵阻之者。”据记载,此议未果,顷刻间有黑风自东北方向而来,一时间遮天闭日,飞沙走石,终久不散。如此一来,那些心怀龌龊之辈怎不大惊失色?也多亏了这场异变,使得布施者众多。僧人们怀着渎罪之心,其他工匠一概不用,全靠自己动手。“朽者以易,缺者以全,雕刻琢磨,弥缝錾补。”历时10载风霜雪雨,其辛苦自不必表述,终使宝塔焕然一新。
我于历史知之甚少,虽时时渴望在先人留下的遗迹里得到某些启示,但被现代五彩缤纷的喧嚣扰乱的心何曾平静如斯?只有在面对古塔时,我的内心深处才或隐或现地溢起一丝厚重来,体味出一种与浮躁截然不同的韵味来。
其实,在荒蛮的燕北之地,面对苍苍茫茫的黑雾白浪,能够营造起一座象征文明的古塔,这本身便是一种人类理性的闪光。而且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去修复它,带着皈依和渎罪的心理去修复它,总会使我们听到远古传来的那文明不屈不挠的脚步声。如此很多日子,每当我坐在古塔面前,便会看到明嘉靖年间的烈日海风下,一群衣衫褴褛的僧人,手挥铁锤钢钎,一锤一钎地敲打着砖石,塔在一层一层加高,而人类的罪恶也在渐渐被人们淡忘,被自己淡忘。
就其人类生存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来说,错误以至罪孽是不可回避的,关键是人们如何去正视它、评判它。其实,大智者都知道,掩盖任何错误的结果只能是在历史上留下一滩污浊。所以,最彻底的办法,是尽快地聪明地回到真理的一面来,以正常人的心理去思索,以正常人的行为去生活。
昨天,有几位远道朋友来黄金海岸旅游,在城区逗留时,我便带他们去看了看古塔,便给他们讲了嘉靖年间重修的故事。之后,有朋友看着前几年翻新的古塔说,我不太喜欢将古迹都修缮新了。如此,此塔便不是彼塔了。
实际上,在我的感觉与思维世界里,我大概是早已见过了那一座古塔呢。虽然如今静默在闹市一隅的这一座已经被涂抹修缮成了现代的色彩,但它的魂仍在。做为人的内心主观意蓄部分,仍在我的心头挽起了一个不小的情节儿。岁月的剥蚀,社会的变迁,昨日的辉煌,今日的孤寂,百年千年万年,依旧的夕辉抹着一层浓浓的历史油彩在上边,这本身便是一种固守,便是一种把精神深植在这片曾经蛮荒的土地上然后潜移默化地镌刻于心头的对文明的固守。
碣石小城最能弹奏出古朴韵律的去处应该是城西北一座寺院,院中有一座古塔。如今,寺院早已失去旧有的风貌了,但古塔尤在。古塔建于何时?无考。有旧县志记载为夷狄所造,又说或五代或唐贞观所造,各据一词,不足为凭。
古塔的北面,是千古神岳碣石山;古塔的东面,是淼淼茫茫的渤海。古塔能够在此间耸立,该说是一种大造化了。
古塔为十三层,实心密檐,砖砌,呈8面,高十二丈。每当暮蔼残霞,朱晖斑驳,遥望塔尖俨然如倒参彤管,咄咄书空。有诗赞道:
浮屠高耸笔凌空,
摇曳金铃道晚风。
霞影是朱天是纸,
淋漓倒写夕阳红。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万历年、清顺治年、乾隆年皆有过重修。而最大的一次重修当属明嘉靖二十年,即1541年的那一次,工程一直到嘉靖二十九年,也就是到1500年才得以竣工。历时十年,即便是建几座塔也够了,其间必有重大原因。后来,偶查古碑文,上面记载了大致经过,虽简单,也足够我们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了。
原来,古塔岁久渐圮,甓瓦脱落,到嘉靖辛丑年春三月间,已是一片破败凄凉景象。这时,有蓟州盘山僧李明贵来此度化云游,见到此番情景,心生不忍,又见此地山秀海碧,盘龙栖凤,确是不该让此塔坍塌,便“欲化募材货以新斯塔。”经过一番奔波辛劳,终将所需财资募化齐备。面对诱人的财物,总会有人安不得心猿意马,“光作只初,会有谓僧黩货自私,工或弗就,将以怵阻之者。”据记载,此议未果,顷刻间有黑风自东北方向而来,一时间遮天闭日,飞沙走石,终久不散。如此一来,那些心怀龌龊之辈怎不大惊失色?也多亏了这场异变,使得布施者众多。僧人们怀着渎罪之心,其他工匠一概不用,全靠自己动手。“朽者以易,缺者以全,雕刻琢磨,弥缝錾补。”历时10载风霜雪雨,其辛苦自不必表述,终使宝塔焕然一新。
我于历史知之甚少,虽时时渴望在先人留下的遗迹里得到某些启示,但被现代五彩缤纷的喧嚣扰乱的心何曾平静如斯?只有在面对古塔时,我的内心深处才或隐或现地溢起一丝厚重来,体味出一种与浮躁截然不同的韵味来。
其实,在荒蛮的燕北之地,面对苍苍茫茫的黑雾白浪,能够营造起一座象征文明的古塔,这本身便是一种人类理性的闪光。而且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去修复它,带着皈依和渎罪的心理去修复它,总会使我们听到远古传来的那文明不屈不挠的脚步声。如此很多日子,每当我坐在古塔面前,便会看到明嘉靖年间的烈日海风下,一群衣衫褴褛的僧人,手挥铁锤钢钎,一锤一钎地敲打着砖石,塔在一层一层加高,而人类的罪恶也在渐渐被人们淡忘,被自己淡忘。
就其人类生存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来说,错误以至罪孽是不可回避的,关键是人们如何去正视它、评判它。其实,大智者都知道,掩盖任何错误的结果只能是在历史上留下一滩污浊。所以,最彻底的办法,是尽快地聪明地回到真理的一面来,以正常人的心理去思索,以正常人的行为去生活。
昨天,有几位远道朋友来黄金海岸旅游,在城区逗留时,我便带他们去看了看古塔,便给他们讲了嘉靖年间重修的故事。之后,有朋友看着前几年翻新的古塔说,我不太喜欢将古迹都修缮新了。如此,此塔便不是彼塔了。
实际上,在我的感觉与思维世界里,我大概是早已见过了那一座古塔呢。虽然如今静默在闹市一隅的这一座已经被涂抹修缮成了现代的色彩,但它的魂仍在。做为人的内心主观意蓄部分,仍在我的心头挽起了一个不小的情节儿。岁月的剥蚀,社会的变迁,昨日的辉煌,今日的孤寂,百年千年万年,依旧的夕辉抹着一层浓浓的历史油彩在上边,这本身便是一种固守,便是一种把精神深植在这片曾经蛮荒的土地上然后潜移默化地镌刻于心头的对文明的固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