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寂寞如花

2022-01-05叙事散文李云
寂寞如花天气颇冷,外面寒风刺骨,不敢出门,蜗居斗室枯坐半天。室内也并不温暖,坐在沙发上发一阵呆,心头回忆起一些往事,零乱杂碎,不成片断,思绪茫茫,若有若无,淡淡的忧伤像空气一样可感而不可触。寒冷的季节,忧伤的心情,孤独像蚂蚁般啃噬着我的灵魂……
  寂寞如花
  天气颇冷,外面寒风刺骨,不敢出门,蜗居斗室枯坐半天。室内也并不温暖,坐在沙发上发一阵呆,心头回忆起一些往事,零乱杂碎,不成片断,思绪茫茫,若有若无,淡淡的忧伤像空气一样可感而不可触。   寒冷的季节,忧伤的心情,孤独像蚂蚁般啃噬着我的灵魂,心头涌起的尽是唐诗宋词中一些感伤的句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诸如此类的句子像一把利刃深深地插进灵魂深处。我并不想无病呻吟,也不想学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但面对周遭环境,很难做到傻瓜似的开心大笑,除非我是疯子,或阿Q似的自欺欺人。   笑不起来的原因通常是正在经历生活中的种种厄运;或是见惯了太多了的风花雪月,人间沧桑,激情全无。我似乎两者都不属于,但我依然感到内心强烈的孤独。“既入中年哀乐尽,漫伤华发语丝丝”,不知不觉中我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在单位上很少和同事说话,也少了争论的兴趣。与朋友的聚会渐渐少了,关系也渐渐疏远了,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朋友们都说我变得了无生趣,乏味之极。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自己也感到了这种变化,我对自己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而羞愧,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我标新立异,故作清高。他们其实不知道我的内心正受着孤独的啃噬。   我家对面的一位先生也是如此,大约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有一点怪僻,尤其是读了几本破书的人更是如此。一年四季把自己关在家里,绝少出门,除了偶尔上街理理发之外,平时很难看到他的踪影。他大约也喜欢上了宁静中的寂寞,寂寞中的宁静。据他老婆讲,他常常在家旁若无人的高声朗诵古文,喜欢看动画片,常常笑出眼泪,或是莫冥其妙的走来走去,我能理解他那份无奈的心境,我自己也何尝不是如此。   闲来无事,偶尔翻翻鲁迅先生的散文,读先生的散文感到彻头彻尾的寒冷,尤其是在寂寞的午夜,鲁迅无疑是孤独的,孤独的鲁迅尽管死后拥有一大批仰慕者,但先生生前却遭受许多文人的重重围攻,内心的寂寞可想而知,幸好有一善解人意的许广平追随左右,给寂寞的人生增添了些许温情。像鲁迅先生这样耐得住大寂寞的人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人,所以他们的事迹名垂青史,光照后人。   “古来贤圣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吾辈庸俗中人离寂寞的境界相距何止千万里。以前读过一位年轻人写的诗:“我并不孤独/有寂寞陪伴着我。”与一位朋友发生争论,友人说这不是废话吗?孤独与寂寞有何区别?还不是如出一辙?我却不以为然,认为寂寞与孤独绝对是两码事。就像美丽与漂亮决非是一个概念一样,“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二者在境界上差了十万八千里。   寂寞的滋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尝,暂别烟柳繁华之处,风花雪月之境,那不过是一时的孤独与落寞而已,真正大寂寞经久耐时,深入骨髓,沁入血脉。有人在寂寞中美丽,有人在孤独中沉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治学分为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在我看来,这是对寂寞作的最好的注解,寂寞贯穿生命的历程。司马迁云:“古者富贵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言《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脚,《兵法》脩列;不韋遷蜀,世傳《吕覽》;韓非囚秦,《说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段文字我曾反复咀嚼,每读一次都会一次次的顾影自怜,司马老先生的寂寞让人感怀,那是一种痛彻心扉超出一切尘嚣之上的寂寞,惟有像他那样的人才配享用,才配拥有。   寂寞是苦难生活之树开的艳丽之花,寂寞属于每一个追求美丽人生的人;寂寞是心灵生长的智慧之果,用精神的甘液喂养,用善良的人性陪土;寂寞是无声的呐喊,面对天风海涛,悄悄诉说;寂寞是血和泪的结晶,是宇宙间闪烁的星火……   寂寞如花,花开花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