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特殊时期的厨房

2022-01-05经典散文
[db:简介]


          疫情越发严峻。正月初一开始,基层街道乡镇开始实行人员的严格管控,村庄更是破天荒地使出浑身解数,管住自家村子的进出口。这同时催生了一批言简意赅又相当有震慑力的警示横幅,让人一看,不由寒气直冲头顶,缩回迈出门的腿。那些管制是村庄的土办法,主要以设置路障和破坏道路为主。
       继而,看到一个视频:请科学管制,预留生命通道,深以为然。转发到一个文学群,却被多人驳斥,尤以“硬核”管控著称的河南省,那边的文友基本不同意这一观点。那边的道路阻断更加野蛮和决绝。然两天后,交通部门发布了紧急通知,明确规定不得阻断国省干线公路,不得采取填埋、挖断等硬隔离方式,阻碍农村公路交通。
       正是基于这条通知,我不担心窈口的交通,也不担心一大家人的菜蔬及其他食物的供给。环金线穿村而过,这条公路是联接富阳和诸暨的县级公路,常绿石板岭隧道开通前的二十多年间,这里十分繁忙。初三那天,我跑去十里路外的马剑买菜。金沙隧道靠诸暨那头,一拨人,全都戴着口罩,中间还有穿白大褂的,举着额温枪让我测体温,还问从哪来,到哪里去。虽气氛紧张,无异常还是可以通行的。
       马剑菜场上,菜蔬品种不算特别丰富,连豆腐干都没有,但都十分新鲜,价格也没有贵得离谱。让我高兴的是,春笋十五元一斤,尽可挑选。往年这个时候起码在二十五元左右!卖菜的人大都没戴口罩,我倒担心他们见我戴着口罩会心生戒备。利索地拎了几袋菜回家,厨房天井里储存的食物看起来富足了不少,某种情绪得到了安抚,心中莫名涌起满足感,抑或安全感?
       那天下午,天气阴冷。我和王先生沿着去麦畈的路散步,经过窈口那个微型的菜场。只有一个摊贩在,约是马剑人。我们说,这种日子,你辛苦哦!他说,辛苦也好,冷冻冻也好,都不怕,关键是没生意啊!我看他菜还是不少的,有蔬菜水产豆制品等等。这么说来,村里人的食物储备根本不是问题。我们走到石桥头,沿着窈川溪,不知不觉到了父母家的菜地。地里青菜,黄芽菜,大白萝卜长得精神抖擞。我顺手拍了照片发群里,笑称守着这片菜地可以打持久战了。
       所有虚无的鸡汤都不如做一桌热腾腾的家常菜来得给力。除了吃,再找不出一样事情,可以让人们如此持久地热衷。初五那天,王先生去富阳处理点事,我也跟着去了。到富阳直奔超市,家里有大大小小四个孩子,所以买了很多奶制品和零食,菜,几乎没买。
      每天关注疫情,虽则心情沉重,吃还是不能省略,甚至不能敷衍的。母亲俨然厨房的领导,她成天在厨房忙碌。等到她响亮地一声号令:“吃饭喽!”大人小孩纷纷从楼上、客厅涌入餐厅,挨挨挤挤地落座。王先生早就交待过孩子们:吃饭各坐各位,不要拥来挤去,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留好位置(于是,这么多天,我们吃饭都坐在各自固定的位置,没有换过)。每顿都是一大桌热气腾腾的菜肴啊!有荤有素有各种颜色的馒头。这些馒头都是母亲自己做的,白色的白面馒头,黄色的南瓜馒头,紫色的紫玉米馒头……虽非山珍海味,体恤母亲辛劳之余,面对这样的饭菜,真觉得十分奢侈。不是吗?这种情势下,某些幸福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罪恶的色彩。厨房氤氲的热汽掩盖了我的羞愧。
       形势依然严峻,大部分的村道都封了。初七早上,邻居说,窈口没菜买了。马剑封路,那菜运不下来。我去天井看了看存放的物品,决定去离村三里的汤家村买笋。家里人都喜欢吃笋,用咸肉炖,或者油焖笋,每每端上桌,都风卷残云,瞬间见了碗底。初三从马剑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汤家路边一户人家门口堆着春笋。
       果然,不止一家在卖。笋很新鲜,带着潮湿的泥土,询价,说十块一斤。心里直呼:好便宜啊!戴着口罩,互相认不出谁。卖笋的大哥问,你是谁家的啊?我报了我父亲的名字,他恍然大悟,原来是永灿哥啊(我爸名字)。跟他略微寒暄,说了些今年笋难卖的话。我就在他家门口掉转车头回了。这种日子在谁家逗留都不合适。
       连对菜挑剔的母亲都感叹,这笋真好,每一株剥出来都雪白雪白的,十块一斤够便宜!我也在同学群里晒了一下,说今年笋农损失大了。没想到有人说,新登上山村卖过来的笋才六块五一斤,富阳某小区业主群在卖八块一斤。我倒是没有觉得自己买贵了,更多还是为笋农叹息。隔了两天,我又去买了一次,还是老价格,还是一大袋。称好后,那家主妇将地上一堆细细的笋也给了我,很感谢,虽然我听说他们送到窈口村去卖,八块一斤。
       次日清早,母亲站在俞家道地边的菜地里,破口大骂。原来,不知谁,将我家那片红芯菜全掰走了。长长的一垄啊!我劝慰母亲,不能这样骂,或许这家人回来过年,没准备住这么多天,蔬菜不够了呢?就当送给人家吃呗。母亲怒气很快平息,又进厨房忙活去了。
       企业推迟复工的消息终于出来了,最早不会早于元宵节。窈口村还是封道了,原则上不能进不能出。像我们户口不在本村的,照理也要回去。但因为我们除夕夜就在,村里也就默许了。为什么我们更愿意住在这里而不是回城区自己的家呢?一方面,在农村,相对活动范围较大,比之高楼上的蜗居,终究会少很多无聊与烦闷。更重要的是,这几天看了很多文章,讲述疫区武汉的市民在病毒的追杀之下,与亲人如隔万重山,不得相见,更难以互相帮助的揪心情状,我害怕倘使我们与父母分开,不幸哪一方与病毒相遇,尤其是父母,他们该怎么办?可能我的想法是多余的,等到那样的时候,恐怕也非亲人所能帮助的了。
       各个媒体渠道都在严厉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出门,初十开始,似乎更紧了。这应该跟“元宵节前后是疫情拐点”这一说法有关。富阳对温州来富人员和湖北籍人员一样严阵以待了。朋友昨日微信跟我诉说她的气愤和伤心,因为她家人中有温州过来的,本已与社区汇报,并已打算自觉“居家隔离”,权当享受难得的两人世界了。然而,还是被邻居恶语相向。在我眼中,她温柔与智慧并存,不是人家特别过分,她不至于如此生气。灾难之中,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一样会被激发,会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富阳与桐庐各高速道口封闭。这个消息让我们猝不及防,没想到,桐庐疫情发展得如此迅速。窈口的几个小卖部连方便面都快卖完了。今天得知表弟要陪妻子去富阳产检,我就想让他帮我带些食品回来。他去网格员那里了解了下,像弟媳妇这样预产期临近的,是可以出去再回来的,作好登记就可以。于是我在外卖网上查找各色食品,没想到饿了么上面,很多店铺不是休息中,就是货品寥寥无几。最终在联华鲸选上买了牛奶蔬菜鱼肉等。晚上母亲将这条胖头鱼精心烹制,端上桌来,大家连汤都喝得唏哩呼噜,有种久违的感觉,又似乎是特殊时期的一种恩赐,不知孩子们作何感想。
       下午,王先生在父亲的工具架上找了把锄头,扛上就出门了,说是去掏笋。我真不信他能带回笋来。微信问他,有见到笋壳吗?没想到他还真挖了七八株上好的冬笋。母亲很高兴,说值六七十块钱呐。晚上就用其中的几株做了沃豆腐,冬笋沃豆腐,也算是富阳的著名家常菜吧!
       所有的这些麻烦和辛苦,在我们其实是快乐。就算会羞愧,我还是要说,其实我们在享受着疫情之下的闲适安逸,如果关注八百公里外那座被暂时封闭的城市,体味他们的痛苦,并为他们祈祷,能拂去内心稍许不安,我亦只能如此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