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流言:一种写作形态

2022-01-05经典散文
[db:简介]
                                                                           流言:一种写作形态
                                                          隋洛文
    最近总有朋友劝我去写,写什么呢,能写什么呢,写出来又能怎么样呢。知识的专业化、言论的制度化规训;现实交换规则使生活没有任何想象力,我该说什么呢,我说出的任何语言嚎出的任何腔调都不是来自内心的深处,甚至没有内心,由外界的符号、语言或声音通过肉体传到到内心并对内在空间塑形,把你拉入外界的节奏中,你内心的低语内心的小节奏只能造成痛苦,甚至内心的敏感长期产生负面感受而让人痛恨。何必呢,在现实中,如果文学写作没有与社会价值交换转换为资本,写文学谈文学都被认为是幼稚的、无用的,不切实际的,只是小圈子自恋式的孤芳自赏。在孤独中写作会让人宁静,会想到遥远的事物和地方或追忆过去来给现在以安慰,可是写作一旦进入纷乱的讲究实际效益的现实,只会加重你的精神分裂,文学写作训练的敏感性会使你更加与现实格格不入更加痛苦。
    写,写什么呢,你写出来的如果不是来自真实的经验来自内心深处,无非是对别人的重复模仿,是阅读的一种再生产,进行一种知识的巴洛克处理。可是别人的语言别人的话语和体验有时候并不符合你的语境契合你的经验,写出来只是一种低模仿甚至是一种分裂的文字,尽管有人仍乐此不疲,就像那些青少年的文学写作、老干部体的格律诗(其实根本不懂格律,只是拼凑成格律诗的字数)一样体验着不伦不类的写作的快乐。这种模仿式的或机巧式的写作,任何有钱有闲的人都会写上几句,中国毕竟有千年的文学传统,仅唐诗宋词三百首就有足够的词汇供你拼贴模仿,博得一个才华横溢的夸赞。你非有钱有闲,你的写作除了在虚拟社交空间几个朋友和自己看看之外根本不进入阅读领域,根本不可能转换为资本,甚至会被认为太文艺——这个词在现实中意味着幼稚耽于幻想的语义。
    在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中,流言,write  on the  water ,写在水上的文字,写在沙上的文字隐喻着文字呈现的短暂性,而写在水上的文字根本无法呈现完整的文字形态,并很快随水而漂流,随时间之水而消逝。在古代敬惜字纸的阶段,古人许多文字言论,苦心觅句修饰,惨淡经营,刻之金石藏之名山,以求文字的永恒,可是又比写在沙上写在水上的字长久多少呢。刻在金石名山的文字是圣人或者模仿圣人阐释圣人言论的话语,担负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少起到教育世人子弟的伦理作用,语言声音需要有接受者,渴望着永恒长久的传播,写在沙上的沙之书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种独语,由自己创作自己阅读,它更多的内在性,一种自我的表达、对话、纾解。沙之书朝向私人空间的个人化阅读;沙之书,不渴望流传千古,不会摆一个很高的教育人的伦理姿态,它低下架子只指向自我,对自我分裂的精神的治疗。流言-----写在水上的文字,旋生旋灭,甚至也不指向内心,只是一种表达,一种无所表达的表达,一种狂乱的表达,甚至只是一个表达的姿态。流言,已经无法像沙之书那样安静地给自己的内心一个表达,给内心形态一个呈现的空间,尽管是个人私密性的,尽管不渴望永恒,谁又能永恒呢,只是给内心一种节奏,使内心不至于共振在外界的狂欢或异化为异己的大节奏之中忘掉自我。就像虚拟社交空间的转发帖子,其实并不认同帖子的内容,只是需要发泄需要冒泡。
    如果金石之书还是在圣人的光照之下的书写,他的书写主体述而不作、信而不疑的,代圣或代神而立言,附骥尾以流传,它的话语空间里包含着高大高远的神圣意义,至少如家书家信那样以高大权威的姿态教育子孙。沙之书,产生于王纲解纽神圣离析的时代,它属于怀疑的时代,以经验的内心的小叙事来怀疑超验的的强大的宏大叙事,弥合种种的分裂。水之书,流言,它属于内心知识也在解体崩溃的时代,是无言的时代,分裂之后一片空白的时代,各种喧嚣却听不清任何话语,嚎叫表达却没有语言,是连内心这个概念都呈现碎片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只需要说只需要表达,只需要快乐,无论什么内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