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笔记 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2022-01-06叙事散文李灿
三十四我前段时间写的《诗歌笔记》中,对中国的古典诗歌(或旧体诗)讲的很多。有的人也许会说:“还是中国的诗歌复杂,又讲平仄,又讲押韵,规矩太多了。”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的特色,英文诗歌历史上也讲格律。我说到这里,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你说汉语诗……
三十四
我前段时间写的《诗歌笔记》中,对中国的古典诗歌(或旧体诗)讲的很多。有的人也许会说:“还是中国的诗歌复杂,又讲平仄,又讲押韵,规矩太多了。”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的特色,英文诗歌历史上也讲格律。我说到这里,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你说汉语诗歌有节奏好理解,汉字有平仄变化。英语又没有声调,哪里来的节奏呢?”是的,英语的确没有声调,所以没有平仄变化。然而,英语单词有轻音和重音,轻音和重音的交替变化就形成了节奏。我们翻译成汉语,把重音叫扬,轻音叫抑。英语格律诗中就有扬抑格、抑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四种音步,一首标准的格律诗大部分节奏是按照其中的一种音步有规律地排列的。英语诗歌也讲押韵,这一点更好理解。英语单词本身就是表音文字,古时候的英国人就能对一个单词的音素进行细致的切分,英语中的押韵比古汉语更科学。英语诗歌的押韵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英语中最典型的格律诗就是十四行诗。英语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无韵诗(有节奏但不押韵)和自由诗,尤其现代自由诗兴起,格律才不那么严格强调。
其实,很多民族的诗歌发展都是格律化和自由化并行的。我们比对中英诗歌发展史,就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三十五
有人说,李白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的品质。我也是李姓后裔,按道理说不能诋毁祖先,要为尊长者讳。然而,我要说,李白的人品并不是那么高大,他也有庸俗的一面,这些从他的诗歌中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很多人看了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为李白真的很清高,不受世俗羁绊。可是,李白也说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品行高洁的人说的话吗?这完全是醉心功名,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他后来不做官了,又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如果他真的心如止水,不再向往功名利禄,何必把这样的事情拿来炫耀呢?可见,李白这个人说话也有自相矛盾、言不由衷的时候。这样的人能代表我们这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吗?金开诚先生的《漫话清高》一文就谈到了李白的这个方面,认为他不能算是清高的人,确实说的很有道理。
三十六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提到:“古人看到月缺花残,黯然泪下。”的确是这样,我们看古人写月亮的诗歌,凡是写到缺月,一般都是很悲伤的。例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人看到一钩残月,哀叹自己的身世,无尽的伤痛抹不掉。
可是,我也看到新诗中,也有诗人看到缺月却不伤感,反而写得很温馨。例如,沙鸥的《新月》: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诗人在这里突发奇想,把新月比喻成小船,还坐着小船回到家乡。尽管,诗人也写的是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可是字里行间看不到一丝伤感,反而感到很温馨。 把缺月比喻成小船,不光有沙鸥的《新月》,还有叶圣陶先生的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一首诗就更充满童趣,毫无伤感之意了。 我举这两首新诗,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凡事都可以换一种眼光,懂得推陈出新,不拘泥于前人的窠臼才能出佳作。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诗人在这里突发奇想,把新月比喻成小船,还坐着小船回到家乡。尽管,诗人也写的是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可是字里行间看不到一丝伤感,反而感到很温馨。 把缺月比喻成小船,不光有沙鸥的《新月》,还有叶圣陶先生的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一首诗就更充满童趣,毫无伤感之意了。 我举这两首新诗,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凡事都可以换一种眼光,懂得推陈出新,不拘泥于前人的窠臼才能出佳作。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