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这个世界你曾来过

2022-01-06叙事散文若荷
这个世界你曾来过若荷时光一晃,眨眼又是一度清秋。那天为填一个表格,我在大热的天里翻箱倒柜,一摞摞翻找收集多年的剪报。在一家报纸的副刊上,一下便看到了她的名字,整个版面,七篇散文随笔中,我和她的散文赫然在目。一直认为,相识不需要任何机缘。认识……
        这个世界你曾来过
               

             若荷   时光一晃,眨眼又是一度清秋。那天为填一个表格,我在大热的天里翻箱倒柜,一摞摞翻找收集多年的剪报。在一家报纸的副刊上,一下便看到了她的名字,整个版面,七篇散文随笔中,我和她的散文赫然在目。   一直认为,相识不需要任何机缘。认识一个人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先见到这个人,由此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二是先目睹了她的名字,倾慕并记住了她的好,然后在某个时机下,两个人慢慢靠近,相识相知,成为挚友。两者皆好,只是后者印证了我们的经历。   与这个名字初识,大概是在五月,周围花事正繁,成穗的紫藤花纠缠在上班路过的花架上,粉嘟嘟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春光好到如同久年积下的陈酿,好到每一丝风都可以闻得见花香。那个季节很容易将人陶醉的。   上班的时间坐着无聊,便翻读报纸的副刊,在本地一家报纸城市笔记栏目看到她的文章《花香满故枝》,一下将我吸引,并深深打动。她以满树盘伏故枝的芳华,暗喻沧桑老去的母亲和儿女。故枝是母亲,幼芽是子女,母亲老了,儿女却长大了。她的这篇饱蘸浓浓亲情的散文,在我心里产生了共鸣,由此唤醒了沉睡心底十多年的文学梦想。这个梦想曾经压抑了我很久,为了家庭,为了工作,我默默地放弃过。放弃得时光那么漫长,放弃的那么彻底,等重新拿起笔来写时,不免悲欣交集。   我就这样熟识了她,并与她的文字结下不解之缘。除却她那锦簇的文字,她的名字也满溢着芳香。在我的印象里,她的性格,有着梅花般的坚毅,而她的文字,却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每天看报,首先要打开《沂蒙生活报》的副刊,看上面有没有她的新作发表,当看到她又发表了文章,心里顿时就慌了,十分焦急地想写出自己的文字。我暗暗将她作为了竞争的对象,她是我的写作动力。也只有这样,在那些日子里,才使没有一点压力的我在文字上不断进步,逐渐成熟起来。尤其是在2003年以后,我学会了上网,在齐鲁“青未了”论坛,好友将她的文章一一搜索出来。初上网的喜悦,竟然又是她给我带来,打上她的名字,“哗”的一下,词条里全是她的文章标题,那么密集的发表日期,足以证明她在创作上的勤奋。在上面,我重温了她的部分旧作,阅读未曾发表过的她的新作。她的文笔优美动人,她的情感缠绵细腻,她的蕴意精道博深。   从1998年至2003年,时隔六年,我们从没见过一面,只是偶然从编辑那里谈起过她,略知她的三两消息:家庭困难,爱人下岗,工作临时,写作执著,待人热情。并且知道也感觉到了,她身上特有的那种诗人的浪漫气质。   2003年7月,我抱病在家,有空在“青未了”论坛跟随她的贴子,我说:“第一次阅读你的文章是在《沂蒙生活报》的副刊,第一次就被你的作品深深打动。喜欢你的文章,更喜爱你名字里的“梅”字,所以喜欢你这朵美丽且不畏寒冬的“梅花”。”我真的自此以后,她的文章每篇必读过后加以收藏。我告诉她我生活在哪里,我是谁,并且第一次在新发表的文章里用了若荷这个笔名,和她调侃,让我也进入你的“花”的行列吧。“奥哦,真好!”她用极轻极轻的声调感叹着说:“这个笔名真好听,像花一样,纯美,干净。”我开心地笑,在文字方面,她是非常颖悟的。   秋天,她随文友来蒙作一日游。得到消息,我特地和同校的南岸、作协的彭大哥前去蒙山迎接,秋风飒飒,在那凌乱拂来的秋风中,她弯腰从一款白色的小轿车上下来。她个子不高,短发,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一身灰蓝色的牛仔短装,这便使她很有优雅的精神气质。尽管她的目光暗含忧伤,她的声音却非常甜美而温柔。本是感觉陌生的,就在我们伸开双臂拥抱的那一刻,所有的陌生都逃遁得了无踪迹。在那次的登山活动中,她出现过一次很厉害的胃疼,忍着那个胃疼,在一方平坦的草坪上,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席地而坐,男男女女之间,大家都拘谨着,惟她从容地由坐姿改成了平身躺下,仰面向着蓝天白云,轻轻地和身旁的同伴说着什么,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大概是被山上宁谧的山色所感动,被我们期待已久的朋友聚会所感动。那一天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她给我的感觉是水一样的柔软的女子,尽管骨子里,我们从不承认柔弱两字。   她的魅力,不在于外表的美丽,而在于内心。她是一个内心世界尤为丰富的女子,在她身上,无时无刻不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生命情节,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任意挥洒着她的思想火花和诗情画意,这更透露出她的特有的生命潜质。在她的身上,我发现了作为女人少有的可贵之处,她的坦率、善于表达,与外表多愁善感的她略不相称,这至今令我吃惊,至今不能够象她那样轻松做到。所谓虚伪,便是那种假意的“怜惜”之外一切人情冷暖都漠不关心的吧?所谓坦然,或者是对人情冷暖表现出的冷漠嘲讽不予置理的决然?她和一般女子不同的是,敢于坦城地向人们表达着自己,表达着她的几度困境和压抑下的生活,表达着她的爱和痛,表达她的彷徨和忧伤。在表达之外,更有她对人生完美的追求和启悟,以及对生活的感恩。做为女人,她是勇敢的,正如映射出我的懦弱。只是自从认识她,不记得她对别人有过什么愤恨,对自己有过什么懊丧的行为。她使我觉得,她周身覆盖着的,是人间最值得赞美的善良与隐忍。她不会因生活的压抑而悲切的喋喋不休,所以她的文字静若秋水。   也许正因为心灵的相通,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时有你来我往的电话,两个无话不谈的姐妹挚友,在电话两端海阔天空。2005年的年前年尾,她几乎每天都打我一个电话,她开心地告诉我,用办公室的电话打我手机是免费的。她调动科室、换了电话号码。直到后来的一天,她丈夫病了,电话时断时续,不久,她自己也在愁苦之中病倒。接到消息,我和南岸一同赶去看她。这次的相见,与前几次相加,前后不过四年,一年不过一次,最后的一次,竟成了我们的永诀。   去年春天到秋天,所有临沂乃至熟知她的文友们,莫不是在悬着的一颗心下渡过。尽管她悄悄地不动声色,尽管她无力的话语平静如初,不带有非常痛苦的语气,然而还是感觉出她的病情愈加严重,死神已经向她伸出无情之手。2005年8月30日,那天仿佛心灵感应,我觉得必须打个电话给她。已经失眠两天的我,老是在迷糊中做着一个不解的梦,梦里是一个逝去的女友,我不知逝去的是谁,只能在梦里感觉出一个模糊的身影。醒来的我狠命地哭,一直把自己哭醒。因为这个梦,上午十点,我和往常一样打她手机,手机是关的,我以为她可能在作病理检查。下午再打,手机还是关着。心里便有些不安了,但这不安,也只是以为她可能乏了倦了。   然而,到了晚上八点多钟,在网上,与朋友聊天时候得到她去世的消息,我的心“咚咚”地异常跳动起来,之后,我颤抖着双手不停地点击鼠标,打开临沂文友论坛,打开她的博客,打开与她有关的所有的贴子……里面全是追念她的照片和文字,她在生命弥留之际的最后感言,以及朋友们献给她的花环。那一刻,我独自无助地坐在电脑前面,一阵阵茫然的纷乱,波浪一般冲击着我的脑海。那一天是我国旧历的“七夕”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情人相会的日子。那一天的早上和晚上,天上下过一阵蒙蒙的小雨,薄薄的、轻轻的,那个秋天从此开始了愈来愈深的寒意,我几次被这愈来愈深的寒冷敲打的心痛。   这个世上,她曾经来过,然后又轻轻地走了。她才39岁。   她走了,带着人们对她的美好祝福,猝然诀别。想念她的时候,我就轻轻打开她的博客,对着里面的文字静静地凝神片刻,不翻转页面,亦不再去细读里面的文章。我读过的她已经太多,每一个文字,都如绽放的花朵,我见证了它们的花开花落,都熟悉并记住了,惟有对她的怀念和感伤不能释怀放下,甚至在之后的日子里仍然不断折叠复加。我们相识在蒙山的深秋十月,从此便仿佛有了一种默契,每当秋天来临,都不约而同地在那些日子里作出一个美丽的约定:来蒙山,或去日照,甚至渴望有一天我们作客天涯。我们都喜欢山上能够握得住的绿意和幽寂,喜欢海风咸腥着的清新空气。然而,季节仍然姗姗地来了,岁月依旧那么地好着,所有的美丽却都因她的离去失去颜色。   不久,我又读到她的遗作《清秋挂在草尖上》,依然是那么清清灵灵的文字。在她的文章里,清秋是踏着欢快而来的,而她的生命的清秋却永远地不会再来,她在一个露珠挂满草尖的特殊日子里终于走了,不再感伤,不再心痛,也不必再有所牵挂。可是我们,所有喜爱她的文朋好友却从此走进一个萧瑟的秋天里,心被哀伤缠绕着。
  那个秋天,我不仅记念她笔下的那个有着清晨朝露以及青虫飞落的清秋,更记念着往日她来蒙山的那个清秋,经常怀着秋天的心情打开她的博客,那是她留给我们的惟一的念想。那里至今还有朋友在她病重时候给她送去的问候,以及寄往天堂的祝福。天堂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它是否与我们只隔了一道门呢?我们看不见它,她在门里头,我们在门外头。   2004年冬天,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博客,在敏思,这个博客是我帮她建成的,算来前后不过用了两年。博客里的导语是我帮她添加的,她再二再三地斟酌,然后由我郑重地加了上去,其间的故事,我知道,所以我能理解导语里的每个字暗含的意义。因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因了世间的种种热爱。按照她的意思,我在上面郑重打出几行文字:“在无数次的心灵相逢里,我眼含热泪,轻轻地告诉你,记住,我爱你,记住,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那一地月光,那一树花影,那春去秋回的脚步声,是我刻在你的世界上的痕迹……”   所幸的是,在《山东文学》副主编许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她的诗集《雪落梅园》、散文集《岁月深处的小巷》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出版了,许多关注她的新老朋友向她祝贺。早在几个月前,她打来电话,让我把博客功能改变一下,有人复制她的文章为她出版文集,设置里却是不能拷贝的。虽然我不很知道内情,但我仍然为她高兴,放下电话,不顾人多嘴杂,我打开单位的电脑上网登录了她的博客,打开拷贝功能,一页页地整理着,为让朋友复制她的文章作好准备工作。我十分明白,除了这些,我还能替她分担些什么?   在这之前,她还出过另一本散文集《走过山坡的小木屋》,读过她的文章的朋友,都会随她聆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花落的翅膀;你就会发现,怎样用文字把美丽撒遍天涯。2003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正倚在沙发上看书,她打来电话,约我一起出书并说明有关事宜,因我自以为水平还差,且费用太高婉拒了。不到半年,她顺利出书。为了出书,她花掉自己多年的积蓄,还借款一万多元。为了还人借款,她把书分散给各地好友帮她代卖。2004年春天她来我处,此时我正赶往市里开会,与她错过。回来从文友处取回她留给我的散文集,一共是二十本,过不多久,我把这些散文集以原价卖给了图书室。后来,又从文友那里取回十本,这十本虽然没有卖出,我却以尽快的方式把书款打进她的账户,这十本书就这样留存我这里了,至今摆放在旧的书架上。我想帮她,面对她的困境,却也只有这一点点微薄的不足挂齿的力量。   她的新出版的散文集、诗歌集我都没有看到,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遗憾,她把深锁着自己秘密之花的钥匙留给了我,我已万分荣幸。她的博客便是她存留网上的生命见证,是座永恒的纪念碑。只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它是鲜活的,有着岁月的脉络和生命的气息,它的上面有繁花四季锦簇,有文字精彩纷呈。她的文字如同一个活着的精灵,这些精灵如同天使守护着她,让她的欢笑与忧伤在文字中生长起来,她还可以像天使一样,依然在网络之中游走。我相信懂她的人、喜欢她的人一定还在怀念着她。在这个八月的最后两天里,在无数个八月的最后两天里,都会想起她——那个温婉的、梅一样的女子,是这样含笑天堂的。毕竟,她完成了自己一半的心愿,无论活着的还是逝去的,都应该心安了。一年后的现在,我无意中又一次看到了她的文章,回忆如潮水向我涌来,我尽量地回避着,回避着……   然而今天下午,坐在办公室里,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电停了,我用笔在很小的一本书签上写下这些文字,直到下班,回家后,顾不上吃饭,打开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写录下来。写到这里,夜已深,周围是那样的静,面对这无边的寂寞清秋,我有些失落和忧伤了,我流了泪,我的耳边仿佛听到她的声音,在这静的夜里水一样漫了过来:亲爱的朋友,记住,我爱你们,记住,这个世界我曾来过……     王梅芳博客主页:http://wmf.blogms.com/
Flash: http://game.kkmov.cn/my_img/200652722542042921.mp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