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夏仁虎先生的《旧京秋词》

2022-01-06经典散文
[db:简介]


      前几年写过<夏仁虎和他的旧京琐记>,那篇文字在《北京纪事》刊登过。找到一篇关于夏老的旧稿,就教。

      “读夏仁虎先生的《旧京秋词》”
   
      过几天就该入伏了。未曾数伏先数伏,这两天透着热。身上老黏糊糊的。想干爽利索,还得俩月。读读写秋天的文字,减轻些暑热的烦躁。翻出夏先生的《旧京秋词》。写北京秋天的饮食娱乐、民俗掌故 。虽是1939年问世的,8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亲切。有的不免有不堪回首的滋味。不论“堪”与“不堪”有滋味就有情趣,有情趣就值得读。
   
      先前一进农历七月,戏园子流行的剧目是《天河配》,牛郎会织女。1939年老下雨,闹大水。戏园子停了。夏老诗曰:

      迎秋三日雨滂沱,此夕双星怨怅多。
      如此洪流天不管,舞台耽误渡银河。

      写北海公园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前放河灯:

      北海灯船彻晓明,游观士女夜倾城。
      飘零卅六鸳鸯影,相见香阶刬袜行。

      1、2两句,说北海的盛况:水上的河灯、游船,闹腾到天亮,入夜,游园、观灯的男女倾城前来。3句有“典”。游人众多,“女郎拥轧失履,为园丁拾得者凡三十六只,登报招领。”4句是女郎丢鞋光脚走路,夏先生想到李后主“刬袜香阶”的句子。
   
      李煜原词:调寄《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的词,讲了他和情人小周后幽会的全过程,时间、地点、天气、环境。激情动作。甚至小周后怕有响动,脱鞋提留着,光脚上台阶。这麽细致的情景,都写到了。

      夏老写烧法船:

      青雀黄龙样逼真,轰天一炬总成尘。
      当时苦劝公无渡,如此风波愁煞人。
  
      七月十五夜晚北海公园水边烧法船,佛教寺庙也焚烧法船。意在超度溺死水中的冤魂怨鬼。“公无渡”出于一首诗:网上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我记忆是: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公死,其奈公何!
   
      这首诗,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也叫“箜篌引”。据传乐曲是朝鲜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丽玉所作。后世常用此诗说明身处险境,却不听劝告,终受伤害的道理。
  
      夏先生引用这个故事或与当时一些情势有关。
  
      天气热,看书,心在书。热就忘了。何况是写秋天的书。虽然秋高气不一定爽。



       夏仁虎先生有几首是写立秋以后的“吃”:

       爆烤涮  
        
       立秋时节竞添膘,爆涮何如自烤高。
       笑我菜园无可踏,故应瘦损沈郎腰。
  
       先生自注:旧都人立秋日食羊,名曰添膘。馆肆应时之品曰爆涮烤。烤者自立炉侧,以箸夹肉于铁丝笼上燔灸之,其香始升,可知其美。惜余性忌羊,未能相从大嚼也。(先生忌羊肉,没吃过。添不了膘。只好瘦损沈郎腰)。

      说说“沈腰”。李后主被俘,宋军押解他北去,拜别祖庙。写下《破阵子》这首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词中提到沈腰潘鬓,沈腰,南朝梁朝的沈约,年老多病。仨月,腰带紧好几扣;晋朝潘岳,三十来岁,头发白了。后来用“沈腰潘鬓”,形容身体消瘦,头发斑白,容颜衰退。

      吃螃蟹
  
      经纶满腹亦寻常,同选双螯入正阳。
      笑尔横行何太早,尖团七八不逢霜。

      夏先生注:北方蟹早,曰七尖八团。南方则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此南北之异也。旧京之蟹以正阳楼所售为真,较市价数倍。然俗习以不上正阳为耻。

      那会儿讲究到前门外正阳楼吃河北胜芳蟹。老北京不知道大闸蟹。

      炒栗子

      晚来燎釜韵锵锵,小市微闻炒栗香。
      卖却卢龙休论价,黄标更写卖良乡。
  
      夏老注:新栗上市,果铺置釜门前炒熟卖之。以黄纸书标曰出卖良乡,不言栗而人自知也。
  
      那时栗子一下来,干果店门前放铁皮围成的“灶”,支大锅,装绿豆粒大小的石子,加热,倒糖稀。生栗子搁里头,用小铁锹翻炒。炒熟,铁筛子筛,趁热买。糖炒栗子。后来改电动,立轴,横块铁板在锅里转。大栅栏路南有一家门外台阶上支个炉子,有这设备。存在不少年。那会儿一提栗子就是良乡,现在迁到延庆。没人提良乡了。

     第三句“卖却卢龙”,是典故。“卢龙塞”,河北喜峰口一带。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兵家重地。唐诗有“自有卢龙塞, 烟尘飞至今“的句子。卢龙没消停过。卢龙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清朝末年当局时有媚外求和的举动,招致百姓怨愤。诗人借卖却卢龙的旧典,挖苦朝廷代表李鸿章。樊增祥有:“度关不用鸡鸣客,卖却卢龙掩面归。”四川赵熙有一首词《风入松.雁》也拿卢龙说事:“一绳拖字叫新霜。风起不成行。楚天长短黄昏雨,甚年年飞泊潇湘。万里悲秋作客,不知何处家乡。七年头白卧秋光。无梦到渔阳。人今那识苏卿苦,盼音书地老天荒。卖却卢龙古塞,怜卿不管兴亡。”

      炒栗子写卖良乡,牵出“卖却庐龙”。夏先生成心恶心人,1939年日本汉奸正当时。

     《旧京秋词》里的“虫”儿:养虫、驱虫、卖虫

       夏先生的《旧京秋词》,一共廿首。描绘当年北京人秋日的生活画面。写作的时间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9年。北京沦陷,日伪骄横一时。夏老话里话外,都有情绪。嬉笑怒骂,尽在其中。说吃6首:爆烤涮、螃蟹、栗子、菊花火锅、仿膳小吃、硬面饽饽。说玩7首:听戏、放河灯、烧法船、登高、赏红叶、莲花灯和兔儿爷。秋果1首、时装1首。花卉2首。秋虫3首。

      一  养虫

       一夕秋声入画屏,微虫蝈蝈自呼名。
       磁盆独养金铃子,唤起闺人夜共听。

      旧京人养候虫名自呼曰蝈蝈。闺人恒笑谓此豸终日呼国,殆国魂所化欤,然徒呼号而已。别一种似蟋蟀而小曰金铃子,夜阑倾听,清脆殊可破闷。

      诗里写了蝈蝈、金铃子(金钟儿)。诗后的注,借“闺人”的口气,说蝈蝈的叫声“终日呼国”,它是“国魂所化”。国魂在,国呢?

      二  驱虫

       最骄时是欲阑时,饱似樱桃那自知。
       侬有郁金香一寸,倩扶清梦访希夷。

       秋蚊最銛利,非蚊香不能安卧。昔人咏蚊诗:饱似樱桃重,饥如柳絮轻。

      这是说秋天的蚊子厉害,可“最骄时是欲阑时”,最骄横时就是要玩儿完时。当有所指。“希夷”,指陈抟,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喜睡。世称“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

      三  卖虫  

      苎裳容易怕秋风,新摘酸甜山里红。
      灯火两廊闻唧唧,赵盆罗列卖秋虫。

      旧京俚曲有云:夏布褂怕秋风,更挂一串山里红。山里红盖棠杜之属。城中东西两廊皆卖蟋蟀处,其盆曰赵子玉制者良。

      苎裳,苎麻布(夏布)的衣裳。以前夏天讲穿夏布,透气、不沾肉。
  
      养秋虫,在北京有传统。特别是养蛐蛐、斗蛐蛐。聊斋里的名篇促织,专说这事。当年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王瑶卿、余叔岩等都有养虫的嗜好。卖虫,是个行业,伺候虫,是专门技艺。配套的盆、罐、葫芦,都有制作名家。赵子玉做蛐蛐罐,成了传奇。卖虫,东西南北城都各有路数。挑大纸箱子,设摊,赶庙会,等买主。揣在身上,沿街吆喝。买主让到家里,精挑细选,做一号是一号。养蝈蝈、油葫芦,听叫。养蛐蛐,是斗。赌输赢。以前讲究多,但不赌钱。月饼点心水果,输主儿掏钱请客。斗蛐蛐,现在是得到发扬了。周四,市府大楼南侧,宣武艺园东门外,道旁树下,常有几处摆开“战场”。观战者也不少。自然,输赢不再是点心水果。
  
      历史上逮蟋蟀、买蟋蟀、养蟋蟀、斗蟋蟀直至葬蟋蟀,都有文字,有法定规随的传承。如《促织经》《蟋蟀谱》《四声谱》《蟋蟀记》等。现在是有专业的网站了。不但继承,而且弘扬和超越了前人。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