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薇绿首阳岑

2022-01-06经典散文
[db:简介]
薇绿首阳岑

  
  北边,黄河奔腾;南边,洛水流淌。一山连绵百里,逶迤其间,成为天然的分水岭,这便是邙山。
  
  邙山,西来至此,已成强弩之末,名曰山,实为岭,土多石少,多为丘陵沟壑,极少高峰,只有首阳山,有几分“岝嵱危岑”的气象。
  
  首阳山的名扬古今,不在它“日出之初,光先必及”这邙山第一峰的高度,也不在“晴晓先瞻海日红”的首阳晴晓的美景,而在于两位古人。
  
  伯夷、叔齐者,商末孤竹君之长子、三子也。
  
  孤竹君遗命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曰“长幼有序”。伯夷曰:“父命也,不可违”!遂逃去。叔齐不肯立,亦逃之。后遇于首阳山,相拥而泣。
  
  时,武王伐纣,载西伯昌木主以行。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 ”左右怒目、欲兵之。太公曰:“此义士也”,扶而去之。
  
  牧野之战,纣王大败,登台自焚,殷亡。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待秋风四起,薇寀渐少,夷齐饥饿且死,怅然而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时有王糜子往难之曰:“虽不食我周粟,而食我周木,何也?”夷齐兄弟遂绝食而死。
  
  “……世浊不可处,水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唐·吴筠)
  
  商末以降,伯夷叔齐成为儒家推崇备至的道德楷模,孔孟赞之,《史记》列传记之,韩柳、宗元愈作文颂之,骚客写诗叹之。后世为了褒其义节,在山上修了夷齐庙。
  
  采薇首阳,夷齐一定很孤闷纠结吧,没有人理解他们,甚至没有人听他们倾诉,兄弟俩只好把这首歌唱给山野,唱给野薇,唱给残阳,唱给晚风。从采薇首阳到江山易主,这首歌一定唱了很多天,要不,那些不识字的村夫野氓就不会耳熟能详,传唱开来,传之后世。
  
  偌大的邙山,哪里没有野豌豆?为什么非要采薇首阳呢?首阳南眺,山下不远处的洛浦,夏都斟鄩遗址尚存,顺流而下6公里,是洛河北岸的西亳,那是商汤灭夏后所建商朝最早的都城。而今,邙山之阳洛水之北,武王的得胜之师,正在旧都那片水草丰美的地方息偃戎师呢。北望,是黄河,是孟津渡,是太行山,是几百里外那看不到的业已沦陷的朝歌城。
  
  采薇,是夷齐的绝唱;夷齐,是殷商的绝唱;首阳采薇,是一个时代的挽歌。
  
  其实,首阳山并不甚高,只有359米,但过去3000年,因了夷齐的风骨,首阳山才一直高耸云天。
  
  也有人不以为然,比如东方朔,就鄙夷夷齐为“古之愚夫”,认为“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固守灭亡的事物而不变,算什么贤人?
  
  江南靖士也说:“当仁不让最周全,离却人民挽局难。世界从来无定主,何须饿死首阳山。”(《首阳山怀古》)
  
  历史上,周武王不是第一个变革天命的人,但夷齐,大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反革命”。
  
  千秋功罪,如何评说?
  
  也许,永无答案。
  
  其实,史书上还有段记载,应是因有损夷齐形象,而国人又大都有为尊者讳的陋习,加之明显带有神话色彩,不足为信,故少有提及。“七日,天遣白鹿乳之。迳由数日,叔齐腹中私曰:‘得此鹿完噉之,岂不快哉 ! ’于是鹿知其心,不复来下。伯夷兄弟,俱饿死也。”
  
  夷齐饿死后,谁收的尸骨?史书无载。又葬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就地葬在哪个山包或山坳吧。
  
  首阳最高峰,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陡峭壁立,而是一座圆形的山头,几分因山为陵的自然风貌,几分人工的痕迹,人说这就是夷齐的葬处。我上去看过,坟顶居然还有个不知什么时候留下的盗洞。
  
  坟峰一体,世人眼里,首阳山峰,便是夷齐的坟冢。
  
  地壳的一次变动,都可能使首阳山有沧桑陵谷之变,但只要有人类存在,那么作为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作为一段沉郁悲壮的挽歌,伯夷叔齐礼让为国、叩马而谏、采薇首阳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
  
  如夷齐傲岸的风骨,首阳山依旧高耸,夷齐庙却难觅踪影,暮春时节,唯有漫山星星点点的野薇花年复一年,寂寞开放。
  
  “薇”为何物?“薇,巢菜,又名野豌豆。”《诗经.小雅·采薇》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先前,薇,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菜,夷齐采食后,它便是开在夷齐风骨上的气节之花,在世代相传的故事中灿烂着、忧伤着。
  
  豌豆花,你痴痴为谁而开?为时光深处那位坚守自己内心,不惜为信念殉葬的高洁之士吗?缅怀?伤感?惋惜?
  
  首阳山,是夷齐抑或那段历史的一座纪念碑,豌豆花,是刻在碑上的文字。
  
  写的什么?谁还来读?谁能读懂?
  
  一阵山风吹过,红艳的野薇花晨星般闪烁摇曳在野草丛中,像点点化不开的惆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