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贝满人语》读后——张中行弟子编的书

2022-01-06经典散文
[db:简介]


      收到陈贞华老师寄赠的这本书;拜读之后,收获很多。是一本很值得细读的书。乍一看书名,以为不过是老太太们絮叨陈谷子烂芝麻;读后方知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前辈女杰忆事怀人的文字,关乎北京的地方史、教育史、社会史、教会学校的实录,师生们的气度、襟怀、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都如实记录其中。岂能以老太太絮叨去揣度?

      当年的名媛淑女,在历尽沧桑的暮年,秉笔直书革命先行者反抗黑暗社会现实的奋斗史实,匡正对教会学校的偏见;以女性特有的如花妙笔抒发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每一篇文字都如歌、如诗、如画。

      贝满女中,位于北京灯市口大街路北。成立于1864年,属基督教公里会。创办人是美国人伊莉莎.贝满。50届校友是跨越新旧的一代,她们的叙述有着不同的意义。

      她们一生都践行贝满校训:“敬业乐群”。从事什麽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和谁都乐于相处,有乐同享、有难同当。为人做事,谨尊校训。

      贝满校歌的歌词是:可爱可亲我贝满,谆谆训育青年敬业乐群为我校训,同学一起奋勉,东西南北聚一堂,彼此欢乐无限。速进修,莫迟延,万勿辜负我贝满。

      可爱可亲我贝满,时时规劝青年,克勤克俭金石良言,终生实行不变,德智体群四育备,力图人生美满。齐努力,莫留连,万勿辜负我贝满。

      校歌校训一再强调人的素质养成,是教育的根本。素质不是专业技能的熟练和精通。那是挣钱吃饭的能耐;不是人生道路的全部。

      景仰贝满,不仅缘于“男育英,女贝满”的美誉,也不仅是她出了冰心、李德全、孙维世这些名人,更不是因不少大家曾在贝满执教。是我有幸和50届校友中两位相识。一位是陈贞华老师,本书的编委,我五十年前的老师。一位是郭瑞珍二姐。提到贝满不惟崇敬,且有亲切。

      张中行先生仙逝。报上报导,参加悼念活动的人士中有他的学生陈贞华;陈老师是我1960年以前,在宣武区职工业余学校念高中时的老师,断无消息近五十年,时在念中;几年前在报国寺书摊上见到她用过的教学书(封面有名字,内页有批注),睹物思人,当纪念品买下。不想在报纸上又见信息,经过北青报记者帮忙,承蒙陈老师不弃。打来电话,热情相邀;我只记得她讲课认真生动,她讲“师说”、“促织”等文章,至今犹有记忆。但她的容貌已甚模糊,她于我就更不会有什么印象。我拜谒了老师,一同回忆当年的情形;我上学时间不长,又是业余,下班匆匆赶去,散学急急回家;同学面背而坐,当时相识无几,而今早已忘光。我一直想当教师,一生不得遂愿;对教师从心底敬仰尊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信条。直接教过我,当然必执弟子礼。见到老师,学生进入残年见到教过自己的老师,是值得庆幸的。历尽劫波的重逢,是无比快慰的。

      此书问世,承蒙老师惠赐,扉页还热情的题写了一段话:

Xx先生雅正:

      有缘与您多年前曾在一间教室相互学习,又蒙您通过传媒找到我。能以历尽沧桑仍记起一个小小的草根教员,诚挚之情,我由衷感激。祝健康、幸福!

      陈贞华2008、12.恰75岁,完成了第75本书。她本是师长,谦逊如此。贝满人的做派!

      郭瑞珍老师,首师大教授,早已退休;于微积分,学有独到,讲授得法。颇受众人称道。是朋友的胞姐。官称“二姐”,为人极热诚。每到家里,盛情招待;有事相求,竭力尽心。对弟弟的朋友,都当做弟弟。不离“敬业乐群”,贝满人的做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