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雾里的黄山

2020-09-24叙事散文运涛涛
我是比较讨厌特权的,但登黄山则要感谢特权的帮助,当然我没有任何特权,是朋友的朋友,在黄山风景区当工作人员,直接通过贵宾通道把我们送上南大门的慈光阁,经过一口法眼泉,从步云亭登到玉屏索道缆车的乘坐点,没有与游客一样排队,当我们问明白身边几位青
我是比较讨厌特权的,但登黄山则要感谢特权的帮助,当然我没有任何特权,是朋友的朋友,在黄山风景区当工作人员,直接通过贵宾通道把我们送上南大门的慈光阁,经过一口法眼泉,从步云亭登到玉屏索道缆车的乘坐点,没有与游客一样排队,当我们问明白身边几位青年游客从早晨六点一直到十点,而且还多次穿越人群属于违规夹塞才排到缆车这里,我们不由感谢起神通广大的朋友来,为我们节省了至少四个小时的时间。
缆车与其说是为方便游客节省登山时间而设计的,不如说是为了增加客流量减少旅客逗留时间获取景区最大利润而设计的。越是采用快捷方便的方式,游客欣赏到美景的机会就越少,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印象不深,贵人善忘。
下了缆车,没领略到云海奇观,先目睹了人山人海,像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来赶集一样,天气是如雾如雨,黄山之上放眼望出去尽是朦朦胧胧,身上也爬上了湿润的水气,吹不掉,弹不走,绝大部分的游客买了黄色的雨披,一来遮雨二来保暖,不知是不是为了让游客对“黄”字加强印象,黄山只出售黄色的雨披,品种有好几种,但没有其他颜色供选择,山上蜿蜒一条醒目的黄色长龙,灰白的山石,苍翠的劲松,紫白的小花儿,若有若无的云雾,都艳不过游人身上的金黄。
到黄山,松树是必看的,距玉屏索道不远,至莲花沟的老鹰石下,就是黄山十大名松中的蒲团松,名字叫“老鹰守蒲团”,树高近三米,胸径三十五厘米,冠幅直径十米,投影面达七十八平方米,树龄约三百五十年,导游把一棵松树如此详细的资料都说出来,更证明了它的名气。只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所以给予蒲团松的命名,这肯定说不通,听导游介绍,才明白原来在古代,黄山之上是有寺院有和尚的,唐代著名诗僧岛云就曾来黄山修行,是有记录的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也是唐代题咏黄山景物最多的人,这就难怪了,和尚游山,以寺院的事物为松树拟名,太正常不过了。清人丁廷健有诗咏道;“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趺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浮丘是传说中与黄帝、容成子在黄山炼药的仙人,黄山原名黟山,就是因为是黄帝、浮丘与容成子等栖真之地,所以改名为黄山,蒲团松以三百五十年树龄,恐怕无缘真的陪伴数千年前的浮丘,甚至也见识不到一千年前的岛云,所以“疑是浮丘趺坐处”只是诗人运用的文学手法,当不得史实的,但清朝这里有寺院,还是可能的。
我们听到清脆脆的鸟语,闻到丝丝飘过的花香,却寻找不到声音和香气的来源,导游说声音来自八音鸟,香气来自金缕梅,八音鸟非常神奇,又叫山乐鸟、山道士,是一种很小巧的鸟,据传得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可以在朝阳、夕霞、风花、雪月、阴晴、雨霁等不同时刻唱出不同旋律的歌。金缕梅黄色细长的花瓣宛如金缕,缀满枝头,故名金缕梅,是先开花后生叶的植物,内含单宁质多种,可以调节皮脂分泌,具保湿及嫩白作用,提取液还可运用于化妆水、面膜保养水和补水保湿品,可惜我们都是男士,没有兴趣,若有女士在,或许就要问哪里可采购金缕梅的化妆品了。

过了好汉坡,又见另一棵名松中的送客松,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但这并不是非常著名的那棵送客松,原来的送客松因树龄过老,已界生命极限,加上所处条件极端恶劣,在二〇〇五年就枯死了,目前的送客松属于第二代,具有与原送客松相似的树形,而且树龄二百岁,相对年轻,健康,利于持续保护,为了游人不因无缘与送客松拍照而有遗憾,所以它临危授命,接了送客松的名号,原来的名字是望客松,从此走上了送客的工作岗位。它树高三点一六米,胸径一点四七米,冠幅六点六米乘以八点一米,虬干曲枝,揖送宾客,今人题诗“卓立峰巅观苍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摇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
迎客松才是黄山松的领军之树,当之无愧的形象大使,所以它的周围是最热闹的所在,有摩崖石刻,有玉屏楼建筑,更有摩肩接踵的游人,玉屏楼这里原来有佛家的文殊院,曾有俗话说“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庙”,与迎客松照相合影几乎是所有来黄山游览的人都必须履行的仪式一样,排队等待的人似乎无有止境,迎客松的魅力超强,被追星的程度不逊于任何当红的影视明星。它其实也的确非同凡响,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已经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在粤港澳地区,电视节目一般有敏感新闻时都会突然被打断,而代之以其他平和友好的画面来屏蔽,比如一幅黄山迎客松的画面,类似于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此处略去多少多少字”。这棵迎客松已经是千年寿星了,树高十点一五米,胸围二点〇五米,冠幅十点七乘以十三点七米。人们喜欢通过娱乐女星的身高、体重和三围衡量女性的曲线美形体美,对于黄山的名松,同样有三个考量标准,就是树高、胸围和冠幅。导游说还有一景是玉屏睡佛,只有晴天能够看到,今天雾气太浓,欢迎我们下次有机会来看。摩崖石刻上有朱德题字的“黄山第一处”,刘海粟题字的“奇松怪石”,是最为人乐道的。
看罢了黄山松,到一个“石英细脉”地质现象牌的地方,从这里开始攀爬莲花峰,有白玉一样的迎春花绽放枝头,迎接春天,也迎接我们的到来。石头上亦有很小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为地衣植物门植物,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食品。看着陡峭的奇石路,两位同行者打了退堂鼓,他们说在下面等我们,不打算继续上山,剩下我们四个人随导游共五个人向上爬,由于没什么歧路,只有陡坡,导游便不与我们同行,忽焉到前,忽焉到后,我们四个也拉开了散兵线,导游要都照顾得到,他自己是一家旅行社和旅馆的老板,接的电话都是全国各地订导游订房间的,忙个不亦乐乎,我们几个同行人也经常手机联系,互报位置,也许要感谢现代化的发展,索道帮我们快速上山,手机帮我们彼此沟通。
有的地方脚下还有台阶,而身旁已无栏杆,只有灵幻奇巧的大石,硬着心肠拒绝我们的倚靠,以及在绝壁石隙生长的松树,不给我们行扶持的方便,远处白茫茫的大雾,什么都看不到,渺茫的希望也寄托不上,山上虽然风嗖嗖很清凉,爬山却爬出一身的汗,经常要歇歇脚,近在几米的距离,后面的人却挥手告诉前面的人不要等他,他实在跟不上,要自己在下面多歇息,导游说到莲花峰的垂直距离也不过一百一十米,行程一点五公里左右,但我们感觉一点五公里爬山路比平地十五公里都走得艰难,沿路全是石头,中间穿过四个石头形成的门洞,古人称“莲孔”。我们就是在冰冷的石头中攀爬,脚底硬邦邦的,反而心里不踏实,一侧是巨大石壁,身体反而无依无靠,人在半天中的感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石头上钉有铁环,导游说是黄山环卫工人用来拴绳子的,顺绳子下到悬崖下捡拾石头缝隙或树枝上的垃圾,我们还看到有大概一米长的剪子,应该是捡拾垃圾的工具之一,走在有路的地方已经心惊胆战,下到悬崖峭壁上,岂不更是危险重重,我们格外注意不留下过多垃圾,唯一丢掉的矿泉水瓶,都是认真的放到垃圾箱内,不能给环卫工人添麻烦,珍惜环境,更珍惜生命,这是大家的共识。
越走越觉冷风扑面,人也越来越稀,与我们两个同伴一样感觉吃不消的大有人在,或许因为身体虚弱承受不住,或许因为心理因素产生畏惧。
峰壁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过了“天海奇观”,就到达莲花峰,介绍说,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的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8米,整个山体由花岗岩构成,中央主峰突起,周围小峰簇拥,远观似一朵冲天绽放的莲花,故得名。登临峰顶,如置身云霄,群峰竞秀,令人心怡。
眼前的每一个登顶者,都是极具勇力者,包括七八十岁的老人和七八岁的孩子,他们也更让人敬佩。可是,今天的莲花峰恐怕不是“黄山最佳摄影点”了,雾气太大,身边的路虽然看得清,而远处有什么,一点儿都看不到,都被灰蒙蒙的雾霭遮住,太阳也进行了深度隐藏,山峰有多少座,山谷有多深,一概都不知道,除了凛冽的寒风外,竟然不能有任何参照物证明我们是在群峰之顶,不过,还有一座显示黄山莲花峰高程的石碑,为“国务院批准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二〇〇七年四月监制,每个登顶者纷纷与它合影,且用权威的文字记录证明自己的壮举。
拨不开的云雾,使很多的景物隐形遁影,睁大眼睛去寻找也无济于事,所以若不使用脚力征服险峻的山路,享受攀登之乐趣,今日黄山也就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能留下了。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3-3-16 07:5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