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简事(第三季)
2022-01-06经典散文
[db:简介]
时光简事(第三季)
子兮
(13)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秋。桔园里的青果如少女的乳房,悄悄膨胀。
江南的初秋,比盛夏还要炙热。“秋老虎”肆意炙烤村庄,田野里到处都是水泵的轰隆声。知了也毫不示弱,此起彼伏地鸣叫。
那年,也是这么一个午后,邮递员送来了我的录取通知书。父母如释重负,我一言不发。五千元赞助费,一万元学费。父亲让我自己去交。我已不敢坦白那些为了读高中的自作聪明。
毕业。第一个月领的工资,二百八十元整。不吃不喝十二年,才能够赚回我读师范花掉的钱。
人,总是在遗憾与茫然中成长。事与愿违,原也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14)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处暑。中元将至。母亲开始准备祭祖的物品,并叮嘱我们不可夜行,不可下水。
上学后,为家里做的第一件事是写“纸包”。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故先妣张母杨老孺人”,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母亲说这是烧给外婆阴间使用的钱。我嘟囔着这是迷信,却慑于母亲的威严。
“十一的金,十二的银。”备酒备菜,一丈鞭炮,一炷香燃尽,我们才可以上桌吃饭。
几年后,“纸包”多了写给爷爷的。
母亲在院子里点燃了两堆“纸包”,火焰映红了她虔诚的脸。父亲叹息,对母亲说:“百年后,谁会给你我烧‘纸包’?”
我心头一酸。突然觉得,我不该把这祭祀看成是一个迷信活动。
念想的方式,有人用一缕青烟,有人用鲜花抑或其他物什。而我的方式,会是码几个文字。
(15)
“鸿雁来;元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秋风起,雁门开。村头的校园外,蒹葭苍苍。
傍晚,与母亲在村道上散步,路经四亩大坵的责任田。“娘亲,那些年,这块地受了你不少政治教育呀。”我打趣,母亲笑而不语。
母亲只读了三年书,却深谙读书的重要。节衣缩食,也想把我和姊姊送出农门。父亲常年在外,我和姊姊,七八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干农活,叫苦连天时,母亲总是淡淡一句:“不好好读书,一辈子都只能够靠种地过日子。”
如果说幼年也有理想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将来一定再也不要干农活了。
如今,母亲的头发已经花白,责任田也移交给了更加年轻的村民。
“又快到收获的季节了。”母亲看了我一眼,在母亲赭色的瞳孔里,我惊讶地发现:我什么时候已经长成了一株庄稼的模样?
庄稼用丰收来回馈农民,我们怎能让培育了自己的父母颗粒无收?
(16)
“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秋分。白昼与黑夜平分秋色。
母亲带着外公到城里的医院体检,站在门诊楼前不知所措。我匆忙赶到时,外公轻轻告诉我:“你娘给你带了很多好吃的,可下的士车时忘记拿了。”母亲搓着手,在一旁不好意思地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我的心,很明显地收缩了一下。
母亲有很严重的腰椎盘突出,根本不可提重物。可每次,母亲来时,都屡劝不止地带着重重的行李。五颜六色的豆子,清早宰杀的土鸡,用米糠包裹的鸡蛋,青翠翠的蔬果……
晚上,母亲腰疼得无法入睡,我给她按摩。
我们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她心疼那满满一袋子吃货没能让我享用。我心疼她的身体。
父母的爱,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后知后觉。我们只有为人父母了,才能够更深地体会出这种爱的张力。
(17)
“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寒露。木槿花依旧美艳。南方始入秋收时节。
跑超市,看到几多青苹果。青涩的香味,让我想起那年这月,已入读师范,因不习惯食堂饭菜,啃了一个月苹果,室友啃了一个月饼干。此后,我多年不吃苹果,她多年不吃饼干。
孩童时,苹果是我最喜欢的水果,如今,十多年过去,吃的苹果屈指可数。
有人说,毁掉一首歌的最好办法是把它设为手机铃声。我觉得,毁掉一种美食的方式,就是把它当成主粮,吃上一个月。
最喜欢的事物,也该有度。过了,也就毁了。
我们,还需要学会克制。克制对美好的过度占有。
(18)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霜降。枫叶开始发红。秋季进入尾声,秋景却刚刚开始。阳光温暖地穿越发梢,停留在指尖。村庄也就更显安宁。
夜幕里,母亲把她新学的广场舞跳给我看。这是我第一次见母亲跳舞。这些年,母亲的身材已经走样,可节奏还是找得很准。她羞涩地问我:“怎么样?”
我略显惊喜:“娘亲,你只是少一条连衣裙而已。”
穿上崭新的连衣裙,母亲在镜子前转了又转。沧桑的脸,竟飞过一朵少女般的红晕。父亲在一旁呵呵地笑,说想起了我们小时候,过六一时穿新裙子的模样。
时光暗流。
只要心不变老,生活就永远不老。
子兮
(13)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秋。桔园里的青果如少女的乳房,悄悄膨胀。
江南的初秋,比盛夏还要炙热。“秋老虎”肆意炙烤村庄,田野里到处都是水泵的轰隆声。知了也毫不示弱,此起彼伏地鸣叫。
那年,也是这么一个午后,邮递员送来了我的录取通知书。父母如释重负,我一言不发。五千元赞助费,一万元学费。父亲让我自己去交。我已不敢坦白那些为了读高中的自作聪明。
毕业。第一个月领的工资,二百八十元整。不吃不喝十二年,才能够赚回我读师范花掉的钱。
人,总是在遗憾与茫然中成长。事与愿违,原也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14)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处暑。中元将至。母亲开始准备祭祖的物品,并叮嘱我们不可夜行,不可下水。
上学后,为家里做的第一件事是写“纸包”。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故先妣张母杨老孺人”,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母亲说这是烧给外婆阴间使用的钱。我嘟囔着这是迷信,却慑于母亲的威严。
“十一的金,十二的银。”备酒备菜,一丈鞭炮,一炷香燃尽,我们才可以上桌吃饭。
几年后,“纸包”多了写给爷爷的。
母亲在院子里点燃了两堆“纸包”,火焰映红了她虔诚的脸。父亲叹息,对母亲说:“百年后,谁会给你我烧‘纸包’?”
我心头一酸。突然觉得,我不该把这祭祀看成是一个迷信活动。
念想的方式,有人用一缕青烟,有人用鲜花抑或其他物什。而我的方式,会是码几个文字。
(15)
“鸿雁来;元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秋风起,雁门开。村头的校园外,蒹葭苍苍。
傍晚,与母亲在村道上散步,路经四亩大坵的责任田。“娘亲,那些年,这块地受了你不少政治教育呀。”我打趣,母亲笑而不语。
母亲只读了三年书,却深谙读书的重要。节衣缩食,也想把我和姊姊送出农门。父亲常年在外,我和姊姊,七八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干农活,叫苦连天时,母亲总是淡淡一句:“不好好读书,一辈子都只能够靠种地过日子。”
如果说幼年也有理想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将来一定再也不要干农活了。
如今,母亲的头发已经花白,责任田也移交给了更加年轻的村民。
“又快到收获的季节了。”母亲看了我一眼,在母亲赭色的瞳孔里,我惊讶地发现:我什么时候已经长成了一株庄稼的模样?
庄稼用丰收来回馈农民,我们怎能让培育了自己的父母颗粒无收?
(16)
“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秋分。白昼与黑夜平分秋色。
母亲带着外公到城里的医院体检,站在门诊楼前不知所措。我匆忙赶到时,外公轻轻告诉我:“你娘给你带了很多好吃的,可下的士车时忘记拿了。”母亲搓着手,在一旁不好意思地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我的心,很明显地收缩了一下。
母亲有很严重的腰椎盘突出,根本不可提重物。可每次,母亲来时,都屡劝不止地带着重重的行李。五颜六色的豆子,清早宰杀的土鸡,用米糠包裹的鸡蛋,青翠翠的蔬果……
晚上,母亲腰疼得无法入睡,我给她按摩。
我们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她心疼那满满一袋子吃货没能让我享用。我心疼她的身体。
父母的爱,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后知后觉。我们只有为人父母了,才能够更深地体会出这种爱的张力。
(17)
“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寒露。木槿花依旧美艳。南方始入秋收时节。
跑超市,看到几多青苹果。青涩的香味,让我想起那年这月,已入读师范,因不习惯食堂饭菜,啃了一个月苹果,室友啃了一个月饼干。此后,我多年不吃苹果,她多年不吃饼干。
孩童时,苹果是我最喜欢的水果,如今,十多年过去,吃的苹果屈指可数。
有人说,毁掉一首歌的最好办法是把它设为手机铃声。我觉得,毁掉一种美食的方式,就是把它当成主粮,吃上一个月。
最喜欢的事物,也该有度。过了,也就毁了。
我们,还需要学会克制。克制对美好的过度占有。
(18)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霜降。枫叶开始发红。秋季进入尾声,秋景却刚刚开始。阳光温暖地穿越发梢,停留在指尖。村庄也就更显安宁。
夜幕里,母亲把她新学的广场舞跳给我看。这是我第一次见母亲跳舞。这些年,母亲的身材已经走样,可节奏还是找得很准。她羞涩地问我:“怎么样?”
我略显惊喜:“娘亲,你只是少一条连衣裙而已。”
穿上崭新的连衣裙,母亲在镜子前转了又转。沧桑的脸,竟飞过一朵少女般的红晕。父亲在一旁呵呵地笑,说想起了我们小时候,过六一时穿新裙子的模样。
时光暗流。
只要心不变老,生活就永远不老。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