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景悠悠
2022-01-07抒情散文木门长子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18 07:20 编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维黄昏时分,王维走入树林。林子里没有人,或者说他的目光所到之处没有看到人影。各种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维黄昏时分,王维走入树林。林子里没有人,或者说他的目光所到之处没有看到人影。各种树……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18 07:20 编辑 <br /><br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唐)王维
黄昏时分,王维走入树林。林子里没有人,或者说他的目光所到之处没有看到人影。各种树木挺拔地站着,像一个个入山的隐士,在静谧安闲中和自己说着话。黑绿的叶子在光的映衬下显出别样的柔美,自上而下投影下来,形成世界的黑与白。
王维知道黑白水墨可以成就万里江山,而他胸中的诗情可以成就悠然心境。他更知道,只有接近自然才是促成这种悠然的所在。此时,一抹斜晖扫过他的额角,给幽暗的树林带来丝丝光亮,让林间的青苔上多了些暖意。王维感到更加惬意了。这片树林王维常来,也时常与朋友们同歌共饮,调素琴,阅金经。“人生在世,”王维望着地上斑驳的树影,“图得应该不是奢华光耀,而是心灵的安静!”
是的,安静。
这个十五岁入京应试,才华早显,写得一手好诗,作得一手好画,少年时便成为皇室佼佼者的风流才俊。经年来饱受沧桑。他曾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由太乐丞之职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他也曾在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中被贼军捕获,被迫做了伪官。战乱平息后,他又因为伪官之事被交付有司审讯,依律当斩。经历中的他是悲哀的,因为伶人舞黄狮子与他无关,做贼军的伪官也不是他真实的意愿。但是,谁能理解他呢?谁又能理解一个文人的心性和他内心所受到的伤害。所以,他不再热衷于功名了,现在的他也只想做一个隐居的山中人,在自然中讨一方悠闲。
王维所处的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为名利各为私利的时代。人与人相恶,亲情与友情被搁置在了一边。它不是真正属于文人的时代,更不真正属于王维。王维的画是需要安静,王维的诗是需要简单,而王维爱着的音乐更需要与自然的合二为一。所以,在诗情画意的空山与明月之间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是王维最想要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这样写道。山里的幽美感染着他,也让那些不堪的过去渐渐变成天上的浮云。山,是他向往的山。水,是他挚爱着水。在与鸟虫的共鸣中,他听到了自然的声响,感受到了喧嚣之外人间尚有的安静。于是,清新静雅的诗成了,质朴素淡的画也成了。在《山水诀》中,王维这样写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可见,他是多么需要谐和与静美的心境,又是多么爱着因自然而有的造化之功。
北宋文豪苏东坡曾这样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意思很明确,品味摩诘的诗,在他的诗中能够看到画;看摩诘的画,在他的画里能够读出诗。摩诘,一个含有佛理的名字,是王维的字,意译为“净名”或“无垢尘”的意思,而“空山”正是“净”与“无尘”的最高境界。
王维是信佛的,后人也曾因为他的佛性和在他在诗界的成就谓之为“诗佛”,但王维也是心知佛理的,所以用“知禅意”来定义他更加合适。文人做官,往往弃掉了“文”的本性。自古刁顽蛮横的官者难出好文,而好文也多出于历经磨难又懂得生活的人。而大自然对王维是有诱惑的,山林对他的诱惑也在成就诗人恬淡安静的心性。
那首《山居秋暝》里诗人这样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意思是说,一场新雨潇潇洒洒地飘过,让翠绿的青山显出特别的清朗。秋天的傍晚,走在空山之中,更加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听泉水撞击山崖的叮咚之声,听洗衣女子在远处欢笑,那种感觉是出尘入画的美,那种心境是悠然悠远的静。月光透过树叶照在清泉上,风撩起地面上的“沙沙”声。小小的莲蓬开始移动了,正是撒网的好时节……
所以,王维宁愿在这静而安闲的山林做个潇洒的“王孙”了,而不是在官场看尽尔虞我诈。他已感受到温和的时光,在这片山林悄然停歇。
山林是美的,山间给予王维的心情也是美的。这个参禅悟理,学庄信道,集诗、书、画、音乐于一身的诗人、画手,终于在山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找到了与心灵的相映和形神的合一。没人能参透王维的选择,在那个追逐名利的时代,也可能没有人赞同他的选择,在那个名利可以给自己给后人带来无尽光耀的时代。
幽静的山林,唯有独步其间才能知其美,唯有从无人的寂寥中听到“人语响”才为最妙。“人语响”是自然的声音,是隐者心境平和的表征,也是诗人意念中的圆满。人的一生,出生、入世、经历经受,最终的结果不都是为了身心的安宁吗?
王维已经悟到光在返回山林之后,复照的不仅仅是青苔,更有沉淀于他胸中的思想。山林是心静与物静的交融,山林更是他经历诸事之后的思考。大自然的美与他内心的静相映成辉,使幽冷的天空不再幽冷,空寂的世界不再空寂。于是,诗情充盈林间,画意填满胸中,唧喳的人声,碧绿的苔藓,芳香带有春天气息的百物,都在与他的心境融为一体了。
“当夜幕降临,鸟鸣山涧之时,桂花的香沁入心肺,那又该是一番怎样的场景?”王维掸了掸衣衫上若有若无的浮尘,心满意足地笑了。
……
空山不见人,唯有景悠悠。如此,便是人间最好!
注: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著名的诗人、画家。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世称“王右丞”,现世存诗400余首。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苏轼曾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唐)王维
黄昏时分,王维走入树林。林子里没有人,或者说他的目光所到之处没有看到人影。各种树木挺拔地站着,像一个个入山的隐士,在静谧安闲中和自己说着话。黑绿的叶子在光的映衬下显出别样的柔美,自上而下投影下来,形成世界的黑与白。
王维知道黑白水墨可以成就万里江山,而他胸中的诗情可以成就悠然心境。他更知道,只有接近自然才是促成这种悠然的所在。此时,一抹斜晖扫过他的额角,给幽暗的树林带来丝丝光亮,让林间的青苔上多了些暖意。王维感到更加惬意了。这片树林王维常来,也时常与朋友们同歌共饮,调素琴,阅金经。“人生在世,”王维望着地上斑驳的树影,“图得应该不是奢华光耀,而是心灵的安静!”
是的,安静。
这个十五岁入京应试,才华早显,写得一手好诗,作得一手好画,少年时便成为皇室佼佼者的风流才俊。经年来饱受沧桑。他曾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由太乐丞之职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他也曾在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中被贼军捕获,被迫做了伪官。战乱平息后,他又因为伪官之事被交付有司审讯,依律当斩。经历中的他是悲哀的,因为伶人舞黄狮子与他无关,做贼军的伪官也不是他真实的意愿。但是,谁能理解他呢?谁又能理解一个文人的心性和他内心所受到的伤害。所以,他不再热衷于功名了,现在的他也只想做一个隐居的山中人,在自然中讨一方悠闲。
王维所处的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为名利各为私利的时代。人与人相恶,亲情与友情被搁置在了一边。它不是真正属于文人的时代,更不真正属于王维。王维的画是需要安静,王维的诗是需要简单,而王维爱着的音乐更需要与自然的合二为一。所以,在诗情画意的空山与明月之间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是王维最想要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这样写道。山里的幽美感染着他,也让那些不堪的过去渐渐变成天上的浮云。山,是他向往的山。水,是他挚爱着水。在与鸟虫的共鸣中,他听到了自然的声响,感受到了喧嚣之外人间尚有的安静。于是,清新静雅的诗成了,质朴素淡的画也成了。在《山水诀》中,王维这样写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可见,他是多么需要谐和与静美的心境,又是多么爱着因自然而有的造化之功。
北宋文豪苏东坡曾这样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意思很明确,品味摩诘的诗,在他的诗中能够看到画;看摩诘的画,在他的画里能够读出诗。摩诘,一个含有佛理的名字,是王维的字,意译为“净名”或“无垢尘”的意思,而“空山”正是“净”与“无尘”的最高境界。
王维是信佛的,后人也曾因为他的佛性和在他在诗界的成就谓之为“诗佛”,但王维也是心知佛理的,所以用“知禅意”来定义他更加合适。文人做官,往往弃掉了“文”的本性。自古刁顽蛮横的官者难出好文,而好文也多出于历经磨难又懂得生活的人。而大自然对王维是有诱惑的,山林对他的诱惑也在成就诗人恬淡安静的心性。
那首《山居秋暝》里诗人这样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意思是说,一场新雨潇潇洒洒地飘过,让翠绿的青山显出特别的清朗。秋天的傍晚,走在空山之中,更加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听泉水撞击山崖的叮咚之声,听洗衣女子在远处欢笑,那种感觉是出尘入画的美,那种心境是悠然悠远的静。月光透过树叶照在清泉上,风撩起地面上的“沙沙”声。小小的莲蓬开始移动了,正是撒网的好时节……
所以,王维宁愿在这静而安闲的山林做个潇洒的“王孙”了,而不是在官场看尽尔虞我诈。他已感受到温和的时光,在这片山林悄然停歇。
山林是美的,山间给予王维的心情也是美的。这个参禅悟理,学庄信道,集诗、书、画、音乐于一身的诗人、画手,终于在山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找到了与心灵的相映和形神的合一。没人能参透王维的选择,在那个追逐名利的时代,也可能没有人赞同他的选择,在那个名利可以给自己给后人带来无尽光耀的时代。
幽静的山林,唯有独步其间才能知其美,唯有从无人的寂寥中听到“人语响”才为最妙。“人语响”是自然的声音,是隐者心境平和的表征,也是诗人意念中的圆满。人的一生,出生、入世、经历经受,最终的结果不都是为了身心的安宁吗?
王维已经悟到光在返回山林之后,复照的不仅仅是青苔,更有沉淀于他胸中的思想。山林是心静与物静的交融,山林更是他经历诸事之后的思考。大自然的美与他内心的静相映成辉,使幽冷的天空不再幽冷,空寂的世界不再空寂。于是,诗情充盈林间,画意填满胸中,唧喳的人声,碧绿的苔藓,芳香带有春天气息的百物,都在与他的心境融为一体了。
“当夜幕降临,鸟鸣山涧之时,桂花的香沁入心肺,那又该是一番怎样的场景?”王维掸了掸衣衫上若有若无的浮尘,心满意足地笑了。
……
空山不见人,唯有景悠悠。如此,便是人间最好!
注: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著名的诗人、画家。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世称“王右丞”,现世存诗400余首。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苏轼曾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