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诗意的雪

2022-01-07叙事散文任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45 编辑

诗意的雪文/任静 冬天,最喜欢的是下雪。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像美丽的玉蝴蝶晶莹剔透,仿佛小孩子梦中吹落的一棵棵蒲公英。洁白如玉的雪儿轻轻落……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45 编辑 <br /><br />诗意的雪文/任静 冬天,最喜欢的是下雪。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像美丽的玉蝴蝶晶莹剔透,仿佛小孩子梦中吹落的一棵棵蒲公英。洁白如玉的雪儿轻轻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坪上,落在马路上,落在诗人的诗句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天地一片雪白,整个世界变得诗情盎然,粉妆玉砌。
古今咏雪者很多,雪是最富有诗意和灵性的自然景物。
北国的雪在伟人的笔下呈现磅礴气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雪在一曲曼妙的《沁园春》中纷纷扬扬落下,那么豪迈,势压群芳。一代伟人,大笔一挥,将读者引领进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诗歌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升腾旋转着的雨的精魂。鲁迅写《雪》,“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多惊艳的描绘,他将美艳二字给雪。用了处子的皮肤,用了冷雪来衬托……像先生的人,也是那般冷峻严肃。先生的冷,其实在表面,他的心中存在着“春天”的理想,“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先生在江南的雪景中,寄寓了多少对故乡风物的眷念之情。
在作家汪曾祺眼里,初雪浪漫而有韵致,具有生活化的情调。“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机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在众多写雪的人中,听雪,是雪小禅独有的情调,一个小资孤寂的灵魂。她听雪的孤寂与自赏,听雪的曼妙与空灵。也听雪的一意孤行。有孤色的寡情,有明艳的冷丽。她鼓动着你,“带着些许的诱惑——你若一个人听,可听出天地大喜悦,也可听出独自苍茫来。”
古人写雪,又是另一番境界。
明末张岱,写下《湖心亭看雪》,你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西湖之上,他在小船上,在风烟俱净的湖中,听那雪扑簌簌地下。上下都白了,他听雪,雪也在听他。那般超脱境界,俗世有几人?
雪夜访戴, 说的是一千多年前,一个茫茫雪夜,东晋名士王子猷一觉醒来,开窗饮酒,室内踯躅,四望一片白,鼓动得他胸怀喜悦,又若有所失,起而吟诗,又想着此时若有好友相对清谈,那该有多美。于是忽然想起远方的知己戴安道,乘兴雪夜访友。摇舟而去,水波流丽,见朋友的家门在晨光熹微中紧闭,他却要返回。船家问其故,却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雪夜访好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显示了他作为名士的潇洒自适,性情豪放。千年雪,情怀尽显。君子之交淡如水,如雪浸梅香,又如漠漠水田飞白鹭,大漠长河落日圆。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来自雪国,来自诗经,来自一曲无声的歌、一幅自然的画、一首无韵的诗。
总是期待赶上晚来那场雪,昏暗阴沉的天,飘舞的雪,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邀请三两知己,把酒黄昏,对饮小酌。雪悄无声息地落下,温暖的炉前,将种种失意落寞,全部融进酒里。枯枝败叶涂染的萧瑟秋景,飘浮不定的云朵,无端的孤独和虚妄,统统被封杀在茫茫大雪中。灵魂像雪花般舒展,轻盈自在,渐渐趋于宁静平和,沉浸在悠悠酒香里,沉浸在丰年好大雪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