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大佛是一棵树

2022-01-07抒情散文何也

大佛是一棵树一从远方赶来之前,有关乐山大佛,我不知道自己能了解多少。就像是虚无之中的一种遥想。只是在山顶,为了蹒跚下去。一次,两次,或者更多次。我和众多发福的人,萧疏的人一起,从一条条弯弯曲曲的铁栏杆里,呼吸,移动,挣脱。太阳的毒,人群一……
大佛是一棵树



从远方赶来之前,有关乐山大佛,我不知道自己能了解多少。就像是虚无之中的一种遥想。只是在山顶,为了蹒跚下去。一次,两次,或者更多次。我和众多发福的人,萧疏的人一起,从一条条弯弯曲曲的铁栏杆里,呼吸,移动,挣脱。

太阳的毒,人群一样密集地从寺门的红墙上徐徐反射而来。小孩子倚在栏杆之上,张着小嘴。呆着脸出气。喊叫。风被遮蔽。

大佛的头就在我们的脚下。而我们却要走到大佛的脚下,仰望,朝拜。这是很诡异很奇怪的一种游走。山顶在变小,变窄。那些头发一样弯曲的团团,隐隐约约笼罩在佛顶,让人想起疮疤,或者更多关于扭曲,关于修正的一些景象。比如排水管,比如阀门,比如古人的智慧。但绝非装饰。

等待的过程,不断有人奋力而出,去和身边的佛留影。他们的相机“哗哗”闪个不停,就像脸上的汗水淌个不止。

我知道,离开这座山,我们转眼间就会彼此不见,消失在大街的深处。就像佛的幻光。而现在却要拥挤在一起。这可能也是一种因缘的际会。尽管很不喜欢。陌生一样的相聚。无语,无谈,甚至无趣。

但,现在,在到达佛脚之前,我们还要一起前行。这是无可奈何的。 二
相比于麦积山的大佛,乐山大佛应该是另一种光谱系。这里没有明丽的清空,只有蒙蒙细雨。绝少莽莽林海,多的是满山绿叶。它的修建时间,要早于麦积山。可远溯到唐。一个遥远的盛世。
大佛的修建发起者据说是海通大师。那是一个被各种版本各种口碑相传且英雄化了的“高人”。就像是乙弗氏之于麦积山一样。为了保住化来的钱财不被县令贪婪而去,他自挖眼睛,以示磊磊光明。这样的故事,我宁愿它是真的。因为隔着肚皮的人心,是红是黑,谁也无法看透。在沿山而下的九曲栈道上,这样的传奇却不断被铭刻着。印证着。
其实,无论盛世,还是乱世,底层国人一直都以各种不同的故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神英模。激励也好,见证也罢,总归是在深邃之中,隐藏着一种幽玄。鬼魅一样的神秘。尽管隔江而流,却也生生不息。
但,大佛还是拔地而起,就像一棵树,从山岩间生长。从幼到长,历经千年风雨,不老不衰。它的粗粝,它的高远,甚至是它的磅礴,时刻都让人有一种攀爬的仰望之感。或者说是绽放。花一样盛开。在台阶,一朵朵红花鲜艳多姿。这样的风景,被无数双眼睛掠过。然后移开。离去。一直到今天。有关大佛,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仅仅是在下山。然后,再上去。

面江而坐的大佛,正在一截截缩小。我们只能看到它的腰身。粗壮,臃肿,但刚毅,坚硬。就像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而成的水面。一路下移,我想象着在江心和大佛相望的壮阔,奇雄。可眼前晃动的总是密密麻麻的人流。挥之不去。在岩石凿开的险道上,我和大佛是两条相向而去的铁轨。只能遥遥相对。无法触摸。无法细语。

这是一种注定的悲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样的意境是体会不到了。尽管也有雨样的湿润擦肩而过。

佛的视野之外,应该有登高凌绝,有纵目远眺,也有逶迤蜿蜒。但仰观沉雾积岚,也会幻化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洞庭天地。

和大佛相对,相伴,才能体会出盛世的意味。盛世,就是红男绿女踏破铁鞋四处寻觅的蓬莱,也是先民遗泽化作的腾空虹霓,更是江湖之外呈现的一派闲然淡定。

因此也会想起,和大佛相匹配的应该还有楼台阁观,庭院,高塔。但它们都消失了,水一样沉寂在时间深处。比如大佛阁。比如那些深邃的孔穴。

这更是无法预料的结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芸芸众生之下,所谓仁者,所谓智者,在大佛面前,已经难于辨清。 四
大佛,在我们熟悉的语境和意境之外挺立着。即便是到了脚下,也唯有感叹。感叹造化的奇异,传说的不朽。

除此,关于大佛,我们又能知道什么呢?就像是站在江边茂密的榕树之下,被荫萌,被遮蔽,被渺小。

从一个个洞间站立,穿过。从一座座佛前礼拜,离开。再看看伸手可及的江水,我想,或许,再过百年,大佛这棵树就会终老,就会成长为村头的参天大树。但它的根,将牢牢扎在泥土之下。不松,不朽。我又不无神往地想到,黄公望钟情浅绛,徐悲鸿崇尚浓紫,凡高痴迷鲜黄,而大佛呢?偏爱青绿,偏爱姜黄。那是一种从容的崇尚,和尊敬。就像佛的本意一样,无碍无挂,五蕴皆空。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0-10-15 17:2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