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姜维墩
2022-01-07叙事散文乔举平
沉默的姜维墩乔举平千百年来,姜维墩静静矗立于临洮城东的岳麓山巅,顶天立地,俯瞰古城,在漫漫岁月里站成了一座不朽的雕像。我在秋高气爽的午后,登上了高高的岳麓山,来到了姜维墩旁,站在这岳麓山巅,站在一代名将姜维登临指挥若定的墩台上,仿佛看见那历……
沉默的姜维墩
乔举平
千百年来,姜维墩静静矗立于临洮城东的岳麓山巅,顶天立地,俯瞰古城,在漫漫岁月里站成了一座不朽的雕像。
我在秋高气爽的午后,登上了高高的岳麓山,来到了姜维墩旁,站在这岳麓山巅,站在一代名将姜维登临指挥若定的墩台上,仿佛看见那历史深处三国的大幕在徐徐拉开,透过弥漫的烽烟,三国末年的将星们云集于此,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姜维你就站在这墩台上,指挥三军,你在最高处,成了最闪亮的一面旗帜。
此刻我站在姜维你当年的位置上,环顾四野,这座城池的全境及方圆数十里情形尽收眼底,洮河泛着银光在西山下旖旎而过,墩台之下平坦广阔,岳麓山上树木成林,一派葱郁,那可是姜维点将时无数将士的阵列吗?我挥动双臂,也像在指挥千军万马,我仿佛看见了姜维,一身甲胄披着夕阳。我仿佛听见了你的声音,嘶哑而高亢,你的长剑锋一挥,山下就是一派杀声四起,两军对垒、刀光剑影。
史料记载,姜维墩遗迹位于临洮县城东之岳麓山顶,居高临下,可俯瞰临洮县城全境及周围几十里左右的地方。墩台系黄土夯筑,南北长二十二米,东西宽十四米,高约十米。夯层中夹有草绳痕迹。墩台顶部南北长十三米,东西宽六米。墩台下方暴露粗绳纹瓦片,曾出土秦汉砖瓦及铁戟、铁甲等遗物。墩台附近曾出土秦汉墓葬随葬明器彩绘云气纹灰陶奁等。
姜维墩南约百米处亦有墩台一座。此二墩皆系秦汉烽燧,后世不断修葺利用。《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载:后主刘禅延熙十年,姜维“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延熙十七年“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后在延熙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因姜维伐魏而数攻狄道,故民间将今临洮城东岳麓山巅烽燧称为“姜维墩”,为陇西郡治最高之“瞭望哨”。
站在这高耸的制高点,我抚摸脚下历经岁月沧桑的黄土墙体,像在抚摸一部厚重的历史。一阵秋风荡起,耳畔回荡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苍凉悲壮的歌声,恍然看见姜维立于茫茫岁月的尽头,在俯瞰着历史的沉浮。
姜维,三国时蜀汉后期主将。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因郡望是天水郡,故史书多称天水姜维。推祟郑玄经学,文武全才。初仕魏,任天水参军。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蜀。深受谙葛亮器重,称赞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也”,征为丞相府仓曹椽,封当亭侯。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总领请军协助大将军蒋琬、费神共理朝政。延熙十九年,进位大将军,独力支撑岌岌可危的蜀国。为实现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愿望,统军而后,九次北伐,七出陇右,连年转战于陇蜀之间,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其征战的足迹遍布武山、落门、段谷、上圭。今天水、武山县民间至今有姜维大战铁笼山的传说。景耀六年,魏大举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击钟会,使之寸步难行,而后主刘禅率先投降邓艾,蜀国亡。姜维迫于形势,伪降钟会。次年,怂恿钟会叛乱,试图借机恢复蜀汉,泄密被杀。
站在姜维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的姜维墩上,我的眼前浮现着昔日短兵相接的滚滚烽烟,浮现着无数英雄鲜活的面影。那羽扇轻摇的诸葛亮,伯乐识英雄,发现了姜维是旷世之功的继任者,而委以重任。
姜维统帅三军,数次踏上洮河岸畔的这片土地,捍卫这片沃野的安宁,历史记得你的功勋,岁月铭记你的身影,你在岳麓山的姜维墩,站成了一座不朽的雕像。我追寻着历史,见识了您的勋略,看见您运筹帷幄的自若,看见您身先士卒的激战。姜维没有死去,千百年来仍旧站在这里,山下是一场棋逢对手的较量。千年之后我在仰望,你的背影仍是一座笔挺的剑阁。
更让人感叹的是姜维身居要职,但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姜维本传》陈寿所引邵正的评论符合实际:“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家无余财,侧室无妄腰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姜维生出无限的崇敬之情。
诸葛亮有五次北伐的壮举,姜维主兵之后则继续执行以攻为守的策略,九次北伐,希望利用他熟悉陇右地理风俗的优势遮断陇右,以使蜀能长治久安。这一理想至死不渝,而事业竞未成功,只能说时也、势也。姜维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一生艰苦努力,但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而他对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历史告诉我们, 临洮是魏、蜀相争的战略要地。姜维九伐中原,皆取道于此,临洮除了姜维墩,《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还有明晰的记载;临洮城西二里的洮水东岸,即今康家庄,原有“吕布城”,为吕布所筑;候和城,在县南三十华里岚观坪,为曹魏时候和戎守之地;距县城二十华里的廖化堡为蜀将廖化防守时所筑,城堡还残存城基。
一些人物也与临洮密切相关,如董卓,一说岷县人,一说临洮人,据说临洮城内有其兵器库,南乡蜂窝寺为董卓墓。吕布字奉先,虽为五原九原人,但和貂蝉有一定瓜葛。《辞海》“吕布”词条说:“吕布杀原而归董卓,誓为父子,以事失卓意,复与卓婢通,不自安,乃与王允共杀卓,封温侯”。文中虽未明指“婢”为何人,但事与《三国演义》的“连环计”完全吻合,那么“婢”为貂蝉当是毫无疑义的。史书的综合记载,自有所本,当属很权威性的论断。貂蝉的传说在临洮家喻户晓,但事迹能连成一个完整的线索,确非空穴来风,存在着貂蝉其人是毫无疑问的。
站在姜维墩上,俯瞰洮阳大地,没有人不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真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洮河水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悠悠千万年,涣涣流日月,那漾漾清波倒影着昨日刀光剑影,英雄沉沉泥沙埋不住璀璨的光华,漫漫尘烟掩不住历史的风采和辉煌。
从绵延如龙、斑驳沧桑的战国秦长城遗址,到雄踞于东山之上的姜维墩、山下不远的吕布城、候和城,廖化堡,一处处遗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实例,一段段记载和传说,无一不在有力地证明:这里曾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军事遗迹,历史曾经在这里印下了闪光的足迹。
面对今天的和平,我们希望永远没有战争,但许多的和平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置身在美好祥和的今天,感受着历史乐章的雄浑古朴,不由得引起我许多的思索与感叹,引发着对历史、对现实的关注和温情的叩问。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姜维墩,一抹夕阳正把这黄土垒筑的高台照亮,让我膜拜和敬仰。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1-1-21 13:13 编辑 ]
乔举平
千百年来,姜维墩静静矗立于临洮城东的岳麓山巅,顶天立地,俯瞰古城,在漫漫岁月里站成了一座不朽的雕像。
我在秋高气爽的午后,登上了高高的岳麓山,来到了姜维墩旁,站在这岳麓山巅,站在一代名将姜维登临指挥若定的墩台上,仿佛看见那历史深处三国的大幕在徐徐拉开,透过弥漫的烽烟,三国末年的将星们云集于此,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姜维你就站在这墩台上,指挥三军,你在最高处,成了最闪亮的一面旗帜。
此刻我站在姜维你当年的位置上,环顾四野,这座城池的全境及方圆数十里情形尽收眼底,洮河泛着银光在西山下旖旎而过,墩台之下平坦广阔,岳麓山上树木成林,一派葱郁,那可是姜维点将时无数将士的阵列吗?我挥动双臂,也像在指挥千军万马,我仿佛看见了姜维,一身甲胄披着夕阳。我仿佛听见了你的声音,嘶哑而高亢,你的长剑锋一挥,山下就是一派杀声四起,两军对垒、刀光剑影。
史料记载,姜维墩遗迹位于临洮县城东之岳麓山顶,居高临下,可俯瞰临洮县城全境及周围几十里左右的地方。墩台系黄土夯筑,南北长二十二米,东西宽十四米,高约十米。夯层中夹有草绳痕迹。墩台顶部南北长十三米,东西宽六米。墩台下方暴露粗绳纹瓦片,曾出土秦汉砖瓦及铁戟、铁甲等遗物。墩台附近曾出土秦汉墓葬随葬明器彩绘云气纹灰陶奁等。
姜维墩南约百米处亦有墩台一座。此二墩皆系秦汉烽燧,后世不断修葺利用。《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载:后主刘禅延熙十年,姜维“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延熙十七年“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后在延熙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因姜维伐魏而数攻狄道,故民间将今临洮城东岳麓山巅烽燧称为“姜维墩”,为陇西郡治最高之“瞭望哨”。
站在这高耸的制高点,我抚摸脚下历经岁月沧桑的黄土墙体,像在抚摸一部厚重的历史。一阵秋风荡起,耳畔回荡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苍凉悲壮的歌声,恍然看见姜维立于茫茫岁月的尽头,在俯瞰着历史的沉浮。
姜维,三国时蜀汉后期主将。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因郡望是天水郡,故史书多称天水姜维。推祟郑玄经学,文武全才。初仕魏,任天水参军。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蜀。深受谙葛亮器重,称赞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也”,征为丞相府仓曹椽,封当亭侯。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总领请军协助大将军蒋琬、费神共理朝政。延熙十九年,进位大将军,独力支撑岌岌可危的蜀国。为实现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愿望,统军而后,九次北伐,七出陇右,连年转战于陇蜀之间,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其征战的足迹遍布武山、落门、段谷、上圭。今天水、武山县民间至今有姜维大战铁笼山的传说。景耀六年,魏大举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击钟会,使之寸步难行,而后主刘禅率先投降邓艾,蜀国亡。姜维迫于形势,伪降钟会。次年,怂恿钟会叛乱,试图借机恢复蜀汉,泄密被杀。
站在姜维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的姜维墩上,我的眼前浮现着昔日短兵相接的滚滚烽烟,浮现着无数英雄鲜活的面影。那羽扇轻摇的诸葛亮,伯乐识英雄,发现了姜维是旷世之功的继任者,而委以重任。
姜维统帅三军,数次踏上洮河岸畔的这片土地,捍卫这片沃野的安宁,历史记得你的功勋,岁月铭记你的身影,你在岳麓山的姜维墩,站成了一座不朽的雕像。我追寻着历史,见识了您的勋略,看见您运筹帷幄的自若,看见您身先士卒的激战。姜维没有死去,千百年来仍旧站在这里,山下是一场棋逢对手的较量。千年之后我在仰望,你的背影仍是一座笔挺的剑阁。
更让人感叹的是姜维身居要职,但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姜维本传》陈寿所引邵正的评论符合实际:“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家无余财,侧室无妄腰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姜维生出无限的崇敬之情。
诸葛亮有五次北伐的壮举,姜维主兵之后则继续执行以攻为守的策略,九次北伐,希望利用他熟悉陇右地理风俗的优势遮断陇右,以使蜀能长治久安。这一理想至死不渝,而事业竞未成功,只能说时也、势也。姜维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一生艰苦努力,但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而他对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历史告诉我们, 临洮是魏、蜀相争的战略要地。姜维九伐中原,皆取道于此,临洮除了姜维墩,《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还有明晰的记载;临洮城西二里的洮水东岸,即今康家庄,原有“吕布城”,为吕布所筑;候和城,在县南三十华里岚观坪,为曹魏时候和戎守之地;距县城二十华里的廖化堡为蜀将廖化防守时所筑,城堡还残存城基。
一些人物也与临洮密切相关,如董卓,一说岷县人,一说临洮人,据说临洮城内有其兵器库,南乡蜂窝寺为董卓墓。吕布字奉先,虽为五原九原人,但和貂蝉有一定瓜葛。《辞海》“吕布”词条说:“吕布杀原而归董卓,誓为父子,以事失卓意,复与卓婢通,不自安,乃与王允共杀卓,封温侯”。文中虽未明指“婢”为何人,但事与《三国演义》的“连环计”完全吻合,那么“婢”为貂蝉当是毫无疑义的。史书的综合记载,自有所本,当属很权威性的论断。貂蝉的传说在临洮家喻户晓,但事迹能连成一个完整的线索,确非空穴来风,存在着貂蝉其人是毫无疑问的。
站在姜维墩上,俯瞰洮阳大地,没有人不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真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洮河水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悠悠千万年,涣涣流日月,那漾漾清波倒影着昨日刀光剑影,英雄沉沉泥沙埋不住璀璨的光华,漫漫尘烟掩不住历史的风采和辉煌。
从绵延如龙、斑驳沧桑的战国秦长城遗址,到雄踞于东山之上的姜维墩、山下不远的吕布城、候和城,廖化堡,一处处遗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实例,一段段记载和传说,无一不在有力地证明:这里曾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军事遗迹,历史曾经在这里印下了闪光的足迹。
面对今天的和平,我们希望永远没有战争,但许多的和平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置身在美好祥和的今天,感受着历史乐章的雄浑古朴,不由得引起我许多的思索与感叹,引发着对历史、对现实的关注和温情的叩问。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姜维墩,一抹夕阳正把这黄土垒筑的高台照亮,让我膜拜和敬仰。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1-1-21 13:1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