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味是清欢(修改稿)
2022-01-07叙事散文花落无声
人生有味是清欢 一天,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去拜访李叔同大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颇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觉得咸菜太咸吗?李叔同回答: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后,李叔同手里端一杯白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说:难道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种平淡的白开水啊!……
人生有味是清欢
一天,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去拜访李叔同大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颇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觉得咸菜太咸吗?李叔同回答: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后,李叔同手里端一杯白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说:难道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种平淡的白开水啊!李叔同笑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人生有味是清欢。前面的几句是:“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阙浣溪纱是在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与友人刘倩叔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东坡居士才华横溢,一身抱负,可惜仕途不顺,几度被贬,但更成就了诗人率性、豁达的性情。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到南山游玩,细雨斜风中,一边欣赏着淡烟疏柳的春景,一边采摘着春天的野味:蓼茸啊,蒿笋啊什么的,回来略加烹饪,二人相对而酌。那份率真,那份悠然,那份随性,真是羡煞神仙。那正是诗人尝尽人间冷暖,看透俗世浮名后,甘于淡泊的一种情怀——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欢”二字,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境界。
李叔同大师,只一个转身,便绝诀地把红尘抛于身后。皈依佛门后,他专心修持戒律,并身体力行,做了一个“苦行僧”。只为以一种更为接近的方式,来拯救这个苦难的世界。这是大师的悲悯情怀,是为天下苍生牺牲小我的大境界。我们觉得他苦,其实是我们自己愚钝。大凡一个有大智慧者,他的智慧心自会生出快乐来,不再需要通过物质的满足来获取快乐。一杯白开水,一碗白米饭,人生百味尽在其间。
大师的高足丰子恺,在与朋友夜饮对酌时,也曾有过“就诗下酒”的风雅。深夜,性味相投的友人来访,主人便摆酒。而对面墙上正好有苏步清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门前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先生认为,有了这诗,酒的味道就特别好。因为数学家的诗,滋味犹为纯正,不同于那些无病呻吟之作。桌上的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便味同嚼腊,唾弃不足惜了!那份清雅,那份淡然,是清欢,亦是人生最真醇的味道。
我们这些食惯了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没有那些高人雅士的清雅之趣。但在我们记忆的深处,最难忘记的美味是什么?小时候,春天在野地里挖来鲜嫩的野菜,开水焯过后,几滴麻油、少许细盐,便凉拌出一盘鲜美的野味;夏天,和小伙伴一起下河捞的小河虾,干爆出来,那真叫一个喷喷香;夏夜里打着手电筒,一只只捉来的知了猴,用盐淹过,再放少许油炸,更是胜过一切的人间美味;还有,生病时母亲擀的那一碗手擀面,没有任何佐料,但那面的清香,却一直萦绕在梦里。后来,生活好了,那些吃过的鸡鸭鱼肉,名菜大餐,反而没留下什么印象。大概是味蕾被吃得麻木了。
当然,生活在当今这个繁华时代的我们,怎么也不愿意倒回去过几十年前的生活了。即使偶尔吃回野菜和粗粮,也不过是为了换换口味。即便如此,已很难再寻到当年的滋味。佛说,鸿福易得,清福难求。何为鸿福?高官厚禄,财源滚滚,高朋满座,儿孙绕膝。这也是许多人一生的终极追求。何为清福?半亩薄田,一卷诗书,三两好友,一盘残棋。看夕阳西下,赏清风明月。一般人鸿福享得,清福却享不得。享鸿福有一般的聪明和运气就行,享清福却要有足够的智慧和修为。清风明月千古在,几人识得其中趣?
其实,我们的先知老子早已告戒我们,不可被物质世界的色、声、味所迷惑,“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此处的“爽”不是爽快的意思,而是口味被破坏掉、口腔乏味的意思。)可惜,仍然有那么多人,喜欢沉迷其中,动辄几千上万元的豪宴,甚至不惜猎杀珍惜动物,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快。换来的除了生态平衡被破坏,大自然的惩罚,就是我们自己的“目盲、耳聋和口爽”。也就是说,我们虽然看起来活得很滋润,其实早已是一个看不见、听不到也失去了味觉的人。我们的人生还有何趣味可谈?
人生有味是清欢。但愿,我们还可以得此一欢。
[ 本帖最后由 花落无声 于 2009-3-1 11:2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