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柳笛
2022-01-07叙事散文寻梦天涯
童年的柳笛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校园里的柳林也开始萌动了。僵挺的树干活泛起来了,柳条变得越来越柔韧了,仔细瞧,枝条上的节眼一天天大起来,只等一场春雨之后抽出鲜嫩的叶子。枝条间错落有致地倒挂着几只小鸟,它们你争我吵地欢叫着,叫声婉转了许多,精神……
童年的柳笛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校园里的柳林也开始萌动了。僵挺的树干活泛起来了,柳条变得越来越柔韧了,仔细瞧,枝条上的节眼一天天大起来,只等一场春雨之后抽出鲜嫩的叶子。枝条间错落有致地倒挂着几只小鸟,它们你争我吵地欢叫着,叫声婉转了许多,精神了许多。多好的境地啊!静立柳林,一种什么声音在耳边隐隐响起?哦,我想起来了,那是久别多年的柳笛声。
我家住在戈壁边沿的一个村子。村子西南面有条河沟,河沟对岸有一个很大的柳林。据说,原来戈壁的风沙时常刮过河沟侵袭村里的庄稼,庄稼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风沙灾害。后来有人提议,在河沟对岸植片树林来抵御风沙。经过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柳树好种易活,于是就有了那片柳林。父辈们每年春天都到那儿植树造林,因此柳树林的面积也逐年增大。我能记事的时候,那儿已经是一个数十亩的林带了。现在,邻村的村名为“柳树寨”,不知是否与那片大柳林有关。
童年时代,学习负担不是很重。每天下午散学后,高年级的同学要给队里放牲畜挣工分,低年级的也要提个大筐去给家里捡柴火,或者给生产队捡粪便挣工分。下午放学,我就到饲养场牵两匹骡马到野地上放,放到天黑一般能挣两分工。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虽然天天忍受着饥饿的折磨,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但内心充满着童真和快乐。架个人梯爬上墙头,手伸进缝洞里掏小鸟雀;爬上古柳,钻进茂密的枝叶去寻找长在树杈上的蘑菇;登上房顶,去采摘靠墙的树枝上的黄灿灿的杏子;成群结队到涝池里去游泳,“扎猛子”;潜伏在邻村的玉米地里,去偷摘田里半熟不熟的西瓜;钻进高大的麦草垛里去捉迷藏……
大多时候,我们到饲养场牵了牲畜后都不约而同地到了那片柳树林里,把缰绳绕到牲口的脖子上,找一块水草肥美的地方任牲口自己去吃。大家便潜入柳林开始了各自喜欢的事情。春夏之交,柳树的叶子刚刚冒出节眼,远远望去,柳树林一片浅黄色,在已经变得温顺的风里轻轻浮动,像天边一朵一朵浅黄的云。草儿此时已经布满了地面,满眼是一片新绿。什么马莲啦,蒲公英啦,苦豆子啦,叫得上名字的和叫不上名字的花都陆续开了。野兔啦,野鸡啦,蝴蝶啦,也活跃起来,在林里林外出没活动。我们在林子里捉迷藏,冷不防,从芨芨丛里窜出一只小动物,它竖着两只耳朵,一纵一纵飞快地窜向远处,在一个高坡上直立身子呈坐姿状向我们张望,那就是野兔。记得柳林里蝴蝶很多。最常见的是白粉蝶,它们扑闪着翅膀,如喝醉了酒,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上。我们悄悄尾随其后,乘它在花朵上停留的时候猛地捏住它的翅膀就把它逮住了。大家把蝴蝶的翅膀用指甲给撕去一半,然后放到地上,蝴蝶飞不起来,只好在地上不停的跳,跳,跳。看着蝴蝶蹦蹦跳跳也能快乐半天。
那时候,村里的孩子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正规乐器。我上初中的时候才认识了二胡、笛子、脚踏琴之类的乐器。在村里,我们可以演奏的唯一的“乐器”就是柳笛。春天柳枝撒叶子的时候,是做柳笛的最好时机,这时的树枝水分含量大,容易脱皮。天热的午后,大家脱光了衣服,像鸭子一样在河沟的浅水里扑腾, 在水里玩腻了,就一溜烟爬上河坡的柳树,采些筷子粗细的枝条下来,开始各自做起柳笛来。我们把枝条的两端用小刀切齐,捋去枝条上新撒的叶子,再在一端五六公分远的地方用小刀划一个圈儿,割破皮层,用手指轻轻捏住割破皮层的部分一扭,那段皮儿就从枝干上脱落下来,再用小刀轻轻刮去皮筒儿一端一厘米左右的外皮,留下白嫩的内皮,一个柳笛就做成了。把柳笛留下内皮的那端含到嘴里一吹,会吱吱地响。有些会吹的伙伴还能奏出简单的调子呢。
春阳爽爽地照着。我们仰躺在绿茸茸的草坡上。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阵阵随风袭来的花香是那么宜人。大家就这样横七竖八懒洋洋地躺着,嘴里吹着各自的柳笛,笛声高低相间此起彼伏在河坡上荡漾……多少年来,这个情景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催生着我写作的冲动。
后来,土地承包到户,有些农户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目光盯上了那片柳林,陆续开始了挖树造田的活动。十多年过去了,河沟对岸再也看不见一棵柳树了,留下的是数十亩农田,还有“柳树寨”这个打着历史印记的村名。
去年初夏时节,我在校园的柳林里看书,一阵微风拂过,几根枝条倒垂下来挠动在额际,痒痒的。我突然产生了做个柳笛的念头,于是,找来刀具做了一个柳笛。当柳笛含在嘴里时,长大后步入社会的种种辛酸纷至沓来,心里潮潮的,怎么都吹不出童年的声音。
[ 本帖最后由 寻梦天涯 于 2009-4-3 13:35 编辑 ]
我家住在戈壁边沿的一个村子。村子西南面有条河沟,河沟对岸有一个很大的柳林。据说,原来戈壁的风沙时常刮过河沟侵袭村里的庄稼,庄稼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风沙灾害。后来有人提议,在河沟对岸植片树林来抵御风沙。经过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柳树好种易活,于是就有了那片柳林。父辈们每年春天都到那儿植树造林,因此柳树林的面积也逐年增大。我能记事的时候,那儿已经是一个数十亩的林带了。现在,邻村的村名为“柳树寨”,不知是否与那片大柳林有关。
童年时代,学习负担不是很重。每天下午散学后,高年级的同学要给队里放牲畜挣工分,低年级的也要提个大筐去给家里捡柴火,或者给生产队捡粪便挣工分。下午放学,我就到饲养场牵两匹骡马到野地上放,放到天黑一般能挣两分工。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虽然天天忍受着饥饿的折磨,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但内心充满着童真和快乐。架个人梯爬上墙头,手伸进缝洞里掏小鸟雀;爬上古柳,钻进茂密的枝叶去寻找长在树杈上的蘑菇;登上房顶,去采摘靠墙的树枝上的黄灿灿的杏子;成群结队到涝池里去游泳,“扎猛子”;潜伏在邻村的玉米地里,去偷摘田里半熟不熟的西瓜;钻进高大的麦草垛里去捉迷藏……
大多时候,我们到饲养场牵了牲畜后都不约而同地到了那片柳树林里,把缰绳绕到牲口的脖子上,找一块水草肥美的地方任牲口自己去吃。大家便潜入柳林开始了各自喜欢的事情。春夏之交,柳树的叶子刚刚冒出节眼,远远望去,柳树林一片浅黄色,在已经变得温顺的风里轻轻浮动,像天边一朵一朵浅黄的云。草儿此时已经布满了地面,满眼是一片新绿。什么马莲啦,蒲公英啦,苦豆子啦,叫得上名字的和叫不上名字的花都陆续开了。野兔啦,野鸡啦,蝴蝶啦,也活跃起来,在林里林外出没活动。我们在林子里捉迷藏,冷不防,从芨芨丛里窜出一只小动物,它竖着两只耳朵,一纵一纵飞快地窜向远处,在一个高坡上直立身子呈坐姿状向我们张望,那就是野兔。记得柳林里蝴蝶很多。最常见的是白粉蝶,它们扑闪着翅膀,如喝醉了酒,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上。我们悄悄尾随其后,乘它在花朵上停留的时候猛地捏住它的翅膀就把它逮住了。大家把蝴蝶的翅膀用指甲给撕去一半,然后放到地上,蝴蝶飞不起来,只好在地上不停的跳,跳,跳。看着蝴蝶蹦蹦跳跳也能快乐半天。
那时候,村里的孩子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正规乐器。我上初中的时候才认识了二胡、笛子、脚踏琴之类的乐器。在村里,我们可以演奏的唯一的“乐器”就是柳笛。春天柳枝撒叶子的时候,是做柳笛的最好时机,这时的树枝水分含量大,容易脱皮。天热的午后,大家脱光了衣服,像鸭子一样在河沟的浅水里扑腾, 在水里玩腻了,就一溜烟爬上河坡的柳树,采些筷子粗细的枝条下来,开始各自做起柳笛来。我们把枝条的两端用小刀切齐,捋去枝条上新撒的叶子,再在一端五六公分远的地方用小刀划一个圈儿,割破皮层,用手指轻轻捏住割破皮层的部分一扭,那段皮儿就从枝干上脱落下来,再用小刀轻轻刮去皮筒儿一端一厘米左右的外皮,留下白嫩的内皮,一个柳笛就做成了。把柳笛留下内皮的那端含到嘴里一吹,会吱吱地响。有些会吹的伙伴还能奏出简单的调子呢。
春阳爽爽地照着。我们仰躺在绿茸茸的草坡上。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阵阵随风袭来的花香是那么宜人。大家就这样横七竖八懒洋洋地躺着,嘴里吹着各自的柳笛,笛声高低相间此起彼伏在河坡上荡漾……多少年来,这个情景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催生着我写作的冲动。
后来,土地承包到户,有些农户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目光盯上了那片柳林,陆续开始了挖树造田的活动。十多年过去了,河沟对岸再也看不见一棵柳树了,留下的是数十亩农田,还有“柳树寨”这个打着历史印记的村名。
去年初夏时节,我在校园的柳林里看书,一阵微风拂过,几根枝条倒垂下来挠动在额际,痒痒的。我突然产生了做个柳笛的念头,于是,找来刀具做了一个柳笛。当柳笛含在嘴里时,长大后步入社会的种种辛酸纷至沓来,心里潮潮的,怎么都吹不出童年的声音。
[ 本帖最后由 寻梦天涯 于 2009-4-3 13:3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