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阳光一起游走(外一篇)
2022-01-07叙事散文汤如浩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7 编辑
和阳光一起游走(外一篇)汤如浩冬天正在自顾自地向前匆匆行走,似乎有一条无所不在的鞭子,在催促于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降落下来似的。狂风暴雪也罢,风和日丽也……
和阳光一起游走(外一篇)汤如浩冬天正在自顾自地向前匆匆行走,似乎有一条无所不在的鞭子,在催促于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降落下来似的。狂风暴雪也罢,风和日丽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7 编辑 <br /><br />和阳光一起游走(外一篇)
汤如浩
冬天正在自顾自地向前匆匆行走,似乎有一条无所不在的鞭子,在催促于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降落下来似的。狂风暴雪也罢,风和日丽也罢,都是如此,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不下雪的日子,总体上感觉是安详的。有时候,站在窗前,可以向外面观望。
这个时候,温暖的阳光洒落下来了,空气中游走着和煦的热能的因子,似乎在跳跃,或者舞蹈,它们是活泼的,与我的默然无语形成比照,我就有着部分的羞赧了。正因为如此,我更倾向于将它们当成我生活的对立面,来映射出我些许的落寞和忧伤,虽然,这样的沉寂可能是太低迷了,可我又觉得,这很真实,也是足以相互消减的。它们争先恐后地向各处散射,像一个个慷慨的施舍者,潇洒大方,毫不做作,在现实的生活中,阳光的确蕴含着更多积极健康的成分,总能给人以或多或少的启迪。
难得忙中偷闲,我多少有些窃喜。现在,我的同事们和我先前一样,在伏案疾书或者声嘶力竭,这个小小的空间中,竟然有如此的安谧。大片的阳光属于我,我是片刻的富翁,对此,我已然很是自足。阳光从高处向我逼近,盈满了我的双目,一个明亮的世界就被我关闭在里面了;透过玻璃,摆满大大小小数本作业的室内,一片光亮,曾经逼仄的周遭似乎瞬间阔大了许多;我的浑身上下,被笼罩在一大群闪耀着光斑的精灵中间,也光鲜一片。阳光是一双温柔的纤手,抚慰斑斑的伤痕,熨帖无比。风过无迹,波澜不惊,但可以感觉到,那种若有若无的肆意情绪,会渐渐平静下来的。
窗外的世界,和以往比较,似乎不会有太多的改变了,那块小小的草坪上,爱因斯坦的雕像孤独地站立在耸起的积雪堆中,低头沉思,头顶的那点儿暗淡的积雪,能激发他的思维,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他还会进一步深入思考吗?小松林的松树们显然对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样的诗句不太熟娴和理解,它们暗淡了,还有些萎靡,在冬天关于它们的有些论断,很明显是牵强的。干枯的白杨树枝、树枝连接着的同样的树杆嘎嘎有声,臃肿的行人步履匆匆,小巷子里卷着尾巴来回游走的白毛狗,从大院的门口自西向东穿行的堆满肮脏积雪的那条水渠和与之平行的公路,这么循规蹈矩,均一成不变。而总是变更的,也只有人的心情了。
冬天,积雪一般是不会融化的。人家屋脊上,背阴的墙角,隆起的此起彼伏的弧线,不管美不美,玲珑不玲珑,都与积雪有关。我们在雪花飘飘的早晨未曾涉猎过的那些地方,积雪由于阳光的照射和人们的践踏,已然变成坚冰,坚冰上沉积着新雪,又好像是前几天的,不管怎样,有了阳光的惠顾,它们的反应是反射着幽暗的光泽,有这些微的温馨。这是这个季节的必然,每年都这样,似乎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
阳光走过的地方,洒满了圣洁的光芒,光芒散射的各个角落,也是我目光最乐意跟从游走的地方。比如田野,比如村庄,比如远方的雪山,虽然这一切我再熟悉不过了,但我愿意。当冬日的阳光碎步向前,固然胆怯,但我的目光会小心翼翼跟在后面,步步亦趋,显得很是兴奋和雀跃。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我的目光兴致勃勃,我的目光千回百转,这是一天当中我享受到的最自由的时光,如果可以封存,我想这一段最好,制作成一段无声的视频,一帧一帧,缓慢但流畅,是清晰无比的。
天冷了,摩托车在车棚里,冰冷得像一头怪兽。雪花在飘落,犹犹豫豫,像满怀心事,它们和气温一样,这些天都在持续下落。清晨起床,我的身体也轻飘飘的,好像也是一粒薄如蝉翼的雪花,毫无分量,只能无限制地坠落。走向车棚的路面结着冰,冰上覆着新雪,仿佛处处都是陷阱,我小心翼翼,唯恐陷落进去,但总是趔趄连连,趴在被子里制订好的计划,只好无可奈何地搁浅。满怀的信心,在这个钢铁的的家伙面前就是如此不堪一击。幽暗的空间里,黑暗和摩托车一样扭曲,我的心情也有点儿扭曲了。冬天的清晨是黑暗的,一如车棚的幽暗。我跑步走出这段黑暗,寒风有些刺骨,但神经的末梢却异常的敏锐,并且清醒。
这一段光阴也是一段段清晰的影像,每天都在反复的播放,我有点麻木了。只有寒风一次次刺激面部的印象,总会在阳光温暖的时候,再一次被唤醒记忆,如此欢快地流淌,就像一支歌子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带着长长的颤音,一直响下去,响下去。阴暗和光明,是硬币的两面,它们反复交替,每天都必不可少,在这个冬天,似乎是格外彰显的。我的目光从窗外收回来的时候,清脆的钟声猛然在耳畔鸣响了,悠长的回音久久地,久久地回荡。我觉得,这个瞬间,真好。
我教的这帮孩子
这一学期过去,我教他们就有一年半了,最终结果是至少两年。非常了不得。
这几年来,这种长时间和一帮孩子厮混的情况是很难得的了。
当然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时候还真说不清楚,不说也罢。
前几天有人说他们和某一位课任老师对着干,上课一声不吭,作业也不按时上交,或者马马虎虎应付,批评的时候眼睛还会向上翻,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等等,总之令人很气恼和难以接受。起先我不相信——不可能呀,活人眼里下蛆,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将信将疑,但还得把握这些蛛丝马迹,以备及早处理。不然,出了大问题,谁也说不过去的。于是,抽空找了些学生了解情况,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竟然真有这么回事情!
老师搞了歧视,将他们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长时间地进行了比较——小测试成绩不行,其中考试成绩更不行,上课的时候气氛不活跃,回答问题答非所问——你们没有上进心,你们学习没有目标,你们不如人家好!
于是,上课的时候好像是约好了似的,齐刷刷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老师更生气了,想着法儿批评,语言就刻薄了,脸色更不好——憋着一肚子的气。
剑拔弩张——谁都不找台阶,最后的结局就可想而知。
轮到我犯愁了——这样的情况以前遇到过,和学生沟通,和同事沟通,两头说好话,算和稀泥也行,反正过些日子就会好了去了——可这次不行,老师这头犯了邪——人家自信,以为有的是办法收拾这些家伙,我说的话是白搭。
学生那边,我是给许了愿的,说老师会很快调整,以后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云云,可一天两天过去,事情并没有什么进展,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而且结果又不是我所许诺的那样,学生们愤愤不平,当然是暗地的,班主任说的话怎么不起一点作用?我又失信了——落得两头不是人。
奈何?
找学生们谈话,一个接一个,找准思想根源,各个击破,来它个釜底抽薪,总会见些实效吧。学生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活泼大方的、小心谨慎的、大大咧咧的,分了各种层次,排了时间表,列了谈话提纲,早读的时候,早自习的时候,课间休息的时候,晚自习下的时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问了许多问题,说了许多话,有和风细雨的,有声嘶力竭的,有恩威并重的,《教育学》《心理学》上学到的那点儿本事都一一悉数用上了,当然目的非常明确: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一周下来,说了那么多话,安抚,责骂,鼓励,十八般武艺,样样登台亮相,我似乎将一辈子的都说尽了,有一种虚脱的感觉。总算完成了既定目标,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个学生,自以为效果是不错的。我长嘘了一口气,还在暗自得意,学生的字条儿就到了案头:“汤老师,我们辜负了您的一片苦心。大多数同学在上课的时候起色不大,这样下去很危险,请您和某老师多交流一下!”失败了!
我有点气急败坏,我拍了桌子,使了很大的力气,桌子用一阵山响来回应我——同事们纷纷抬头张望,以为我犯神经病了。我笑笑,当然是很抱歉的那种。
问题出哪儿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闷闷不乐,我气不打一处来。我首先提审了班长,来了个开门见山:“说说,说说,怎么回事?我批评过你们没有?”“批评过!”“批评的次数多还是少?”“多!”“大家也和我对着干?”“没有,绝对没有!”班长有些紧张,说话居然有些哽咽。“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你和那位老师不一样,你对我们和那位老师对我们不一样。”
这样啊!我有些感慨,这帮孩子啊,对现在的这种局面,我可能会有点办法解决的。
汤如浩
冬天正在自顾自地向前匆匆行走,似乎有一条无所不在的鞭子,在催促于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降落下来似的。狂风暴雪也罢,风和日丽也罢,都是如此,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不下雪的日子,总体上感觉是安详的。有时候,站在窗前,可以向外面观望。
这个时候,温暖的阳光洒落下来了,空气中游走着和煦的热能的因子,似乎在跳跃,或者舞蹈,它们是活泼的,与我的默然无语形成比照,我就有着部分的羞赧了。正因为如此,我更倾向于将它们当成我生活的对立面,来映射出我些许的落寞和忧伤,虽然,这样的沉寂可能是太低迷了,可我又觉得,这很真实,也是足以相互消减的。它们争先恐后地向各处散射,像一个个慷慨的施舍者,潇洒大方,毫不做作,在现实的生活中,阳光的确蕴含着更多积极健康的成分,总能给人以或多或少的启迪。
难得忙中偷闲,我多少有些窃喜。现在,我的同事们和我先前一样,在伏案疾书或者声嘶力竭,这个小小的空间中,竟然有如此的安谧。大片的阳光属于我,我是片刻的富翁,对此,我已然很是自足。阳光从高处向我逼近,盈满了我的双目,一个明亮的世界就被我关闭在里面了;透过玻璃,摆满大大小小数本作业的室内,一片光亮,曾经逼仄的周遭似乎瞬间阔大了许多;我的浑身上下,被笼罩在一大群闪耀着光斑的精灵中间,也光鲜一片。阳光是一双温柔的纤手,抚慰斑斑的伤痕,熨帖无比。风过无迹,波澜不惊,但可以感觉到,那种若有若无的肆意情绪,会渐渐平静下来的。
窗外的世界,和以往比较,似乎不会有太多的改变了,那块小小的草坪上,爱因斯坦的雕像孤独地站立在耸起的积雪堆中,低头沉思,头顶的那点儿暗淡的积雪,能激发他的思维,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他还会进一步深入思考吗?小松林的松树们显然对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样的诗句不太熟娴和理解,它们暗淡了,还有些萎靡,在冬天关于它们的有些论断,很明显是牵强的。干枯的白杨树枝、树枝连接着的同样的树杆嘎嘎有声,臃肿的行人步履匆匆,小巷子里卷着尾巴来回游走的白毛狗,从大院的门口自西向东穿行的堆满肮脏积雪的那条水渠和与之平行的公路,这么循规蹈矩,均一成不变。而总是变更的,也只有人的心情了。
冬天,积雪一般是不会融化的。人家屋脊上,背阴的墙角,隆起的此起彼伏的弧线,不管美不美,玲珑不玲珑,都与积雪有关。我们在雪花飘飘的早晨未曾涉猎过的那些地方,积雪由于阳光的照射和人们的践踏,已然变成坚冰,坚冰上沉积着新雪,又好像是前几天的,不管怎样,有了阳光的惠顾,它们的反应是反射着幽暗的光泽,有这些微的温馨。这是这个季节的必然,每年都这样,似乎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
阳光走过的地方,洒满了圣洁的光芒,光芒散射的各个角落,也是我目光最乐意跟从游走的地方。比如田野,比如村庄,比如远方的雪山,虽然这一切我再熟悉不过了,但我愿意。当冬日的阳光碎步向前,固然胆怯,但我的目光会小心翼翼跟在后面,步步亦趋,显得很是兴奋和雀跃。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我的目光兴致勃勃,我的目光千回百转,这是一天当中我享受到的最自由的时光,如果可以封存,我想这一段最好,制作成一段无声的视频,一帧一帧,缓慢但流畅,是清晰无比的。
天冷了,摩托车在车棚里,冰冷得像一头怪兽。雪花在飘落,犹犹豫豫,像满怀心事,它们和气温一样,这些天都在持续下落。清晨起床,我的身体也轻飘飘的,好像也是一粒薄如蝉翼的雪花,毫无分量,只能无限制地坠落。走向车棚的路面结着冰,冰上覆着新雪,仿佛处处都是陷阱,我小心翼翼,唯恐陷落进去,但总是趔趄连连,趴在被子里制订好的计划,只好无可奈何地搁浅。满怀的信心,在这个钢铁的的家伙面前就是如此不堪一击。幽暗的空间里,黑暗和摩托车一样扭曲,我的心情也有点儿扭曲了。冬天的清晨是黑暗的,一如车棚的幽暗。我跑步走出这段黑暗,寒风有些刺骨,但神经的末梢却异常的敏锐,并且清醒。
这一段光阴也是一段段清晰的影像,每天都在反复的播放,我有点麻木了。只有寒风一次次刺激面部的印象,总会在阳光温暖的时候,再一次被唤醒记忆,如此欢快地流淌,就像一支歌子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带着长长的颤音,一直响下去,响下去。阴暗和光明,是硬币的两面,它们反复交替,每天都必不可少,在这个冬天,似乎是格外彰显的。我的目光从窗外收回来的时候,清脆的钟声猛然在耳畔鸣响了,悠长的回音久久地,久久地回荡。我觉得,这个瞬间,真好。
我教的这帮孩子
这一学期过去,我教他们就有一年半了,最终结果是至少两年。非常了不得。
这几年来,这种长时间和一帮孩子厮混的情况是很难得的了。
当然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时候还真说不清楚,不说也罢。
前几天有人说他们和某一位课任老师对着干,上课一声不吭,作业也不按时上交,或者马马虎虎应付,批评的时候眼睛还会向上翻,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等等,总之令人很气恼和难以接受。起先我不相信——不可能呀,活人眼里下蛆,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将信将疑,但还得把握这些蛛丝马迹,以备及早处理。不然,出了大问题,谁也说不过去的。于是,抽空找了些学生了解情况,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竟然真有这么回事情!
老师搞了歧视,将他们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长时间地进行了比较——小测试成绩不行,其中考试成绩更不行,上课的时候气氛不活跃,回答问题答非所问——你们没有上进心,你们学习没有目标,你们不如人家好!
于是,上课的时候好像是约好了似的,齐刷刷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老师更生气了,想着法儿批评,语言就刻薄了,脸色更不好——憋着一肚子的气。
剑拔弩张——谁都不找台阶,最后的结局就可想而知。
轮到我犯愁了——这样的情况以前遇到过,和学生沟通,和同事沟通,两头说好话,算和稀泥也行,反正过些日子就会好了去了——可这次不行,老师这头犯了邪——人家自信,以为有的是办法收拾这些家伙,我说的话是白搭。
学生那边,我是给许了愿的,说老师会很快调整,以后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云云,可一天两天过去,事情并没有什么进展,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而且结果又不是我所许诺的那样,学生们愤愤不平,当然是暗地的,班主任说的话怎么不起一点作用?我又失信了——落得两头不是人。
奈何?
找学生们谈话,一个接一个,找准思想根源,各个击破,来它个釜底抽薪,总会见些实效吧。学生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活泼大方的、小心谨慎的、大大咧咧的,分了各种层次,排了时间表,列了谈话提纲,早读的时候,早自习的时候,课间休息的时候,晚自习下的时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问了许多问题,说了许多话,有和风细雨的,有声嘶力竭的,有恩威并重的,《教育学》《心理学》上学到的那点儿本事都一一悉数用上了,当然目的非常明确: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一周下来,说了那么多话,安抚,责骂,鼓励,十八般武艺,样样登台亮相,我似乎将一辈子的都说尽了,有一种虚脱的感觉。总算完成了既定目标,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个学生,自以为效果是不错的。我长嘘了一口气,还在暗自得意,学生的字条儿就到了案头:“汤老师,我们辜负了您的一片苦心。大多数同学在上课的时候起色不大,这样下去很危险,请您和某老师多交流一下!”失败了!
我有点气急败坏,我拍了桌子,使了很大的力气,桌子用一阵山响来回应我——同事们纷纷抬头张望,以为我犯神经病了。我笑笑,当然是很抱歉的那种。
问题出哪儿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闷闷不乐,我气不打一处来。我首先提审了班长,来了个开门见山:“说说,说说,怎么回事?我批评过你们没有?”“批评过!”“批评的次数多还是少?”“多!”“大家也和我对着干?”“没有,绝对没有!”班长有些紧张,说话居然有些哽咽。“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你和那位老师不一样,你对我们和那位老师对我们不一样。”
这样啊!我有些感慨,这帮孩子啊,对现在的这种局面,我可能会有点办法解决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