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乡野的晨曦里
2022-01-07抒情散文杜永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1 编辑
徜徉在乡野的晨曦里[文/杜永生]好久没有在乡村过夜了。孩子放假了,我也放松了,婉拒已约定好的应酬,带着孩子在这个周末回到乡村。此刻,正是七月初。一连数日……
徜徉在乡野的晨曦里[文/杜永生]好久没有在乡村过夜了。孩子放假了,我也放松了,婉拒已约定好的应酬,带着孩子在这个周末回到乡村。此刻,正是七月初。一连数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1 编辑 <br /><br />徜徉在乡野的晨曦里
[文/杜永生]
好久没有在乡村过夜了。孩子放假了,我也放松了,婉拒已约定好的应酬,带着孩子在这个周末回到乡村。此刻,正是七月初。
一连数日的炎热天气,终于在几场暴雨的倾泻下,有了明显的凉爽感。这种凉爽感最为突出的还是在清晨,在晨曦里。
清晨,早早的起床。神清气爽。浑身舒泰。这是个晴好的天气。半圆的月亮还高悬在穹苍,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云霞从杨树,槐树,椿树等树木厚厚实实的绿叶的罅隙中透漏出点点金色的光芒,执著地衬托着村庄浑朴的底蕴。乡村,融和在晨光里,散发着奕奕勃勃的生机。
清风,轻柔的吹拂着。温情的抚动着村庄里的一草一木。村庄的上空已经被袅袅、纭纭的炊烟浸润着,一股子淳厚而又焦糊的气息灌充于你的身心。分明可以辨别得出是麦秸秆、油菜秸秆,还有陈年稻草的气息。炊烟不紧不慢的上升着,从屋顶飘向葳蕤繁茂的树丛,又从树丛不蔓不枝铺下,萦绕在房屋的周遍,渐渐地弥散开来。湮灭在晨曦里。
一阵阵、一浪浪鸟儿们的喧闹声传来了。这是乡村独有的喧闹声。我一直认为这是鸟儿们的演唱会,是乡村最优美的音乐,熟稔寻常,却是那么地悦耳动听,是乡村最为活泼的声息。它构成了乡村素朴真然的灵魂。那些家禽们(鸡鹅鸭猪狗)不也积极地加入演奏者的行列、汇入了“夏之声”的舞池吗?你看它们或长声或短调,或铿铿或狺狺,或哼哼唧唧或咯咯喳喳,为乡村增添一道独特的音符。
母亲们先烧好了早饭,赶紧又忙着在门前搓洗衣服,搓衣时前倾后顿的姿势是那么地优美,咕咕嗒嗒的搓衣声将节奏的韵律感陡然增强。孩子捧着饭碗,吸溜着稀饭。小狗儿则支棱着耳朵前腿直立,后腿蹲下,专心致志、馋涎欲滴的凝望着孩童吃饭的表情,它是希望得到一点施舍吧。孩子只顾着吃着,才不会理睬呢!而它的警觉性却很高,只要有行人经过,一定虎视眈眈的看上几眼,是熟人就哼唧一声,是生人则狂吠一通,在主人的呵斥下,继续它的观望。还是那个动作,还是那个眼神。孩子最终将碗里剩下的一点稀饭倒下,小狗儿迅速的低头。这时,比它速度更快的还有一直在旁观望着的老母鸡,倏地蹿过来争抢着,狗儿似乎很恼火,龇牙咧嘴的凶相震慑着,老母鸡知趣的匆遽的倒退出去。
原先的一口大水塘成了几家的大菜园,菜园里的蔬菜非常丰富。湿漉漉的菜叶子怎么也掩藏不住成熟的、茁实的、沉甸甸的蔬果。有三二个人在采摘着辣椒,茄子,豇豆或西红柿。这个时候,蔬菜是吃不完的,那么,就吃最新鲜最鲜灵的。
披着晨曦行走在通往田野的路径上。视线开阔,显豁出原野上的勃勃生机。公场的北下沿就是三家的三块水稻田,福子手持镰刀刈割着梗沿上的薅草。我问,这么嫩的薅子干吗要割掉?他说,水稻长的这么好,看着这些薅子就不舒服。实际上,这些薅子等到秋收后还是要被刈割晒干的。只不过,对于福子的举动着实有些费解。
阳光高起来了。温静的鲜光顷刻间变得光芒四射,耀眼也刺目。炽热的只能让你眯缝着眼光,裸露着的皮肤有阳烫烫甚或是热乎乎的感觉,此刻,舒畅凉爽的气息在改变着。渐渐地,热息升腾了,裹夹着稻秧、青草、河水那清豁、鲜明、腥湿的气息拂拂而至。不过,尽管温度升高,可是脚下还是凉浸浸、湿润润的感觉。
整个田野里到处都是蓊郁葱茏满眼生鲜的景象。一望无垠的水稻,乌青青的,绿色,铺就成了一幅水墨淋漓的画卷,点缀其间的几口水塘和蜿蜒伸展着的河流,在阳光的直射下,溢动着粼粼的银光,有水鸟尽情的舞蹈着嬉戏着。不时地发出唧唧喳喳的声浪。还有那些不知疲倦着的各种虫子,声浪高低起伏,势如潮涌。偶尔,青蛙的咕哇声竟然成了高亢嘹亮的调子,如同协奏曲的婉转悠扬,令人清耳悦心。
不时的,遇着扛着铁锹、戴着草帽在田间巡视着的农人。总少不了要寒暄几句。尽管此刻阳光不是多么强烈,可是他们从走出家门时就已经习惯了戴着草帽。他们有着一样的肤色:黝黑。他们的皮肤已经承受了过多的紫外线的照射,这完全是经年累月的日子熬出来的;是春夏秋冬季节的风吹出来的;艰苦的劳作打磨出来的是他们的本色。遇见了史叔。他在秧田里收着黄鳝笼子。这些笼子是昨晚放的。他是原先的村支部书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了将近三十年。前年因为乡镇合并,他主动让贤从村书记的位置上下来,如今可以安心的耕种着自家的六亩田地。问他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干吗还这么辛苦。他说,闲着心里就着慌,不如找点事做。像这个时候放放黄鳝笼子,每天也有四五十元的收入哩。
整个圩梗被青草覆盖着。只有常年累月不断被碾压着的两道车辙印还是那么清晰,形成了弯弯曲曲的路径。小石桥静静的伫立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剥蚀并没改变它挺拔的身姿。它像一位老者,是在默默地守望着岁月里的真醇。而此刻,一位晨练的老者在此歇脚,也在此静默,我认识他。喊了声张爷。他继而与我攀谈起来。他是粮站的老退休职工,他将一生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粮食工作。他的老伴在十年前就去世了,一个人孤寂的守护着两间破旧的房子。每天,他都顺着圩梗晨跑,而后就在这里歇脚。问他怎么不回城里的儿子家居住,老人皱眉蹙额,欲言又止,我不再多问,他的目光凝视着前方,我与他话别。
一条老马路向东坚韧的伸展着,宛如一条白色的带子。此时,宽展的路面在两边葱茏着的杂草的挟挠下显得有些逼仄。赶集的行人脚步匆匆,两辆拖拉机突突的响声由远及近,在静谧的田野成了震耳的噪音。吓着了在电线杆子上的数只鸟儿。它们一轰而散,发出的啁啾声似乎就是愤慨的宣泄。
几口水塘里,生长着不同的水生植物,芦苇密匝厚实,蒲草抖擞精神,野茭白形销骨立,水花生狰狞可畏。有一垂钓者在草塘。走过去。惊讶。他是我熟悉的邻村的老唐。不禁问他家里有那么多的农田,居然还有这份闲心来垂钓。他说,前年就喜欢上了垂钓,这不田里的农活忙完了,起早出来钓钓鱼,不也是一种享受吗?看他吞吐着烟雾,那悠然自得的神情让我感慨万千。我从水里拖出网兜子,都是一溜水的鲫鱼活蹦乱跳着。
不论是田埂或是圩坡上,到处都是野胡萝卜,此刻盛开着一统白色的花朵,鲜鲜,簇簇,丛丛。没有馥郁的香,却摇曳着丰姿。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不远处,一头老水牛在散漫地啃食着嫩绿的青草。我知道,这是任爷家的水牛。一只鸟儿从河流对面的枯柳树上飞过来,顽皮似的站在牛的脊背上,顷刻间又成静止状态。是在凝思?是在感受?不得而知。我被这样的静态感染着。忙用手机拍了下来。和谐生动的画面定格在我的手机里也铭刻在我的心中。这是村里惟一的一头老水牛了,任爷七十多岁了,至今还驾驭着它,耕田粑地,毫不含糊。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他到底还能坚持多久?我认为,这是人与牛的感情的缔结。
太阳升起老高。无遮无拦的阳光热辣辣、直棱棱的晒在身上。热滚滚的气流随着风的吹拂扑面而至。田间里没有了农人,路径上没有了行人。只有那乌青青的稻叶、绿茸茸的杂草之间的摩挲声正以轻盈的、和润的声态张扬着、昭示着田野上郁勃的生机与活力。(全文2743个字,于09年7月5日夜)
[文/杜永生]
好久没有在乡村过夜了。孩子放假了,我也放松了,婉拒已约定好的应酬,带着孩子在这个周末回到乡村。此刻,正是七月初。
一连数日的炎热天气,终于在几场暴雨的倾泻下,有了明显的凉爽感。这种凉爽感最为突出的还是在清晨,在晨曦里。
清晨,早早的起床。神清气爽。浑身舒泰。这是个晴好的天气。半圆的月亮还高悬在穹苍,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云霞从杨树,槐树,椿树等树木厚厚实实的绿叶的罅隙中透漏出点点金色的光芒,执著地衬托着村庄浑朴的底蕴。乡村,融和在晨光里,散发着奕奕勃勃的生机。
清风,轻柔的吹拂着。温情的抚动着村庄里的一草一木。村庄的上空已经被袅袅、纭纭的炊烟浸润着,一股子淳厚而又焦糊的气息灌充于你的身心。分明可以辨别得出是麦秸秆、油菜秸秆,还有陈年稻草的气息。炊烟不紧不慢的上升着,从屋顶飘向葳蕤繁茂的树丛,又从树丛不蔓不枝铺下,萦绕在房屋的周遍,渐渐地弥散开来。湮灭在晨曦里。
一阵阵、一浪浪鸟儿们的喧闹声传来了。这是乡村独有的喧闹声。我一直认为这是鸟儿们的演唱会,是乡村最优美的音乐,熟稔寻常,却是那么地悦耳动听,是乡村最为活泼的声息。它构成了乡村素朴真然的灵魂。那些家禽们(鸡鹅鸭猪狗)不也积极地加入演奏者的行列、汇入了“夏之声”的舞池吗?你看它们或长声或短调,或铿铿或狺狺,或哼哼唧唧或咯咯喳喳,为乡村增添一道独特的音符。
母亲们先烧好了早饭,赶紧又忙着在门前搓洗衣服,搓衣时前倾后顿的姿势是那么地优美,咕咕嗒嗒的搓衣声将节奏的韵律感陡然增强。孩子捧着饭碗,吸溜着稀饭。小狗儿则支棱着耳朵前腿直立,后腿蹲下,专心致志、馋涎欲滴的凝望着孩童吃饭的表情,它是希望得到一点施舍吧。孩子只顾着吃着,才不会理睬呢!而它的警觉性却很高,只要有行人经过,一定虎视眈眈的看上几眼,是熟人就哼唧一声,是生人则狂吠一通,在主人的呵斥下,继续它的观望。还是那个动作,还是那个眼神。孩子最终将碗里剩下的一点稀饭倒下,小狗儿迅速的低头。这时,比它速度更快的还有一直在旁观望着的老母鸡,倏地蹿过来争抢着,狗儿似乎很恼火,龇牙咧嘴的凶相震慑着,老母鸡知趣的匆遽的倒退出去。
原先的一口大水塘成了几家的大菜园,菜园里的蔬菜非常丰富。湿漉漉的菜叶子怎么也掩藏不住成熟的、茁实的、沉甸甸的蔬果。有三二个人在采摘着辣椒,茄子,豇豆或西红柿。这个时候,蔬菜是吃不完的,那么,就吃最新鲜最鲜灵的。
披着晨曦行走在通往田野的路径上。视线开阔,显豁出原野上的勃勃生机。公场的北下沿就是三家的三块水稻田,福子手持镰刀刈割着梗沿上的薅草。我问,这么嫩的薅子干吗要割掉?他说,水稻长的这么好,看着这些薅子就不舒服。实际上,这些薅子等到秋收后还是要被刈割晒干的。只不过,对于福子的举动着实有些费解。
阳光高起来了。温静的鲜光顷刻间变得光芒四射,耀眼也刺目。炽热的只能让你眯缝着眼光,裸露着的皮肤有阳烫烫甚或是热乎乎的感觉,此刻,舒畅凉爽的气息在改变着。渐渐地,热息升腾了,裹夹着稻秧、青草、河水那清豁、鲜明、腥湿的气息拂拂而至。不过,尽管温度升高,可是脚下还是凉浸浸、湿润润的感觉。
整个田野里到处都是蓊郁葱茏满眼生鲜的景象。一望无垠的水稻,乌青青的,绿色,铺就成了一幅水墨淋漓的画卷,点缀其间的几口水塘和蜿蜒伸展着的河流,在阳光的直射下,溢动着粼粼的银光,有水鸟尽情的舞蹈着嬉戏着。不时地发出唧唧喳喳的声浪。还有那些不知疲倦着的各种虫子,声浪高低起伏,势如潮涌。偶尔,青蛙的咕哇声竟然成了高亢嘹亮的调子,如同协奏曲的婉转悠扬,令人清耳悦心。
不时的,遇着扛着铁锹、戴着草帽在田间巡视着的农人。总少不了要寒暄几句。尽管此刻阳光不是多么强烈,可是他们从走出家门时就已经习惯了戴着草帽。他们有着一样的肤色:黝黑。他们的皮肤已经承受了过多的紫外线的照射,这完全是经年累月的日子熬出来的;是春夏秋冬季节的风吹出来的;艰苦的劳作打磨出来的是他们的本色。遇见了史叔。他在秧田里收着黄鳝笼子。这些笼子是昨晚放的。他是原先的村支部书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了将近三十年。前年因为乡镇合并,他主动让贤从村书记的位置上下来,如今可以安心的耕种着自家的六亩田地。问他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干吗还这么辛苦。他说,闲着心里就着慌,不如找点事做。像这个时候放放黄鳝笼子,每天也有四五十元的收入哩。
整个圩梗被青草覆盖着。只有常年累月不断被碾压着的两道车辙印还是那么清晰,形成了弯弯曲曲的路径。小石桥静静的伫立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剥蚀并没改变它挺拔的身姿。它像一位老者,是在默默地守望着岁月里的真醇。而此刻,一位晨练的老者在此歇脚,也在此静默,我认识他。喊了声张爷。他继而与我攀谈起来。他是粮站的老退休职工,他将一生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粮食工作。他的老伴在十年前就去世了,一个人孤寂的守护着两间破旧的房子。每天,他都顺着圩梗晨跑,而后就在这里歇脚。问他怎么不回城里的儿子家居住,老人皱眉蹙额,欲言又止,我不再多问,他的目光凝视着前方,我与他话别。
一条老马路向东坚韧的伸展着,宛如一条白色的带子。此时,宽展的路面在两边葱茏着的杂草的挟挠下显得有些逼仄。赶集的行人脚步匆匆,两辆拖拉机突突的响声由远及近,在静谧的田野成了震耳的噪音。吓着了在电线杆子上的数只鸟儿。它们一轰而散,发出的啁啾声似乎就是愤慨的宣泄。
几口水塘里,生长着不同的水生植物,芦苇密匝厚实,蒲草抖擞精神,野茭白形销骨立,水花生狰狞可畏。有一垂钓者在草塘。走过去。惊讶。他是我熟悉的邻村的老唐。不禁问他家里有那么多的农田,居然还有这份闲心来垂钓。他说,前年就喜欢上了垂钓,这不田里的农活忙完了,起早出来钓钓鱼,不也是一种享受吗?看他吞吐着烟雾,那悠然自得的神情让我感慨万千。我从水里拖出网兜子,都是一溜水的鲫鱼活蹦乱跳着。
不论是田埂或是圩坡上,到处都是野胡萝卜,此刻盛开着一统白色的花朵,鲜鲜,簇簇,丛丛。没有馥郁的香,却摇曳着丰姿。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不远处,一头老水牛在散漫地啃食着嫩绿的青草。我知道,这是任爷家的水牛。一只鸟儿从河流对面的枯柳树上飞过来,顽皮似的站在牛的脊背上,顷刻间又成静止状态。是在凝思?是在感受?不得而知。我被这样的静态感染着。忙用手机拍了下来。和谐生动的画面定格在我的手机里也铭刻在我的心中。这是村里惟一的一头老水牛了,任爷七十多岁了,至今还驾驭着它,耕田粑地,毫不含糊。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他到底还能坚持多久?我认为,这是人与牛的感情的缔结。
太阳升起老高。无遮无拦的阳光热辣辣、直棱棱的晒在身上。热滚滚的气流随着风的吹拂扑面而至。田间里没有了农人,路径上没有了行人。只有那乌青青的稻叶、绿茸茸的杂草之间的摩挲声正以轻盈的、和润的声态张扬着、昭示着田野上郁勃的生机与活力。(全文2743个字,于09年7月5日夜)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