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2022-01-07抒情散文马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11 编辑

一个古老的民间艺术村落
●马升红从丽江古城出发,沿大(理)丽(江)公路往南走(距丽江机场12公里,正处大丽公路西侧),就来到一个尚未被世人熟知的村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11 编辑 <br /><br />一个古老的民间艺术村落
●马升红
从丽江古城出发,沿大(理)丽(江)公路往南走(距丽江机场12公里,正处大丽公路西侧),就来到一个尚未被世人熟知的村寨——新华村。
走过一道雄伟的牌坊,沿着一条长6.04公里、宽10.5米、两旁柳条飘飘的柏油路,就可进入新华村。首先进入你眼帘的是面积达1600多亩的草海,在这里你会被草海的风情所陶醉。
草海是鹤庆坝子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水域宽阔,清澈如镜,而且水草丰茂,湖边盛产菱角、莲藕,适宜养鱼。盛夏时节,几百亩荷花争相怒放,野鸭飞禽不时飞起,景色颇为优美。
草海与漾弓江一带湖河相通,沟渠纵横,湖岸村居错落有致,好似一幅水乡风情画。如赶上农历六月十五“耍海节”这天,草海附近的各族群众早早来到这里,或乘舟游览水乡风光,或一展歌喉来上一段白族“对歌”。这时草海人头攒动,木舟穿梭,歌海如潮。是这草海的绿水消解了喧华?还是这草海的绿水洗却了纤尘?夕阳下,草海演绎着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告别草海,领略完草海的风情,把心灵拉向新华村。
新华村是一个古老而典型的白族村寨,4800多人中白族占了98%,从建筑到生活习俗尽显白族特色。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村,依山傍水、古老纯朴,山形地貌酷似一只饮水后振翅欲飞的凤凰,故其名凤凰山。凤头下有一村落名纲常村;左右两翼下各有一个村,名南翼、北翼村,人们现在出于方便将其写为南邑、北邑村。村口有个由地下喷泉形成的黑龙潭,清澈的泉水长年不断。古时,这一带乃水乡泽国,时有众多仙鹤在些游戏。60年代初,曾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遗址遗物。山下村旁有3眼常年不涸的龙泉:黑龙潭、星子龙潭、寺庄龙潭,龙潭一年四季涌水量相当充沛,均在每秒1.4立方米左右。涌出的泉水蓄积成一个水面达20余亩的池塘,塘水最后通过一条小河流向远方。相传,远古时候,潭中有一条性情暴戾的黑龙,不时兴风作浪,祸害乡民。激起一位力大无比的天神义愤,下凡来到新华村,收集村民家中的废铜烂铁,煅打成一条链子,最终把黑龙制服、拴住。以后,这位天神每年都要来到新华村,察看拴黑龙的链子是否牢固。使他惊异无比的,不久新华村的村民都学会了打链子的技艺,打出的铁链、铜链、银链、金链,或大或小,牢固精美。原来,这里的白族群众不仅勤劳无比,而且聪明过人,他们观看天神操作后便心领神会。从此,这位天神愧感自己技艺粗陋,羞见新华村人了。
全村有3个自然村,1000多户,4700多人。这些自然村中除有一般的白族民风民俗外,还有着500多年民族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历史。 在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情况下,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当“小炉匠”,靠手艺吃饭。据《鹤庆县志》载,早在明朝中叶,这里便开始制造民间手工艺品,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按照祖辈传下的习俗,村里通常是女子下地干农活,男子留在家中制作手工艺品。他们以一家一户小作坊为组织形式,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加工工艺,用金、银、铜为主要原料,一锤一锤的打磨、雕琢,制成手琢、戒指、银碗、铜壶、藏刀等各种手工艺品,产品主要销往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地,还出口到缅甸、印度、尼泊尔、日本、泰国等国家,供不应求。
新华村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已有800多户,从业人员1200多人,分别占总户数的73%,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艺村。1998年,被定为省级民族旅游村;2000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评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华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州级小康示范村和省级文明示范村。
当你来到紧靠黑龙潭边、占地15亩的手工艺品交易市场,你会看到这里有设施完备的手工艺品展览厅、手工作坊、娱乐厅、民族风味餐厅、停车场等。在这里你可以观赏到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的整个过程,可以买到10余元到上万元一件不同档次的手工艺品和各种土特产品,还可以欣赏到民族歌舞表演。
当你沿着用青石板铺成的村间小路走进新华村时,你会被这里的古老和纯朴所感动。这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或轻缓,或铿锵,象一首首古老的曲子从各家各户传出来。寻声而去,随意走进一户农家,你都可以看到,“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而且“户户不重样”的家庭制作手工艺品的场景。更令人兴奋的是不少人家院里仍有天然泉眼;进了院子可清楚地看到三面相围的水塘里,地下泉水咕嘟咕嘟地往上冒着。
如今的新华村已经是大名鼎鼎。它的出名,不仅在山奇、水秀,更在于人灵。走近“中国少数民族的骄子”、“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大理州农村级土拔尖人才”,曾为大理州政府加工制作送给金庸先生“金钥匙”的白族民间艺人寸发标家时,只见房檐下几名工匠仅用木墩、小手锤、小凿子等简单的工具,凭着熟练的技艺,打制了出一件件精致美观的手工艺品。“九龙杯”是寸发标的专利,在壶的四周,9条龙呈缠绕、撕打状,但每条龙都神态各异,龙须、龙爪、龙身,乃至身上的鳞片都栩栩如生。最奇特的是“九龙壶”里倒出的酒,一滴不多,一滴不少,刚好装满8个银盅。待锅内汤水沸腾时,9条龙嘴中顿时吞云吐雾,令人称奇。寸发标只是新华村从事工艺品加工的1200多人中技艺超群者的上百人中的一个。在新华村还有许多工艺品加工制作的行家、名家,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专,各有绝活。
新华村民的高超技艺从何而来?师承祖辈的传统手艺是原因之一。新华村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之地,历史上又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众多客商给村民带来了众多信息也带来了不少致富的机遇。据历史考证,早在明代,村民们就开始瞄准藏区群众所需生产生活用品和装饰用品,以后供应对象逐渐扩大到云南境内的众多少数民族。但博采众长,善于学习肯于钻研是匠人们技艺锦上添花的重要原因。白族是一个眼界开阔、广博吸纳的民族。新华村民充分发挥了自己民族的特长,新华村的匠人一般是从15岁左右开始在村中拜师学艺,3年师满后便外出周游全国各地,依顾客要求搞来材料加工。在外出过程中,他们广泛吸纳各族群众的工艺技术,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目前,在全村匠人中有80%常年在外,全国各个省市区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均有新华村匠人的足迹,因而,白族匠人素有“技惊天宇”的称法。
感受了新华村的独特魅力,参观了手工艺品加工制作场景,也买到了称心如意的手工艺品之后,如有兴致,还可以沿着曲折的云芒小路登上凤凰山,一览新华村全貌。半山腰的玉皇阁内,古树成荫,佛香缭绕,显得古朴肃穆。
如今的新华村已是游人如织;今后的新华村将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旅游产品集散布心,成为一个民族旅游的名牌村。新华村五彩斑澜的各式民族工艺品、恬静优美的民居环境、古老纯朴的民族风俗吸引着远方来客前去的脚步,他们的灵魂被新华“勾”去。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富于无限潜力、充满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华村。
新华村 —— 一个古老的民间艺术村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