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碎剪梨花飞琼英
2022-01-07抒情散文高迎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41 编辑
晨起推窗,心头掠过一阵开心的惊喜。只见漫天梨花匀飞密舞,将天地间挥洒成一片圣洁的银白。2005年的第一场雪,在凝寒撩雾中真的按预报如期而至了。从出生……
晨起推窗,心头掠过一阵开心的惊喜。只见漫天梨花匀飞密舞,将天地间挥洒成一片圣洁的银白。2005年的第一场雪,在凝寒撩雾中真的按预报如期而至了。从出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41 编辑 <br /><br /> 晨起推窗,心头掠过一阵开心的惊喜。只见漫天梨花匀飞密舞,将天地间挥洒成一片圣洁的银白。2005年的第一场雪,在凝寒撩雾中真的按预报如期而至了。
从出生我就与雪有缘。那年冬天,怀着我的母亲经不住元宵节那欢快锣鼓的诱惑,便踏雪前去瞧热闹,回来时在湿滑的雪路上跌了一跤,于是我便提前来到这个熙熙攘攘的世间。正巧那个元宵节立春,父母就顺手给我拣了个名字叫“迎春”。
许是因雪而生的缘故,从小便喜欢这晶莹洁白的雪。与同龄的孩子欢呼雀跃着在雪地里打雪仗,跑渴了便攥一个圆圆的雪球吃。而堆雪人也是雪天里难忘的一乐。先扫雪成堆,用铣拍实,尔后再放一个圆的头上去,黑而圆的墨水瓶盖是雪人的眼睛,选只大红辣椒给雪人当鼻子,找个玉米穰横放做雪人的嘴,再寻只夏天废弃的破草帽给它戴上,腋下插上把扫帚,一个憨态可掬的雪人儿就做成了。
和伙伴们在雪地里打捧,也是冬季里的必修课。把一扎长的柳木棍两头削尖,我们把这两头尖中间粗的小东西叫“尜儿”,再选约半米长,略粗点的柳木棍做棒,用棒打尜的尖处,尔后再挥棒把飞起来的尜儿打向远处,罚人把尜儿用手扔回原地设好的区域内方得以角色互换。如果扔不回原地,那尜儿也就愈打愈远了。当然也有尜飞不起来,棒打不上的时候,直玩到浑天地黑响起母亲们敦促吃饭的呼唤,才恋恋不舍的罢手。
上小学时闹文革,曾革过一阵名字的命。一夜之间,有改“卫东”、“忠心”的,有改“敢闯”、“纳新”的,仿佛名字改得愈左愈好。我的名字原封没动,还是沾了毛主席那首永梅诗的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别人都以为我的名字来之毛主席诗词,是响当当的好名无疑,直佩服我父母起名的意识实在超前。当时读毛主席的咏梅诗,隐约感到雪与梅花的非同一般,直到后来才知道踏雪寻梅的浪漫,才懂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见过许多写雪的诗,清朝诗人沈兰在诗中说:“风鏖万片大于叶,乱扑红尘五尺雪”。与沈兰同朝的诗人吴伟业也在诗中说:“北风雪花大如掌,河桥路断流澌响”。但二人的气魄远不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其实,若论雪诗的气魄,古往今来的诗人都比不上毛泽东的那首《泌园春·雪》诗中写大河上下、写长城内外万里雪飘。若拿南宋朝鲍照的“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苏轼曾在《雪诗》中这样形容大雪:“寒松瘦竹元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你听,那挺拔的松竹都被大雪压折了。接下来诗人预测收成因雪大而甚丰:“此为丰年报消息,满田何止万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下雪就确实如同下“白面”了。民间自古就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是春雨的姐妹,雪是庄稼的医生,在冰雪除却地下的虫害,并化作雪水滋润大地之后,无疑就给农民打下了来年丰收的基础。
小时候,爱把雪花接在手掌中,为的是想仔细看看它到底是五角形,还是六边形。往往还未看清,雪花便化作一滴细微的泪珠,仿佛怨我耽搁了它与姐妹们同去滋润麦苗的行程。后来不再用手去接雪花,雪花反而深深的留在记忆中。
雪是冬日的精灵。它美在飘落,悠悠飞扬,曼妙轻盈,宛若舞姿翩翩的仙女,在踏寒中塑造千姿百态的韵律。它美在静止,高林低树,巧装匀缀,田畴屋舍,银装素裹。仿佛让人置身琼瑶仙境。
我爱雪的动,是喜爱雪落时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着舞蹈语汇。我爱雪的静,是喜爱雪芒中弥漫着的那份和谐与宁静。透过风影,透过晶莹,我更喜爱雪花灵魂的洁白、剔透与澄明。原白雪用清纯的心朗照乾坤,用洁白的身履盖污浊,还茫茫宇宙一片清明。
伫立窗前,我欣喜地迎接2005年的第一场雪。凝望长空中碎剪梨花飞琼英,思绪亦如飘飞的雪花纷纷扬扬。尽管寒风已冻红了我的脸,面对窗外的冰清玉洁,我任带有清芬雪味的空气注满房间,舍不得关上推开的窗!
从出生我就与雪有缘。那年冬天,怀着我的母亲经不住元宵节那欢快锣鼓的诱惑,便踏雪前去瞧热闹,回来时在湿滑的雪路上跌了一跤,于是我便提前来到这个熙熙攘攘的世间。正巧那个元宵节立春,父母就顺手给我拣了个名字叫“迎春”。
许是因雪而生的缘故,从小便喜欢这晶莹洁白的雪。与同龄的孩子欢呼雀跃着在雪地里打雪仗,跑渴了便攥一个圆圆的雪球吃。而堆雪人也是雪天里难忘的一乐。先扫雪成堆,用铣拍实,尔后再放一个圆的头上去,黑而圆的墨水瓶盖是雪人的眼睛,选只大红辣椒给雪人当鼻子,找个玉米穰横放做雪人的嘴,再寻只夏天废弃的破草帽给它戴上,腋下插上把扫帚,一个憨态可掬的雪人儿就做成了。
和伙伴们在雪地里打捧,也是冬季里的必修课。把一扎长的柳木棍两头削尖,我们把这两头尖中间粗的小东西叫“尜儿”,再选约半米长,略粗点的柳木棍做棒,用棒打尜的尖处,尔后再挥棒把飞起来的尜儿打向远处,罚人把尜儿用手扔回原地设好的区域内方得以角色互换。如果扔不回原地,那尜儿也就愈打愈远了。当然也有尜飞不起来,棒打不上的时候,直玩到浑天地黑响起母亲们敦促吃饭的呼唤,才恋恋不舍的罢手。
上小学时闹文革,曾革过一阵名字的命。一夜之间,有改“卫东”、“忠心”的,有改“敢闯”、“纳新”的,仿佛名字改得愈左愈好。我的名字原封没动,还是沾了毛主席那首永梅诗的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别人都以为我的名字来之毛主席诗词,是响当当的好名无疑,直佩服我父母起名的意识实在超前。当时读毛主席的咏梅诗,隐约感到雪与梅花的非同一般,直到后来才知道踏雪寻梅的浪漫,才懂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见过许多写雪的诗,清朝诗人沈兰在诗中说:“风鏖万片大于叶,乱扑红尘五尺雪”。与沈兰同朝的诗人吴伟业也在诗中说:“北风雪花大如掌,河桥路断流澌响”。但二人的气魄远不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其实,若论雪诗的气魄,古往今来的诗人都比不上毛泽东的那首《泌园春·雪》诗中写大河上下、写长城内外万里雪飘。若拿南宋朝鲍照的“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苏轼曾在《雪诗》中这样形容大雪:“寒松瘦竹元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你听,那挺拔的松竹都被大雪压折了。接下来诗人预测收成因雪大而甚丰:“此为丰年报消息,满田何止万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下雪就确实如同下“白面”了。民间自古就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是春雨的姐妹,雪是庄稼的医生,在冰雪除却地下的虫害,并化作雪水滋润大地之后,无疑就给农民打下了来年丰收的基础。
小时候,爱把雪花接在手掌中,为的是想仔细看看它到底是五角形,还是六边形。往往还未看清,雪花便化作一滴细微的泪珠,仿佛怨我耽搁了它与姐妹们同去滋润麦苗的行程。后来不再用手去接雪花,雪花反而深深的留在记忆中。
雪是冬日的精灵。它美在飘落,悠悠飞扬,曼妙轻盈,宛若舞姿翩翩的仙女,在踏寒中塑造千姿百态的韵律。它美在静止,高林低树,巧装匀缀,田畴屋舍,银装素裹。仿佛让人置身琼瑶仙境。
我爱雪的动,是喜爱雪落时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着舞蹈语汇。我爱雪的静,是喜爱雪芒中弥漫着的那份和谐与宁静。透过风影,透过晶莹,我更喜爱雪花灵魂的洁白、剔透与澄明。原白雪用清纯的心朗照乾坤,用洁白的身履盖污浊,还茫茫宇宙一片清明。
伫立窗前,我欣喜地迎接2005年的第一场雪。凝望长空中碎剪梨花飞琼英,思绪亦如飘飞的雪花纷纷扬扬。尽管寒风已冻红了我的脸,面对窗外的冰清玉洁,我任带有清芬雪味的空气注满房间,舍不得关上推开的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