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带一颗良心上路

2022-01-07叙事散文杨献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6 编辑

带一颗良心上路——读桑麻散文集《归路茫茫》阅读是一件比创造更令人痴迷的事。我也这样认为。阅读在某种时候构成了我的另一种呼吸,从大量文字当中,呼吸到的绝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6 编辑 <br /><br />带一颗良心上路
  ——读桑麻散文集《归路茫茫》
  
   阅读是一件比创造更令人痴迷的事。我也这样认为。阅读在某种时候构成了我的另一种呼吸,从大量文字当中,呼吸到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行于纸上的那种味道,而是一种灵魂的气息和精神上的盐。收到河北作家桑麻(王治中)的散文集《归路茫茫》(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次印刷)的时候,正在办公室,手头无事,打开阅读。
   整整一个上午,都在这本书中流浏览,一页一页之后,带来的是一种阅读的困惑和快感。细究原因,这本书吸引我的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同为冀南,太行山麓人,地理的亲近导致了心理的亲近和理解;第二,是桑麻文字当中固有的一种真实生活和不脱时代的感悟。第三,他的文字当中有一种灵魂自我放逐和回收的一种时间沧桑感和精神的烟火气息。也可以说,最后两点构成了桑麻散文集《归路茫茫》的基本特征,也是他散文写作的一个大的特色和优长。
  很长时间以来,对散文,我一直在摇摆不定,在新散文风起云涌之间,作为散文写作者,如何在这个浪潮当中摆正或者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于写作者尤为现实的问题。就散文的传统而言,桑麻的写作一直在坚守,甚至恪守这一种写作道路,以优秀敏感的笔触深入生活,在生活和周遭的物象中找到最为合适的书写对象,并从中说出人性和生活的遭遇与秘密。这是桑麻散文为什么能够吸引人阅读下去,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种艺术和人文高度的重要方面。
  另外,桑麻先生的大部分散文作品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处心积虑的题材调整和谋篇布局,随手拈来的生活片断和情感、世事、和哲理妙语,都是有情有趣,健康活泼的,人让人会然一笑,或者低头沉思。我也觉得,这应当就是文学作品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但这种功能是与教化想区别的,重点在于:不是作家让你去由此及彼,而是文字引领和事件背后的散发。这在桑麻先生的《我是桑麻》、《谁在利用我们的信任》等文章当中,有很好的体现。
  在阅读当中,我还注意到:桑麻的笔触是开阔的,具备了现代意识的。他对世事的准确指认和对世像的穿透,都是力透纸背的。如《新孙二娘开店》、《一条路的终结》等作品中,表现的异常充分。《新孙二娘开店》写得是个人的一次遭遇,简单的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人群的某种劣根性。而在《那条鱼在期待什么》、《有野鸭子的冬天》等文章当中,则体现出一种对环境乃至另类生命的同情和悲悯,疼痛与不安。
  或许,现代人已经十分深刻地意识到:个人生存之于大自然环境的血肉联系。但在作家笔下,这种忧虑和不安显得更为优雅和细致,入木三分。桑麻先生的再一类的散文作品,如《迁坟》、《关于父亲的些许琐事》、《最后的温暖》等作品,悲悯气息弥漫满纸,叫人心疼。他对亲人的深情书写,对乡下人物命运遭际的客观描述,让我觉得了这一个写作者的内心素质和良知,那就是,关怀众生并热爱生命,同情底层是一个美德,更是高贵品质。桑麻先生具备了,才写出如此多的令人动容的散文作品。
  再者,桑麻先生的《归路茫茫》一文,我觉得是一种有灵魂的文本,一个久居城市的人回到乡下,他所表现出的情感迷茫是深重的,那些从生到死都在城市生活的人根本无法体验这样的一种情感。熟悉和陌生,过去和现在,祖根和灵魂,他们和我们——截然的不同境界,在同一时刻发生,有谁能够体会这种情感呢?这个文章,我以为是沉重的,它充满了一种成年人,城市人对乡村的故土的惶惑与不安,歉疚和深情。也是最能说明作家情感一时间无所归依的漂泊感。借助冬天的大雪,掩住乡村的大雪,一个人的目光和脚印,印留在上面的,总有一天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桑麻先生的行游文字富有神韵,是十分诚实的那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但能在这个诚实之中,变幻出自己的个性来。每一处的风景都是个人的,再多的游客也只是一个人的。所思所观,走下行下,无不和作家的情致和心情相互关联。桑麻先生写山西的平遥古城,不写如何雄伟久远,盛名累累,而是写个人在周边的遭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一道来,尔后转身离开(《欲望古城的黄昏》)。这一篇之后,《善陀寻幽》一文,则醉心山水,一心寻幽,枝枝蔓蔓,边走边看,有情有思,深得古代游记散文的精髓。桑麻先生一些读书文字,诸如对佩索阿《惶然录》、刘亮程散文和余华作品的阅读,都是基于一种对个性写作乃至精神依靠的寻找和确认。从那些文字当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一种清澈的,内敛的灵魂和精神气质。
  对照桑麻先生的散文作品,我也想到了新散文写作。遗憾的
是,后者至今没有一个坚固的理论架构。桑麻的散文写作我觉得是对传统的一种坚守,一来坚守传统散文的美德,即个人性灵与人文传统的充分融合;二来有意地加入了现代意识。这方面,我们的很多散文作家是有所缺失的,只是讲究散文中的诗意(散文是诗性的,决不仅仅是诗意的),讲究空灵和迂回,情趣和象征,而忽略了我们这个时代之于散文中的反映和体现。桑麻先生的散文恰恰或者有意识地向着方面靠拢,并有所实践,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
  今年的7月初,在邯郸,有幸与桑麻兄见面,一起多天。桑麻先生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俊俏书生模样,身在官场而清秀脱俗,叫我肃然起敬。最近,《美文》7期上半月刊发了桑麻先生的散文《枪决》,我觉得这是桑麻先生散文写作的一个新的转变。在一种特定的场景和遭际下,更容易发现人性最深处的东西,《枪决》一文可贵处在于,他不仅写出了一种杀戮的场景,而且透过这种血腥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命最后一刻的复杂表情。
  回到单位,再次打开桑麻先生的《归路茫茫》,再读之间,兴趣比原先更为浓郁,夏天的戈壁是炎热的,一本书在手,觉得很安静。需要说出的是:桑麻先生的写作是一种本真性情和内心的写作,是自我灵魂和良知的多重演奏。我还要说出的是:散文乃至一切的写作,都应当是温暖的,关怀的,博爱的和真诚的,说出即告知,一个作家所能做到的,所要告诉和书写的,就是自己眼里心里的芸芸众生和一个人的世界——关于生活,关于写作,我一直觉得,带一颗良心上路,那么,一切都会是我们的,写作的。
  8/21/2005于西北跑马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