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寻花苍山洱海间

2022-01-07抒情散文张卫平
早已声名遐迩的大理,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寻着电影《五朵金花》中“蝴蝶泉边”的优美歌声,在金秋时节,在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苍山洱海间。苍洱之间,景色美不胜收,我们犹如面对一道秀色可餐的人间盛宴而无从下口。使我们……
  早已声名遐迩的大理,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寻着电影《五朵金花》中“蝴蝶泉边”的优美歌声,在金秋时节,在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苍山洱海间。苍洱之间,景色美不胜收,我们犹如面对一道秀色可餐的人间盛宴而无从下口。使我们不由得要套用诗仙李白那两句有名的诗句:“不识苍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热情好客的大理人马上就出来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他们为大理诸多的景色总结了四个富有代表性与诗意的词:“风、花、雪、月”。这是大理数百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四种风物标志。
  于是,为我们导游的这位美丽的白族姑娘指着自己头上的头饰为我们讲解了风、花、雪、月的具体所指——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几乎已经成为了解读大理的一个固定的节目。
如此的解释简直就让初来乍到的我们着迷。在这样的解释下,就连我们身边的这位白族少女也就具有了神秘、圣洁的韵味。于是我们忍不住要问她的名字。于是她略带羞涩地告诉我们,她的名字叫做:金花。
  姑娘的回答让我们喜出望外。使大理声名远扬的电影《五朵金花》中就已经有了五朵金花,莫非这姑娘就是那第六朵金花?莫非这大理的金花是永远也不会老的。金花姑娘见状,却又是一笑。说:在我们这里,所有的女孩子都是可以叫做金花的。
  我们似乎恍然大悟,却仍还是一头雾水。大理四季如春,好花看不尽。山茶花姹紫嫣红,杜鹃花绰约多姿。我们置身于花丛中,早已被迷乱了眼睛。看着我们无法选择的样子,金花姑娘认真地告诉我们:大理的花,虽然多得数不胜数,但在白族人的心目中,兰花的地位最高最重。兰花品行高洁,形态优美,气味幽香,是花中的君子,充分代表了白族人所崇尚的高尚品德。因此,从南诏大理国时起,大理白族人就种兰养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金花说:如果一定要在大理缤纷多彩的花中找出一个代表,那就应该是这有王者之香的兰花。
  我们于是就随着金花姑娘的导游去寻找花中君子兰花的倩影。谁知不经意中,不仅走入了苍山洱海美丽的山水中,而且也异外地走入了大理千年历史的深处。
  寻着清澈地奔涌而下的双鸳溪水,我们进入了苍山十九峰之一兰峰下的无为寺,这座建于1000多年前的寺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是王室成员出家修行的尊贵之地,也曾培养出众多金庸小说中描述不尽的武林高手。大理国时期,王室段氏家族养兰蔚然成风。到了明代,段氏王室的后裔、上演大文豪郭沫若历史名剧《孔雀胆》的大理总管段功之女、也可以说是大理段氏的最后一位公主段宝姬,就曾在这苍山十八溪的兰溪之侧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兰苑,广泛搜集云南境内的奇花异草,成为大理养兰界的一件盛事。如今兰苑已经湮灭在时光的深处,惟有古松掩映的寺庙庭院中,一丛丛悠然生长着的大理兰花,以馥郁的香味在一片伽蓝气韵中透出一缕仍然延续至今的王家气度。
  元末明初时,以段宝姬和她的兰苑为中心,大理地区的名僧高道、文人雅士及王室后裔等苍山七贤,经常在此以兰会友,以诗文抒发情怀,以大理有名的感通绿茶清淡人生,颇有几分东晋时江南会稽山上王羲之等名士兰亭聚会的千古风流雅集。兰亭聚会后留下的是一幅行草《兰亭序》,成为字范。而苍山七贤兰诗聚会,却成就了一部在大理兰界甚至世界兰界都影响久远的兰花专著《南中幽芳录》。该著作由七贤中号为兰雪道人的杨安道先生所撰写,将段宝姬兰苑中的大理名兰分为38品,并首次以兰花的瓣形作为分类标志,可算是开了当今滇兰界以莲瓣细叶兰为名贵上品独尊的先河,从而确立了大理兰花在兰文化中最为独特的地位。书中所载的名品如大雪素、小雪素及金线兰等,历600余年后,仍在大理广泛培植。段宝姬的兰苑和《南中幽芳录》,对大理兰文化的流传与今后的勃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大贡献。
  莲瓣素兰花为滇西一带所独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世界兰艺的重点终从宽叶兰为重转而为以滇西莲瓣兰为代表的细叶兰为上品,大理精心长期培植的莲瓣兰名品,终于成为众兰中的翘楚。
大理人种植兰花,自南诏时起,于是我们追寻的足迹必然要来到南诏的发祥地。这里是位于苍山洱海之南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我们仍然是循着《南中幽芳录》的线索来到这里的。《南中幽芳录》中所记载的大理兰花名品“朱砂兰”,就生长在这哀牢山的崇山峻岭间。可以说,南诏古国发祥于这样散发着王者香的山水中,本身就具有了天然的高贵典雅的气度。
  告别了南诏故地,循着时光与历史的轨迹,我们又要回到苍山洱海间。我们进入一座濒临洱海万顷碧波的古老集镇,它有着一个饶有趣味的名字:喜洲。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集镇,它的历史甚至超过了我们刚刚经过的大理古城。大理王室的段氏及世袭的高氏相国家族,就发祥于这里。明清两朝及民国时期,从这些规模宏大、建造精美的庭院中走出的喜洲商帮,足迹遍及中国和东南亚各地,成为一种最为奇特的商业与文化现象。背靠苍山的喜洲人,几乎家家户户养兰,在幽深的庭院与屋檐下暗吐芳香之气。而最为大理人所称道的,却是一直繁衍至今、已生长600余年的一盆虎头兰花。
这盆被称为“明兰”的兰花文物,已被世代供奉的喜洲杨氏家族的后人奉献出来,养植在大理古城中的大理市文化馆内。因此,我们最终要从历史中走出来,走进大理古城,一个流水滋养、游人如织的地方。
  这盆花繁叶茂,让人叹为观止的虎头明兰,是明朝早期大理喜洲白族文人杨士元亲手所植。杨士元号弘山公,曾为云贵两省乡试第一名,也就是俗称的解元,后中进士,进京做官,历任翰林庶吉士、钦差大臣等职,后因不满朝政腐败,遂挂印辞官归乡大理喜洲,专心读书著述,作诗养兰,安贫乐道,品德高尚,与兰花最为相契。此盆明兰植下后,杨士元后人作为传家宝物和做人标准,细心呵护,终于生长到了现在。据行家所讲,兰花的生长期一般在4年左右,如此说来,这盆品德高洁、与一个家族关系密切的兰花,已是弘山公亲手所植的150代后裔了。怎么样,这的确是兰花史上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吧?
  在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的千古绝唱《离骚》中,就有了对兰花最为尊崇与美好的赞誉与寄托。大理人将一盆品行高洁的兰花养植了600余年,这是世界兰文化史的奇观。经过千年的流传与弘扬,大理已深深地浸润在一派兰香之气中。兰花,是大理寻常人家的常驻居民,由此而衍生出的兰文化,则是一道清澈而晶亮的溪流,流淌绵延不绝。如今,兰花艺术在大理广泛地蓬勃发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随着金花姑娘美丽头饰上流动的风、晶莹的雪、皎洁的月,我们就要掩映在大理这些“三坊一照壁”所合围成的庭院中扶疏的兰叶与不绝地散发芳香的花朵中。我们更要在一座座已具有相当规模、荟萃千百种奇异兰花的兰苑中失去了我们自己。我们已经找到了大理四景中最让人难以割舍的花,我们在花丛中笑,所有的兰花都笑了;而我们,分明也成了大理奇异兰花中的一簇。
  在这里,我们与众多的兰花为伴,像古代那些写满传奇的圣人,更如大理秀美的山水间这些热情好客的白族乡亲。 (通讯:671000  云南省大理州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传输中心  作者:张卫平 全文 E-MAIL:zhangweiping123@sohu.com;           电话:0872-223602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