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入洱来
2022-01-07叙事散文张卫平
对于大理,对于苍山的雄奇和洱海的秀美,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是心仪久之,然而真正的亲临其境也许都还是不久前的事。实际上对于历史上的中原来说,发现大理,也仅是很偶然的一次出行,尽管那已经是离现在相当久远的一次远行了。那是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初年……
对于大理,对于苍山的雄奇和洱海的秀美,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是心仪久之,然而真正的亲临其境也许都还是不久前的事。实际上对于历史上的中原来说,发现大理,也仅是很偶然的一次出行,尽管那已经是离现在相当久远的一次远行了。那是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初年,以武略取得天下的一代帝王汉武帝闻印度文化之恢弘深厚,为求得一缕佛香,遂遣使向南而来。在刚刚到达云岭之南时,就被民风强悍的“昆明部落”所阻,出使团只能无功而返。据后人考证,这个所谓的“昆明部落”,就是许多年后在中国西南的历史上一时声名显赫的南诏王朝的先民。而所谓的“昆明湖”,就是我们眼前的一百二十里洱海。
这批比同朝代出使西域的张骞要早得许多的汉使未能完成到达印度的使命,然而不能不说为后来开通的、隐秘于南方的崇山峻岭、被称为身毒古道或博南古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发现建立了最初的功勋。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异外地将镶嵌在点苍山和鸡足山之间,湖水四季清澈,观之则水天一色,碧波万顷,渔歌清越婉转的昆明湖的秀丽景色饱览于看惯北方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的近百双被风尘饥渴的眼中。于是,这批人回到长安后,将这边地的奇境异事,富于修饰地向在北方征战而不习水战的汉武帝大大地描述了一番,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又于是,同样对这南方边地心驰神往并仍不忘文治武功的汉武帝就派人在长安附近开凿了形似洱海的“昆明湖”,教习水战以备来年攻伐“昆明”。这才引得千年之后,一位长髯的文人在被称为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由衷地景仰道:“汉习楼台”……曾被称为“昆明湖”的洱海,在中国历史中的首次出场和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可见是由来已久的。今天,在北京城中的昆明湖,据说来源于古都长安,其最原始的模型,乃肇始于这苍山脚下的洱海,大概已是很少有人知晓的了。
在一年年的高原特有的清风明月中,作为在云南省境内仅次于滇池的内陆淡水大湖泊,洱海湖面积近250平方公里,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平均在6公里左右。它在东、西、北三个方向拥有着2500多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尤其是在洱海的西岸,巍峨险峻的苍山之上,十八条清澈的山溪奔流而下,长年不绝,成为浩浩洱海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洱海浩浩百里,碧水蓝天相映。一泓高原湖中丰沛的水量,调节着大理的气候,滋养着大理的万物,也最终形成了大理这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洱海,是大理文明久远、文化昌盛的的胞体,是各民族休养生息的母亲之湖。
在明媚如洗的透明阳光中,在美丽如画的风景前,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河静静地流过。在今天,我们乘兴观赏洱海之景,置身于与天相接的碧波万顷间,只见千帆穿梭,细浪卷起万点鳞光,湿润的凉风拂起游人的衣襟,在风生水起之间,令人顿生天高地阔、心旷神怡之感。
大理之美,苍山雄峻而沉静,洱海秀丽而清幽,一动一静之中,阳刚与阴柔相辅。因此揽胜洱海,应与苍山相依而观,方可在对比中各现风流。纵览全景,自南而北,洱海犹如一条正在独自低吟浅唱的绿色玉带,与正高歌大风的奇伟苍山相携相伴,首尾相连。一片烟波浩渺中,在变幻的云景中时隐时现地散落着的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柳林、村舍成为即使是最为工笔的画家也难以勾勒出的天然美景。当我们从高处来到这蓝天碧水包裹着的无论何处,你总会见到那些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在青天丽日下释放出点点诗意的炊烟,以及炊烟下那些感人的细节。与洱海早就融为一体的人们,认同于如此的晨昏与朝日,熟悉身边蒸腾的水雾和水面反射起来的点点闪亮的银光。他们同东方一道醒来,然后自然地走出静物似的民居,深情地弯下腰,赤裸双脚,深入水中捕鱼、踏上岸边耕作,对于他们而言,洱海常年涌起的水浪与岸边的油菜花和豆苗在风中掀起的传到地平线尽头的浪花是同一的。在洱海两岸生活的他们,一切都是与水密不可分的。
在夜里,风吹在高处,苍山洱海都静了下来,四处仍然呈现着明朗的线条。大理的景色,素以“风花雪月”四景为最诱人的代表。苍山之雪千年素洁,上关之花四季芳香,下关之风时时飘逸,而在如此的夜,在万物的静谧之中,一轮硕大的明月在苍山白雪的衬映之下显得格外地明亮、皎洁。这轮明月倒映在洱海之中,宛若是直接从湖底升起来的。大理民间有着“海底有个金月亮”的传说,今夜的这轮明月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时候,微风乍起,120里洱海陡然间扬起万顷银辉,整个世界一时沉浸在一片月华之中,仿佛那一轮出神入化、变幻莫测的苍山明月,在此时已被完全地溶在了这高原的一泓静水中,讲述着那千年前的前朝遗韵和故国情怀、包容着下一个黎明就要到来的神奇而美好的生活……月照此地,何人不起故园情?
那就让我们的思绪在回溯中以一种最为平静的心情来聆听这个与山水相联的优美故事:在很久以前的年代里,大理地区的先民们生活在苍山的丛林中,那时的洱海地区还都是茫茫的一片海水,没有一块可以很好地休养生息的平地。这时,观音大士从东土而来,排泄了波涛汹涌的洱海水,现出了苍山脚下洱海边肥沃富足的土地。但下山的路仍然被茂密的森林阻挡着,在人们企盼的目光中,一对仙鹤翩然而至,引导人们来到水草肥美的洱海边,建立了美好的家园。“鹤拓平土”的故事在大理千年相传,透露出来的是大理人民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与山水相依、关系至为密切的文化遗传密码。仙鹤,既是天上的飞鸟,又是在我们身边优美而吉祥的水鸟。在宽阔清澈的洱海水面和岸边,你不竟会感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是一只只幸福而吉祥的仙鹤般的水鸟,他们从历史的传说中走出,也将在未来,用飞鸟般的想象和智慧,创造出洱海一样壮美的新的传奇。清风明月入洱来,大理,在无数沧海桑田变换的洱海两岸,在灿烂的朝阳和静美的月光下,将永远续写着绚丽的光彩。 (通讯:671000 云南省大理州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传输中心 作者:张卫平 E-MAIL:zhangweiping123@sohu.com; 电话:0872-2236027)
这批比同朝代出使西域的张骞要早得许多的汉使未能完成到达印度的使命,然而不能不说为后来开通的、隐秘于南方的崇山峻岭、被称为身毒古道或博南古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发现建立了最初的功勋。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异外地将镶嵌在点苍山和鸡足山之间,湖水四季清澈,观之则水天一色,碧波万顷,渔歌清越婉转的昆明湖的秀丽景色饱览于看惯北方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的近百双被风尘饥渴的眼中。于是,这批人回到长安后,将这边地的奇境异事,富于修饰地向在北方征战而不习水战的汉武帝大大地描述了一番,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又于是,同样对这南方边地心驰神往并仍不忘文治武功的汉武帝就派人在长安附近开凿了形似洱海的“昆明湖”,教习水战以备来年攻伐“昆明”。这才引得千年之后,一位长髯的文人在被称为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由衷地景仰道:“汉习楼台”……曾被称为“昆明湖”的洱海,在中国历史中的首次出场和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可见是由来已久的。今天,在北京城中的昆明湖,据说来源于古都长安,其最原始的模型,乃肇始于这苍山脚下的洱海,大概已是很少有人知晓的了。
在一年年的高原特有的清风明月中,作为在云南省境内仅次于滇池的内陆淡水大湖泊,洱海湖面积近250平方公里,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平均在6公里左右。它在东、西、北三个方向拥有着2500多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尤其是在洱海的西岸,巍峨险峻的苍山之上,十八条清澈的山溪奔流而下,长年不绝,成为浩浩洱海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洱海浩浩百里,碧水蓝天相映。一泓高原湖中丰沛的水量,调节着大理的气候,滋养着大理的万物,也最终形成了大理这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洱海,是大理文明久远、文化昌盛的的胞体,是各民族休养生息的母亲之湖。
在明媚如洗的透明阳光中,在美丽如画的风景前,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河静静地流过。在今天,我们乘兴观赏洱海之景,置身于与天相接的碧波万顷间,只见千帆穿梭,细浪卷起万点鳞光,湿润的凉风拂起游人的衣襟,在风生水起之间,令人顿生天高地阔、心旷神怡之感。
大理之美,苍山雄峻而沉静,洱海秀丽而清幽,一动一静之中,阳刚与阴柔相辅。因此揽胜洱海,应与苍山相依而观,方可在对比中各现风流。纵览全景,自南而北,洱海犹如一条正在独自低吟浅唱的绿色玉带,与正高歌大风的奇伟苍山相携相伴,首尾相连。一片烟波浩渺中,在变幻的云景中时隐时现地散落着的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柳林、村舍成为即使是最为工笔的画家也难以勾勒出的天然美景。当我们从高处来到这蓝天碧水包裹着的无论何处,你总会见到那些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在青天丽日下释放出点点诗意的炊烟,以及炊烟下那些感人的细节。与洱海早就融为一体的人们,认同于如此的晨昏与朝日,熟悉身边蒸腾的水雾和水面反射起来的点点闪亮的银光。他们同东方一道醒来,然后自然地走出静物似的民居,深情地弯下腰,赤裸双脚,深入水中捕鱼、踏上岸边耕作,对于他们而言,洱海常年涌起的水浪与岸边的油菜花和豆苗在风中掀起的传到地平线尽头的浪花是同一的。在洱海两岸生活的他们,一切都是与水密不可分的。
在夜里,风吹在高处,苍山洱海都静了下来,四处仍然呈现着明朗的线条。大理的景色,素以“风花雪月”四景为最诱人的代表。苍山之雪千年素洁,上关之花四季芳香,下关之风时时飘逸,而在如此的夜,在万物的静谧之中,一轮硕大的明月在苍山白雪的衬映之下显得格外地明亮、皎洁。这轮明月倒映在洱海之中,宛若是直接从湖底升起来的。大理民间有着“海底有个金月亮”的传说,今夜的这轮明月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时候,微风乍起,120里洱海陡然间扬起万顷银辉,整个世界一时沉浸在一片月华之中,仿佛那一轮出神入化、变幻莫测的苍山明月,在此时已被完全地溶在了这高原的一泓静水中,讲述着那千年前的前朝遗韵和故国情怀、包容着下一个黎明就要到来的神奇而美好的生活……月照此地,何人不起故园情?
那就让我们的思绪在回溯中以一种最为平静的心情来聆听这个与山水相联的优美故事:在很久以前的年代里,大理地区的先民们生活在苍山的丛林中,那时的洱海地区还都是茫茫的一片海水,没有一块可以很好地休养生息的平地。这时,观音大士从东土而来,排泄了波涛汹涌的洱海水,现出了苍山脚下洱海边肥沃富足的土地。但下山的路仍然被茂密的森林阻挡着,在人们企盼的目光中,一对仙鹤翩然而至,引导人们来到水草肥美的洱海边,建立了美好的家园。“鹤拓平土”的故事在大理千年相传,透露出来的是大理人民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与山水相依、关系至为密切的文化遗传密码。仙鹤,既是天上的飞鸟,又是在我们身边优美而吉祥的水鸟。在宽阔清澈的洱海水面和岸边,你不竟会感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是一只只幸福而吉祥的仙鹤般的水鸟,他们从历史的传说中走出,也将在未来,用飞鸟般的想象和智慧,创造出洱海一样壮美的新的传奇。清风明月入洱来,大理,在无数沧海桑田变换的洱海两岸,在灿烂的朝阳和静美的月光下,将永远续写着绚丽的光彩。 (通讯:671000 云南省大理州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传输中心 作者:张卫平 E-MAIL:zhangweiping123@sohu.com; 电话:0872-2236027)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