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宣威汉族的葬礼习俗

2020-09-24抒情散文王人天

宣威汉族的葬礼习俗王人天生老病死是人人都脱不开的,然而当处理这些生老病死事情的时候,由于不同的地域,就产生了不同的做法,一代传一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俗。习俗隐于民间,平时不太受人注意,但是一旦碰到这样的事情,总是东问西问,生怕做得不合
宣威汉族的葬礼习俗王人天

  生老病死是人人都脱不开的,然而当处理这些生老病死事情的时候,由于不同的地域,就产生了不同的做法,一代传一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俗。习俗隐于民间,平时不太受人注意,但是一旦碰到这样的事情,总是东问西问,生怕做得不合情理,何况许多事情一旦形成习俗,就成了不成文的规矩,我们大家都得尊崇它,按照一定的规矩去办。当然,有时候又由于小地域的不同,会形成一定的差别,这也是很让人理解的事,“十里不同川,百里不同习”,自然会产生变化的。由此,我们去研究这些习俗,只能求同存异,抓住大的东西,小的不去争辩,当然偶尔也是可以点一点的。
  这里说的是生老病死中的死。在宣威,汉族对于人死后的安葬礼仪有着自己的习俗,既与社会的大流方式相似,而又有着自己地方的差异。总体来说,人死后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树葬、火化等,在宣威的汉族,大多实行的是土葬。当然实行土葬也有诸多礼仪,而且在细节上又有诸多不同,譬如有的地方发丧的前晚进行的是做功火,而大多地方进行的却是堂祭。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死后,宣威人最讲究的是报孝,为此,亲人父母逝去,宣威人是当作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来办的,由此这个场伙也就显得更为隆重和讲究。
  老之逝矣,父母亲丧后,首先报之最亲家属,将亡者安放堂中停下。有用桌子或凳子支着门板或是木板停放,在亡者头前脚后点起油灯,供上斋饭。当然亡者要换上新衣,手脚理顺,眼皮抹下,让他仿佛睡着了一样的躺在那儿。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准备哭丧棒、草鞋、灵冠帽;一件是请阴阳(也叫道士,现在许多地方还唤做先生)瞧日子、撵地。哭丧棒、草鞋、灵冠帽要看逝者是男是女,男的由家门长者准备,女的则由舅舅家准备送至。瞧日子的先生根据逝者的八字和死的时辰敲定下葬日子,但是这个日子无论如何不能防克亲属,由此这个日子都是黄道吉日。当然撵地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也可以在下葬的头天进行,一般来说,现在的道士大多放在下葬前两天进行,一旦选中吉地,就要顿罗盘下桩,以便让以后打井的人按桩打井。
  日子敲定后,孝子要进行破孝。男的由家门的长者进行礼仪,女的则由舅舅家来进行礼仪,若隔得太远,则可由家门代替。破孝的时候,孝子跪于灵前,斋饭茶酒供奉,白布置顶,三跪九叩,长者于旁,手拿剪刀、梳子、剃头刀。过去,逝者逝后,孝子要剃光头,近年来有所改革,仅表示一下可矣。长者手拿剃头刀在头上样样,随便剃下一点,表示剃了头,口中则念念有词,剪刀把头发随便剪掉一点,仍然保持着孝子原来的发型,为的是事情过后孝子出外方便各种场合,保留形象。从破孝后,孝子即可顶披白布,腰系麻线。每当孝子出外,人们看到他腰系麻线,就知道是他的父母哪一位走了,也就会尽力的帮助或周全于他。
  接下来就是请帮忙人和入殓。入殓即装棺。棺木在宣威也叫寿木或寿材,上好为柏木,次为杉木,再次为松木等。宣威地方,大多棺木都是在父母年近花甲时就做好准备了,若不足花甲去世或是突然暴毙未及准备的,则现请木匠做。现做的棺木若将尸体装入后再漆的称为漆饱材(谐音财),漆好后再装则视为平常。入殓前,要将棺木抬到宽敞处,熬制松香油或是沥青将棺木中的缝隙跑浇糊圆,之后冷定才能装。入殓之时,或由长者或由先生进行,棺木中有放衣物或是亡者生前所爱之物等。
  请帮忙人,宣威也有不同的请法。抬棺打井,一般都是香上人做。而这香上人的组成就有不同了,根据各地习俗,有一定差异。根据调查,大致有以下几种组成情况:一种是跪门请的人;一种是以村中过去传下的某一部分相邻的人组成;还有由一个村或是一个村民小组组成。跪门请,就是孝子父母逝后上门去请帮忙人,跪到哪家门前,就是请了哪家人帮忙,这家人不得推辞,一定得帮。民间有俗语云:“家家门前滑石板。”人人都有生老病死,死者为大,无论过去发生过矛盾与否,这时候都要不做犹疑的帮忙。就是有固定香上人的,再请其他帮忙人,譬如提调、出纳、做橱等,都一样不得推辞,并且当孝子来到门前,应提前阻止孝子跪下去并答应帮忙。若实在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脱不开身帮忙,那就得在孝子未上门前提前给人家打招呼,免得人家上门来请了,一旦跪下去,就不能不答应。还有孝子父母丧后,请人或是说事,只能站在别人家门前说事或下跪,不能进到别人家中,否则别人家会认为不吉利。
  帮忙人请好后,就要进行分工:哪个管提调?哪个出纳?哪个会计以及哪个做橱等?然后再派人到亲戚家报丧,有的地方也叫做“赶人”。这些亲戚来吊唁称之为烧纸。烧纸也分不同身份,有的必须准备唢呐等一应响器、拉羊、背火腿及米等,纸火有掉钱、彩布、祭帐、铭旌、花圈等,开路的还有狮马鹿象及其它纸火。已嫁之女,即女婿家,必备金山银山、响器、鼓手匠前来执事,若是开路,还得拉羊,才算尽道。近年来,丧祭还出现了牌坊、礼炮等场活。
  在宣威地方,一般吊唁的人都是在送葬的头天到丧者家吊唁,一般是下午三四点钟进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丧者家在宣威都是被称之为孝家或东家,丧者被称之为亡人。譬如孝歌中:“孝家门前一棵柳,一对鸣蝉往上走。我问鸣蝉走什么?亡人升天要祭酒。”
  一般道士提前一两天到达孝家帮助设灵堂、扎纸火、写祭文,有的也有单独请善于扎纸火的人来。这些人不但善于扎纸火,灵堂、祭文都会,他就先帮孝家做了,从而减少道士的手续。道士来了后只管办法事和撵地之类的活计。在宣威,丧葬中的整个程序,道士地位极高,会受到特别的礼待,从经济物质到精神上的待遇,都受到人们极高的尊崇。
  在送葬的头天,孝家的门枋上贴上了白色的对联,人们称之为孝对。帮忙的人来了,提调指挥着一切,包括采购、分工、找借物事等。洗菜的洗菜,做饭的做饭,一切做得有条不紊。下午,吊唁的客人就要开始进门。
  客人进门的时候,亡者是男的,就得亡者的至亲本家长者先进门,然后才是其他的人进门;倘是女的,则是后家先进门,也就是说要舅舅们先进。否则,为客人进门的事,还会引起争端,闹出不快。
  迎客的时候,孝子由执事者(家门或是舅舅家的同辈人)搀扶着穿着草鞋、手拿哭丧棒跪于离家门不远的地方迎客。当吊唁的人一路吹吹打打、铭旌祭幡飘扬的来到,先放炮竹为信号,以告诉孝家知道,孝家依然要回放炮竹以示准备好了。到得面前,吊唁之人要选出一位长者,前来拉孝子。孝子被拉起后,前头引领,带领吊唁人到达灵堂进行吊唁。有的地方也会让吊唁人先进门,孝子随在后面。
  坐堂的叭喇匠吹着唢呐,见客人来了,依然要吹唢呐或号迎客。帮忙的人将客人的礼物接下,一一清点记帐,归类摆放,引领客人就座吃饭。这天晚上,迎客一般都要到将近黑的时候才能将客迎完。
  鼓手匠一般被安排在房前檐下,顿一张桌子,烟、酒、开水摆在上面,特别是酒,摆的要多些,什么都可以少,酒不能少,鼓手匠走的时候,还得倒上一二斤给他带回去。鼓手匠从到孝家,一直吹着,偶尔才会停歇。所说的鼓手,就是唢呐,在宣威来说,唢呐只用于丧葬一类的白事,逢婚嫁、起房盖屋则不吹。
  吃罢晚饭,先生(道士)的事情就多了,这晚上的事情基本上以他为主,操持各种事物。另外也会有人在这晚唱孝歌以表示对亡者的吊唁。撕孝白,就是将买来的白布撕成布条分发给前来吊唁的客人戴在头上吊唁。撕孝白要分内外孝撕,外孝为女九尺男六尺,内孝则为男九尺女八尺,近年来这种孝白有所改革,使用白帽子或是白手巾代替的逐渐多了,但是内孝依然不能代替。
  当然由于社会的发展,近年摄影摄像、演戏也进入了丧葬活动中,摄影摄像都是为纪念而设的,记录整个活动过程;演戏则是请一帮表演者在灵堂房子前面的空地上进行表演,内容主要以讲说孝道、表达哀思的内容为主。灵堂上则要设立亡者的遗像,让吊唁者以瞻遗容,同表哀思。
  这晚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掩钉。所说的掩钉就是先前入殓的时候,棺木上的木钉并没钉下,要留到这个时候来钉。因为亡者的亲人由于路途遥远,不能及时赶到的,此时就可以开棺让他们(她们)看最后一眼,从此阴阳两隔,不见面目,释放想念之情。掩钉的时候,亡人为男则由家门至亲长者进行,为女则由舅舅执行。每钉敲三下,敲左喊躲右,敲右喊躲左。站棺鸡这晚就拴在了棺材上。
  随后,先生带着一干人等于灵前相互行礼就坐,礼生唱诺:“诣孝堂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起鼓奏乐,进行绕棺法事。绕棺法事又分三项,分别是剥皮经、十大恩、三大佛,各有歌章。在先生的带领下唱诵,孝子及其亲眷围棺绕行,三札即罢,复席进行第二项礼仪。若是隆重者,还要进行绕席法事,由于其不是每家必行,而礼仪繁沉极多,这里也就略过,稍加提及,让后人知晓。
  绕棺毕,进行三献礼和分献礼。早有人在门外设立香案,另有桌子摆放花食果品、斋饭茶酒,称之为款馐所、司花所、司果所、司茶所、司食所、司樽所、梳洗所等。礼生唱道:“孝子出闱,序立东阶;孝眷出闱,序立西阶。”默想音容后,就位,四兴伏,寄杖,行省视礼,行敬香礼,行初献礼等。三献礼以孝子进行,分别捧肉、豆腐、饭食敬献。其间由引赞二人引导,每献歌诗讲书读礼,肴食均有常仪,歌诗蓼莪三章(即《诗经》中的《蓼莪》诗)和南阶六章,对面相互担分,一唱一和。三献礼毕,行分献礼,孝媳、孝女、孝孙依次进行,孝媳捧茶,孝女捧花,孝孙捧果,其间亦有歌文。
  献毕,便接读堂祭文。
  堂祭文是东家的祭文,亦是该晚最主要的一道祭文,一般均由先生或是东家请来的礼生(大宾)唱读。其余的祭文均为客祭文,客祭文由赴吊之人带来的压礼先生唱读,顺序皆由辈分主次进行,不能错乱。祭文读毕,焚帛,焚祭文,鸣炮竹,跪叩终事。
  有的地方这个时候还有一项祭饭。祭饭在一些地方比较时兴,一些地方却不用。祭饭方式为用一个罐头瓶装入饭、酒、茶、糖、盐等,由礼生或者鼓手匠进行,一边装,一边念,词语是:“大大一团饭/小小一团浆/切忌莫给外人吃/切忌莫给外人尝/吃得去的吃些去/吃不去的替儿替女撒回乡/撒得牛来牛成对/撒得鸡鸭鹅儿一大帮//什么吃奶双膝跪/什么吃奶摆成双/什么吃了变鸽子/什么吃了变凤凰/什么吃了遭瘟死/什么吃了烂肠行//小羊吃奶双膝跪/小猪吃奶摆成双/斑鸠吃了变鸽子/野鸡吃了变凤凰/墙雀吃了遭瘟死/老鼠吃了烂肠行/男人吃了会当官/女人吃了会治家当/张啦啦,李啦啦/这树跳在那丫巴/上树吃叶子/下树吃岩浆/一天吃娘三肚奶/三天咂娘九肚浆//你娘不是长江水/你娘不是顿水缸/咂得你娘脸皮黄/借你船划过漂洋海/借你铁船划过奈河桥/奈河桥上不是你的窝/奈河桥上不是你的房/铜墙拐拐才是你的窝/绣花楼上才是你的房//什么叫做量人斗/什么叫做顿人仓/香杉柏木量人斗/黄土三尺顿人仓/千年冇遇量人斗/万年冇遇顿人仓/孝家弟兄祭饭入黄缸//放点茶,子孙辈辈发/放点酒,子孙辈辈有/放点盐,荣华富贵万万年/放点糖,世代儿孙出霸王/放点饭,孝家经济挣得几百万/放点酒药,世代儿孙考大学//茶也真,酒也真/荣华富贵万万春/盐也咸,糖也甜/荣华富贵万万年//(捏饭二团)财喜来,财喜来/一对元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滚在满堂屋/祭饭二大坨/世代儿孙考大学//(花线扎)左一转右一转/孝家钞票挣得几百万/左一团右一团/后辈子孙当状元/红布来盖口/一辈更比一辈有/花线扎一扎/一辈更比一辈发。”念完之后,瓶子封口,第二天要拿了埋在井中稍后的地方,剩下的饭则大家一起抓吃了。
  道士、礼生、压礼先生、乐生一起被东家请去消夜。
  若是场伙较大,进行开路的,这晚有的还进行点主,也有把点主放在第二早进行的。在过去,这晚彻夜不眠,唢呐匠一直吹到天亮,孝家还得设置讲堂,由道士等人主讲“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讲堂所讲内容得预先备有讲义,通过审核方可开讲。解放后,移风易俗,讲堂之事已不多见,大多都精简了,没有再行讲,鼓手匠也不再一直吹到天亮。
  在堂祭期间,还有一项事务要进行,那就是齐香。所有香上人在这晚来到孝家门前,孝家端出一些玉麦炮或者瓜子顿在桌上,任凭人们抓吃。提调,也就是主管,或者道士向人们宣布第二早几点起棺、几点下矿,以及这台事情应回避的属相等,并安排起棺、打井、裁草垡子的工作。在羊场镇的英角村是以村子的上中下分为三把香,当齐香的这晚,香主顺着村子喊一遍,香上人就会自动到孝家齐香,不用上门跪请,打井、起棺也是香上人自动轮流执行。
  将近天亮的时候,儿媳或者姑娘要哭唱《指路经》,把亡者指引到西方极乐世界。现在,直接哭唱的已经很少了,大多都是买一盘光碟播放代替。另外,指路歌分男女性不同,即《哭爹》和《哭妈》两种,父亲播放《哭爹》,母亲播放《哭妈》。
  天一亮,亡者家属、亲眷在孝子的带领下,必须到当地的土地庙送水饭。这项活动也比较热闹,哭哭啼啼,络绎而行。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早晚各送一次,直到老人送上山后停止,不再进行。
  先生手拿铃子,孝子端着斋饭茶酒于铭旌前跪下,三跪九叩,给铭旌开光,民间谓之曰:“祭旌”。唱说数段,先生拿香在旌上虚空而画,画毕,跪叩起身,算为事毕。
  接下来就是迎旌。迎旌的时候,由先生带领,孝子最长者端着斋饭茶酒走在前面,其余孝子孝媳孝女孝婿紧跟其后,众亲戚或拿或抬各种纸火,铭旌在前,随后掉钱、花圈、狮马鹿象等尾随其后,浩浩荡荡,鼓铙齐响,唢呐最后,一直吹到当地的土地庙。一行人进到庙中,三跪九叩,由道士进行赞念,诵读祝文,告知土地亡者此日上山,要土地发文上奏。事毕,鸣炮,方才一切转回孝家。
  孝家的主钱高高地树立在离孝堂不远的地方,迎风飘扬,往往是离村数里就可以看见。孝子一干人等仍然端来斋饭茶酒于钱下跪,先生念念有词,鼓捣一番,民间称之曰:祭钱。祭钱也要用鸡血开光。祭毕,方可摇钱,孝子一干人从左开始转,一边转一边摇,嘴里还要说念词语,转足三转,让给孝媳孝女等进行,所不同点是女的不从左始,而是要从右开始反向转摇,依然念着词语,什么“早上摇钱摇四两,晚上摇钱摇半斤”等,边摇边转,三圈后停下。去做别事,扬钱树只等后头香上人来砍倒。
  祭罢钱,还要祭金童玉女、狮马鹿象、踊人、采马鬼、金山银山、车轿之类,并进行开光。这些东西,东家的由道士开光,后家的由后家办理,姑娘家的由姑娘家办理。一般来说,他们各家的均由各家带来的压礼先生办,若没有压礼先生或是压礼先生办不来的,就由该家或是压礼先生转请道士代办,当然代办也是要封红封的。开光一律要用雄鸡,将鸡冠子掐破,以鸡血点之,口念词语,譬如《开采马鬼光》说:“点头光,平额宽似高堂;点眼光,两眼明亮看四方;点鼻光,千里路上闻真香……”。
  祭狮马鹿象、踊人、金童玉女皆由孝媳和孝女去祭,狮马鹿象要用五谷杂粮和稻草,金童玉女及踊人要用饭食、肉及豆腐等,边喂边祭,譬如《祭金童玉女》念道:“哭一声来痛断肠/踊哥踊姐听端详/我父(母)年老体又衰/染病一命归天堂/生前儿女未奉养/此时阴阳两相隔/买你二人奉我父(母)/一不望你背山海/二不望你渡长江/敬你茶,解解渴/敬你酒,润润口/喂你肉,油呼呼/喂你饭,饱咕咕/喂你菜,下酒菜/喂你豆腐,下饭菜/一日三餐来做好/不可粗心误时光/第一不要去骄傲/第二不要贪玩耍……”。等等这些,要一一交代清楚,仿若现在社会上做正事一般,严肃认真。
  写到这里,还有点主没有交代,这就回过头来写点主。
  在这个地方,习俗是开路才点主,不开路不点主。设好席位,摆好花果珠宝之类设施。另外点主必须几个主要人员来参与办理,他们分别是:大宾,需二人,分为主点主官和副点主官,用乡党中齿德名位兼备者担任,实际上是一主鸿题,一个荣主,若遇不相当的时候,却是一个人办两个人的事;陪宾,要四个人,以齿德名位稍次的担任,主要任务是为大宾安席,若大宾只是一人,则陪宾减掉两个;还有礼生,有的地方叫通赞,也有的地方叫司仪,以娴熟于于礼文声音洪亮者担任,主要任务是发口令喊礼,指挥孝堂及礼堂内之各项动作,再有就是众宾和司乐,众宾又名相礼或称引赞,需四人,主要任务是为大宾引导及引导孝子孝眷配合动作,而司乐多至六到八人,以娴熟乐器者充当,现在多以鼓手匠担任,任务是配合吹奏敲击乐器。
  点主之时,比较隆重严肃,围观者甚众。需备办神主、新毛笔、朱砂等物。其给孝子刺血者有区别,亡人为女,舅舅刺血,亡者为男,叔叔佰父为之,倘若这些人没在了,由其长子代行,一切皆由大到小,顺序推之。点主内容共分更衣、迎宾、谒宾、题旌、点主、酬主、谢宾、谒主、参堂、旅酬作结等十大项内容,动作较多,礼生喊礼,其他应和,将步骤一一推进,由于较为繁缛,篇章有限,故这里不一一细写,只提整个大概,以给后人知晓明理。实质上点主重在说明血缘关系,顺少长,以别亲疏,还有就是记录保存父母的生年殁月,到将来理家谱时方便入谱,主升供桌,子孙敬孝。宣威地头,对于点主,非常看重,认为是丧葬中很重大的大事,所以一旦开路,再贫寒简便者,也必须一个大宾两个礼生两个陪宾。
  另外还有出帛、安主、安家神、启棺等,事务较为繁杂,本文拣重点叙述,何况宣威地广,小地域之间亦有差别,难以一一尽道。
  启棺的时候,孝子背棺,其他人双手捧着棺材,鱼贯从门而出,在离孝堂不远宽敞的地方,用两根长凳摆放停下,室内则有人打扫,将草草和亡人生前睡过的草席被褥等一起背到村口十字路口烧掉,表示除去秽气。
  灵柩停在宽敞的地方,道士携孝子等备斋饭茶酒,三跪九叩,念念有词,诵念咒文,进行招灵。
  搅扎之后,就开始了送殡。一人背着钱纸在前面一路走一路丢(彝族苗族不必丢),表示买路;一人拿着板凳,在前面寻宽敞地方摆下,让抬棺的人半路歇气;一人背着炮竹,一路燃放,告之世人这家人在出殡,过往车辆行人都得让道,俗话说“死者为大”,其它的不得与之争道。
  开始走的时候,按辈分男在前,女在后,至亲身着孝服,孝子孝眷鱼贯跪在棺前,俯伏在地,棺木抬高,从身上而过,如此往复三次,名之曰过三棺。遇福寿皆高者,村中人亦有抱小孩混入亲眷之中过棺的,谓之曰可沾丐福泽。三棺过后,人们开始换孝,至亲之人会准备全新衣服裤子鞋袜帽子等为孝子孝女孝媳孝婿换孝,去杖释绳易服,挽所披之孝于头,并将糖果喂与他们吃下,如今也有给孝子孝女缀钱者。实则看来,缀钱者,无非攀比也,不足为取,非传统之礼仪,也无助丧葬之利。换罢服,孝子孝眷等原地跪下,四方叩谢亲友,讫送柩扶灵分途任事,民间叫做磕四方头。
  这时候,孝子孝媳各从路上捡几个石子捏着忙朝家赶,争着去坐亡者的落气窝,据说谁第一个坐到,谁的福气就会多一些。这些本不足信,然其既为风俗,笔者也就只能秉笔直书,包括整个仪程之中有关涉及鬼神等的虚文,也都照直写下来,以便给后人有所了解。孝子孝媳还要转自己家屋,叩门,家中预先留有人在,这时那人会问:“什么人?”孝媳要答:“送财人。”随之说上一番吉利话,方可开门进屋。进屋后,石子放在屋角,再吃别人早预备好的炒饭,炒饭之中一定要有肉和钱币(镍币),吃了肉和吃着钱币,表示以后富贵。另外,还要将家中的火生着,房顶冒出烟来,表示生生不息。
  抬着人(棺木)走的时候,铭旌花圈在前,随之狮马鹿象、轿子等纸火随后,再后面才是香上人抬着棺木,孝子长者在棺材前面背棺,其他孝子孝眷及亲戚背箩的跟在后面,响器和鼓手匠在最后。一般鼓手匠只吹到半路就回转,但是东家坐堂的鼓手匠却一定要送到坟山里才能走。孝家也会把工钱早早准备好,到坟山后,包成一个红封递给鼓手匠。
  走上一段路,在第一歇的时候,就开始倒过河酒。倒过河酒的地方,由于人多,要发烟喝酒,故选在较宽之地。而此议程必须按辈分依次轮流进行,均是姑娘、侄女、孙女、外孙女等,一般第一歇是姑娘家倒,第二歇侄女家倒,第三歇孙女及外孙女家。根据倒过河酒的家数多少,具体确定组织,一般在三到四歇气倒完。倒过河酒的时候,除倒酒给香上人、帮忙人、亲戚以及路人喝外,还得发烟。现在一般香上人和帮忙人发包数,其余之人均发支数,不能漏,要不人家会认为小气,不会做人,由此也会引发一些争端。不过现在这种事少了,大家也不会再去争礼。
  棺材从孝家抬到坟塘,一路上歇气的时候只能用条凳放在下面支着,不能落地,抬的时候,也不能落地,且走路不急不缓,否则孝家就不高兴,认为对老人不敬和不吉利。路上遇到障碍,若不能绕开,无论是庄稼或是地埂,都可以将地埂挖开,直接通达,主人家亦不会多言,但是过后要将地埂补好。
  到达坟塘后,若是新地,道士还得主持开山仪礼,作买地文书,围龙、立后土碑等。
  买地文书,观其词义,皆是虚言,不过风俗是耳。其言辞为:“中华共和国某省某县某镇某村委会某社居住,奉圣灵地孝子某即日上千洪造情旨,恸为亡故某大人(孺人),委年人间岁,原命属相,生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受生,大限殁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谨按乾坤天地大利,日月分明,阴阳造化,化四时五行,人生居此,生则住华居,死则归幽冥。今孝子储备金银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买到某山龙脉一穴,左至青龙,右至白虎,前至朱雀,后至玄武,下至黄泉,中至亡人吉穴,四至开明,乾元亨利贞,天星生贵子,地脉应儿孙,家荣千载,珍帛千古,代代英贤,青山挤得路,黄龙显名标,神坛不敢占,古尘不敢侵,蚂蚁不敢入,树根不敢伸,灵地文契,付给亡人正魂执照,某年某月某日买地。土府神君;代字,白鹤仙;引进,张坚固;置钱人,西王母;证明人,东王公;在押,李定度。”
  围龙有用羊的,也有用鸡围的的,无论用哪种,都还要用刀头盘肤献四方。具体做法是:孝子第一人手拿香从后土碑处开始,顺着边界插,一直插圆;第二个尾随着铺钱纸;第三个背着草垡子,草垡子要将买地文书和钱纸压在下面;第四个是道士,拿着铃子,跟着念;其余孝眷人等跟在后面,一样转圆。依次三转,这样做了之后,草垡子最后要码到坟上,而买地文书和钱纸再烧到坟前,交代给亡者。此时,才将羊拖在后土碑处杀了,顺着先头插香铺钱纸的边界拖过,转上一圈,回到后土碑处,朝中间拖下,所有拖的过程中,一路血迹,人们喊“龙来了,龙来了”,拖到新坟处,则口念:“千里来龙归此地,万年吉穴大发昌。”念毕,将羊从坟头上丢过。用鸡,亦如此做。事毕,鸣炮。
  后土碑实质上也就是祭后龙,孝子依然要端着斋饭茶酒到后龙处拜祭,由道士颂念祝词安后土碑。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不管新地旧地都要进行的坟地处理。当阴阳选定新坟地后,要由道士先挖几下,香上人才能打井,民间谓之曰:斩草。斩草后,井打出来了,道士在井中用米铺八卦,有的地方叫做铺井。八卦铺好,亦在中间挖一个小坑,用碗扣着海龙海马等埋在井中,然后道士才用站棺鸡桃条柳棍等物扫井。扫井语曰:“生魂出,死魂出,污秽怨气等一切污浊都扫出”。将鸡头一扭,丢出井外。
  铭旌等纸火接着就要处理。铭旌除主家的主旌外,全都烧于井中,包括掉钱、手钱均烧。不过所有的铁丝等属铁器之物一定要拣光,不能留于井中,据说留于井中不好。狮马鹿象均烧于两旁,轿子、车辇等物也一齐烧掉,惟剩花圈不能烧,后来要围坟摆放。
  然后就是下井,许多地方亦叫下矿。下矿即是将棺材放置到井中。放的时候一定要稳妥轻放,不得粗鲁和莽撞。道士将主旌平摊铺在棺材上,用几根竹竿插在井中,以便把握山向。这时候孝子孝眷人等或是围坟而跪或是跪于坟前,道士开始撒禄米。所说的禄米就是米加钱币拌杂起来的米,装在半升之中。道士一边念,一边抓米撒,大家将衣兜长长地拉着,看谁接到的钱多?据说接到钱多的人家较发,大富大贵。
  掩土的时候,有的地方放黄烟。黄烟燃着丢在井中,趁黄烟未曾冒出之时,孝子孝媳孝女等孝眷得赶忙用手掩土。当他们掩过后,香上人才能一齐上阵码坟堆堆。坟码到将近一人高,坟头常用芭茅草或是较深的草作顶。
  如遇着山向不利的年份,则土封棺平,以不暴露为佳,上搭松棚秋棺,待来年山向利的时候,再瞧日子,请道士和孝子等一应前去复山。不过,在宣威,秋棺,最长不过三年。
  坟堆码好,要安坟磕头、挂飘纸,回家后亦要打扫,有的地方称之为撒净。撒净需五谷杂粮、稻草剪碎、松香以及雄鸡等物,近年来,亦有用灭害灵代替松香撒净的。撒净之时,需五六人,出声较恶,亡人所有平时会到的房间都要撒,包括隔壁邻居家、同排房子等,道士手拿钢刀,一边走一边念咒语,每间房子走过之后都要贴符放炮竹,以示从此清吉、万事如意。当净撒完之后,火把松香掷于外面路上,撒净之人一一从火上跨过,俗称接火把,意为接过火把后,远离邪祟,身体安康,万事吉祥。
  是夜,孝子还要带柴炭等易燃之物到新坟处拢火,连续拢三个晚上,顺着回家的路,一晚比一晚近,最后一晚几乎就到了墙角。当然火只是拢个意思,不必拢得很旺,有火烟即行,防止无人看守时形成火灾,那就不好了。
  于宣威,过去凡是使用过的鸡,除了扫井的鸡、站棺鸡丢在坟山外,其余的鸡,道士都要带走,现在,道士也都不再这样做了,几乎都是在当晚就宰了吃掉。不过所有法事用过的鸡,东家是不能养的,别人可以拿去宰吃,包括坟山里的亦然。
  老人去世之后,宣威地界,守孝期是三年。三年之中,对联均为孝对,头年白纸写,二年绿纸写,三年黄纸写,所谓“黄轻绿重是也。”就是家中的天地也依然要根据年限更换不同纸张写了来贴,大年三十晚上贴,不用安天地,其余时间都要请先生来开光安神。另外两年中的对联都是主要写父母恩深重,难报养育恩,极尽表达哀思之情,痛苦之状。当然有的也写出化悲痛为力量,借父母之恩勉励自己多做善事好事,为家庭为社会多进行贡献创造,发家致富的对联。第三年的对联即写孝出,譬如:“孝服孝出孝古礼;新年新春新气象。”到了第四年,门框中即可贴武将年画,门枋上也贴上大红对子,以表示悲哀之情、不好的运气都过去了,从今以后喜气洋洋,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