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暧昧的古寺

2022-01-07抒情散文阿贝尔
古寺修建于明正统五年至天顺六年,即1440年至1460年,在涪江上游的一个大拐弯处。作为涪江上游最伟大的文明,古寺虽然是与原始和蒙昧背离的,却又保留了许多原始、本真的东西。如果想探寻那些原始与本真,我们只有劈开支撑寺庙的巨大的雄性楠木,深入……
  古寺修建于明正统五年至天顺六年,即1440年至1460年,在涪江上游的一个大拐弯处。作为涪江上游最伟大的文明,古寺虽然是与原始和蒙昧背离的,却又保留了许多原始、本真的东西。如果想探寻那些原始与本真,我们只有劈开支撑寺庙的巨大的雄性楠木,深入到比佛教的精神更深远的地方去。

  除规模小些外,古寺和北京的故宫没啥两样。事实上,修造古寺的那帮工匠正是修造故宫的那帮。唯其如此,古寺从晒不到明朝的太阳那天起就变得暧昧起来,被说成是野心家、阴谋家分裂国家另立中央的土宫,且滋生出许许多多带有政治浪漫主义的传说。我想,古寺的这层暧昧正是时常笼罩历史、笼罩人心的暧昧。本来是一段清白的历史,却硬要被搅浑;本来是一个清白的人,却硬要被整黑、整脏。

  古寺坐西面东,平面布局,由东而西次第升高。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巧夺天工。材料为纯正的雄性楠木,质地坚硬,不虫蛀不结网,抗震性极强,芳香四溢。

  古寺就是今天坐落在川西北平武县城的报恩寺。

  说到报恩寺,就不能不说王玺──报恩寺的缔造人。报恩寺的建筑艺术享誉中外,王玺却鲜为人知。王玺字廷璋,扬州进士王行俭的五世孙。府志上说他“髫龄时有丈夫志,弱冠敦行力学,切切以经济自命。当承阴日,稔知番猓情形。泊袭后,子惠番民,颂声载道。”我们可以凭借报恩寺里的一尊泥像来瞻仰王玺文质的相貌和气度。古人也许是越文质越厉害。说王玺看到山高皇帝远修宫殿另立中央是毫无依据、甚至荒唐可笑的。明天顺六年的《报恩宝坊十景诗序》载,王玺对天宁寺主持正知说:“吾受命于朝,世守斯土,与国同休,恩至渥也,夙夜感戴,未遑莫报涓矣,惟欲修一刹,令尔等朝夕祖延圣寿,以表丹诚,古藏经而有所安放。”正知听了,把手放在额头上赞叹了许久。

  那年七月,王玺进京朝贡,把修刹的事书面报告了皇帝。皇帝说,OK!这之前,王玺曾两次领各寨番牌进京朝贡,和皇帝混熟了。1440年,报恩寺破土动工。1446年大的框架搭成。1452年,王玺死,其子王鉴继续修建。1460年竣工。

  勿庸置疑,报恩寺的设计是在王玺手上完成的。王玺不是不懂佛寺规格的人,但他却把佛寺修得像皇宫。这里面肯定有他个人的东西,比如某种难言的情结。这种情结像寺内的大雄宝殿一般雄伟,又像回廊一样幽暗。正是这种情结,使王玺多了几分可爱,多了几分神秘。佛寺类似王宫僭制,难免遭人闲话和暗算。有人举报到了皇帝老儿那里。举报者可能就是王玺的顶头上司、世代热爱天宁寺的薛姓知州。然而,皇帝老儿不以为然,反倒潇洒地批示:“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

  如果说,报恩寺赋予了这片蛮荒之地理性的话,那便是它竖起了一面文明的旗帜,但正是这面旗帜吮吸了涪江上游原始、天然的诗意。如果说,报恩寺带给了我们啥艺术,那也只能是汉字正楷书写时体现出的那种无趣的东西。报恩寺是一座佛寺,但其意味又在佛寺之外,它在涪江上游竖起了永远的文明,同时又把薛姓土司永久地置于了它的阴影中。百年之后,薛姓土司果然谋反,导致改土归流,从此衰败。

  报恩寺包含了佛以外、建筑以外的东西,一种隐私般的东西。报恩寺和王玺的关系,是那种彼此折磨的情人关系。

  报恩寺虽然已被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但终因搁置深山罕为人知。说报恩寺名扬四海,难免言过其实。但报恩寺确实牵涉到一个名扬四海的人,他就是四川新都的杨升庵。王玺的孙女婿。明代状元。杨升庵是大文豪,脑瓜子灵透又勤奋,著述特多,但并未中庸,所以才有1524年因“议大礼”触怒皇帝、72岁客死他乡的惨景。报恩寺大门匾额“敕修报恩寺”五字便为升庵所书。

  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报恩寺。在我的感觉中,报恩寺不是佛 ,不是艺术,更不是权力,而是一个睡眠,一个500多年前就呈现了的睡眠,在古柏的浓荫中,就像那些构架它的早已失去生命的楠木一样。我一直妄想从中嗅出点什么,一点几百年前的什么,一点佛的什么,一点王姓土司的什么,一点我自己血脉的什么。但最终是一无所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