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鳄鱼街》读书笔记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鳄鱼街》书评

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因运用大量的修辞、象征和隐喻,初读时会显得特别晦涩难懂。很多小说可以说是修辞学的范本教材。有的小说篇目,粗读一遍后,甚至感觉仍未任何印象。需要多读几遍后,才看得出小说里面的好。因而,当你细细深读进去,你会惊喜不断,这真的是一位语言高超的短篇小说大师。你之后绝对会因为你最终读到他的小说而感到万分荣幸。诚如艾萨克•辛格所言,布鲁诺•舒尔茨是那种无法被归类的作家。超现实主义者、象征主义者、表现主义者、现代主义者……有时像卡夫卡,有时像普鲁斯特,而且时常成功地达到二者未能达到的高度。

《圣显》中的父亲,因疾病慢慢地枯萎、凋谢。这是一个举止古怪、生命力逐渐萎缩的父亲。他完全沉醉在某种复杂隐秘的个人事务中。他的人格似乎分裂成众多互相抵触和吵闹不休的自我。“他有一股强烈的冲动,希望变成不是自己的那种事物,远离人类集体。他内心不断与假想对手和上帝激辩,经常喃喃自语,不知所云,经常离开房间,躲在公寓不为人知的角落,不知所终。”(杨向荣译后记语)他一节一节地、自觉地从我们当中脱身而去,一点一点地摆脱了与人类集体联系的纽带。

世界很荒诞,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当然也很荒诞。人作为群居动物,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害怕孤独。但是,有时候,人往往会做出与自己内心截然相反的决定,以此来抵抗世界的荒诞性。

小说《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像个炼金术士一般,把自己封闭在阁楼中。他封起那些炉子,研究起永远捉摸不定的火的本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逐渐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的父亲形象,逐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外在世界渐渐脱离联系。“他开始与各种实际事务渐行渐远。”当母亲试图和他谈一谈月底到期的账单之类的事情,他总是听得心不在焉,神情迷惘,面露焦虑之色。不过他与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桥梁——小说中的女仆阿德拉,他却对她始终恭敬有加。他认为阿德拉的所有动作都蕴含着一种更深刻的象征意义。

小说后面讲到的,父亲对动物有种如痴如醉的激情。一切从孵鸟蛋开始。父亲越来越身陷在自己沉浸的事物之中无法自拔。他开始钻研巨大的禽鸟学教科书,他的房间马上充满了五颜六色。渐渐地,父亲的指关节也跟一只秃鹰的爪子很相似。最后,父亲逐渐和鸟类世界同化为一体,将自己异化成鸟类的奴仆似的。甚至,他的两只眼睛也蒙了一层鸟类特有的薄翳。

最后,还是女仆阿德拉在春季的一场大扫除中,突然出现在父亲的鸟的王国里。她毫不犹豫地猛然推开一扇窗户,像酒神巴克斯怒气冲天的女祭司那样在酒神那根手杖卷起的旋风保护下,跳着毁灭的舞蹈。最后,战场上只剩下阿德拉和父亲。父亲不得不面带忧虑的愧色,准备接受这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我更愿意把小说中这个父亲形象,看作是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胆怯和懦弱的人格投射,小说中的女仆阿德拉,实际上是他现实世界的某种救赎力量。虽然说,无论是否有这种救赎力量,对于小说主人公——父亲来说,他仿佛始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不管是他自身的逃避,还是来自现实世界的救赎力量的拉扯。

《小猎人》这篇很有意思,小说描述的是一只被收留的小狗。那年整个八月,文中的“我”都在与这只漂亮的小狗的玩耍中度过。作者通过对这只叫“小猎人”的小狗的描述,引发了一系列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整个小说的基调,都是在讨论个体本身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如何才能让个体和外在世界之间达成某种默契,某种平衡。

“不过,未来的一切都会向我敞开。”这句话似乎预示着每一个人即将要面对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且,从话语的语气中,可以读出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在面对全新世界时拥有的乐观向上的心态。但是,生命问题总是伴随着复杂矛盾的情绪,有时候,小狗又会显得特别颓唐——“小狗走路时笨拙得像在歪歪扭扭地翻滚,方向犹犹豫豫,仿佛在沿着一条摇摇晃晃和不确定的线路前进。无尽的忧伤是它最常流露出的情绪。”小说似乎通过对小狗的描述,完成一次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个体自身的内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对抗的思辨。有时候,外在世界对自身来说,特别的陌生,冷酷。当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无法调和时,它甚至会不顾一切,着迷地渴望回到母亲子宫的冲动。当面对大多数人都享受的诱惑时,自己又会沦为现实的俘虏。偶尔,也有觉得外在世界温馨和谐的一面,可以和自身好好相处,达到一种平衡。

不过,世界总是给它埋设了种种陷阱。“小猎人用这种全新的、忽然激发出来的语言向这只昆虫发出的呼唤纯属徒劳,因为一只蟑螂的理解力是根本对付不了如此长篇大论的:那只昆虫已经经过蟑螂世界无数世代神圣化的礼仪磨练出来的举止继续向房间的某个角落悠然走去。”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普遍意义上的一种人类困境,即个体与他者之间,永远存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始终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每一个个体的孤独因此永远无法避免。

这篇小说中的女仆阿德拉,作为小猎人稚嫩生活的背景之一,阿德拉的拖鞋的啪嗒声,喧闹、匆促的行走声——不再让它感到心惊肉跳。可以看出,小说想要描述的个体的人(或者仅仅是作为一只小狗,一个小生命),对于巨大的现实怀有的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好在每一个个体最终会在和外在世界的相处中,逐渐达成一种和谐的平衡——不再让它感到心惊肉跳。

阅读整部小说集,可以说是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严肃而深入的探讨。关于孤独,婚姻,存在感,荒诞性,等等很多生命命题,都有很好的诠释。不过我在这里说那么多也没有用,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而属于我的这些认识,难免浅陋而有谬误。所以,对于一本好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你自己去,细细读一读,品一品。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