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华南看植物——10月韶关植物游记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第一次在华南看植物——10月韶关植物游记
深圳一石
1.去山林
“如果把活动记录下来,文中能写各位的姓名吗?”
“可以用字母。”感觉像恶作剧一样。
好吧,这样写也蛮好玩的。用字母代表人物,写起来可能会串味,还好人物也不算多,只有A,B,C.D.E这么五个人。
活动最初由A策划。A在广州,B在北京。今年的6月23日,北京自然之友植物组组织一帮人到灵山脚下的聚灵峡去看植物,那天差点爬上灵山,但远远看到灵山山顶时已经将近下午四点,日影一西斜,山谷很快就会暗下来,大家不得不原路返回,即使紧赶慢赶,出峡谷时天已黑下来了。
A爬山慢,到是和年纪无关,她穷究光影和细节,看到一物一草一木一花,若有新鲜感袭来,就会忘了世界,这个行为给B印象深刻。下山道上,A带B去找小如星辰的华北龙胆,在二月舌唇兰的花萼上教B认识正在捕食的蟹蛛,一起看具有伪装色的雪白蠕虫从一片绿叶上爬着爬着掉入草丛。A长期在山野间行走锻炼出来的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B和她截然不同,B总是自由散漫,意兴阑珊,随兴所至,花草之美的生灭,自然光影和人心互感,他喜欢细细捕捉这些,他对记录下来的草木名录总是模模糊糊,浑不在意,但接触多了,心里渐渐也就有了一个内在世界里活着的自然。A拍摄一朵花,拿块锡纸做反光板,“这样光线会饱满柔和。”B还是第一次见一棵普通草木有如此众星捧月的优待,需要补光,需要透视,需要簇拥。他感觉美的照片总是需要有一份矜持,一份独立,一份自恋的。A说:“要学会驾驭指挥光线。”在华南时,B在晨光里拍摄盐肤木的红色果实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A说:“光是一种魔术。”
B在QQ上曾问A:“听说华南植物园不错,9月到广州,想到植物园去看看。”
“来了,我带你去看。如果有时间,可以到珠海的红树林去,那里更有意思。”
去韶关是A定下来的,B对韶关的印象只有丹霞山、南华寺。A又约了C,C是中学老师,植物爱好者。“人多了不闷啊!”A这么说。往返韶关的火车票都是和A相识的D帮着在网上订好的。“D人很好。”A这样说时好像在说悄悄话。临近组队结束,A说:“D和他的朋友E想和我们一起玩两天,之后他们就自己玩。”“太好了!”就这样,B在电脑前晕晕乎乎的时候,A、B、C、D、E五人组华南韶关植物专题两日游就由A安排好了。“当地还有一个以前认识的向导,人挺好的,你晚上可以睡他家,他家床下养了芒鼠,半夜能听到芒鼠吃甘蔗的声音。”真让人好奇,晚上听老鼠吃饭,能睡得着吗?
由广州火车站到韶关,由韶关坐大巴到仁化,在仁化遇到骑摩托车来接我们的李师傅,李师傅个头不高,精瘦微黑,性情随和。他帮我们叫了辆出租的小面包车。
2.山野第一日
小山村像是从山林深处挤出来的一角,十几户人家被山林包裹住,幽静单薄。
李师傅的家就在山村边上,和村子里砖瓦白瓷的楼房相比,李师傅家的土屋显得陈旧,但门前纱网隔出的护栏里,一群鸭子生气勃勃。护栏里有棵盛开的桂花树,但桂花香被鸭子们的叫声搅乱了,还有一棵果实累累的岭南柿,果实饱满,果皮开始泛黄。
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一路没有停息,大家都有些疲累。但远山葱绿包围过来,近旁稻田一片金黄,路边时不时掠过粉红橘黄的小花,疲劳因此减轻了。粉色的地桃花这个时候都是闭合的,土屋旁边篱笆一样长了一丛开的正盛的黄蜀葵。第二天,不知是C还是E最先发现了黄蜀葵上一只正在捕食的云眼斑螳,它不顾一群人的围观,气定神闲锁定的一只菜绿蠕虫,在大家惊诧的凝视中,毫不客气的用铡刀和锋利嘴器将不知危险将至的蠕虫刺穿、撕裂,不一会儿功夫,蠕虫就只剩下一团皱缩的皮囊。不管旁观者心里如何想,大自然的样子真实不欺,生死相继。
李师傅一家人忙出忙进为我们准备着午餐。乘这个闲功夫,我们沿着田边地脚看看这片陌生地域里植物们的新鲜奇异之处。岭南的植物使B有些迷糊,北方的植物,多多少少熟悉一些,但南方植物就两眼一抹黑了。有蓼科的植物,迎头开着粉白碎花,多像是北方的拳蓼,或者长在水边的水蓼,后来还是D问了蓼科专家,在QQ群里告知是伏生蓼。C引导大家在草丛里看到了半边莲,珍珠菜,夜香牛,爵床,马松子。与C、D、E相比,B显然更加兴奋,也有些茫然。胜红蓟和金纽扣是C教B认识的,D和E说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自由自在认植物的野外郊游。
饭后,李师傅带我们去高坪保护区。将近下午三点,要在林子里玩得开心,时间已经有些紧促。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几乎是原始形态的四轮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只是小时候在乡下才坐过,这个手扶拖拉机比我小时候坐过的还要原始,前面一个把手,后面没有翻斗,而是一个四面完全开放的钢筋框架,框架四周的穿孔里临时塞进四根木头作为雏形的围栏,仅用细绳子绑起,看来手扶拖拉机平日里是专门用来运送木头的。为了让我们有个坐的地方,李师傅找来三块木板,没有固定,就那么平铺着,作为落脚和坐着的基础。三位女士坐在木板上,可以用手扶着临时用细绳系上去的护板,D站车头,B站车尾,还好水泥路面不会颠簸。
坐着手扶拖拉机穿越山林,突然有了一种野趣和新奇,整个车子装满了轻快。森林随着我们纵身跃动,好像有自然的脚步在走近我们,流水山林的幽深寂静,会唤起藏在人心底的野性,唤起人返归自然的欲望。手扶拖拉机的声音很是嘹亮,一点不觉得那是噪音,反而像鸣奏曲。快到高坪保护区,远远听到流水的声音,穿越密林深处的小溪扑面而来,秋日山林的清凉更加真切了。
车拐上一段土路,在路边停下来。顺着一条开阔可以行车的泥土山道,大家跟着李师傅往山野深处走。手扶拖拉机晃在路上,车速不快,听C指着路边说,那是莲座蕨,没来得及细看。在林子里,观音莲座蕨的样子坦然呈现出来,肥大肉质直立的莲座根状茎,在阴湿的腐殖质里显出灰质斑点的深黑,好奇何时有光会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莲座上慢慢显现出来。白花悬钩子,和北方的山楂叶悬钩子一样,细藤上带着刺,A让B闻枫香树的树叶,让他记住那股独属于一种植物的清香。开了细小白花的爵床科的钟花草,让B想到北方的沙参。草本的华南远志在幽暗林子里看不清花,但看到南方的远志依然让B心里一惊一乍,因为作为草本的西伯利亚远志,在他心里以各种形象繁衍生息过,湮灭过,复活过。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看到华南远志的花,远志的花心里都藏有一蓬紫色的凤尾。交让木科的牛耳枫,刚一看过,走不多远又和周围的树木难以分辨了,马鞭草科紫金牛属的紫珠,果实特别,但真的想看看花,只有花儿才是一个植物最清晰的身份标示,正是见到花儿盛开过,叶子、果实、树干这些身份特征才会凸显出一种植物的特别。那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鸭跖草科穿鞘花属的穿鞘花(这种植物当时大家都没有确定下来,回来后,由D确定了种),那花儿穿过叶鞘,紧贴直立的茎杆开起来,这个季节,已经过了它的花期,但它的橘红蒴果车轮一般绕着茎杆,仿佛少数民族舞蹈中绕在腰身上的红铃。
水库里流淌出来的小河滋润着整个山林,林间溪边有盛开着橘红花儿的假茼蒿。C说,这个是能吃的野菜。晚上的晚餐就有假茼蒿瘦肉汤,味道新鲜,忍不住喝了好多碗。
3.山野的早晨
夜晚由李师傅安排借住在村子里的吴先生家。10月的南方,夜晚穿短袖绰绰有余,但在森林深处的小山村里,盖着厚厚大棉被也不觉得怎么热。可能经济收益不好,李师傅家已经见不到想象中芒鼠的样子。
按着睡前的约定,早晨6:30,B和D一起起床去看山野的清晨。村后一片竹林,竹林在沙土地里长的不算茂盛,却也郁郁苍苍。太阳早已升起,但小山村被四周的山野和森林遮盖了,这给山野的清晨蒙上一层似明若暗的青色,这青色等着什么东西一经擦拭,就会很快明亮起来。
村中土狗对莽莽撞撞的外来客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原本我们想朝着村后通往山林的一条路往深处走,没成想几条看家狗,朝着我们凶巴巴冲过来,无奈中,只有转身爬上村后不大的竹林。竹林绕过两个缓坡就穿透了,然后绕过一个土包,就会走到村前。露水不大,走林子不难,路上看到下田菊、白花鬼针草、粗叶木、地胆草、二花蝴蝶草、伏毛蓼、广防风、某种辨识不清的胡枝子。乡村清晨的安闲里透着清苦的平静。村头一片两人高的芭蕉树,结完果实,巨大下垂的穗状花絮,如同佛意禅机。古书里说芭蕉似草非草、似木非木。山林里曾见到开路的李师傅一砍刀将一棵巨大芭蕉砍到,那份汁液嫩茎,实打实是草本的原形。
出村口时碰到A,她也早起。那个时候,阳光刚刚漫过山顶,清晨淡红色的光似乎带着露水,一层光波,水一样清洗过世界。这个时候,粉红色的地桃花盛开起来了,碗状花瓣上一层露珠搜集了光,在光最柔和、露最滋润、风最轻柔的时候,地桃花发自本能的让自己盛开。B和D跟着A,稻田明亮起来,路旁有石松科的铺地蜈蚣,有蓼科的火炭母,老鼠拉冬瓜,盐肤木的火红果实要经过月余才能挂上盐霜,一只毛虫给我们表演了吃盐肤木果实的节目。大片的豆科的野葛,花儿紫色火焰一样腾起在野地里。葛这类植物到哪里都长得气势汹汹。
回到住地时,C和E还没有起来。乡村的早晨真是好睡。
吃过早饭后,李师傅问大家要不要去看兰花。看野生的兰花,在野外总给人一种致命的诱惑。李师傅大概对我们慢慢悠悠,时不时钻入道旁山坡沾花惹草,感到很是无奈。私下里看着A不在,就会对我们说:“她走不快。”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高兴的是,今年第一次看到络石藤的花,看到了真正薜荔挂在藤上垂下来的果实。薯蓣科的带翅果实像一串绿色的风铃挂在藤上。叶子被虫子啃齿的如地图一样的光叶山黄麻的红色果实格外显眼。一只面目狰狞的栎黄枯叶蛾的蠕虫,怪异的脸庞,和身子上长长黑硬的毛须,看得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大戟科野桐属白背叶的花序长穗垂下,含着紫斑,漂亮极了。D摘了叶子让B看这种植物挂了白粉的叶子背面,以便让B记住白背叶爆得大名的缘由。
李师傅见我们走得慢,三步两步走入山林,只有李师傅的儿子,调皮的阿莫跟着我们。10岁小男孩的逆反心态有时候会让人奈何不得,他总会用手里捡来的木棍敲动花草,甚至将野地草木的嫩茎击得粉碎。有时候,他也会殷勤地“帮你一点小忙,”帮你把安静的花草摇得乱颤,在镜头前只剩下道道虚影。D偶尔会假装吓唬他,我们偶尔规劝他。他自得其乐,才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把苍耳悄悄粘到E的衣服后面,和E捉迷藏一样玩。隐隐感觉,眼前草木世界,少年阿莫生在这里,养在这里,他性情中的野性和与山林贴近时的那份自然,不是作为游客的我们所能相比。我们用生硬的观念来看自然,用一份必然要很快远离的私念碰触着自然。他则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用脚步丈量自然,用心贴近自然,生活于自然。回来后,整理林间给阿莫拍的照片,阿莫在山林中的样子,如一只小虎雏一样。
李师傅家的那片杂木林里,生长了一片他说的秋兰(后来知道叫建兰),花期已经过了,枯黄花儿依然能够看到那朵兰花盛开过的样子。这秋兰似乎并不孤芳自赏,它在山间坡地,选择林下微阴,就能成片生长。但每一朵野地的兰花都它有独有的傲气,不拒迎于花草,也不粘连着和世界簇拥而居。它总要在拥堵世界里挤出一块空间,用于自己忧思,用于自己顾怜。它的灵魂似乎自有重量。
林间小憩后,已将近中午。原路返回村子的路上,道边山墙投下的一小片光影里,C发现了两棵水竹叶,水竹叶的小花孤清淡美,粉色花瓣上像是有一层霜。我还把她指给我看的蔷薇科的金樱子说成了北方常见的美蔷薇。
大家往前走,B和A拉在了后面,在一片路边菜地里的畦埂旁,A教B重新认识了桔梗科的半边莲,还认识了椴树科的刺蒴麻和甜麻,耳草属的白花蛇舌草,雾水葛。如果不是肚子开始叫,我们可能还会在田间逗留更长的时间。
4.摘灵芝
“吃过饭了带大家去看灵芝。”吃饭的时候李师傅这么说。其实上午看秋兰的路上,阿莫在公路边斜坡的枯树桩上已经发现了几个干灵芝,巧克力色的干灵芝,孢子囊散尽了,菌盖上有虫子爬出爬进留下的小洞,外皮看上去像是暗伏在林下的一朵深褐色小云,摘下来时,轻飘飘的。用李师傅的话说:“没有一点用了。”
“道路比较难走,时间比较紧,我们要走快一点。”从村子旁边的小道上路,走在前面的李师傅这么说。前几次他带着大家在山林里闲逛,脚下总是穿着一双拖鞋。这次装扮起来,是个真正进入山林的样子,军用橡胶鞋,束了腰带,腰带上一个木制的插孔,插孔了别了一把浑厚硬实的砍刀,他走上田埂,步子轻快,我们要跟上他的步伐,便有一份吃力感。B问:“离目的地有多远?”“半小时吧!”李师傅的时间概念对我们来说最后用了三倍的时间。A对这样急急忙忙的赶路不感兴趣。“我在后面慢慢拍,你们不要管我了。”
急行军之前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总是走不快的,在平地上,在池塘边,成片紫红的华金凤,还有开的独特的野牡丹科金锦香属的假朝天罐,李师傅在前面催,我们在后面拍,是路不留人花留人了。
翻过一道山岭,来到一条路边,大路宽阔。走这样的道路总会让人困乏。李师傅等着大家到齐了,一声不响,猫身钻入道旁杉木树下一个遮蔽的入口。
刚进入入口就被惊到,眼前出现了一条半人高的杉木通道,昏暗的杉木甬道因为照不进来阳光,叶子都枯黄了,刮在身上沙沙响。好几次脚下差一点踩空,大雨将甬道里的路面拉出一条条半尺深的口子。和外面明亮的世界相比,光线昏暗,一股清凉的潮气扑面而来,两边的植被一下子稠密起来。幽暗林间,如同突然展开的新世界。如果不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这样幽深的森林里一定会有各种野兽出没吧。李师傅说:“林子里还有熊,但已经不多了。但野猪不少。”李师傅指着路便泥地上新鲜的划痕,“看,这是野猪晚上经过时留下的。”
B说:“有点像原始森林。”李师傅纠正着:“这里也算不上原始森林,十多年之前曾经在这里修过道路,准备开发这片山林,划成自然保护区后,严禁乱砍乱伐,渐渐就长成了现在的样子。”道路狭窄,旁边不远处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阴湿地上蕨类植物长的繁盛,藤类植物挂得到处都是,密林没有人工砍伐过,几乎没有高大树木,相反,小乔木长的肆无忌惮。几人高的芭蕉树,偶尔在路边开出一个小小的林窗。
和长白山的暗针叶林不同,暗针叶林里,红松、鱼鳞云杉、水杉、长白落叶松几乎统治了整片林子。那样的林子里物种多样性相对显得单调,却有很厚的腐殖层,高纬度、高海拔的原始森林里,显得空旷,要把人分裂开,好像有很多个自己在林子里朝着四面八方奔跑。华南这样的半原始林带,层层叠叠的绿色无时无刻不在朝着人逼过来,稍不小心,斜刺里的枯枝就朝着你戳。但依然还是忍不住停下来,看一些有意思的植物,见到了为数不多的几棵一人多高的桫椤,后来查了书,不能确定是黑桫椤还是刺桫椤,琴叶榕的叶子精致极了,看到白蚁刚刚垒砌涌出路面半尺高的土巢,阿莫在B拍照的时候,争着要用脚将这个精致的小城堡预先摧毁。
大家急行赶路,在看似顺畅的路上,突然又要随李师傅攀上路边山藤,由斜刺攀援而上。脚下咔嚓咔嚓的踩碎树枝的生硬无比清脆,偶尔能够听到白鹇的叫声。
林中光线真是一种假象,正是光线割裂了时间,让人有一种错觉,觉得这样的林子里或许存在时间的另一个维度,可以把林子里人的存在节奏放慢。这个原始林子或许还比较年轻,它培养的幽深被某种肆意的生长意识阻隔了。B在这样的林子里走,虽然时不时觉得,这林子真有些宫崎骏在《幽灵公主》里呈现的那个能够呼喊山神的古森林的样子,但又总觉得不像。光线金叶子一样在密林中落着,路上的红叶鲜艳夺目,C停下脚步说:“这是杜英。”杜英落叶的颜色如鸡血石一般红。
终于来到长着灵芝的枫香树的枯树桩下,厚厚实实的灵芝上似乎被土盖过,那朵成熟的灵芝像一块可以吃的巧克力,喷喷香,散发着一股幻觉里飘出来的甜意。大家逐一过来拍照后,李师傅用砍刀割下灵芝。菌柄太短。“这不是一枝好的灵芝。”李师傅不无遗憾的说。
为了不走重复的路,李师傅一家带我们拐往另一个山坡,在山坡旁,或许还有一窝灵芝,更为艰险的爬山窜下会耽搁很多时间。李师傅心里,我们的体能那个时候已经有些跟不上了吧。他让他的妻子和阿莫带我们先走,他随后赶来。山道的崎岖,灌丛的密布,藤莽的交织,李师傅一离开后,一下子变得难以想象。一段可能山洪或者暴雨过后留下的断层,将眼前的道路一下子割断。几乎直立起来的山坡,爬下去后看不到来路,李师傅不在,先行去探路的D没有办法确定下来。没办法,大家心有惴惴,在路的尽头等着李师傅回来。
爬下那段垂直的坡地是我参加植物组野外活动以来最有意思的一段旅程。匆匆赶来的李师傅确定了方向后,自己先行如同走平地一样跳了几下就爬下路边断层,那个断层其实并不怎么高,最高不过八九米的样子,这样的断层,除了一些山民,平日里几乎没人走,山雨浇灌,草木生死,土石都变得疏松,长长藤蔓垂下来,有些是枯死的,有些是易断的。我们一步一步往下滑时,身子显得笨拙,才觉得这山林,这莽野,和我们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B以极为笨拙的方式,从离地两米高的地方贴着陡坡,几乎是自由落体,因为手边原本还结实的枯藤突然一下子就断了,脚下踩着的一块石头,土层松动,在脚下滚落,身子里有一个天生的平衡器,好像是本能一般让B伸开双臂,落地的狼狈样子,惹得李师傅一家哈哈大笑,在他们看来,这样一个小山崖,是没有任何危险存在的。见大家下来有些困难,李师傅砍了一段长长山藤,系牢在半山腰的木桩上,C则点着脚步,很是轻灵,轻轻攀着山藤,有惊无险的下来了。E被这段小土崖惊到,或许是她行走山野最为艰险的一段旅程。D扶着她,共同攀援而下。大家气喘吁吁,心里砰砰跳着看这片被葱茂林木遮蔽了天光的山崖,这个丛林礼物,在每个人心里的印象应该都有不同。
返回的路上,林莽幽暗,道路崎岖,不时攀援而下,不时穿越而过,匆匆脚步来不及细想,一路说不上来的欢喜是自己心里种下了这么幽暗神秘的一片森林,它和我们平常远观的茫茫山林截然不同,好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从他的外貌,进入到了他的内心,感觉到了他的心跳,倾听到了他的心声。这样里林子里藏着自然不轻易示人的内在。穿着拖鞋的阿莫,纵跑在林间窄道上,像是撒欢的不知疲倦为何物的小鹿,他执意要B帮他拿一块能够用作染料的植物块茎薯莨(薯莨是后来D传来的资料里定的名字),大概拿着那么一个流星锤一样的东西走在路上很威风吧。
重新从原来的那个杉木通道出来时,仿佛做了一个梦,光绵延向四方,而刚才,光好像落叶一般落在大家身上。那个完全完全隐藏在山野里的林中世界,仿佛一条在日常时光之外的另一条被封闭于自然的神秘潜流。对于刚刚在那条潜流的水道里穿流而入穿流而出的人,恍惚中,不知道自己穿行过的旅程究竟是真是假。
回到李师傅家时,已是晚上六点。收拾东西等车时,B从身撕下几片豆荚一样的东西问A:“这是什么?”“山蚂蟥。”初听吓一跳,后来由D确定为细长柄山蚂蟥,是华南常见的一种植物。
深圳一石
1.去山林
“如果把活动记录下来,文中能写各位的姓名吗?”
“可以用字母。”感觉像恶作剧一样。
好吧,这样写也蛮好玩的。用字母代表人物,写起来可能会串味,还好人物也不算多,只有A,B,C.D.E这么五个人。
活动最初由A策划。A在广州,B在北京。今年的6月23日,北京自然之友植物组组织一帮人到灵山脚下的聚灵峡去看植物,那天差点爬上灵山,但远远看到灵山山顶时已经将近下午四点,日影一西斜,山谷很快就会暗下来,大家不得不原路返回,即使紧赶慢赶,出峡谷时天已黑下来了。
A爬山慢,到是和年纪无关,她穷究光影和细节,看到一物一草一木一花,若有新鲜感袭来,就会忘了世界,这个行为给B印象深刻。下山道上,A带B去找小如星辰的华北龙胆,在二月舌唇兰的花萼上教B认识正在捕食的蟹蛛,一起看具有伪装色的雪白蠕虫从一片绿叶上爬着爬着掉入草丛。A长期在山野间行走锻炼出来的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B和她截然不同,B总是自由散漫,意兴阑珊,随兴所至,花草之美的生灭,自然光影和人心互感,他喜欢细细捕捉这些,他对记录下来的草木名录总是模模糊糊,浑不在意,但接触多了,心里渐渐也就有了一个内在世界里活着的自然。A拍摄一朵花,拿块锡纸做反光板,“这样光线会饱满柔和。”B还是第一次见一棵普通草木有如此众星捧月的优待,需要补光,需要透视,需要簇拥。他感觉美的照片总是需要有一份矜持,一份独立,一份自恋的。A说:“要学会驾驭指挥光线。”在华南时,B在晨光里拍摄盐肤木的红色果实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A说:“光是一种魔术。”
B在QQ上曾问A:“听说华南植物园不错,9月到广州,想到植物园去看看。”
“来了,我带你去看。如果有时间,可以到珠海的红树林去,那里更有意思。”
去韶关是A定下来的,B对韶关的印象只有丹霞山、南华寺。A又约了C,C是中学老师,植物爱好者。“人多了不闷啊!”A这么说。往返韶关的火车票都是和A相识的D帮着在网上订好的。“D人很好。”A这样说时好像在说悄悄话。临近组队结束,A说:“D和他的朋友E想和我们一起玩两天,之后他们就自己玩。”“太好了!”就这样,B在电脑前晕晕乎乎的时候,A、B、C、D、E五人组华南韶关植物专题两日游就由A安排好了。“当地还有一个以前认识的向导,人挺好的,你晚上可以睡他家,他家床下养了芒鼠,半夜能听到芒鼠吃甘蔗的声音。”真让人好奇,晚上听老鼠吃饭,能睡得着吗?
由广州火车站到韶关,由韶关坐大巴到仁化,在仁化遇到骑摩托车来接我们的李师傅,李师傅个头不高,精瘦微黑,性情随和。他帮我们叫了辆出租的小面包车。
2.山野第一日
小山村像是从山林深处挤出来的一角,十几户人家被山林包裹住,幽静单薄。
李师傅的家就在山村边上,和村子里砖瓦白瓷的楼房相比,李师傅家的土屋显得陈旧,但门前纱网隔出的护栏里,一群鸭子生气勃勃。护栏里有棵盛开的桂花树,但桂花香被鸭子们的叫声搅乱了,还有一棵果实累累的岭南柿,果实饱满,果皮开始泛黄。
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一路没有停息,大家都有些疲累。但远山葱绿包围过来,近旁稻田一片金黄,路边时不时掠过粉红橘黄的小花,疲劳因此减轻了。粉色的地桃花这个时候都是闭合的,土屋旁边篱笆一样长了一丛开的正盛的黄蜀葵。第二天,不知是C还是E最先发现了黄蜀葵上一只正在捕食的云眼斑螳,它不顾一群人的围观,气定神闲锁定的一只菜绿蠕虫,在大家惊诧的凝视中,毫不客气的用铡刀和锋利嘴器将不知危险将至的蠕虫刺穿、撕裂,不一会儿功夫,蠕虫就只剩下一团皱缩的皮囊。不管旁观者心里如何想,大自然的样子真实不欺,生死相继。
李师傅一家人忙出忙进为我们准备着午餐。乘这个闲功夫,我们沿着田边地脚看看这片陌生地域里植物们的新鲜奇异之处。岭南的植物使B有些迷糊,北方的植物,多多少少熟悉一些,但南方植物就两眼一抹黑了。有蓼科的植物,迎头开着粉白碎花,多像是北方的拳蓼,或者长在水边的水蓼,后来还是D问了蓼科专家,在QQ群里告知是伏生蓼。C引导大家在草丛里看到了半边莲,珍珠菜,夜香牛,爵床,马松子。与C、D、E相比,B显然更加兴奋,也有些茫然。胜红蓟和金纽扣是C教B认识的,D和E说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自由自在认植物的野外郊游。
饭后,李师傅带我们去高坪保护区。将近下午三点,要在林子里玩得开心,时间已经有些紧促。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几乎是原始形态的四轮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只是小时候在乡下才坐过,这个手扶拖拉机比我小时候坐过的还要原始,前面一个把手,后面没有翻斗,而是一个四面完全开放的钢筋框架,框架四周的穿孔里临时塞进四根木头作为雏形的围栏,仅用细绳子绑起,看来手扶拖拉机平日里是专门用来运送木头的。为了让我们有个坐的地方,李师傅找来三块木板,没有固定,就那么平铺着,作为落脚和坐着的基础。三位女士坐在木板上,可以用手扶着临时用细绳系上去的护板,D站车头,B站车尾,还好水泥路面不会颠簸。
坐着手扶拖拉机穿越山林,突然有了一种野趣和新奇,整个车子装满了轻快。森林随着我们纵身跃动,好像有自然的脚步在走近我们,流水山林的幽深寂静,会唤起藏在人心底的野性,唤起人返归自然的欲望。手扶拖拉机的声音很是嘹亮,一点不觉得那是噪音,反而像鸣奏曲。快到高坪保护区,远远听到流水的声音,穿越密林深处的小溪扑面而来,秋日山林的清凉更加真切了。
车拐上一段土路,在路边停下来。顺着一条开阔可以行车的泥土山道,大家跟着李师傅往山野深处走。手扶拖拉机晃在路上,车速不快,听C指着路边说,那是莲座蕨,没来得及细看。在林子里,观音莲座蕨的样子坦然呈现出来,肥大肉质直立的莲座根状茎,在阴湿的腐殖质里显出灰质斑点的深黑,好奇何时有光会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莲座上慢慢显现出来。白花悬钩子,和北方的山楂叶悬钩子一样,细藤上带着刺,A让B闻枫香树的树叶,让他记住那股独属于一种植物的清香。开了细小白花的爵床科的钟花草,让B想到北方的沙参。草本的华南远志在幽暗林子里看不清花,但看到南方的远志依然让B心里一惊一乍,因为作为草本的西伯利亚远志,在他心里以各种形象繁衍生息过,湮灭过,复活过。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看到华南远志的花,远志的花心里都藏有一蓬紫色的凤尾。交让木科的牛耳枫,刚一看过,走不多远又和周围的树木难以分辨了,马鞭草科紫金牛属的紫珠,果实特别,但真的想看看花,只有花儿才是一个植物最清晰的身份标示,正是见到花儿盛开过,叶子、果实、树干这些身份特征才会凸显出一种植物的特别。那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鸭跖草科穿鞘花属的穿鞘花(这种植物当时大家都没有确定下来,回来后,由D确定了种),那花儿穿过叶鞘,紧贴直立的茎杆开起来,这个季节,已经过了它的花期,但它的橘红蒴果车轮一般绕着茎杆,仿佛少数民族舞蹈中绕在腰身上的红铃。
水库里流淌出来的小河滋润着整个山林,林间溪边有盛开着橘红花儿的假茼蒿。C说,这个是能吃的野菜。晚上的晚餐就有假茼蒿瘦肉汤,味道新鲜,忍不住喝了好多碗。
3.山野的早晨
夜晚由李师傅安排借住在村子里的吴先生家。10月的南方,夜晚穿短袖绰绰有余,但在森林深处的小山村里,盖着厚厚大棉被也不觉得怎么热。可能经济收益不好,李师傅家已经见不到想象中芒鼠的样子。
按着睡前的约定,早晨6:30,B和D一起起床去看山野的清晨。村后一片竹林,竹林在沙土地里长的不算茂盛,却也郁郁苍苍。太阳早已升起,但小山村被四周的山野和森林遮盖了,这给山野的清晨蒙上一层似明若暗的青色,这青色等着什么东西一经擦拭,就会很快明亮起来。
村中土狗对莽莽撞撞的外来客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原本我们想朝着村后通往山林的一条路往深处走,没成想几条看家狗,朝着我们凶巴巴冲过来,无奈中,只有转身爬上村后不大的竹林。竹林绕过两个缓坡就穿透了,然后绕过一个土包,就会走到村前。露水不大,走林子不难,路上看到下田菊、白花鬼针草、粗叶木、地胆草、二花蝴蝶草、伏毛蓼、广防风、某种辨识不清的胡枝子。乡村清晨的安闲里透着清苦的平静。村头一片两人高的芭蕉树,结完果实,巨大下垂的穗状花絮,如同佛意禅机。古书里说芭蕉似草非草、似木非木。山林里曾见到开路的李师傅一砍刀将一棵巨大芭蕉砍到,那份汁液嫩茎,实打实是草本的原形。
出村口时碰到A,她也早起。那个时候,阳光刚刚漫过山顶,清晨淡红色的光似乎带着露水,一层光波,水一样清洗过世界。这个时候,粉红色的地桃花盛开起来了,碗状花瓣上一层露珠搜集了光,在光最柔和、露最滋润、风最轻柔的时候,地桃花发自本能的让自己盛开。B和D跟着A,稻田明亮起来,路旁有石松科的铺地蜈蚣,有蓼科的火炭母,老鼠拉冬瓜,盐肤木的火红果实要经过月余才能挂上盐霜,一只毛虫给我们表演了吃盐肤木果实的节目。大片的豆科的野葛,花儿紫色火焰一样腾起在野地里。葛这类植物到哪里都长得气势汹汹。
回到住地时,C和E还没有起来。乡村的早晨真是好睡。
吃过早饭后,李师傅问大家要不要去看兰花。看野生的兰花,在野外总给人一种致命的诱惑。李师傅大概对我们慢慢悠悠,时不时钻入道旁山坡沾花惹草,感到很是无奈。私下里看着A不在,就会对我们说:“她走不快。”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高兴的是,今年第一次看到络石藤的花,看到了真正薜荔挂在藤上垂下来的果实。薯蓣科的带翅果实像一串绿色的风铃挂在藤上。叶子被虫子啃齿的如地图一样的光叶山黄麻的红色果实格外显眼。一只面目狰狞的栎黄枯叶蛾的蠕虫,怪异的脸庞,和身子上长长黑硬的毛须,看得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大戟科野桐属白背叶的花序长穗垂下,含着紫斑,漂亮极了。D摘了叶子让B看这种植物挂了白粉的叶子背面,以便让B记住白背叶爆得大名的缘由。
李师傅见我们走得慢,三步两步走入山林,只有李师傅的儿子,调皮的阿莫跟着我们。10岁小男孩的逆反心态有时候会让人奈何不得,他总会用手里捡来的木棍敲动花草,甚至将野地草木的嫩茎击得粉碎。有时候,他也会殷勤地“帮你一点小忙,”帮你把安静的花草摇得乱颤,在镜头前只剩下道道虚影。D偶尔会假装吓唬他,我们偶尔规劝他。他自得其乐,才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把苍耳悄悄粘到E的衣服后面,和E捉迷藏一样玩。隐隐感觉,眼前草木世界,少年阿莫生在这里,养在这里,他性情中的野性和与山林贴近时的那份自然,不是作为游客的我们所能相比。我们用生硬的观念来看自然,用一份必然要很快远离的私念碰触着自然。他则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用脚步丈量自然,用心贴近自然,生活于自然。回来后,整理林间给阿莫拍的照片,阿莫在山林中的样子,如一只小虎雏一样。
李师傅家的那片杂木林里,生长了一片他说的秋兰(后来知道叫建兰),花期已经过了,枯黄花儿依然能够看到那朵兰花盛开过的样子。这秋兰似乎并不孤芳自赏,它在山间坡地,选择林下微阴,就能成片生长。但每一朵野地的兰花都它有独有的傲气,不拒迎于花草,也不粘连着和世界簇拥而居。它总要在拥堵世界里挤出一块空间,用于自己忧思,用于自己顾怜。它的灵魂似乎自有重量。
林间小憩后,已将近中午。原路返回村子的路上,道边山墙投下的一小片光影里,C发现了两棵水竹叶,水竹叶的小花孤清淡美,粉色花瓣上像是有一层霜。我还把她指给我看的蔷薇科的金樱子说成了北方常见的美蔷薇。
大家往前走,B和A拉在了后面,在一片路边菜地里的畦埂旁,A教B重新认识了桔梗科的半边莲,还认识了椴树科的刺蒴麻和甜麻,耳草属的白花蛇舌草,雾水葛。如果不是肚子开始叫,我们可能还会在田间逗留更长的时间。
4.摘灵芝
“吃过饭了带大家去看灵芝。”吃饭的时候李师傅这么说。其实上午看秋兰的路上,阿莫在公路边斜坡的枯树桩上已经发现了几个干灵芝,巧克力色的干灵芝,孢子囊散尽了,菌盖上有虫子爬出爬进留下的小洞,外皮看上去像是暗伏在林下的一朵深褐色小云,摘下来时,轻飘飘的。用李师傅的话说:“没有一点用了。”
“道路比较难走,时间比较紧,我们要走快一点。”从村子旁边的小道上路,走在前面的李师傅这么说。前几次他带着大家在山林里闲逛,脚下总是穿着一双拖鞋。这次装扮起来,是个真正进入山林的样子,军用橡胶鞋,束了腰带,腰带上一个木制的插孔,插孔了别了一把浑厚硬实的砍刀,他走上田埂,步子轻快,我们要跟上他的步伐,便有一份吃力感。B问:“离目的地有多远?”“半小时吧!”李师傅的时间概念对我们来说最后用了三倍的时间。A对这样急急忙忙的赶路不感兴趣。“我在后面慢慢拍,你们不要管我了。”
急行军之前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总是走不快的,在平地上,在池塘边,成片紫红的华金凤,还有开的独特的野牡丹科金锦香属的假朝天罐,李师傅在前面催,我们在后面拍,是路不留人花留人了。
翻过一道山岭,来到一条路边,大路宽阔。走这样的道路总会让人困乏。李师傅等着大家到齐了,一声不响,猫身钻入道旁杉木树下一个遮蔽的入口。
刚进入入口就被惊到,眼前出现了一条半人高的杉木通道,昏暗的杉木甬道因为照不进来阳光,叶子都枯黄了,刮在身上沙沙响。好几次脚下差一点踩空,大雨将甬道里的路面拉出一条条半尺深的口子。和外面明亮的世界相比,光线昏暗,一股清凉的潮气扑面而来,两边的植被一下子稠密起来。幽暗林间,如同突然展开的新世界。如果不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这样幽深的森林里一定会有各种野兽出没吧。李师傅说:“林子里还有熊,但已经不多了。但野猪不少。”李师傅指着路便泥地上新鲜的划痕,“看,这是野猪晚上经过时留下的。”
B说:“有点像原始森林。”李师傅纠正着:“这里也算不上原始森林,十多年之前曾经在这里修过道路,准备开发这片山林,划成自然保护区后,严禁乱砍乱伐,渐渐就长成了现在的样子。”道路狭窄,旁边不远处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阴湿地上蕨类植物长的繁盛,藤类植物挂得到处都是,密林没有人工砍伐过,几乎没有高大树木,相反,小乔木长的肆无忌惮。几人高的芭蕉树,偶尔在路边开出一个小小的林窗。
和长白山的暗针叶林不同,暗针叶林里,红松、鱼鳞云杉、水杉、长白落叶松几乎统治了整片林子。那样的林子里物种多样性相对显得单调,却有很厚的腐殖层,高纬度、高海拔的原始森林里,显得空旷,要把人分裂开,好像有很多个自己在林子里朝着四面八方奔跑。华南这样的半原始林带,层层叠叠的绿色无时无刻不在朝着人逼过来,稍不小心,斜刺里的枯枝就朝着你戳。但依然还是忍不住停下来,看一些有意思的植物,见到了为数不多的几棵一人多高的桫椤,后来查了书,不能确定是黑桫椤还是刺桫椤,琴叶榕的叶子精致极了,看到白蚁刚刚垒砌涌出路面半尺高的土巢,阿莫在B拍照的时候,争着要用脚将这个精致的小城堡预先摧毁。
大家急行赶路,在看似顺畅的路上,突然又要随李师傅攀上路边山藤,由斜刺攀援而上。脚下咔嚓咔嚓的踩碎树枝的生硬无比清脆,偶尔能够听到白鹇的叫声。
林中光线真是一种假象,正是光线割裂了时间,让人有一种错觉,觉得这样的林子里或许存在时间的另一个维度,可以把林子里人的存在节奏放慢。这个原始林子或许还比较年轻,它培养的幽深被某种肆意的生长意识阻隔了。B在这样的林子里走,虽然时不时觉得,这林子真有些宫崎骏在《幽灵公主》里呈现的那个能够呼喊山神的古森林的样子,但又总觉得不像。光线金叶子一样在密林中落着,路上的红叶鲜艳夺目,C停下脚步说:“这是杜英。”杜英落叶的颜色如鸡血石一般红。
终于来到长着灵芝的枫香树的枯树桩下,厚厚实实的灵芝上似乎被土盖过,那朵成熟的灵芝像一块可以吃的巧克力,喷喷香,散发着一股幻觉里飘出来的甜意。大家逐一过来拍照后,李师傅用砍刀割下灵芝。菌柄太短。“这不是一枝好的灵芝。”李师傅不无遗憾的说。
为了不走重复的路,李师傅一家带我们拐往另一个山坡,在山坡旁,或许还有一窝灵芝,更为艰险的爬山窜下会耽搁很多时间。李师傅心里,我们的体能那个时候已经有些跟不上了吧。他让他的妻子和阿莫带我们先走,他随后赶来。山道的崎岖,灌丛的密布,藤莽的交织,李师傅一离开后,一下子变得难以想象。一段可能山洪或者暴雨过后留下的断层,将眼前的道路一下子割断。几乎直立起来的山坡,爬下去后看不到来路,李师傅不在,先行去探路的D没有办法确定下来。没办法,大家心有惴惴,在路的尽头等着李师傅回来。
爬下那段垂直的坡地是我参加植物组野外活动以来最有意思的一段旅程。匆匆赶来的李师傅确定了方向后,自己先行如同走平地一样跳了几下就爬下路边断层,那个断层其实并不怎么高,最高不过八九米的样子,这样的断层,除了一些山民,平日里几乎没人走,山雨浇灌,草木生死,土石都变得疏松,长长藤蔓垂下来,有些是枯死的,有些是易断的。我们一步一步往下滑时,身子显得笨拙,才觉得这山林,这莽野,和我们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B以极为笨拙的方式,从离地两米高的地方贴着陡坡,几乎是自由落体,因为手边原本还结实的枯藤突然一下子就断了,脚下踩着的一块石头,土层松动,在脚下滚落,身子里有一个天生的平衡器,好像是本能一般让B伸开双臂,落地的狼狈样子,惹得李师傅一家哈哈大笑,在他们看来,这样一个小山崖,是没有任何危险存在的。见大家下来有些困难,李师傅砍了一段长长山藤,系牢在半山腰的木桩上,C则点着脚步,很是轻灵,轻轻攀着山藤,有惊无险的下来了。E被这段小土崖惊到,或许是她行走山野最为艰险的一段旅程。D扶着她,共同攀援而下。大家气喘吁吁,心里砰砰跳着看这片被葱茂林木遮蔽了天光的山崖,这个丛林礼物,在每个人心里的印象应该都有不同。
返回的路上,林莽幽暗,道路崎岖,不时攀援而下,不时穿越而过,匆匆脚步来不及细想,一路说不上来的欢喜是自己心里种下了这么幽暗神秘的一片森林,它和我们平常远观的茫茫山林截然不同,好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从他的外貌,进入到了他的内心,感觉到了他的心跳,倾听到了他的心声。这样里林子里藏着自然不轻易示人的内在。穿着拖鞋的阿莫,纵跑在林间窄道上,像是撒欢的不知疲倦为何物的小鹿,他执意要B帮他拿一块能够用作染料的植物块茎薯莨(薯莨是后来D传来的资料里定的名字),大概拿着那么一个流星锤一样的东西走在路上很威风吧。
重新从原来的那个杉木通道出来时,仿佛做了一个梦,光绵延向四方,而刚才,光好像落叶一般落在大家身上。那个完全完全隐藏在山野里的林中世界,仿佛一条在日常时光之外的另一条被封闭于自然的神秘潜流。对于刚刚在那条潜流的水道里穿流而入穿流而出的人,恍惚中,不知道自己穿行过的旅程究竟是真是假。
回到李师傅家时,已是晚上六点。收拾东西等车时,B从身撕下几片豆荚一样的东西问A:“这是什么?”“山蚂蟥。”初听吓一跳,后来由D确定为细长柄山蚂蟥,是华南常见的一种植物。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