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特高压的故事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对我来说,“特高压”是个陌生的概念。今秋,我如约来到朔州和大同,与特高压第一次相逢。


我们看了±800kV特高压雁门关换流站、1000kV特高压北岳站、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大张高铁线路牵改工程工地。式样繁多、形态各异的铁架子,铁架子上这样的环那样的环、这样的管那样的管,工艺精美、胜夺天工的机器设备,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的光伏发电基地,解说员口中我听也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以及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让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感觉自己闯入了一个未知新世界,惊奇、惊讶、惊喜。


看得出来,大家也都不太了解这些物件,脸上写满好奇与赞叹。只有孙峰,他是电力专业毕业,虽说经过时间的摇晃,他的筛子已经漏下去太多,但留下的这些已经足够他骄傲了。我从他的漫不经心里看出他其实在认真听着讲解,并在心里盘算他的作品了。


雁门关换流站在朔州平鲁区南汉井村东边,声势略高。雁北地区风力大,风期长,冬季终日寒冷,夏天昼夜温差大,换流站气候调皮,一年四季不缺风,让这群年轻人哭笑不得。换流站主体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工,今年2月调试投运,6月正式投产,这群年轻人坚守在工地上,投身于生产中。这是一个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战斗集体”,有知识、懂管理、能战斗、讲团结,他们以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未来负责的坚定信念,打出了让国人称赞的完美大胜仗。站长成小胜在工作感言写道:“我们不能把工作简单地认为是干事情,而是要把它当做一份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


冬季里的朔北地区,风大雪厚,温度常常低至零下十几度,手机都无法正常开机。爬变压器、钻电缆沟、登换流阀,身上沾满尘土与油污。路滑,就徒步。饿了,席地而坐,掏出包里的方便面、榨菜和矿泉水,就是午饭。


看电影,打游戏,逛街,他们已经没这个概念,因为特高压工程,原计划结婚的,只有推迟婚期,甚至有的因婚期延迟而告吹,以至于家里有亲人去世,也没能回去看一眼的;也有刚结婚却至今未请一天假的,两口子就在站里一直参与着繁重的工作,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孩子考大学,孩子生病住院都没能看孩子的……


2015年,12名新员工入职雁门关站,他们中有8名研究生,4名本科生。临汾电校新员工国网培训,四川西昌锦屏换流站驻站跟值实训,国网宜宾管理处上机仿真培训,他们争分夺秒地学习掌握有关特高压的知识技能;驻厂监造,跟踪验收,系统调试,168小时试运行,他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


“干技术就要有一股拼劲,发现问题了,不睡觉我也得把它搞明白。”控保小组的技术负责人李平伟这样对同事说。过度的操劳使他的咳嗽越来越严重,然而紧张的实验进度使他无暇去医院治疗。同事劝他去查一查,他总是摇摇手说:“再坚持一下,等顺利结束了,我就去。”他的这股干劲,鼓舞着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坚持到底,一起打好这“最后的战役”。


身体看上去有些单薄的站长成小胜,多少个本该和家人团聚的节假日,他都坚守在岗位上,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在大家困得眼皮都睁不开的时候,依然面对着书本、课件学习。他的钻研投入,营造了他自己的“品牌”。遇到解决不了的故障缺陷,往往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面对这一空白领域,他大显身手,攻克缺陷,编制规范,设计专利,撰写书籍,成为了特高压交流运检领域技术权威。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他更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悉心关照。对于他们生活上的迷茫,他会用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来鼓励他们;对于技术上的疑惑,他会像导师一样一起讨论一起钻研。竭尽所能帮青年员工成长,使他们一个个从安全帽都不知道怎么戴的“生瓜蛋”,到可以查阅程序排查隐患的“小专家”。


换流站还在土建施工时,到处是砖块和钢筋,站内建筑只有个雏形,房顶都没有。那会他们的办公区域是借用项目部的临建房内,那里经常没水没电没网,附近村子最近的饭店也要走将近一公里,工作忙起来经常是吃个泡面垫垫肚子。由于综合楼还没建好,他们只能在四五十公里外的市区宾馆里住宿,每天天蒙蒙亮就要出发,回到宾馆就已经到了深夜。然而,这时还不能休息,他们还要编制运行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整理一天发现的问题和缺陷。从烈日炎炎的夏季到寒风凌冽的冬季,他们一直伴随着换流站,从光秃秃的土堆到设备林立的站区,这个站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青春。


北岳站地处应县,平原地区,环境好一些,距木塔也不远。2016年1月12日,1000kV特高压北岳站人员到位。这些小伙子大姑娘,告别了绚烂多彩的城镇,告别了慈爱的父母,告别了热恋的男友女友,走向孤单寂寞的特高压换流站——这里的地面上铺满石子,拒绝花花草草,拒绝鸟鸣虫唱,这里每天只能面对“严肃地一句话也不说”的电器设备。


李涛,北岳变电站内年纪最大的老师傅之一,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电力工作,经验丰富。 北岳才子袁晓江在他的文章《李涛:一个朴实的背影》中写道:“逐渐步入后青年时代的他……关于工作的事情,他总是十分认真,一点一滴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其他人手中的任务,他也会努力创造条件去帮助别人把工作做好。在他的理解中,工作,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有人的工作加在一起,就是整个国家电网,我为人人,方能人人为我。”“看着他不远不近的背影,我看到的不再是李涛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电力老青年。我们也当如此,成为一个朴实的背影。”


想“成为一个朴实的背影”的不只是袁晓江自己,在北岳站的每个小伙子,每个美丽姑娘,大概都是这样的想法。李阳家是浑源县人,距离应县很近,但他一个多月也回不了一趟家,他说“这里就是家啊”。张宇身体出了状况,吃着药,心率仍然是快,汗流浃背,面对同事的关心,他说“等忙过这几天”。生长在河南的东平,努力适应着晋北地区的气候和饭菜,“油糕、削面都好吃,冷不怕,加衣服呗”!


巡查,记录,检修,除障,他们的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文化娱乐——篮球没空打,也没精力打,那就看看电视、打两下乒乓球,活动一下筋骨,放松一下头脑,缓解一下疲惫。


工作是辛苦的,生活是单调的,但电力工人的才华谁也遮蔽不了,书法,绘画,摄影,写作……他们用自己的种种特长表达着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悟。李芸欣的小楷结字优美,笔力精到,他所书写的《论语》全文,悬挂了一整面墙壁,气势恢宏,令人赞叹;胡晓怡功力深厚,他临摹的赵孟頫《赤壁赋》,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渭清的山水画《心静气闲图》,表现出一位电力工人宽宏的胸怀气魄。摄影作品《流光溢彩》《集结号》《朝霞变电站》《霞光韵影》,无不展现着电力工人对美的探索、对工作的热爱、对未来的展望。


我从不曾想到,会有这样一群质朴可爱的电网员工,几年甚至几十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践行一份承诺。我们每天用电,却不曾想过有多少人在这光明的背后、在黑暗的深夜、在电流涌动的另一端,不辞劳苦地编织着这张联系千家万户的电流之网。他们将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投注给了特高压,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了不平凡的事业,当作了终身坚守的使命。每一个电站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每一个电站都有属于自己的荣光;每一个电网人都有一颗赤诚的红心,每一个电网人都是勇敢的开拓者和奉献者。


在朔州供电公司,张锐锋主席兴之所至,慷慨挥毫,留墨宝一幅:“驱霆逐电”。他说:“山西电力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也是人类的故事,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