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的另一种写法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读尤迪特·海尔曼小说《蓉雅》
--------------------------------------------------------------------------------
--------------------------------------------------------------------------------
第三遍看《蓉雅》。终于把她还原成一个西方语境下的言情小说——这么说,喜欢德国作家尤迪特·海尔曼的人会对我心生鄙夷。你是这么读她的小说的?
可是这完全不损伤我对海尔曼的敬意和折服——我不知道她多大,可是按照她对事物的感触,应该是处于一种成熟的年轻状——内在有天然的通透力,同时感触茂盛又节制。
看第一遍的时候,如同我多年前读《夏屋,以后》的那种感觉,有种轻微的恍惚与无力,以及某种笼罩其上的光晕在我的感官上飘移的舒适和惬意。不同的是,再没有悸动了。尽管此文是以失落的基调开篇的,但是你完全看不出悲情和伤感,我看到的是优雅。一种面对不可控事物消失之后的优雅——或者换种说法,是不动声色。
所以言情真的不只是浅俗和滥情——看是什么人在写。
先看开篇吧:“蓉雅是柔韧的。我这不是说‘柔若柳枝’,不是肢体的。蓉雅的柔韧表现在头脑里,这很难解释……我想,她如此柔韧,因为她实际上什么也不是。”
一个柔韧的、实际上什么也不是的女人,给“我”留下的失落感造成了这篇文字的基调,也由此拉开了小说的框架——以回忆开始,以回忆结束。自始至终,她只是个回忆中的影像。
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女人——同时可以是任何人,“她可以是个陌生人,一个小缪斯,那种一次在街上偶遇、数年后仍要去回忆、并且是带着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去回忆的女人。她可以愚笨和世俗,也可以辛辣和聪明。她可以漂亮,令人称赞,而有些时候,她只是个穿着棕色大衣,脸色苍白,实在不起眼的女孩。”这是她留给“我”的印象,也是“我”在时过境迁之后对她的综合感知。
第一次火车上的相遇,她肢体僵硬,形貌难看,眼神直接、严肃,抽烟,沉默——这引起我的不快,因为此刻,“我”的心中正活跃着一个美妙灵动的形象,“我”的初恋女友,而她的出现使我感到了被冒犯——如果作为读者的我没揣测错的话,女友所代表的符合规范的美艳,正被她这种不合规矩的不美所冲撞。
到中途下车时,她对“我”说“要不要等着你”,离开时她写了一张纸条,然后塞到“我”手里——“你可以给我打电话。”这让“我”感到优越。至此,言情小说的第一步开始上演,一个不美的女人对一个男人——形貌不清,感觉良好,后来得知是画家且有美貌女友的男人,发出了邀请甚至是进攻。不同的是她没有迂回,没有摆出一副诱惑的姿态。所谓“头脑里的柔韧”在此初露端倪。
接下来仍然符合一个言情小说应有的故事格局:“我”先是漫不经心,后来突然想起她,继而联系,然后继续漫不经心,而她待在背景中,期待或者干脆不存在;然后出现,并再度隐匿。似乎是欲擒故纵,似乎是欲说还休,但又似乎不是。
——她出现的时候仍然是直接,消失的时候通常很彻底。出现的时候通常是他说话,她沉默。也许倾听,也许只是配合。然而毫无疑问,她依恋他。而他似乎间或需要她,比如说女友没被想起的空隙或者因为跟女友相处得太顺利,缺乏波动和跌宕的时候,他会想起她。
他们曾经在他的画室里相处了很久。“我没有察觉到,蓉雅正渗入我的生活,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她在那些夜晚对我来说是一个疲惫的、让什么东西迷了心窍的小家伙,并以她奇特的方式陪伴我,坐在我身边,倾听我说话,满足我的自视不凡的虚荣心。”
这期间他们从不肌肤相亲。柔韧再次得以推进——这个知道如何陪伴,如何消失,且严肃直接的女人,以奇特的方式在入住“我”的私人场所:“她整个夏天都俨然像一个小小的胜利者。”
如果蓉雅足够乖顺,她可以继续时而出现,时而隐匿。这个言情的格局就近乎三角恋了——因为“我”与此同时对身处外地的女友仍然保持着不竭的热情和爱意,只是想念女友的时候从不痛苦——这使我作为读者再次怀疑,这份太过顺利和美满的爱情因为顺利和美满而潜藏缺陷,而恰恰是蓉雅这个不够美满的女人,给“我”以填补,以及不易觉察的激情。只是“我”一直貌似漫不经心而已。
问题是蓉雅说要结婚,而且是十分坚定地要结婚。于是三角恋还没产生就走向了另一个失衡的格局——“我”完全没想好要结婚,甚至从没想过跟这样一个女人做男女之事,这对“我”近乎乱伦。
“我”匆忙决定与女友结婚,以消弭这失衡的格局。
蓉雅得知后对“我”说了三个“出去”,然后彻底地消失了。
至此蓉雅在消失中完成了她的柔韧——一个懂得彻底消失的人看似决绝,而支持决绝的必然是“头脑里的柔韧”。
而“我”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在心里说:“来吧,蓉雅,来接电话,我们去散步,我给你焐手,一切都和过去一样。”
最后的局面是:“有的时候,我走在街上会突然觉得有人紧跟在我后面。我转过身去,又空无一人,而那种迷乱的感觉却挥之不去”——那个看起来小小的古怪的不美的严肃的女孩,在“我”的视域中因为消失而越发不可替代。
你看这就是一部言情小说,我没说错吧。可是,她把悲情或者说不安,或者说激荡都用一层魔幻般的幕布给挡了一部分,使得每一部分的叙述,都意犹未尽,暗藏光晕,乃至都有冰山的感觉在下面——这就让这个小说从言情的俗白进入非言情的幽旷。
她几乎不打算震撼别人,因为它压根没啥惊心动魄的情节,可是就是这种不讨好的姿态,让我着迷和缱绻不已。
其实还是去看原作更好,因为那里有海尔曼巫一般的气质——虽然这气质已经被收敛得平静、自在,貌似漫不经心。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