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乡愁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霜降刚过去几天,早晨的乌兰木伦河边结了薄薄的一层冰,塞北的冬天总是比别处来得早一些,再用不了多少时日,整个河面就将彻底封冻,空气里也将塞满寒意。
十一刚过,离别就拉开了序幕,好朋友如候鸟般南飞过冬去了。她自然尚不知友谊和离别的意义,只是少了一个玩伴,时不时会随口的询问,你对她说了,她似懂非懂,你也无可奈何。终于,一个礼拜前,最好的朋友也跟着奶奶回了老家,这下,几乎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塞北漫长的冬天,风如刀的冬天,她该怎么办呢?我常常为此苦恼。
有时刚睡醒,有时刚吃完饭,有时外出的时候,她高兴地对你说:我们去找何佩瑜吧?
你回答:何佩瑜回四川了啊!明年春天才会回来。
她又问:那我们去找轩轩?
你回答:轩轩也和奶奶回老家了!
她又问:那毛毛呢?
你回答:毛毛都好多天不见了,不知道去哪儿了!
……
这样的对话起初天天都有,后来,她也知道好朋友们都走了,在重复的对话里接受了不可改变的现实,便慢慢学会自问自答了。有时她是对你说,有时她是自言自语:何佩瑜跟奶奶回老家了,然然也要回老家了……。自己蹦蹦跳跳,嘴里笑着喊着“电瓶车,电瓶车”,完了笑着说:你看,轩轩就是这样跳,这样说的……。你有意无意地听着这些话,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一丝丝心疼和歉意在心底隐隐地蔓延开来。
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这样一个漫长的冬天,你可以以书度日,你也可以让她跟着你在书里消磨时间,美其名曰: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可是,她才不到三岁,不该是安静读书的年纪,她应该和朋友在一起,跑啊跳啊玩啊闹啊,让大人头疼心烦,而不是无忧安心。
可是,离别难免,这是一个居无定所、处处他乡的时代,无数人或主动或被动,带着美好的期望或者沉郁的不甘,在这时代的河里流往别处。我们这一代尚有父母守着一方故土,才有了一个故乡可寻。少时在故乡的纯真里长大,大了虽然辗转流离,故乡也大都面目全非,可无论如何,还有一份乡愁梦里依偎取暖,安慰着日渐稀薄的人情。有乡愁,就珍藏了一份不可磨灭的单纯美好,生命也因此多了几分温情。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的下一代从童年就飘摇了。年幼时我们工作不便,他们可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别处。上学时,我们又把他们接回自己身边接受所谓的更好的教育。大点了,为了所谓的更好的教育和前途又转到别处……童年就这样在普遍的现实里支离破碎。从最初的不习惯到最后的习惯,花不了多少时间,孩子们比谁都适应的快,因此我们原本不安的心也很快安妥了下来,一心只想着更好的现实里培养出的更好的未来了,仿佛果实已然丰收于枝头。几人去想过这迁来变去的生活里孩子们的故乡怎么办?他们的朋友怎么办?他们的乡愁如何在幼时生根发芽在年长时相伴天涯……
远距离的迁徙所带来的困扰自不必说,就算在同一个城市,那些庞大的小区,那些密密麻麻的楼群,上次你在楼下遇见的那个人下次见面不知道何年何月,即使你们就住在同一栋楼同一个单元。而这些看似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一点不必我们当年的土瓦房结实。当年的土瓦房在风雨里慢慢老去,而这些看似坚固的高大建筑只是他人眼里的积木,推倒重来的游戏里有人乐此不疲。即使它还簇新着,你也不得不搬迁到另外一个类似的漂亮楼群里去,像鱼游进大海里。即使这高楼侥幸长久地坚固着,你脆弱的生活很可能被风吹响别处,孩子们也需要他处更好的学校温培理想。在这样的生活里,在这样的城市里,长不出乡愁来。这里不需要乡愁,这里要的是适应现实,没有时间和精力留给乡愁。我们的下一代,注定是没有故乡的一代,也就注定是没有乡愁的一代。我们是长大了被现实的捆绑束缚,他们则是从小就被现实裹挟。没有了乡愁,心底就没有一根牵住他们的线,他们在飘摇中如何坚守?没有了乡愁在风雨寒夜里取暖依偎,如何抵御冷漠和决绝的侵袭?乡愁啊乡愁,有了愁,没了更愁!
明年春天,她又能和好朋友在一起玩了,下半年她们也都该上幼儿园了,这时她们中肯定有谁会被父母的决定带往别处。上小学的时候呢?这个小镇,又会留着多少现实的心?尽管她从小和我们在一起,可在计划里,她也是要离开的,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回到户口本上那个所谓的家里去,去大城市里对接现实。那时她会怎么想?她能怎么想?所谓两小无猜,所谓发小,所谓金色童年……当她长大时,是不是可以足够她枕着回忆微笑?
无奈无奈,罢了罢了。为她们的乡愁愁,我们的乡愁也干涸一片。我多想回到童年的院子里,把已经枯死的那些树啊花啊都浇活过来,然后坐在门前的葡萄架下看着书,等着她回来,把我的乡愁分给她一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