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秋声中老去的村庄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秋声中老去的村庄
  
                          孙玉秀
  
  故乡的村庄,倚山望水,坐在秋声里守望。
听,秋在吟唱,仿佛母亲的歌谣,撞痛游子的心。那声音是天地之和,是万籁之美!秋风一起,便荡进了稻田和山野,爬上了山坡,震落了露珠。直唱得夕阳羞涩,村庄老去,物是人非。

  
         沙地、垂柳和孩童
  
  裹着醉人的浓绿,再次回到小村庄,目光触及富尔江和江上的小桥。江水携着泥沙,缓缓而行,断流处是或深或浅的沙坑,仿佛一个温婉的女子,毁了靓丽的容颜。我听见她的歌声,夹着几丝幽怨和忧伤。
  她思念沙地、垂柳和孩童了,声音里带着怀恋。
  柔软的沙地,几行脚印,踩得深深浅浅。婀娜的垂柳,几根枝条,编成一个花环。几颗石子,几捧沙粒,垒砌一座小房子,那里盛满了笑声,似一串优雅的风铃。露着脊背的孩童,拍打着水花嬉戏,四溢的水珠儿,鲜亮了黝黑的肤色,引来一群走方阵的鱼儿。
  依稀看见,江边的几个孩童,挽着高高的裤脚,学着大人的模样摸蝲蛄。一只手拎着布袋子,将水底的大石头小心翘起,果然发现一只蝲蛄,披着铠甲潜伏在水里。另一只手向它悄悄伸去,大拇指和食指瞬间相扣,蝲蛄束手被擒。不到两秒钟,它立刻伸出两只大钳鳌,张牙舞爪地向手指进攻。反应快的,快速将它塞进布口袋,稍微慢了一步,手指上的肉就被它牢牢夹住,疼得一松手,只好用力甩掉。
  另几个孩子,站在小木桥上,闭上嘴,捏住鼻子,一个猛子扎进去,水面溅出一朵漂亮的水花。在水底闷住几秒,在同伴的欢呼下,才得意地钻出水面。
  她,这条美丽的富尔江,仰头看透明的蓝天,几朵白云悠闲地散步,投下几个靓丽的身影,又悄悄走开;低头看自己,卷着水花的舞裙,清亮亮的蓝,和天空一样的颜色。
  谁也留不住岁月,走着走着就散了,他们都去了哪儿?她在心底里无数次追问,眼波里带着深沉和忧郁。
  一个声音说,别想了,他们都进城了。
  沙子被汽车拉进了城,铺路的被车轮碾压,建楼的被嵌进墙体,或凝固成坚实的楼板。经历了别离故土的心痛,朝着家的方向哭泣,时间久了,坚硬了心肠,在城里安了家。
  垂柳也进城了。有人看见她们变成一排行道树,翠绿的衣衫,落满了灰尘,身上缠着一道道塑料圈,几道铁丝深深地勒入躯干,蔫巴巴地偷着流泪。每一个夜晚,她们都要穿上霓虹闪烁的舞裙,去赶赴一场城市的灯会。
  有人看见她们含着泪微笑,每一次伸展腰肢,都是对故土的深情呼唤。只是城里人听不懂这样的话语,习惯享受她们的奉献,怎知婀娜的外表,藏着细腻的情感,她们也有一颗恋家的情怀?
  那一群可爱的孩童呢?他们也进城了。瞧他们的身影,一个个睡意朦胧,戴着眼镜,背着沉重的书包,急匆匆赶赴各种课堂,在重压里日夜忙碌。别等了,他们不能再来,不可能留恋浑浊的水,危险的沙坑。
我驻足岸边,仿佛听见她低声啜泣。日夜想念的伙伴,不知哪一天回来。她孤独地歌吟,身下是千疮百孔的河床:回来吧!只要你们回来,我就换上那条湛蓝的舞裙,给小村庄唱歌儿,比百灵鸟还要欢快。
她沉迷地呼唤,一不小心跌进了水坑,停在那里黯然神伤,她知道自己再也找不回原来那件靓丽的时装。
我看见江畔的村庄,守着一份孤独,在单调的秋声里,失去往日的容光。

  
          老榆树和牛羊的铃铛
  
  踏上村庄的小路,扑入视野的,便是村前那棵老榆树。秋风一过,枝叶沙沙作响,枝干摇摆不定,吟唱一曲古老而又深沉的歌。
  抬头望去,老榆树安静地蹲坐,更像一位老哨兵,执著稳重,守护着身边古朴的村庄。
  它粗糙的躯干凸着几个树瘤,只有经历漫长岁月的打磨,才会呈现历史一般的沧桑。茂腾腾的枝叶,向四周散开,打成一座天然的凉亭,大蘑菇一般,荫蔽过往的行人。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庞大的根系,远处延伸到房屋的地下,近处则突兀出地面,形成拱起而又光滑的外根,恰好给村里人提供天然的木凳,享受它的馈赠。
  村里的老人说,老榆树有三百多岁了。每逢夏季,它就会淌出一小股细流,点点滴滴,湿透脚下的一块黑土。
  老榆树是有灵气的,更是福佑的象征。多少年来,小村庄一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山林茂密,走出很多学子。人们将这个功劳记在老榆树的身上,对它更是百般呵护和敬畏。以至于现在的它,树身被迷信的人们缠上了无数道红布条,远望过去,好似披了一件红衣。
  老榆树不是神,却比神还要重要。有人说,这棵老榆树可不简单,它还是飞机航线的一个标志点。对于这个传说,多数人是半信半疑的。后来村里请来了树木专家,鉴定它的年轮,果然为三百多年,成了政府重点保护的对象。
  我收住了脚步,仿佛感觉到它此刻的寂寞。
  记忆里村庄的人们,农闲时大多喜欢聚集于此。坐在树荫下听故事,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情调。哪吒闹海、杨家将的佘老太君、岳飞传、狐狸洞的神话传说……主讲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捧腹颔首。人们的热情,将整个村庄都烘烤得热辣辣的。
  孩子们收不住手脚,围着讲故事的人转圈儿,你前我后,追逐嬉闹。听故事的人会说:“一边玩去,再敢胡闹,小心被夜鬼捉了,罚你肚子疼。”小孩子听不懂,哈哈笑着跑掉。用不上十分钟,又先后围拢过来。如是再三,难免惹得大人们的斥责,屁股上就多了响亮的一巴掌,暗红的五个指印引来一阵哭闹。
  老榆树是一个宽厚的老人。伸展自己阔大的胸怀,笑吟吟地迎风摆舞,收拢所有的喧闹,传送到碧蓝的天空之上。春天来时,人们捋几把鲜嫩的榆树钱,咀嚼初春的味道。端午来时,人们挂上几个秋千,狂热荡上几个来回,他也微笑不语。
  他深知,村庄的人离不开自己,自己也离不开村庄。就像一个恋家的人,把根扎进了土地,怎能嫌弃自己的家人?有了家人,他才不孤独寂寞。
  老榆树更喜欢傍晚,云霞灿烂,还有各种晚归。
  听牛羊的铃铛,摇摇晃晃,从村口到树下,一排参差不齐的影子,慢悠悠地晃进了村庄。偶尔丢下几朵牛粪,热热地散出山野里的青草味儿。长长的哞叫,伴着清脆的铃铛,提醒主人为它开门。
  我凝目注视,如今的老榆树,越发苍老和孤单。虽依旧枝繁叶茂,但少了树下的欢乐。讲故事的人呢?牛羊的铃铛呢?村里的人呢?
  有人说,会讲故事的人老了死了,听故事的人进城了远嫁了。他们换了衣装,成了城里的打工一族,整日拼搏劳作,哪有听故事的闲情。嬉戏的孩子也进城了,进了崭新的学堂,整日埋头苦算,哪有玩耍的时光。村里的人,家家安了电视和网络,打开了更新鲜更广阔的世界,哪有恋旧的情怀。
  牛羊渐渐地稀少,它们倒是没有进城,被一台台铁制的机器替代,渐渐成了圈养的一族,成了人们餐桌的一道美味。牛羊的铃铛,只能摇曳在过去的记忆里。
  老榆树听不惯拖拉机的轰鸣,因为机器的声音淹没了自己。秋风一过,老榆树摇头长叹,唉!岁月不饶人!风中只剩下一声孤独的叹息,还有那渐渐消失的铃铛。
我读懂了老榆树守护的村庄,在孤独的岁月里,思念醉人的铃铛。

  
稻田、老井和磨盘


  进了村庄,最迷人的景致,是农田里翻滚的稻浪。我站在路边眺望,湛蓝的天宇下,红瓦的村庄,金黄的稻子,斑斓的小山。那是一幅色彩鲜明,纯自然的山水画。立体的画面,艳丽的颜色,不知迷醉过多少文人墨客。
  稻穗是谦卑的,顶着沉甸甸的果实,低眉思考。秋风吹过,它才会唱丰收的赞歌,那歌声又总是伴着舞蹈。随风翻动的稻浪,是它金黄色的舞裙,阳光下,灿灿地闪着耀眼的光。
  黑土是梦想生根的地方,也是小村庄的命脉。他用自己厚实的肩膀,撑起稻子的理想。所以每到秋天,你总会听到风吹稻浪的欢歌,那是它怀着一颗感恩的情怀,唱给这片广袤的黑土。
  稻子用自己的舞蹈表达对土地的感恩,可我们人类呢?是不是更容易健忘。
  我思考着走过稻田,旁边是一口老井。井辘已经不知去向。老井的一边几乎堆满了杂物和乱石,井沿斑斑驳驳,露出参差不齐的石头,仿佛提醒着你,它的存在有些久远。
  低头望进去,齐腰的井水依然清凉凉地晃动着,我知道那是甘甜可口的山泉。这样看着,眼前掠过自己第一次担水的情景:脸上挂着笑容,弯腰将一根扁担压在肩上,走几步,两只水桶左摇右摆,桶里串出一朵朵水花,那阵势,有些像跳东北大秧歌。
  来这里汲水的人们,一定会说说笑笑地打闹。那笑声总是从井底传上来,清脆脆的,极像北方人,让你觉着亲近豪爽。
  通了自来水,再也听不到水桶碰撞的声音,也听不到人们的笑声。只剩下一口老井,孤单单地坐在这里。我想这口老井,或许因时光的流逝,早把旧日的情分压在心底了吧;或许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面对孤独,还是那么恬淡,白天与蓝天白云相伴,晚上揽着月亮和星星入睡,也算得上一种悠闲。
  老井不知养育了村庄上的几代人,没想到晚景如此凄凉。好在它有一份宽广的胸怀,没有记恨人们的冷淡。
  我蹲下身,拍了一拍井沿,想和它作别。突然瞥见不远处的墙角,有一盘熟悉的石磨。石磨上淤积了一些泥沙,好似被遗弃的婴孩,可怜巴巴地靠在一角。
  看到它,忽然记起姥姥带着我推磨的情形,眼角不觉有些湿润。圆圆的石磨,阴阳结合,曾经默默地奉献,不知养育了我们多少代人,人们真的不该把它丢弃在角落。
  想它现在一定很伤心,伤心人们的喜新厌旧,伤心人类的忘恩负义吧。于是找来一根草棍,剥去它身上的泥沙,看着它清晰可数,八卦形状的刻痕,读出古人的淳朴和智慧。看见它,就会想起老屋,想起逝去的亲人。
  石磨也是有胸怀的,它守在角落里,没怪罪任何人,也没叹息命运的不公。它知道会有人记住自己的名字的。
  我的目光掠过石磨和老井,掠过不远处金灿灿的稻田,突然怀念摇井辘和推石磨的岁月了。那缓慢的动作,吱嘎吱嘎的声音,却成了永远的记忆。
我看见村庄里的老井和石磨,守在秋季的时光里,渐渐老去。

  
秋虫和老屋

  每次回来,最迷恋的是故乡老屋的夜晚。
  村庄的夜晚很宁静,只有秋虫在稻田里欢快地鸣叫,好像整个稻田都是它们的王国。用力咳几声,或者亮开嗓子唱几句,都不会影响它们的盛会,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阵势,所以人们只好乖乖地坐好,用心聆听它们美妙的乐音。
  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秋虫绝不会寂寞,更不会单独演唱,不仅合唱,还要几重唱。天上的星星都从夜幕里钻出来,争抢着出来看热闹,由一颗到无数颗,眨着眼睛微笑。有几颗星星把握不住仰慕的情怀,一不留神从天上滑落,也成了追歌一族,落入草丛里,去寻找自己仰慕的歌神。
  秋虫的音乐会太迷人,也太壮观,直到把人听醉了,听到梦乡里去,它们方肯鸣锣收场,谢幕栖息。
  小村庄也听醉了,甚至忘却了时间。记忆里几十年前的秋夜,也是这个样子。只是那时候多了一些调皮的孩子,没机会这样认真地欣赏。
  记忆里的秋夜有月亮,圆圆的一盘,金黄的颜色,悬挂在夜空之上,将村庄里的老屋照得亮亮堂堂。那情境很像苏轼笔下的月夜:“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不过北方的院子没有竹柏,自然没有竹柏影了。老屋的庭院里是玉米叶子和葡萄叶子的影子,在月色里摇摆,在地面上交横。
  渊博的姥姥端坐在院子里,家人和邻里围了一圈听故事。我那时听到聊斋里的鬼狐变成了美女,约见心仪的书生。再偶尔回头一瞥,发现院子的一角,有几团绰约不清的花影。当即吓变了脸色,一颗心怦怦加速了跳动,拽住姥姥的胳膊央求:“不要讲了,再讲不敢走夜路了。”引得大家一阵欢哄笑,只好落下一个“胆小鬼”的戏称。
  姥姥的故事还没讲完,就听到大门外传来一阵嬉闹,那是一群正在捉迷藏的伙伴。我禁不住诱惑,出门观望。月光下,伙伴们分藏四处,草垛上、大树和老屋后,只要有暗影的地方,就可隐藏一处童年的快乐。
  今晚,没有月亮,我站在老屋的院子里,数着星星,听着秋虫的演唱。母亲说,陪我出去走走。我挽着母亲的手臂,走出老屋的大门。
  在明亮的路灯下,我发现了村庄喜人的变化。街道不再是散着灰尘的土路,新近铺上了柏油和石子,平整而又宽敞。母亲说:“家门口都修上了柏油路,走着舒坦。有好几盏节能的路灯,小孩子走夜路,再不用怕黑。”
  我站在十字街道上,借着路灯前后观望了好久,看不到结队奔跑的小孩子,也听不到任何嬉闹声。附近只有几处人家,窗子里透着亮光。我惊讶地问母亲:“这些人家怎么不开灯?”母亲说:“村子里的人家都快走空了,年轻人不是在外读书,就是出门打工。也有一些人家到城里买了房子,住在城里很少回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留下的大多是年龄大的。”
  我看着母亲有些失落的神态,赶紧安慰说:“年底你们也进城来吧,村子实在太冷清了。”母亲摇摇头:“哪儿也不去,年龄大了,恋着老屋,住在这里踏实。”母亲的话让我着实心痛了一下,环顾着四周,除了几盏路灯的光亮,全笼在黑暗里,让我不禁黯然神伤:村庄的房子越来越漂亮,设施也有了改善,可为何却越来越冷清了呢?
  我挽着母亲回到院子,眼前的老屋太静,静得令人感到孤独。
  
  
  
  启程时,我站在老榆树下回望,村庄更像一个孤独静坐的老人,深情目送每一个离开故土的游子。
  沙地、垂柳、铃铛、磨盘……我心里默念着,不由得收回了目光,不忍再看秋声中渐渐老去的村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