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人物·记忆(八)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棒骨汤
中医说,猪骨性温,味甘、咸,入脾经和胃经,有补脾气、润肠胃、生津液、丰机体、泽皮肤、补中益气、养血健骨的功效。按现代科学的解释,猪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黏蛋白,能补充儿童必需的骨胶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有助于骨骼生长发育,能使成年人延缓衰老。如此说来,猪骨确实是个好东西。
北京卖的猪骨,按肉的多少大致可分成排骨、腔骨和棒骨。北京人不善料理,也不像山东人那样有开馆子的传统,下厨多属粗放操作,做不出鼓汁排骨蒜香排骨,煲不出莲藕排骨汤排骨玉米汤,来自猪两肋的排骨,多按北方人的路数侉炖,成品汤稍多。在此基础上变化,可以做成糖醋口味;若将排骨过油炸或炒糖色后再炖并收汤,就成了红烧。腔骨因肉少髓多,更宜于白煮,蘸着酱油醋蒜蓉调成的汁,从骨腔中吸骨髓,极香,汤可以烩菜。过去,北京凡不以这些大路手法做猪骨的,多不是北京人或北方人。
当年生猪供应不足——伟大领袖曾亲旨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北京市场上的猪骨多按量供应,且需要排队——甚至排了队也买不到,不写本而能买到更是撞大运,几率比彩票中奖高点有限。买到排骨腔骨,算得上是一家人的喜事。骨头收拾起来再麻烦,主妇也不会有怨言,男人则盘算着出了锅喝两口,孩子们更是能被锅里肉香馋出哈喇子。那时候人人缺嘴,炖排骨腔骨必求量大,一锅里炖上三五斤并不新鲜,非如此不能过瘾。另外,当年卖的排骨腔骨都剔得很干净,吃上三五块也没什么硬货。
统称棒骨的股骨和肩胛与排骨腔骨们比起来剔的更干净,光溜溜的只能熬汤。煮棒骨汤的方法很简单,骨头最好砸断,使里面的骨髓充分融化,骨头先用冷水泡,浸出血水后上锅煮,所加的作料无非葱姜椒料,但务必放醋,据说能溶解骨头里的钙质。熬得好的棒骨汤颜色奶白,但油腻,须与白菜萝卜豆腐海带之类同炖。棒骨汤虽然浓郁,却不如吃肉过瘾,是逗馋虫的东西,所以家庭生活水平高的人家往往不屑,可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却算得上是解馋之物,热乎乎的连汤带菜一大锅,能大快朵颐,吃个肚儿歪嘴巴光。
我小时候有个孟姓邻居——夫妇俩带一双儿女(女孩和我同学),生活条件一般。孟家人很在乎穿,周末夫妇俩总要穿上“礼服”才出门,逢年过节更是如此,就是到间壁儿拜个年,也必定穿上呢子大衣和打了油的皮鞋,并戴上手表。那年头大家的收入有限,谁过日子都得算计,维持穿,自然就要从嘴里节省,于是孟家平时少见荤腥,偶尔吃些油水,我那同学便会到我家说一声——她把啃棒骨说成是吃肉。
孟家男人被大家称为老孟,五十年代招工进京,在建筑公司当木工,与张百发同事。老孟在家说话没分量,一切由夫人做主,偶尔到我家坐坐,得偷看多少回夫人的眼色。平时要不是做什么活儿便老在屋里闷着。老孟心软,文革初曾跟我姥姥说,看不下去造反派在批斗会上折磨时传祥张百发这些当年的劳模——这话当然没敢当着夫人说。
孟太太娘家姓艾,银盘大脸,一双细而媚的笑眼,身材五短,按旧时说法属于福相,但脸上什么地方有颗痣,据说妨人。因家里定亲,孟太太跟着到了北京——上小学的娘家妹妹也跟了来,起先在西郊新北京什么首长家当服务员,后来不知为什么放弃了那份优厚的事由儿,到百货商场卖儿童玩具,再后来进了塑料纽扣厂。这个街道小厂是大跃进的产物,工人基本来自家庭妇女,在首长家见过世面又上过两年小学的孟太太便成了人物,加上出身红五类,文革时当上了厂革委会委员,那阵子眼里老能瞧见阶级斗争,瞅着谁都别扭,浑身那打了鸡血的劲头很像话剧《小井胡同》里的小媳妇。
孟太太操持家是好手,可只要老孟给老家寄钱,太太总要和他闹几天别扭。对公婆的态度虽让老孟不满,可孟太太处理与娘家的关系也很克己,老孟也就没法说什么。困难时期,老孟爹在河北老家饿得受不了跑到北京,没住几天便被打发走了,走的时候挺高兴,因为腰里揣了儿媳妇给的一摞嘎巴嘎巴的票子。没多少日子,老头便杀回北京找儿子媳妇问罪,敢情那一摞簇新的票子,最大面值不过两毛。
不知是不是那颗痣闹的,老孟刚退休就走了。没多久,孟太太嫁了人,那片的老太太们议论了很长时间,依老妈妈令儿,孟太太等同于庄子遇到的那个扇坟娘子。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