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香菱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说说香菱
文/深之海
闲翻红楼,瞅见第一位出场的奇女子是薄命女甄英莲(香菱),不觉暗暗称奇。
“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甄英莲的传奇从火热的夏天开始. 那日父亲甄士隐的魂魄刚从梦境中归来,正在回味之际,抬眼即见“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三岁小英莲,欣喜之余抱她上街闲逛。不料,那仙界的一僧一道逶迤而来。看见这孩子,那僧人哭了。神仙隐约感知这个孩子的未来:有运无命,累及爹娘。那僧人要甄士隐舍了这孩子,随他们出家避祸。
相对《西游记》,《红楼梦》中的神仙是最尊重“人”的,他们行事随缘而化,从不凭借法力干涉俗世。无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一僧一道,还是天界的警幻仙子,都是这脾性。红楼中的不少人小时“多病”,这“病”仿佛是一种难以排解的情愫。黛玉小时多病,有癞头僧要化她出家,未果,神仙也就罢手了。薛宝钗幼时多病,秃头和尚送冷香丸方子和金锁,佑她健康成长。妙玉幼时多病,只有她出家修行,方才躲过七灾八难活了下来。贾瑞陷入欲望病入膏肓时,那道人送一面风月宝鉴。一镜两面,重在点化。如果单纯想救人,其实送块单面镜就可以了。后来宝玉凤姐有魇症之难,那一僧一道显身加持那块神玉,待姐弟二人复了元气,他们也就消失了。最令人不解的是,尤三姐挥剑自裁,道长不来救命。三姐死后,柳湘莲恍惚不知所终时,那道长冒出来了,度他出家了。可见,《红楼梦》中的仙家是专门度人的,从不救人。尘世众生,活在世上,如何做人还是要靠自已。
从这个角度论,甄英莲和薛林二位女神的待遇并肩,体现众生平等,小时同样有僧人度她出家。只是身后警幻仙子生得一双势力眼,按生前富贵排辈分,大富大贵的小姐出身是正钗,像甄英莲这样先富贵后贫贱之人排为副钗。好在她位列副钗之首,这已是最大安慰了。
可惜英莲之父甄士隐起先是个凡人,不舍得孩子出家修行。僧人的话,他只当成了疯话。
世事继续前行,两年后的元宵节,甄英莲被家人霍启粗心丢失,远离了爹娘。灾难仍然没有停歇,当夜火起,甄家被烧起一片瓦砾。此时的甄英莲,也由富家小姐开始下坠为人拐子的摇钱树,然后跟着拐子四处漂泊。
人生无常,有时真的令人费解。
时间,一天一天流淌着。甄英莲再一次出现,已是第四回了。拐子带着香菱租门子家的房子住。当年的落魄书生贾雨村几经周折授了应天府尹,到任即有人命案到了,两家争买一婢打死人命。月亮走,我也走,此时距离葫芦庙失火已过八九年,这时的甄英莲已出落成十三岁的姑娘了,在古代已到了婚配的年纪。
神仙依然不主动保佑她,任其自生自灭。十三岁的甄英莲这会又下陷一层,她已是“贱民”。古时有“良贱制度”。人口买卖是合法的,被卖为奴婢,意味着就变成了别人家类似牛马的财物,她真成了一个“贱人”,不再拥有“良民”自由身份。
冥冥中,甄英莲的人生命运又到了一个重要节点。
尺长寸短,甄英莲天生丽质美貌,眉间有美人红痣点缀,让人过目不忘,有贵夫人秦可卿的品格。乡宦之子冯渊一见,立意痛改前非,决心买香做妾,情意满满,而甄英莲最次还有一丝从“奴婢”上升为“自由平民”的可能。冯渊薄有家产,生活有保障。退一步讲,她至少可以脱离了人贩子的控制,跳出火坑。可是这种小小的希望破灭了,冯渊被薛蟠指挥众家丁给打死了。
冯渊被打死后,父亲甄士隐曾接济过的贾雨村意外出现了。从理论上讲,甄英莲还有一次获救机会。
按常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雨村知道苦主是恩公的女儿甄英莲,幼时被拐,现在沦为婢女被恶少霸占。不论于公于私,贾雨村都有拯救的义务和能力。可偏偏贾雨村重被朝廷“起复”是受了贾政和王子腾的举荐,加上门子展示了“护官符”,贾雨村开始妥协摇摆。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与贾王两府有亲,得罪不得呀!为了护官,贾雨村放弃了这次拯救,于是甄英莲彻头彻底成了富人家的婢女丫头,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她的身份最终没有转机。不过,她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香菱”。
出人意外的是香菱居然识字?我有时怀疑这是作者因爱惜这个人物而刻意拔高。不仅如此,香菱还可以师从才女林黛玉学诗,最后还进入大观园青春诗社。谁教她识字的呢?从时间上推算,香菱五岁时离家,尚未启蒙。十三岁随薛家进入京城,然后住进贾府。从薛宝钗的叙述中,薛家曾藏书万卷,有很好的人文环境,但香菱一到薛家就一起上京了,并没有在书海中徜徉的机会。住进梨香院以后,香菱偶然来大观园闲逛,到黛玉的潇湘馆内她已能读懂诗文,令人称奇。
放眼贾府的众丫头,似乎只有鸳鸯紫娟司棋平儿彩明这五个人粗识字。比如说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能听懂“良辰美景奈何天”等文言文语。紫娟整天与黛玉为伴,可以为香菱找来李杜的诗集,不识字的人找书困难。司棋的表弟给司棋写情书,表明司棋识字。如果到处找人读情书,她的风化案子早就暴露了。平儿应识字,不然平时的帐目没法处理。彩明自不必说,她是王熙凤的秘书,可以造花名册记帐协理宁国府,也能当着刘姥姥面念黄历。其它丫头均来自贫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或是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毒影响,即使心灵手巧的晴雯也目不识丁。其它大丫头更是连秤星都不识,不会秤碎银子打发人。宝玉身边的首席大丫头袭人就不识字,宝玉写了贴子她一抹黑。最令人诧异的是,出身金陵王家的王熙凤也不识字,但通读整个文本,王熙凤的言谈举止透露出的深度和广度,远非一个文盲可比。有人说,王熙凤以满族贵族为原型而创作,不识汉字,并不等于不识满文,她必然接受过另一个系统的教育。有些扯远了。
回到香菱识字的探寻。有人说香菱识字做诗是薛宝钗教的,似乎没有可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明清时期通行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记,书面语都是文言文。薛宝钗教会香菱粗识几个字是可以的,但要能达到自由书写,阅读无碍,肆意表达情感,这个不是短期能办到的,需要长期的专门训练。香菱在学诗之前,已达到创作一般浅白汉诗的水准,比贾府的二小姐迎春要强些,只是在立意和表达技术上欠缺一些。经过林黛玉的点拨,加上自身努力,学问见长,被吸收为诗社成员,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有人会说香菱天生聪明,可以与薛林比肩。林黛玉是书香世家子弟,绛珠仙草下凡有灵气。其父是探花,老师是进士贾雨村,而且黛玉的屋内如公子书房,天天手不释卷地学习,再加上天生一颗敏感玲珑心,她成长为一个创作型才女,这是必然的。薛家书多,宝钗博学强记,诗稳辞健,令人叹服。同时薛宝钗年幼丧父,性格早熟。商人家族对外交往多,好学习的孩子阅历见识过人。薛林二人都有其天然的人文成长环境。而香菱在薛家只是一个丫头,后来成为薛蟠之妾。薛家的藏书在老家,显然香菱没有得天独厚的读书条件。再说薛宝钗认为女孩子不以诗书为重,性格安静守拙最好。从这个意义上讲,薛宝钗并没有竭力培养香菱读书识字的内在动力。
那是谁培养香菱有此文化基础呢?潜在的原因是有的。明清江淮有“养瘦马”的畸形行业,有人先出钱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烟花柳巷,以此从中牟利。因贫女多瘦弱,“瘦马”之名由此而来。显然香菱符合这个条件,契合她有运无命的天数,所以她有经过系统训练,识文断字,稍有名师指点,才华毕显。
香菱的“有运”中着实透着一丝苦涩,作者曹雪芹在此并没有特别点明。
还有一个意外,大观园的女孩子均称“呆”香菱。那个”呆”不乏笑谑的意味,后续的故事中也读到了香菱的执着和单纯。呆,是指天生有一种不可理解的执着。他的丈夫薛蟠举止轻佻,激怒了酷哥柳湘莲,被柳湘莲诱在城外僻静处狠狠收拾了一顿。金刚怒目是一种善。挨打后的薛蟠羞愧出门学做生意,有了一点自省意味逃避。这时香菱才得到了一点消闲,进了梦想的青春乐园。
俗话说“诗,言志”。进入大观园以后,香菱不甘心地位下陷,展示了她向往美好的精神愿意,她开始学诗。她学诗的时候,并没有因前两次的失败而放弃,终于在梦中写出了精妙的诗句。诗中“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读到这里,不少人为之一叹。她的灵魂终于得到临时的安歇和升华。
香菱与宝玉的关系是耐人寻味的。六十二回中香菱与豆官等人斗草,在打闹时弄脏了裙子。其中有几段精采描写。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 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 看完这段之后,许多人都在瞎猜两人的微妙关系。其实作者通过的宝玉的行动,施以这个“有命无运”的苦命人以同情爱怜,让她感受一点人情的温暖。宝玉要将夫妻蕙和并蒂莲合葬在一起,实际是“将香菱与薛蟠的夫妻之情”和“宝玉对香菱的怜爱”一起埋葬。作者在此一叹罢了,与黛玉葬花有同工异曲之妙。
后来也有一处让人意外。七十九回,香菱说出薛蟠要娶夏金桂一事,“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作者对香菱的担忧又从宝玉的口中隐隐流露出来。可时常笑嘻嘻的香菱却不以意。她似乎期待薛蟠娶一个妻子,自已好再次收获片刻的清静,可以脱离薛蟠无厘头的纠缠。她并没有晋升“正妻”的奢望,只想静静地过日子。有时想,早年她随拐子在外漂泊,按理说她也听闻过人世间各种悲欢离合和家长里短,应该有些生活阅历,不会那么呆那么单纯。痴呆与阅历丰富之间似乎存在矛盾。或许香菱的单纯是她的天性,本心清洁,万难污染,晋升之心早已灰了。
生活的本质很残酷,向来以毁灭美丽为能事。随着夏金桂进薛家,香菱一只脚实际上已踏上了黄泉之路,渐行渐远,留给读者的只是一个美丽的背影,终归她香消玉殒,提前到警幻仙子案前消帐去了。
纵观香菱一生,如草木一秋,从夏天开始,至秋天零落,最终在冬天消亡,留给读者的只是无限的遐想和神秘。她比贫民丫头略强,有梦想,心灵高贵,会创作诗文,但她的命运还真应了她那让人回味无穷却又感觉尴尬的真名“真应怜”。
----正如她的命运,充满了种种神秘且悲情,让人叹息。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