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吸血鬼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雨时小时大,时紧时慢,风声轻悄,仿佛有无数精灵在舞蹈。
雨雾阻不住探奇的脚步,不影响我们乘车前行。山林更密,溪水更急,路的前方指向时间的远方,文明、荣耀裹挟着伤痛,沉积或风化在历史的窗口,在风雨里朦胧。
不时出现小村镇,一幢幢的按中国现有理念称作别墅式的白墙红瓦的小房子,掩映在绿得醉眼的山坡上,给单调的旅途添加几许明快的色彩。
山地突然高峻陡拔,悬崖边偶然闪现巨石垒砌的城墙,教堂的钟楼也凑趣耸然。那是哪个年月的城堡,该堆积了多少往事。瞧上去墙基已倾圮,屋宇已塌崩,或许石阶早已布满苍苔,藤萝成了新主人。然而,居高临下的气势,依旧威严,雄风犹存。
再看前方,阴沉的天幕下,嶙峋的山脊上,一座巨大的十字架迎风矗立,佑护着八方子民享受太平。导游刘芳说,这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山顶十字架,不仅是一座宗教标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每一个路过此地的虔诚教徒,都会驻足仰首膜拜,精神的力量弥散在世俗的角角落落。而且,每天晚间,十字架都会通体发光,很遥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它闪耀的光芒,仿佛给灾难多多的世界带来耀动的希望,似乎清寒的黑夜里也能找准前进的方向。
山林退去,视野再一次开阔,远山近谷夹伴着平展的草地。又是牛羊群群,又是村舍点点,炊烟升腾起人间的味道。一座山顶上,完完整整的山顶上,呈现一座看上去宏伟壮观的城堡,仍是白的墙红的顶,尖尖的塔峰耸出几多威势。真想前去探访,太勾引人。不知何年何人筑起,关联的故事肯定能充盈枯燥的旅途。但我们今天要去的是距此不远的另一座古堡布朗城堡。
停车穿过收取门票的长廊式建筑,扑面而来的是商业气息浓厚的商铺一条街,神秘的布朗城堡就在一步之遥的山上。这座又被称为德古拉堡的建筑,因十九世纪末爱尔兰作家史托克写作的长篇小说《德古拉》闻名于世,特别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数部电影如《夜访吸血鬼》、《惊情四百年》等,使得吸血鬼的故事深入人心,于是这座古城堡也有了一个另类的名字:吸血鬼城堡。
我没看过那部小说,也没看过依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但我看过城堡的文字和图片,看过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因为恐惧,更不愿找小说去读找电影去看,我怕做恶梦。我不知道多年后会真的来到城堡边,一头钻进吸血鬼的身体,走进小说和小说演义的电影。
按照民间的说法,小说故事以罗马尼亚著名的伏勒德三世为蓝本,地点则以特兰西瓦尼亚为背景。实际上,早在伏勒德之前,吸血鬼的形象就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古希腊神话中就有许多。而小说中虚构的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伏勒德,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父亲是罗马尼亚当时的“龙骑士”组织成员,地位非常神圣。他少年时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十七岁时率军打回家乡夺取政权,上台后第一件事便是清除异己,手段异常暴酷残忍,加上他又用各种严刑峻法对待罪犯整饬国家,最有名的酷刑当为穿刺刑,因而被人称为恶魔之子,在众人眼里成了一个白天睡在棺材里晚上出来专咬人脖子的吸血鬼,他居住的布朗城堡变成了吸血鬼的老巢。
盛传西方的吸血鬼,因小说,因电影,因布朗城堡,几乎成了一种文化。
从山脚下的斜坡向上,越走越陡,大约一百多米的林道就到了城堡脚下。这样的坡道当然是后来修筑的。当年初建时,城堡根本没有门也没有路,想进去只能绕到城堡南边,蹬踩着城堡内扔下的绳梯攀爬上去。如今看去,从底层一直到顶的基本没有斜度的城堡墙体,依然险峻无比。
沿外围的石砌阶梯上去,一个小门,光线突然暗淡,走几步又豁然,内里是座小巧的院落,周遭房间皆以曲折的通道相连,结构严密紧凑。壁炉造型的院墙边,粗黑圆木支架上悬吊一个挑担,烂旧草绳拴着两块木板,木板上各放石块。周边围一圈游客,议论嘤嘤指指点点,我不免俗,也凑上前,但不知什么用处。转身问刘芳。她神秘地说,这是当年伏勒德用于鉴别人和鬼的天平,一端放石头做砝码,进城堡的人都要站上另一边,如果体重压过砝码,则认定是人,反之确定为鬼,难免一死。听罢浑身发冷,如我体轻者纷纷后退,甚至抱头鼠窜。
上下的楼梯十分窄狭,一次只能通过一人,如果没有灯光,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上下,杂沓的脚步把原本神秘阴森的气氛敲击得热闹欢畅。楼梯边的墙体已斑驳蚀落,但每个房间仍旧整洁如新,甚至一些家什的摆设仿佛仍住着人一般,只是每天邀请了众多的客人到楼里走一遭,感受一下主人曾经的生活。
窗户都很小,不管从哪个方向外望,城堡下山谷里的一切尽收眼底,路上走过的每一个行人都逃不过观察的眼睛。如今,山谷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民居,点缀在绿树草地间,从窗口望去,犹如天然的装饰画,异常着眼。在一间房子墙上,悬挂陈列着盔甲、长矛、短剑等古旧武器,令人不免联想起城堡经历过的风霜血雨,神秘和森严感油然注入大脑,立刻产生逃走避险的欲念。而在另一间更大的房间里,满橱的书籍,温馨的壁炉,厚实的虎皮地毯,又给人带来舒意的亲切感。我几度想走上去,取本书坐下来,静静翻看几页。
游客摩肩熙攘,肤色模样迥异,都被吸血鬼附了魂似的,神情冷漠惶恐。依仗人多,我试图沿黑暗的楼梯返回一楼,但刚摸索着走了几步,汹涌的阴森气息扑面裹身,突然的寂静不免令人产生幻觉,仿佛游人集体消失,将我一人抛向恐怖的过去。正提心吊胆地犹豫,眼前似乎飘然闪过人影,黑风衣黑面罩,如古老的游魂复活。那是谁?不敢问,应该就是他,德古拉,他一直在这里,一直演义着吸血鬼伏勒德。
后退到二楼,人声喧嚷,我依然害怕。
再往上就是城堡的角楼,四个角各一座。当年,每个角楼里要么储存了火药,要么安装了活动地板,意在城堡一旦被外部威力围困,可以用于向围攻者攻击。当入侵者迫近时,则掀开活动地板朝下倾倒滚烫开水,真可谓机巧而凶狠。四个角楼以走廊相连,外墙上开设诸多射击枪孔,每个方向都能威胁到。可以说,整座城堡完全是一个严密无比的战斗堡垒,只要内部囤粮充足,水源不断,外来者很难攻上去。
尽管如此,伏勒德统治时期,仍然采取了很多极端的防护措施。比如,为了使人们都走城堡下的大路以便收税,驻扎城堡的士兵每天早晚出动两次,前往附近能翻越的地方巡逻,如果遇到外地人,只要抓住就免不了受到惩罚,当然免不了会有许多冤死鬼。
几百年过去,伏勒德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而这座坚固的布朗城堡被世人视为吸血鬼的老巢,一直被恐怖的鬼魂传说笼罩。在城堡下的大门口立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不许夜间进入城堡。管理者有意使出的这一招,更加增添了城堡的神秘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一睹吸血城堡的模样。当然,必须要在白天走进城堡。
实际上,这座建于1377年的城堡,最初是匈牙利国王兴建的用于抵御土耳其人的防御工事。虽然伏勒德在此居住过,最后因为一部小说才与吸血鬼牵连上。文学的生命力从来都是这样,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上世纪初,罗马尼亚的玛丽女王着手对城堡进行大规模装饰,如今摆放在里面的家具、挂毯等许多东西都是她当年收藏的文物。罗马尼亚共产党掌权后,城堡被收归国有,王室成员流亡国外。
前几年,罗马尼亚新政府颁布命令,将布朗城堡和锡纳亚的佩雷什宫都归还给了王室后裔,并规定由国家文化宗教部管理,仍作为博物馆对游人开放,而且不排除政府赎买的可能性。如果王室出售这些财产,只能出售给本国政府。这些措施,一方面保护了私有财产,一方面保证了城堡和宫殿的现有用途,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一段曾经辉煌复杂的历史。
返回商业街,喧闹的市声烘托出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我回头凝望,目光像灰蓝的野鸽子,越过商铺的蓬布落在山头的城堡。阳光突然退场,云层阴暗了那片风景,似乎有意制造阴森。虽然刚从那里走回,但目光仍然陌生,顺着墙体爬升,扫过幽晦的石窗,把红色的角缕拍打得呯呯脃响。时光化作的尘埃,纷乱地飞散,与云雾交欢,把过去模糊得朦胧一片。
城堡朦胧在我的凝望中,传说朦胧在我的凝望外。
雨雾阻不住探奇的脚步,不影响我们乘车前行。山林更密,溪水更急,路的前方指向时间的远方,文明、荣耀裹挟着伤痛,沉积或风化在历史的窗口,在风雨里朦胧。
不时出现小村镇,一幢幢的按中国现有理念称作别墅式的白墙红瓦的小房子,掩映在绿得醉眼的山坡上,给单调的旅途添加几许明快的色彩。
山地突然高峻陡拔,悬崖边偶然闪现巨石垒砌的城墙,教堂的钟楼也凑趣耸然。那是哪个年月的城堡,该堆积了多少往事。瞧上去墙基已倾圮,屋宇已塌崩,或许石阶早已布满苍苔,藤萝成了新主人。然而,居高临下的气势,依旧威严,雄风犹存。
再看前方,阴沉的天幕下,嶙峋的山脊上,一座巨大的十字架迎风矗立,佑护着八方子民享受太平。导游刘芳说,这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山顶十字架,不仅是一座宗教标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每一个路过此地的虔诚教徒,都会驻足仰首膜拜,精神的力量弥散在世俗的角角落落。而且,每天晚间,十字架都会通体发光,很遥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它闪耀的光芒,仿佛给灾难多多的世界带来耀动的希望,似乎清寒的黑夜里也能找准前进的方向。
山林退去,视野再一次开阔,远山近谷夹伴着平展的草地。又是牛羊群群,又是村舍点点,炊烟升腾起人间的味道。一座山顶上,完完整整的山顶上,呈现一座看上去宏伟壮观的城堡,仍是白的墙红的顶,尖尖的塔峰耸出几多威势。真想前去探访,太勾引人。不知何年何人筑起,关联的故事肯定能充盈枯燥的旅途。但我们今天要去的是距此不远的另一座古堡布朗城堡。
停车穿过收取门票的长廊式建筑,扑面而来的是商业气息浓厚的商铺一条街,神秘的布朗城堡就在一步之遥的山上。这座又被称为德古拉堡的建筑,因十九世纪末爱尔兰作家史托克写作的长篇小说《德古拉》闻名于世,特别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数部电影如《夜访吸血鬼》、《惊情四百年》等,使得吸血鬼的故事深入人心,于是这座古城堡也有了一个另类的名字:吸血鬼城堡。
我没看过那部小说,也没看过依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但我看过城堡的文字和图片,看过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因为恐惧,更不愿找小说去读找电影去看,我怕做恶梦。我不知道多年后会真的来到城堡边,一头钻进吸血鬼的身体,走进小说和小说演义的电影。
按照民间的说法,小说故事以罗马尼亚著名的伏勒德三世为蓝本,地点则以特兰西瓦尼亚为背景。实际上,早在伏勒德之前,吸血鬼的形象就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古希腊神话中就有许多。而小说中虚构的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伏勒德,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父亲是罗马尼亚当时的“龙骑士”组织成员,地位非常神圣。他少年时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十七岁时率军打回家乡夺取政权,上台后第一件事便是清除异己,手段异常暴酷残忍,加上他又用各种严刑峻法对待罪犯整饬国家,最有名的酷刑当为穿刺刑,因而被人称为恶魔之子,在众人眼里成了一个白天睡在棺材里晚上出来专咬人脖子的吸血鬼,他居住的布朗城堡变成了吸血鬼的老巢。
盛传西方的吸血鬼,因小说,因电影,因布朗城堡,几乎成了一种文化。
从山脚下的斜坡向上,越走越陡,大约一百多米的林道就到了城堡脚下。这样的坡道当然是后来修筑的。当年初建时,城堡根本没有门也没有路,想进去只能绕到城堡南边,蹬踩着城堡内扔下的绳梯攀爬上去。如今看去,从底层一直到顶的基本没有斜度的城堡墙体,依然险峻无比。
沿外围的石砌阶梯上去,一个小门,光线突然暗淡,走几步又豁然,内里是座小巧的院落,周遭房间皆以曲折的通道相连,结构严密紧凑。壁炉造型的院墙边,粗黑圆木支架上悬吊一个挑担,烂旧草绳拴着两块木板,木板上各放石块。周边围一圈游客,议论嘤嘤指指点点,我不免俗,也凑上前,但不知什么用处。转身问刘芳。她神秘地说,这是当年伏勒德用于鉴别人和鬼的天平,一端放石头做砝码,进城堡的人都要站上另一边,如果体重压过砝码,则认定是人,反之确定为鬼,难免一死。听罢浑身发冷,如我体轻者纷纷后退,甚至抱头鼠窜。
上下的楼梯十分窄狭,一次只能通过一人,如果没有灯光,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上下,杂沓的脚步把原本神秘阴森的气氛敲击得热闹欢畅。楼梯边的墙体已斑驳蚀落,但每个房间仍旧整洁如新,甚至一些家什的摆设仿佛仍住着人一般,只是每天邀请了众多的客人到楼里走一遭,感受一下主人曾经的生活。
窗户都很小,不管从哪个方向外望,城堡下山谷里的一切尽收眼底,路上走过的每一个行人都逃不过观察的眼睛。如今,山谷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民居,点缀在绿树草地间,从窗口望去,犹如天然的装饰画,异常着眼。在一间房子墙上,悬挂陈列着盔甲、长矛、短剑等古旧武器,令人不免联想起城堡经历过的风霜血雨,神秘和森严感油然注入大脑,立刻产生逃走避险的欲念。而在另一间更大的房间里,满橱的书籍,温馨的壁炉,厚实的虎皮地毯,又给人带来舒意的亲切感。我几度想走上去,取本书坐下来,静静翻看几页。
游客摩肩熙攘,肤色模样迥异,都被吸血鬼附了魂似的,神情冷漠惶恐。依仗人多,我试图沿黑暗的楼梯返回一楼,但刚摸索着走了几步,汹涌的阴森气息扑面裹身,突然的寂静不免令人产生幻觉,仿佛游人集体消失,将我一人抛向恐怖的过去。正提心吊胆地犹豫,眼前似乎飘然闪过人影,黑风衣黑面罩,如古老的游魂复活。那是谁?不敢问,应该就是他,德古拉,他一直在这里,一直演义着吸血鬼伏勒德。
后退到二楼,人声喧嚷,我依然害怕。
再往上就是城堡的角楼,四个角各一座。当年,每个角楼里要么储存了火药,要么安装了活动地板,意在城堡一旦被外部威力围困,可以用于向围攻者攻击。当入侵者迫近时,则掀开活动地板朝下倾倒滚烫开水,真可谓机巧而凶狠。四个角楼以走廊相连,外墙上开设诸多射击枪孔,每个方向都能威胁到。可以说,整座城堡完全是一个严密无比的战斗堡垒,只要内部囤粮充足,水源不断,外来者很难攻上去。
尽管如此,伏勒德统治时期,仍然采取了很多极端的防护措施。比如,为了使人们都走城堡下的大路以便收税,驻扎城堡的士兵每天早晚出动两次,前往附近能翻越的地方巡逻,如果遇到外地人,只要抓住就免不了受到惩罚,当然免不了会有许多冤死鬼。
几百年过去,伏勒德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而这座坚固的布朗城堡被世人视为吸血鬼的老巢,一直被恐怖的鬼魂传说笼罩。在城堡下的大门口立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不许夜间进入城堡。管理者有意使出的这一招,更加增添了城堡的神秘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一睹吸血城堡的模样。当然,必须要在白天走进城堡。
实际上,这座建于1377年的城堡,最初是匈牙利国王兴建的用于抵御土耳其人的防御工事。虽然伏勒德在此居住过,最后因为一部小说才与吸血鬼牵连上。文学的生命力从来都是这样,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上世纪初,罗马尼亚的玛丽女王着手对城堡进行大规模装饰,如今摆放在里面的家具、挂毯等许多东西都是她当年收藏的文物。罗马尼亚共产党掌权后,城堡被收归国有,王室成员流亡国外。
前几年,罗马尼亚新政府颁布命令,将布朗城堡和锡纳亚的佩雷什宫都归还给了王室后裔,并规定由国家文化宗教部管理,仍作为博物馆对游人开放,而且不排除政府赎买的可能性。如果王室出售这些财产,只能出售给本国政府。这些措施,一方面保护了私有财产,一方面保证了城堡和宫殿的现有用途,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一段曾经辉煌复杂的历史。
返回商业街,喧闹的市声烘托出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我回头凝望,目光像灰蓝的野鸽子,越过商铺的蓬布落在山头的城堡。阳光突然退场,云层阴暗了那片风景,似乎有意制造阴森。虽然刚从那里走回,但目光仍然陌生,顺着墙体爬升,扫过幽晦的石窗,把红色的角缕拍打得呯呯脃响。时光化作的尘埃,纷乱地飞散,与云雾交欢,把过去模糊得朦胧一片。
城堡朦胧在我的凝望中,传说朦胧在我的凝望外。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