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这里曾住过红军(上)

2022-01-08叙事散文姚玉凤
这里曾住过红军作者:姚玉凤 一说到于都,人们的脑子里立马就会跳出矗立在于都河畔的双帆船纪念碑雄姿。是啊,于都,一个曾经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赣南小城,因着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让她变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红色标志,因为有……

这里曾住过红军作者:姚玉凤 一说到于都,人们的脑子里立马就会跳出矗立在于都河畔的双帆船纪念碑雄姿。是啊,于都,一个曾经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赣南小城,因着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让她变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红色标志,因为有人曾这样形容过她——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她是“地球上的红飘带”的出发地;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她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她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而这一载入历史史册的伟大事件就是不朽的长征! 可以说,长征就是***最最闪光的战略大手笔,而于都就是这次史无前例大手笔发端的那一笔。据史料记载:在1934年那个秋风瑟瑟的十月中旬,分别从各地顺利抵达于都的8.6万中央红军,仅仅是花了四天的时间就从于都的八大渡口分别渡河而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离开中央苏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新征途,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万里长征。 那么8.6万人到底是花了多长的时间,又是怎样渡过于都河的呢?告诉你吧,仅仅是只用了44夜,于都河就见证了一场后来震惊世界的历史壮举。这听上去似乎是特别的不可思议吧,但却是真真切切地曾经发生过。当时群情激奋的于都河沿岸人民协助红军在近90华里的河段上,仅用了4天的时间,就突击架起了5座临时浮桥。为了不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目标,军民们每天下午4点钟就开始架桥,以便晚上8点钟架通供部队过河,次日凌晨再拆除得不留一点痕迹,而这5个渡口的浮桥反反复复的拆搭就足有15次之多。实际上在当时一共是有八个主要渡口,不过其中只有五个渡口架设了浮桥,因为有两个渡口是可以涉水过河的,唯独另外一个渡口因水比较深,河面也比较窄,所以就只能靠撑船渡河了,这个靠船工撑渡过河的地方就是我们今天话题要涉及到的石尾渡口。 石尾渡口位于于都县罗坳镇罗坳村石尾组河田坑贡江北岸,由于罗坳镇位于于都西部,距县城15公里,所以是连接赣州市和于都的桥头堡,素有于都西大门之称。1934年10月19日至20日傍晚,陈云率红五军团十三师6000余人就是在此渡过于都河而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文物局拨专款在石尾渡口兴建了纪念标志。20065月该渡口和中央红军出发地旧址一起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尾渡口为自然渡口,位于罗坳镇罗坳村石尾组的1公里处,其宽20米,长15米,面积约300余平米, 它正对面就是于都县罗江乡(俗称罗家渡)的小溪口,而我们要说的白田村就正好在这个渡口的不远处,所以白田村的胡家祖屋当年就曾有幸住过了红五军团第十三师渡河的红军将士们。 话说1934年10月19日这天晚上,夜色朦胧,可在20多米宽的石尾渡口,于都船工李声仁他们船队的二十多条船却正在快马加鞭地抢运红军渡河,李声仁的船摆在石尾渡口最前面,他们的大船每次可以坐十多个人,小船就七八个,只要人数到齐了,一声令下,随后,河面上众船齐发奋力冲向对岸,这些连续奋战了几天的船工们从傍晚五六点钟开始,就全力以赴地将一船又一船的红军官兵们送过河去。船头一盏盏微弱的油灯,照亮了河水,也映红了船工的心。李声仁和船工们送完一批,又赶忙返回送下一批,手上磨起了血泡,也不愿停歇。他们饿了就往嘴里塞把生米、渴了就喝一口凉水,直到第二天早晨5点多钟,才终于把第一天转移的红军全部送达对岸,也只有这时候,大伙儿才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船工们虽然个个都累得骨头像散了架似的,但他们心里却充满了自豪与喜悦。其实呢,他们谁也不知道渡送的是哪支红军队伍,只记得分别时,那些红军给他们的船队留下几十块大洋和一些大米,并连连说道:谢谢、谢谢你们!我们一定还会再回来,绝不会忘记你们渔民兄弟的!直到后来,他们才晓得这就是红军中赫赫有名的左翼后卫红5军团的第13师。红五军团其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由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之后改编而成的。 好了,我们还是再重新把镜头拉回到第一天抢渡的那个晚上吧因为天色不早,所以第一批上岸的红军将士们就抓紧时间找地方先安顿下来,以便等后续部队全部到齐了再统一整装出发、继续转移。 “报告连长:前面有一栋好像还不错的大房子,怎么样?我和小李先去看看!”眼尖的通信员小张一眼就发现了目标。顺着小张的手一指,果然前面远远的有一栋青色的砖瓦房在夜色中隐约可见。“去吧,一定要跟老表们好好说话,千万别吓着人家哦!”“是,请连长放心!”说着,小张和小李就一溜烟的跑远了。“笃笃笃”一阵小心翼翼的敲门声惊动了屋里头正准备洗澡的桂花嫂子。“哪人嘞?介么夜哩有子格事?”“老表嫂,我们是路过的红军,请开下门,好吗?” 一听说是自己的队伍,有容堂的女主人桂花嫂子赶紧的拉开门栓,把几个穿着灰布裳的红军同志热情地让进了屋。“老表嫂:是这样的,我们首长想借用你家的房子住两个晚上,等我们地人马到齐了就会统一出发的,可以吗?”“红军同志,都是自己人,还客套什么呀?”还没等桂花嫂子回答呢,她的小叔子振钢却从东屋里走了出来,抢先答了话。 “这真是太好了,谢谢谢谢你们!”说着小张和小李上前一步激动地握住了二人的手。 落实了房子的小张他们高兴地复命而去,而振钢呢,赶紧的就开始搬东西,腾房子,桂花则立马去找寻到另外一个屋场串门子的儿子、女儿和小童养媳回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不是?其实要说起这有容堂的百年老屋来,里面却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复杂经历呢! 据胡氏谱书记载:有容祖堂建造于清嘉庆二十一年,竣工于嘉庆二十四年,开基者就是胡荣欢,一位字号叫有容的年轻人力主建造的,为的是繁荣子孙家业、护佑人丁兴旺。后来这座历时三年建成的胡屋祖堂无论是规模上、气势上,还是结构精致上,当时在方圆几十里都堪称一绝,因而博得了乡党邻里的一致盛赞。房子建成了之后,果然是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有起色。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祖堂传至有容的玄孙辈时,家境却逐渐的衰败,而屋漏偏遭连夜雨的是有容的大玄孙行书,还不及知天命之年便撇下一子一女撒手人寰,振兴家族的重担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二玄孙振钢的头上。可希望越大就失望越大,这不,振钢却偏偏因多种原因,最后居然弄得终身不娶而不幸变成了孤家寡人,当然这是后话了。闲话少叙,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那天,好不容易桂花嫂子把儿女们都找齐了,撵着他们赶紧的回家,正打从上屋经过时,却被房下的侄子佛生看见了:“母母,你拉拉扯扯捂子格嘞?”“哈哈,捱哩屋里来了红军,要住两夜,所以寻转古哩来搬东西,打扫一下间,人家才好住哇!”佛生一听,立马摩拳擦掌:“还有滴回事啊?那我也去帮忙!”“走哇,走哇,正当起眼睡就碰到了枕头哦!”“哈哈哈哈哈……”欢声笑语顿时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经过全家总动员和佛生侄子的援手,不一会的功夫,五个大房间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并弄齐了必要的日常用品,正整理厅下和楼上时,门外却传来了一阵阵由远而近的脚步声。 “哎呀呀,老表嫂,你们那么快的动作就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真是军事化速度啊!哎,小李子,赶快去叫几个弟兄一块来帮帮忙……”“好嘞,立马就到!” 小李子一路小跑去搬救兵了,而桂花嫂子却转身对小叔子吩咐道:“振钢你去屋背抱一把柴进来,赶紧烧开水!”然后又压低嗓子在儿子耳边悄悄地交代:“庭秀,快去把介只麻鸡子给我捉过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只听得鸡窝里突然传出了母鸡惊叫的声音。 “嫂嫂,介只麻鸡子的确是最会生蛋的,你……你怕是?”振钢一听鸡叫,联系刚才嫂子让他去烧开水,立马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你晓得子格?人要紧,还是鸡要紧?再哇,嗯嘿还有黄鸡婆子啊?”是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况是好客的客家人,更何况还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呢?! 两叔嫂正说着话呢,呼啦啦就来了一大帮子穿灰布裳的年轻战士:“老表,表嫂好!真是辛苦你们了,楼上的工夫就我们来做吧,你们只要派一个人告诉我们怎么弄就行!” 桂花嫂子一听,这主意倒是不错,于是就调兵遣将起来:“龙秀啊,你上楼去,带稳古哩来把楼老的东西清理打扫一下,再点几支香,省得有一股子味道。”十五岁的女儿龙秀领兵而去。 小童养媳来秀挤了进来,主动请战!“姆妈,还有我呢,我武子格哦?”“你?哦,对了,你拿篮子去楼上装一些花生、豆子,再用粪箕装一些番薯、芋子下来……”“好勒!”顿时,满屋子热气腾腾,穿梭忙碌。 这桂花嫂子把人员分配停当后,就赶紧打开后门又抱了一捆松枝进厨房,她要赶快抓紧时间用大锅炒一些豆子和花生,再煮一些鸡蛋、番薯和芋子,农村人拿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就只有这些自产自销的土特产品了。 正忙碌着呢,忽听得门外传来小张的说话声:“报告首长:就是这个桂花嫂子家,不但地方宽敞,而且还有五个房间,一个厅子,特别适合开会和研究问题呢……”听到这,桂花嫂子急忙在蓝裙上擦了擦手便笑盈盈地走了出去:“哎呦,真是喜从天降、贵客上门啊,欢迎欢迎、欢迎红军首长到我们家来歇脚,虽然农村人拿不出什么好茶饭,但青菜、芋子还是有的,对了,你们还没吃饭吧,我这就去给你们做……”首长听到这儿,感动的上前一步就紧紧地握住了桂花嫂子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谢谢、谢谢老表嫂!真不好意思,我们要在你这儿打扰两天,实在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哎呀嘞,你这位首长同志说这话就见外了呀,红军本来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我们不就是一家人吗,你们还客套什么?” 说得真好,红军跟老百姓本来就是一家人嘛,自然而然老百姓跟红军就更是心连心了! “叔叔,请喝茶!妈妈说,茶饭消不得几久就可以做好。”首长们刚刚坐定,伶牙俐齿的小童养媳来秀就手提一把茶壶略显害羞地走了进来,并麻利地给他们每个人倒上了一杯热腾腾的清茶。 趁此机会,小张、小李忙不迭的去整理和摆放带来的一些文件、地图以及随身物件,首长们则坐在天井旁商量着晚上开会的事,以及行军路上该如何做好宣传鼓动和收容工作而七嘴八舌。 不一会的工夫,巧媳妇将一碗碗喷香的饭菜就陆陆续续地摆满了整个四方桌,当然绝对是地道的客家特色,而且一股诱人的鸡汤味道更是清香扑鼻,只见能干的炊事员桂花嫂子又端着一大钵色香味诱人的蒸鸡蛋热情地请客人们赶紧上桌:“来来来,红军首长同志,请上座,没有什么好茶饭,我就随随便便地弄了一点,千万别客气,都是一家人嘛……”几位首长互相谦让地坐上了桌,眼睛都瞪圆了,惊奇地说道:“天哪,我的老表嫂,你把最值钱的宝贝都拿来给我们炖汤喝了,以后你们要吃鸡蛋那怎么办啊?” “冇事,冇事,我不还有一只更会生蛋的黄鸡婆子吗?不过于今它正在赖泡,恰恰当就可以让它抱一窝鸡崽子。再说了,你们几远远走到我们这里来,哪有客人来了不见荤的道理?”“叔叔,其实我妈妈早就看那只麻鸡子不顺眼了,因为它老是跑到菜园里去啄菜。”儿子庭秀的一句话早把桌上的人都逗乐了。“哈哈,还是你这小男子汉会替妈妈帮腔啊!” “酒酿来了,红军同志,我们家的米酒可是远近闻名的哦!”“佛生,还真亏你想得这么周到啊!”桂花嫂子一见侄儿从自己家里拿来了浓香四溢的米酒,笑盈盈的赶紧就给大家倒上了。“来来来,我这大侄子家的米酒可是三代祖传的秘方哦,吃了包你一辈子也忘不了,哈哈哈…… 红军同志看着桂花嫂子一家如此的热情似火,真是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只有一个劲地说着“谢谢”的客套话,并表示今后一定要多打胜仗,以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同时也报答苏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4546字)

文章评论